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盖好印玺之后,杨林便将协议交到了刘备的手中,说道:“刘皇叔,只要有此协议,我们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能反悔的,此协议一式两份,我们各留一份,还请刘皇叔将协议收好,今后无论何事,好有个对照。”

于是刘备便将协议收好,而杨林也将自己的那两张协议收好。

随后杨林便告退,径直离开了书房,诸葛瑾虽然有一肚子怨言,但却不好在刘备面前发作,于是也跟着杨林离开了。

而刘备则赶忙将那张西川的地图小心翼翼的收好,这才是他最想要的东西!

第十三章三年

杨林与刘备签了协议,就再没有必要留在荆州了,隔日,便带着鲁肃和诸葛瑾,一同回东吴了。

三人同乘一辆马车,但是诸葛瑾看杨林的眼神却始终不对。

原本在昨日,诸葛瑾是可以和胞弟诸葛亮叙旧的,但是因为昨日杨林向刘备献西川地图之事,诸葛瑾一直耿耿于怀。

于是诸葛瑾婉拒了诸葛亮的邀请,独自一人在驿馆中喝闷酒,而后第二日,便随着杨林一同回柴桑了。

鲁肃原本想和杨林、诸葛瑾攀谈一阵的,但是见诸葛瑾表情不对,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一路无话,直到出了荆州地界,鲁肃才想要打破尴尬,说道:“二位,现在已回到了东吴的土地上了,我等身为东吴之臣,在这里可以无话不然。”

鲁肃示意诸葛瑾,诸葛瑾这才不悦道:“子敬兄,非在下不想说话,只是这杨林所做之事,实在是太气人了,在下对他,实在无话可说!”

鲁肃对于之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这一次既然诸葛瑾点名说了,鲁肃便问杨林,道:“杨大人,诸葛先生所说的,究竟是何事?”

杨林笑道:“也无甚事,只不过是不才献了一张西川的地图给刘皇叔,好让刘皇叔取那西川。”

鲁肃一听,也是一惊。

对于攻城略地的一方,如果有一张军事地图,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了,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曹操得到了东西两川的地图,那么张鲁和刘璋,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挡曹操的大军。

而杨林有这样一张地图,他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拿去献给刘备了,虽说刘备和东吴是盟友的关系,但是将这张地图献给孙仁主公,岂不是更好?

若是鲁肃亲眼见到杨林献地图,只怕会和诸葛瑾一样生气,但是事情已过了,再怎么做也无法挽回,于是鲁肃也没有那么气愤,而且转念一想,以杨林的心性,他不至于会做出有损东吴的事情来。

鲁肃试探性问道:“杨大人,莫非让刘备去取西川,也是你的计策之一?”

虽然鲁肃问得颇为可笑,哪里有送别人城池的计策?不过杨林却认真回答,道:“子敬,乱世之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而计策,能立即见效的,其实只是下策,而如果一项计策在数年之后才生效,且收效甚多,这样的计策,才算是上策。”

杨林的话依然很明了了,他献地图给刘备,完全是他的计策。

诸葛瑾的态度有一些缓和了,不过他还是以一副怀疑的眼神看着杨林,道:“杨大人,你说这是你的计策,可是在下却根本不懂,你要如何向刘备发难?”

杨林笑道:“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发明了一种九连环,此种九连环,环环相扣,一环与一环之间甚是紧密,没留丝毫破绽,不才的计策,正是连环之计,先让刘备去取西川,再与刘备签订互不侵犯的协议,再让刘备准许东吴商人在自己的辖地里通商,计策已在路上,刘备中招,只是早晚的事。”

杨林说得信誓旦旦,诸葛瑾却依然不信,问道:“杨大人,照你这么说,你的计策一定是非常高明的,可是你的计策,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还请杨大人明示。”

诸葛瑾依旧认为,将西川的地图献给孙仁主公,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献给刘备来的多,现在,杨林只是许下一句空头的承诺,他的计策所能够得到的利益,实在是无法估量。

杨林道:“诸葛先生,不才与主公,是生死之交,早些主公被逼嫁于曹操,不才还为主公挨过一顿板子,差点死掉,今主公终于手掌大权,正是图谋天下之时,不才又怎么会背叛主公呢?不才对主公忠心一片,可昭日月,无论不才对外做出任何事情,都是对东吴有利之事!”

诸葛瑾依旧不说话,对杨林所言不置可否。

杨林见此情况,便狠下心来说道:“诸葛先生,话既然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不才也只能明说了,不才送地图给刘皇叔,再让商人与刘备互通有无,所为之事,便是天下!荆州只是一个小地方,不才向诸葛先生保证,不出三年,定让刘备将荆州之地拱手相让!”

杨林夸下海口,鲁肃和诸葛瑾都是一惊。

鲁肃道:“杨大人,荆州之事,需从长计议,若事不可为,便不用勉强,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他又怎么会将荆州拱手相让,纵是率兵去取西川,他也会留强将镇守荆州的,我东吴想要取,只怕没那么容易。”

鲁肃话刚出口,便忽觉不对,因为杨林既然已经和刘备签了互不侵犯的协议,东吴又怎可背信忘义,率兵攻打荆州呢?因此鲁肃实在不知道,杨林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葛瑾则道:“三年之内,让刘备将荆州拱手相让,这怎么可能?杨大人,你凭什么让他将荆州送你?”

杨林笑道:“子敬,诸葛先生,不才虽没什么本事,但是说话还是算话,不才定不会做那失信之人,因此,不才在这里向两位大人保证,三年之内,定让荆州划入东吴的领土!”

诸葛瑾道:“杨先生,口说无凭,既然你说三年之内会取荆州,那么若是取不了荆州,又当如何?”

杨林坦然道:“不才做事,向来信守承诺,今日不才就在两位大人面前将性命押上,若是三年之内,荆州还在刘备手中,那么不才这条命,就交给两位大人处置,如何?”

此言一出,鲁肃和诸葛瑾面面相觑,为了一句不知道是否能够实现的承诺,杨林竟然敢将性命押上,可见他对于取荆州之事,的确是胸有成竹。

而诸葛瑾听了杨林的话后,也对杨林再无怨言,道:“杨先生何须如此,既然杨先生以性命相赌,那么在下也在此处立誓,若是三年之内,杨先生将荆州纳入东吴领土,那么在下之后,便以杨先生马首是瞻,绝不食言!”

短短的一席话,使得刚才还格格不入的两人,瞬间成为了莫逆之交。

第十四章丰收

杨林回柴桑,便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张纮托人来告知杨林,他让自己帮的忙已经帮到了。

播种下去的番薯,大获丰收,其产量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除此之外,番薯的味道特别,深得农人喜欢,而番薯的种植,不需要在良田里播种,在土地贫瘠的山里也能够播种,也就是说,番薯的种植,不会占用到现有的耕地。

张纮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他知道番薯的种植成功,对于东吴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东吴的百姓吃不饱肚子了,民心稳定,正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必须的条件。

既然番薯种植成功了,那么接下来,究竟是将番薯销往江北一带,还是收进自家粮仓?

若是平日,杨林一定会亲自去张纮府上,与张纮面议此事的,但是现在杨林事急,便只能嘱托前来传信之人,道:“请告知张大人,收获的番薯,只能分与东吴百姓,或存于府库,不可对外销售。”

在讲明了之后,杨林便径直进宫面前孙仁。

孙仁在书房接见杨林,并屏退左右,只留杨林一个人在。

杨林道:“仁,此去荆州,我已经让刘备签了协议了,现协议在此,从今往后,刘备便会被我东吴牵着鼻子走了。”

说着,杨林将签好的协议拿到了孙仁的面前,又将印玺还给了孙仁。

孙仁苦笑道:“杨林,当时你对我说,要将西川的地图送给刘备,又要和刘备签什么和平的协议,若是被诸将知道了,只怕会扒了你的皮,不过我却是知道的,你所做的事虽然怪异稀奇,不可理喻,但是每一次,却都会受到奇效,因此这一次,我也就顺了你的意思。”

无论是送地图给刘备之事,还是与刘备签协议之事,都是杨林事先告知孙仁的,若非如此,孙仁的印玺也不会在杨林身上。

孙仁又道:“只是,我并不知道,东吴究竟靠什么去约束刘备,仅仅靠这两张纸吗?以刘备的为人,若是协议对他不利,他是不会遵守的,到时候,只要翻脸不认便可以了。”

杨林笑道:“仁,协议中的内容,都是对刘备有利的,纵然是他的军师诸葛亮,也只能从协议中看到有利的一面,不过,正所谓福兮祸所依,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处,在刘备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时候,他便已经掉入东吴的圈套之中了,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他再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杨林的话,孙仁自然是听不懂的,不过既然是杨林所说的,那么孙仁就无条件相信。

孙仁道:“既然如此,此事就由你来张罗吧,不过,凡事也并非一帆风顺,若是刘备不入套,也不必勉强,顺其自然便可。”

孙仁话里的关切之意,杨林也听得真切。

杨林苦笑着说道:“不过,我已经在诸葛瑾和鲁肃的面前夸下了海口了,若是三年之内取不回荆州,便提头来见。”

孙仁“噗嗤!”一笑,道:“瞧瞧,瞧你干的好事,若真如此,只怕要我这个当主公的,拉下脸面去给你求情了!”

两人笑了一阵,杨林便言归正传,道:“仁,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命张纮张大人去播种下去的番薯,已经丰收了,照这样下去,我东吴的民众,将再也不会缺粮了。”

孙仁道:“此事我倒是听你说过,这番薯容易种植,且产量极高,在东吴大获丰收,倒是能解决百姓的饥荒难题,杨林,这是你的功劳,我要记你一功!”

在杨林的不断教导下,孙仁也知道了,民才是国家的根本,而要让民众安心劳作,自然是要填饱民众的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