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林来到孙仁的身边,细瞧这位公主,的确是一等一的美人,柳眉凤眼,面容红润,身材纤细匀称,就算不施脂粉,也如璧人一般。

孙仁问杨林道:“你就是曲阿城里最好的说书先生?”

杨林点头,却不出声。

孙仁又问道:“那你会说些什么?”

杨林反问道:“公主想听些什么?”

孙仁面露微笑,不再追问,抖动起手中的剑,又再挥舞起来。

虽是女子,但仁公主的剑术却并非花拳绣腿,举重若轻,进退有度,舞的是一套实战性极强的剑法,杨林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看着,直到孙仁将一套剑法使完。

侍女送来了湿巾,孙仁擦拭了头上的汗水,便让侍女下去了,随后孙仁看了李吉一眼,道:“你也下去!”

管家李吉虽不放心仁公主和一个生人待在一起,但无奈公主的命令,便只好退出了别院。

四下已无他人,仁公主便对杨林说道:“你讲一个侠士的故事来听听。”

杨林恭敬道:“既然如此,不才便给公主讲一个宋国大侠郭靖保家卫国,阻异族入侵的故事。”

孙仁莞尔一笑,便又舞起剑来,仁公主绰号弓腰姬,似乎就算是听故事的时候,也喜欢舞刀弄枪的。

杨林并不介意仁公主如何听自己的故事,自己寻了一处石凳,安静的坐下,便开始讲起来。

“郭靖还没出世,父亲就被人杀害了,其母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外域,在那里诞下了郭靖,郭靖一直长到成年,都从未回过故乡,他有七位师父,却多是三教九流之徒,所学甚杂。”

石凳旁的石桌上,放着一杯清茶,是为练武的仁公主准备的,不过杨林却将它一饮而尽,仁公主视而不见,继续舞自己的剑。

润喉之后,杨林的声音响亮了许多,讲出来的故事娓娓动听,从郭靖在外域被单于招为驸马,一直讲到他和黄蓉的相遇,其中曲折,杨林不由得加油添醋一番。

孙仁虽说一直在舞剑,但是杨林看得出,自己所讲的故事对方是全听进去了的,随着故事中的**迭起,仁公主舞剑的速度骤快,在说到平缓一点的情节时,仁公主便会放慢节奏。

“刷!”

杨林正说着,孙仁的剑却突然抵住他的咽喉,仁公主道:“小小宋国,竟会被戎狄掂记,然宋国地处河南,怎会和戎狄接壤?你的故事,当真漏洞百出!”

剑锋逼迫,杨林却并不慌忙,因他知道公主不会对他怎样,道:“公主殿下,历史总是虚实难分,信则有,不信则无,你又何必吹毛求疵呢?”

仁公主一笑,剑锋抽离杨林,继续舞剑,她离杨林较近,呼呼的剑风直扑杨林,寒气逼人,似乎有意吓唬杨林,但杨林却不为所动,只管说自己的故事,情节张弛有度,不紧不慢,仁公主见吓唬不了他,舞剑便又离得远了些。

在说到郭靖舍弃外域公主,毅然回宋之时,仁公主的剑锋明显转慢,大概是被郭靖的英雄气概所震撼。

故事的最后,郭靖为了保卫宋国的城池,殉城而亡,随着杨林故事的终结,仁公主舞剑也停了。

“结束了?”孙仁问道。

“是的。”

孙仁一边舞剑一边听故事,虽说分心二用,但她却将故事原原本本的听完了,听完之后,她还由不得发出感叹,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话倒也说得真切,天下习武之人,理应如此,可惜太史公的《史记》上所记载的侠士,多是刺客或占山为王的匪类,他们若真能为国为民,那也算一件幸事。”

仁公主喜好舞刀弄枪,因此便喜好听侠士的故事,在她想来,侠士多为劫富济贫、只身浪迹天涯之徒,如刺秦的荆轲,又或者汉代大侠郭解,却未想到杨林所说的这位大侠,却比这两位更上一层楼,在杨林故事的感染下,仁公主竟对如此的侠士心生神往。

“来人!”

孙仁嚷了一句,便立即有人进到别院,仁公主对那人道:“你带他去领赏!”

家丁正要带杨林下去,不料杨林却道:“公主殿下,不才说书,只求糊口而已,金银再多我也不会花,这赏赐就免了吧。”

仁公主不想这位说书先生竟如此与众不同,却也不勉强他,见他不要赏赐,便让家丁出去了。

杨林借机辞行,仁公主却有些依依不舍,道:“这就告辞了?你说书后不是会为听书者答疑解惑吗?”

杨林道:“言者之意,听者未必能够尽数理会,因此说书之余,不才会与知音们攀谈,并非答疑解惑。”

孙仁道:“既然如此,和我攀谈两句如何?”

仁公主在石凳上坐下,将剑放在一旁,杨林走近,问道:“不知公主殿下想要说些什么?”

孙仁道:“我想知道,在你的故事中,有没有女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

杨林瞧仁公主的表情,知道她必有心事,若非如此,也不会贸然请自己来为她说书。

“公主殿下,人生而平等,无论男女,男子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女子同样可以,不才所说之事,虽有粉饰之嫌,但皆出于真实,历朝历代,女子披坚执锐,并不稀奇,强秦全民皆兵,军队中有不少妇人,这些妇人不逊于男儿,更有花木兰者,替父从军,勇猛无比,屡立战功,官至中郎将,不才刚才故事中的宋国,也有杨门女将带兵破敌的故事,女子为将为帅,不止在中土,就连万里之遥的蛮夷小国,名为法兰西的,也有过女将贞德的故事。”

杨林所说,孙仁虽然未必全然理解,但却正对她的胃口,听了杨林的话后,仁公主眉头上的阴霾立即消散,她冲着杨林一笑,道:“你说得很好,且无论是否真实,却能解我心中愁烦。”

不过杨林的话还未说完,紧接着又道:“公主殿下,女子并非不如男儿,有时还更胜一筹,她们不仅能带兵打仗,就算是治理国家,也并非子虚乌有,公主殿下可知否,周兴八百年,却有过一位女王?”

仁公主的脸上显出一丝狐疑,嗔道:“你这家伙信口雌黄,周代哪有什么女王?”

杨林又道:“此事千真万确,女王名曌。”说着,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出一个“曌”字,道,“此名,意为日月当空之意,天下既然男子能称王称霸,女子又怎么不可呢?不过史官们的春秋之笔,却认为女子为王是奇耻大辱,因此史书中便没有了周代女王的记载。”

孙仁不住的打量杨林,从他的神色中,的确瞧不出他在说谎,但是女子为王之事太过虚无缥缈,孙仁并未全信。

“时候不早了,你若有事,可自便。”

心中愁云消散,就没有必要强留杨林了,仁公主既已开口,杨林便再次辞行,正要离开,却又被仁公主给叫住了。

“等一下!”

杨林转过身,孙仁竟将头上的凤钗拔了下来,交予杨林手上,道:“你虽说不要赏赐,但我却不能让你白来,这支凤钗是我随身之物,你拿去,日后凭这支凤钗,可随时来见我。”

杨林将凤钗收好,对仁公主还了礼,便离开了别院。

出来后,自有家丁带路,出了后院,又乘上了先前来的那辆马车,马车上李吉早已等候多时,载着杨林出了孙府。

一路上再无话语,李吉让马车停在了曲阿城的闹市中,杨林下了马车,便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时已至申时,日头渐落,街上也没有多少行人。

杨林一路疾走,脚步却被路边一群玩耍的小孩给牵引住了,小孩们的口中诵着童谣——

“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

说的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事。

杨林听了一会儿,便混入到小孩子中,道:“孩子们,要不要我教你们一首新歌儿?”

第三章安抚

柴桑,东吴大军所驻之地,同时也是东吴的大本营。

时曹操已灭袁绍、袁术,统一北方,天下有一半归他执掌,但他并不知足,心中一直记挂着江南的富饶土地。

虽说曹操在江南的名声不好,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南征北伐,皆是为了汉家天下,各方诸侯,弱小的都归顺曹操了,稍有实力一些的,纵然负隅顽抗,也却只能落个倒行逆施的名号。

作为东吴的主公,孙权今日里一直忧心忡忡,担心曹操来犯,东吴虽然人才济济,但兵力上却和曹操差了一大截,曹操若兴兵南犯,东吴势必不可抵抗,但若就此归降,那么父兄辛苦打下的这片江东基业就要拱手于人,自己又岂能甘心?

在此紧要时期,孙权又收到了一封来自曹操的信函,这更令他坐立不安,立即找来手下谋臣,商议大事。

孙权先问长史张昭,道:“子布可知近日吴地所传唱之童谣?”

张昭拱手道:“老臣略知一二,江东小儿皆唱:铜雀台,锁春秋,孙家女,不得还,丞相志在安天下,孙曹联姻享太平,此童谣传唱已有月余,且分布益广,可这源头,却也无法查寻。”

孙权又道:“这首儿歌浅显易懂,虽在吴地传唱,但曹操耳目众多,已然知道了。”

张昭问:“主公今日召臣等来,是否是曹操送来了信函给主公?”

孙权叹了一口气,道:“正如子布所说,曹操的确送来了信函给孤。”说着,将手探入怀中,取出了一封信,“是曹操的亲笔信,曹操说,既然天意认为孙曹联姻可安天下,那何不顺从天意,两家联姻,届时孙曹共同出兵,待天下太平时,共分天下。”

刚说完,底下一人愤然道:“一群乳臭味干的小孩唱的儿歌,算哪门子的天意?倘若真信了,莫非要将主公的至亲之人嫁与行将就木的曹贼?”

孙权瞧那人,却是会稽郡郡丞顾雍,此人机智过人,且愤世嫉俗,视曹操为天底下最恶之人,从来恶言相向。

张昭道:“市井童言,虽不可全信,但也不能全不当回事,昔日董卓意欲称帝,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后董卓果然不得好死。以此推来,童谣纵然非是天意,也与民意为近,不可等闲视之。”

张昭之言,顾雍想要反驳,但无奈张昭乃文臣之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