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林这么说,众将才听明白了。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高手,伤人在内,对手受了内伤却不察觉,但是当对手和另一人大打出手之后,他才会察觉到自己受的伤是多么的严重,可是,纵然是发现自己受伤了,那人却也没有时间再后悔了。

第三十二章议和

既然孙仁主公将合肥之战的定夺权交给了杨林,杨林自然也当仁不让。

在深入的分析了曹操一方的实力之后,杨林便道:“现在,我军和曹军,在合肥已经僵持了一年多了,我军拖住了曹操对外扩张的计划,而曹操也在对峙中,实力不断消耗。我东吴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事到如今,是否攻下合肥城倒也无关紧要了,再耗下去,对于我方反而不利了,因此,该是我军退兵的时候了。”

若是在平日,杨林这么说,只会被程普以扰乱军心为名惩治,但是如今杨林已经将合肥之战的利害关系逐一分析了一遍,众将听得头头是道,照杨林这么来说,的确,退兵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只要东吴一退兵了,曹操便会继续开始对其它豪雄用兵,到时候,东吴只要坐山观虎斗便可以了。

不过对于退兵,程普却有所顾虑,道:“如今我军与曹军僵持,我军实在骑虎难下,若单方退兵,难免曹军不会倾巢而出,击我军暮归,到时候,我军危矣。”

杨林笑道:“昔日高祖打败楚霸王,也是击其暮归,因此,程将军有此顾虑,倒也无可厚非,而我军虽然要退兵,但若真的就这么一声不响的退走了,只怕曹操老贼心中也会起疑的,所以,我军不能就这么白白的退兵,在退兵之前,我军应与曹军谈谈,在合肥待了这么久了,重要讨一些好处吧?”

杨林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与曹军和谈,双方互谈条件,待和谈结束之后,双方划清界限,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程普道:“杨大人所说,正和我心意,相信这也是主公的意思,既然如此,我们就照着杨大人所说的去做吧!”

计议已定,程普立即派人送书信至柴桑,在书信中,程普还特别强调,和谈的主意,是杨林出的。

果不其然,因为程普在信中说了是杨林的意思,那么在孙仁主公的回函中,也一口认同了众将的决定。

孙仁在回函中还特别说了,既是和谈,那就是以和为贵,对于物利上的讨要,不必狮子大开口,军士们的安稳才是最重要的。

东吴的主公孙仁,将和谈的具体事宜交给了杨林,杨林在外,能够临机决断,可以先斩后奏。

程普收到孙仁的回函之后,便召集众将,宣读主公回函,并且商议如何与曹军和谈。

第二天,甘宁便陪着杨林来到了合肥城下,虽然甘宁想要多带些军士护送,以免杨林太靠近合肥城而遭到不测,但是杨林却回绝掉了。

“甘将军,如今我军气盛,怎么害怕曹军使手段的?”

在杨林的执意要求下,甘宁便和杨林两人前往。

合肥城的守军一见到敌方只有两人前来,都觉得诧异,其中一人是甘宁,曹军士兵倒也识得,是东吴的将领,至于另一人,身上竟没穿铠甲,看来只是一名文官。

合肥城的守军以为是敌人来攻城,想要放冷箭,但是张辽却阻止了军士放箭,他也觉得奇怪,为何东吴会只派两人来到合肥城下。

杨林抬头看着合肥城的城墙,以及城头上站着的曹军的士兵们,随后,他朗声道:“在下东吴从事杨林,有要事与张将军商谈,还请张将军下城一谈!”

军士们看杨林,以为只是一名文弱书生,但是他声音洪亮,令诸位曹军的士兵非常诧异。

张辽在城头上,自然也听见了杨林的话,对于杨林,张辽并不认识,于是也不能做出任何的评价。

杨林说完后,甘宁也朗声道:“怎么了,曹军的士兵,只不过是些缩头乌龟吗?我们只有两人前来,如果你们连这样也认为是陷阱的话,那么我军就无话可说了!”

甘宁刚一说完,杨林就制止了他。

张辽身旁的乐进怒道:“这些东吴蛮子,看来又想出新的花样了,只让两人来骂战,真以为我军士兵都是草包吗?”

乐进、李典两将都觉其中有诈,但是张辽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看东吴来人的态度,实在不像是有什么陷阱的样子。

于是张辽决定自己一个人出城,虽然乐进、李典阻止,但是张辽只是道:“二位将军,我若闭门不见,只怕损了丞相的威名,现在对方只有两人,我倒是不怕他们的,若我真遇到了不测,还请两位将军代我守城,不可让东吴士兵攻入合肥城一步!”

张辽安排妥当了,便骑马出了城。

张辽一出城,城门就立即紧闭,张辽策马缓缓来到了杨林面前,问道:“阁下说有事对我说,请问一下,究竟是何事?”

甘宁看着只身出城的张辽,技痒难耐,这些日子以来,他与张辽数次单挑,都是落于下风,甘宁心有不甘,总想着有朝一日要在武力上胜了张辽。

如今和谈在即,只怕今后,再无与张辽单挑的机会,所以甘宁手痒,想和张辽再大战一场。

不过此次,却是有重要的任务在身,因此就算甘宁想要动武,却也克制住了自己。

杨林笑着扫了张辽一眼,不愧是五子良将之首,果然威风凛凛,只可惜,这样的将军,却并没有为东吴所用。

当然,杨林并不在意一位强将是隶属于谁的麾下,因为在他的战术里,无论是水战还是陆战,将领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

杨林在马上,对张辽微微一拜,说道:“张将军,在下此次来,是因为受了主公的密令。今我军与你军在合肥对峙,双方虽互有胜负,但合肥城固若金汤,我军若再攻下去,只怕会两败俱伤,到时候,东吴与曹丞相,只怕会成为其它豪雄的盘中餐。我主仁慈,不想再看见双方士兵的死伤,因此,主公便命在下来与将军和谈,双方划定界限,互不侵犯。”

第三十三章谈判

张辽听得诧异,东吴军队进攻合肥,双方互有胜负,相持已一年有余。

可是为何,东吴却在此时此刻派人来和谈,难道说,是东吴的后方不支,已经无法补给前线的粮草了?

可是无论如何,和谈是当下曹军最想要的结果,曹军在合肥就这样耗着,已经使曹丞相不能够攻打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以扩张势力,若是与东吴签订了合约,双方互不侵犯,那么曹丞相便能够腾出手去对付其它的豪雄。

张辽问道:“杨大人,东吴有意议和,也是好事,只是我曹军士兵,死在吴军手下的人不计其数,请问一下,东吴如何告慰我死去士兵的在天之灵?”

张辽所指的,可不仅仅是在合肥之战中死去的士兵,还包括在赤壁之战中,死于吴军诡计下的士兵们。

甘宁听得火冒三丈,我方已然来议和了,没想到,张辽这匹夫竟然这么不识好歹。

但是杨林却并不为所动,笑道:“张将军,我主仁慈,不忍两军士兵死伤,故而前来议和,相信对孙曹两方来说,议和都是最好的结果。如今曹丞相意欲平定西北,一定不想在东南方再受制约,议和之事,对丞相来说,必定是利大于弊,相信将军心中也很清楚,对于双方停战,将军定然是巴心不得的……

此次议和,我方诚心诚意,张将军也不必以需告慰死伤军士为名胡乱加价,如若张将军想要因是我方先提出议和之事而狮子大开口,乱谈条件的话,在下便会禀明主公,说曹军虚以委蛇,不值得议和,当与之拼得鱼死网破。”

杨林一副伶牙俐齿,说得张辽哑口无言。

诚然,议和之事,对于曹军来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张辽自己的心中也很清楚,站在曹军的立场上来讲,能与东吴议和,对于曹军是最好不过的,相信曹丞相也会如此想的。

张辽搬出了死去的军士,只是想己方在谈判的时候处于有利的境地,没想到却被杨林一眼就看穿了吗,因此张辽无言以对。

良久,张辽才道:“杨大人,事关重要,此事末将不能擅自下定论,还请末将禀明丞相,让丞相定夺。”

言罢,张辽便转身回城。

而这也是杨林意料之中的,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像和谈这样的大事,单单是在外作战的将领,恐怕是做不了决定的,此时,就算是张辽胆大包天,替曹操做了决定,只怕双方的协议生不了效。

于是杨林便和甘宁回己方营寨,等着曹军的消息。

又过了几日,曹操派来与东吴和谈的人到了,赫然便是荀彧!

要知道,荀彧可算是曹操的头号谋臣,曹操的诸多方略,都是出自荀彧之手,既然曹操派来荀彧作为和谈的代表,可见曹操对于此次的议和是多么的重视!

和谈的地点,定在合肥城外的一处小山坡上,由东吴的军士搭建凉亭,供参与和谈的双方代表坐。

此时的杨林,与荀彧面对面坐着,荀彧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和杨林的年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和谈桌上,两人都显得比较收敛,直到品了一杯茶之后,荀彧才率先开口,道:“张辽将军八百里加急送来书信,丞相一看,竟然是东吴意与我方议和的消息,丞相左思右想,终认为此乃头等大事,于是不敢怠慢,特派我来与东吴的代表议和。

我初想,东吴之主是名女子,在能力上较男子有所不足,因此,辅佐东吴之主的人,定是人中龙凤,可是今日一见,没想到与我和谈之人,竟是一名如此年轻的青年俊杰,真令我叹为观止。”

荀彧的话,说不上恭维,也算不上讽刺。

杨林诚恳道:“荀先生,我主孙仁虽是一名女子,但她所拥有的才干,却不亚于须眉男子,如今东吴在主公的治理下,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至于荀先生所说,辅佐主公之人是人中龙凤,那倒不假,我东吴文有张昭、张纮、鲁肃、诸葛瑾,武有程普、甘宁、吕蒙,真可谓人才济济,至于在下这样的南郭先生,便也只能打打杂,干干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杨林在字里行间中,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