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林道:“曹操与我东吴之间定有一战,这一战不可避免,虽曹操气势如虹,但这一战,东吴的赢面却很大,故而不必担心,我等只消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杨林此言一出,众人便知道又有活儿要干了。

如今吴湘的家族,全被杨林绑在了一起,以杨林马首是瞻,对于杨林的命令,不敢有半点违抗。

帮助孙仁登上东吴的主公之位,吴氏家族冒着灭族的危险鼎力相助,但当孙仁成功登位之后,却只赏赐了一些黄金而已,吴氏家族是东吴巨富,不缺钱花,他们所渴求的,是家族的地位。

不过对于此,杨林也解释过了,是不想让主公的后台这么快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有了杨林的解释,吴湘等人又能多说什么?

杨林对众人说道:“我之前给你们讲过的,国之根本,在于农业,只有农业稳固了,人口才会兴旺,军队才会强大,当今世道,唯曹操一方采用屯田之法,最为稳固,曹操纵然战败,只消回去休整三、五个月,便能卷土重来,但我东吴却无此根基,倘若大败,只有灭国一途而已,因此,当务之急,东吴应发展农业。”

嫣儿戏谑道:“杨大人,若我们都种田去了,若曹操大兵压境,东吴无兵可守,那你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

杨林笑道:“关于此,你们不用担心,主公与我一定会想办法的,不会让曹操吞并我东吴的,如东吴真打败了曹操,我方便能有一段较长的休养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我东吴在国力上赶超曹操的机会!”

众人面面相觑,实在不敢相信杨林所言,若国力上的差距能够这么简单就弥补的话,那还需要那么多的谋臣做什么?

不过杨林则显得异常自信,说道:“众位不必怀疑,只消照着我所说的去做就行了,曹操虽强,但江北之地,实在不及我东吴之地富饶,我等只需兴修水利,重视灌溉,便能让百姓们丰衣足食。”

这下大家都听明白了,杨林的意思,是让众人在东吴的各地兴修水利,保证良田的灌溉。

吴湘又问:“杨先生,单单如此,未必能使我东吴赶上曹操吧?”

杨林便道:“吴先生无需怀疑,兴修水利,只是计策中的一环罢了,我这里还有一件宝贝,你们可以来看看!”

说着,杨林便从身上掏出来一张手帕,并将手帕仔细的展开。

众人瞧他小心翼翼的模样,知道手帕中的玩意儿定然是十分珍贵的,瞧杨林手中那物的形状,像是宝石之类的物品,但是当那物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众人却看不出究竟。

只见黑漆漆的一团,不知是什么玩意儿。

吴阳问道:“杨先生,这是石头吗?”

杨林遥遥头,说道:“这不是石头,这是一种来自于番邦的粮食,姑且就称它为‘番薯’吧!”

“番薯?”

众人还是不解,于是杨林便详细的解释道:“当下百姓们和士兵们所吃的粮食以小麦和大麦为主,但这两种粮食对气候的要求较高,若遇大旱,田里便颗粒无收,若再兵荒马乱,粮食就更少了。当百姓们没有粮食吃的时候,他们连树皮、黄土都吃,更有甚者,竟是吃人,灾民们是国家的不稳之因,若是他们起兵造反,国家政权便会不稳固。

而这种叫做番薯的粮食,是我从番邦弄来的,比小麦和大麦易于耕种,只消埋在土里便能存活,纵然是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也不会受到鸟害,其产量,三倍于小麦!”

“这么多!?”

吴湘吃惊道,他虽然不太明白杨林所说的话,但是也听出来了,如果真有一种粮食的产量能是小麦的三倍,那么同样一块地,种出来的番薯,就能够养活以前三倍的人!

杨林又说道:“我希望诸位能够小心的将番薯种出来,随后便在东吴各地命农人们耕种,一旦成功,我东吴就再也不会遭遇饥荒,当番薯的产量达到了一定的度之后,便能够减免农人们的赋税,如此一来,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度也会提高,届时,便会有忍受不了北方的重税的人来投奔我东吴,我东吴的国势,就会日益强大。”

杨林高瞻远瞩,众人听得心惊,他竟然能够预料到那么久之后的事。

想不到看似丑陋的番薯,竟然是增强国力的根本之物!

当然,杨林所想到的,还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只听得他又道:“之后的事才是关键所在,嫣儿,我不是让你们熟读经济学了吗?当你们熟读经济学之后,就能够成为首屈一指的商人,到时候,买进卖出,打败曹操,全靠你们了!”

第四章荆州

二月,刘表派使者向东吴求救,说曹操厉兵秣马,即将南进,希望孙仁能够派兵支援。

不过孙仁只是告诉使者,东吴的兵士久乏,不宜出征,便回绝掉了。

使者回去之后,众臣对此议论纷纷。

诸葛瑾道:“主公,当今天下,以曹操最强,东吴与荆州,唇齿相依,若荆州沦为曹操之地,只怕我东吴也危在旦夕,是以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摒弃成见,联合抗曹。”

但孙仁却道:“刘表与孤有杀父之仇,孤登主公位之时,刘表送书祝贺,旨在于化解两家的矛盾,可孤也不是那么笨的,岂会受刘表利用?依孤之见,还是令刘表和曹操两败俱伤,东吴才收渔人之利的好。”

孙仁的一席话,说得诸葛瑾无言以对。

杨林也暗自窃喜,看来主公已经将自己所教授的厚黑之道暗记于心了,如此一来,倒不用自己再费心了。

朝会之后,孙仁回书房,杨林紧随。

来到书房,孙仁便令人将房门紧锁,自己便和杨林密议。

孙仁道:“杨林,你之前说应联合刘表抗曹,又说不应东吴主动示好,现刘表已然派使者前来,你又何故让孤回绝他?”

杨林道:“主公,现在联刘表抗曹,还不是时候,现刘表的兵力,和我东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若真与他联合,若大战之时,我东吴损兵折将,而刘表毫发无伤,纵然击退了曹操,我东吴也难以在乱世立足,所以,当下,东吴应避其锋芒,作壁上观。”

孙仁又问:“那么,依你之见,什么时候,才是我东吴出兵的最佳时刻?”

杨林道:“刘表染病,不久于人世,恐年内就会死去,他死之后,两个儿子争位,只怕荆州之地,无法再抵挡曹操大军,依微臣之见,当荆州势弱之时,正是我东吴出兵之时。”

孙仁疑惑道:“只怕到时候以东吴一己之力,难以和曹操的大军相抗衡。”

杨林笑道:“主公不用担心,在那之前,荆州必定会折损曹操的元气,姑且不论刘表的军力,就连驻扎在新野的刘备,手底下也是猛将如云,再加上有诸葛亮为军师,只怕会让曹操吃尽苦头。”

杨林虽尽力宽慰,但孙仁却依旧愁眉不展,于是杨林便道:“如主公依旧不放心,微臣愿亲往荆州一趟,以解主公之忧!”

一听杨林要去荆州,孙仁立即转忧为喜,道:“杨林,有你为孤出力,孤才能高枕无忧!”

杨林又道:“主公,微臣此次去见刘表,须主公赐我一件信物才行。”

于是孙仁递给了杨林一把宝剑,道:“这是兄长最喜爱的白虹剑,削铁如泥,你带去,刘表自然认得。”

杨林领命,便轻骑简从,只带了嫣儿一名丫鬟跟随,嫣儿虽是女流之辈,但毕竟是鲜卑人,血脉中自带三分野性,对于马匹一骑就会。

杨林和嫣儿一路向西,只消三日,便到荆州。

荆州城虽大,但比起繁华来,却不如柴桑。

杨林和嫣儿来到荆州州府,对守卫说是东吴使者来见,守卫立即通传,刘表立即接见杨林和嫣儿。

刘表接见杨林之地,是在卧室,而刘表已然躺在卧榻之上,起不来床,杨林知道他病入膏肓,便不多言。

杨林首先亮出了手中的白虹剑,刘表一见,道:“果然是白虹剑,众人皆知东吴有六柄宝剑,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每一柄剑都削铁如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尊使请坐。”

刘表让杨林坐下,问道:“之前我派使者前去,求兵于东吴,但使者空手而回,我急得一病不起,现听闻尊使来,带来东吴主公的信物,不知东吴的援兵,何时可到?”

杨林却道:“还请明公见谅,今主公刚掌东吴大权,军中不稳,周瑜等将把持军务,视主公之言为无物,再加上东吴军士久疏战阵,实不能抽出来支援荆州。”

刘表一听,顿时发怒,道:“那她还派你来做什么?你一个人,却能起什么作用?”

杨林无言以对,刘表便打发杨林离开了。

虽然对东吴的使者不满,但是刘表还是命人安排了杨林等人的住处,杨林和嫣儿入住歇息。

嫣儿奇怪道:“杨大人,你见刘表的时候,怎么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和之前的你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在嫣儿的心目中,杨林巧舌如簧,能颠倒黑白、能指鹿为马,她原本以为,杨林会在刘表面前滔滔不绝一番,随后取得了刘表的信任,随后刘表便不怪东吴没有出兵相助,而是拼死抵挡曹操。

可是这一次,杨林却显得有些沮丧,令嫣儿无法理解。

杨林笑道:“行将入土的人,说再多的话,也是说给鬼听了!我杨林会说书、会吟诗、会出谋划策,这也只是因人而异,对刘表,我实在无话可说。”

嫣儿觉得很奇怪,如果不是为了见刘表,那么杨林到荆州来做什么?他不是来为主公排忧解难的吗?

见嫣儿不解,杨林又道:“嫣儿姑娘,我只能告诉你,今次来荆州,定然会不虚此行,只是我来见的人,并非刘表。”

嫣儿问道:“不是刘表,又是何人?”

杨林道:“不久之后你便知道了。”

嫣儿又问:“那人是谁呢,为何现在不肯告诉我?”

杨林不答,便睡下了。

嫣儿无奈,便也睡下,由于房间只有一个,是以两人同房分床而睡,嫣儿是杨林的丫鬟,也不拘此节。

夜半时分,嫣儿却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敲门声甚是轻微,若不是嫣儿警觉,只怕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