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万户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人家的主妇们握着十几枚铜钱,仔细地盘算着每一枚钱的用途;而富贵人家自有下人来操持这一切,不用问价钱也不须看货色,只将写满了数量和品种的纸头扔下,头昂得高高,在一片羡慕和羞惭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这时,穿着一身白色细麻短装的李清从墟市边跑过,不时停下来问问今天的米价和盐价,这是从天宝五年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借晨跑的机会了解民生,毕竟他是户部侍郎,主管着一国的财政。
    今年以来他的晨跑开始没有从前那么悠闲,几十名亲信骑在马上,远远地跟着,警惕地注视着两边的情况,墟市里的人也早已习以为常,大唐的官员素来没有什么架子,就是丞相有时也经常下轿子进市里看看。
    “还好!和昨天一样。”他自言自语地笑了一笑,神情却微微一松,今天就是他当户部侍郎的最后一天了,物价还算稳定。
    李清的府第离墟市有两里地,绕两个弯李清便跑回到了府里,他的肚子早饿得咕咕叫,进了门便大步流星向内院赶。
    “老爷早!”不时有丫鬟和下人向他弯腰行礼,李清也笑着向他们一一点头。
    李清刚跨进院门。坐在窗前的妻子赵帘便看见了他。笑着向掌控李清饮食大权的小雨吩咐道:“小雨,老爷回来了,可以开饭了。”
    “随便吃一点,今天我还要进宫呢?皇上要召见!”
    李清一边说一边拉开椅子坐下,左右张望一下,却不见女儿的影子,他眉头一皱道:“小家伙呢?难道又睡懒觉了吗?”
    “爹爹,我在这里呢!”
    ‘砰!’地一声,一只小脑袋从李清膝下钻了出来。脑门正好撞在桌子边缘,她呆呆望着爹爹,眼睛却慢慢红了,忽然‘哇’一声,钻到李清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李清顿时慌了手脚,一边替女儿揉脑门,一边站起来猛一掌向桌边砍去。嘴里犹自骂道:“你这该死的害人桌,竟敢欺负我地小娘,看我不斩了你!”
    见爹爹发威,李庭月地哭声也渐渐止了。却腻在他怀里不肯起来,李清索性将她抱在自己腿上,夹了一点稀饭喂她,笑道:“将来爹爹回西域,你是一定要跟去的。”
    “李郎,你难道又要回西域吗?”
    帘儿和李惊雁两人面面相视。眼中皆露出极为惊讶之色,李清点了点头,“外放已经定下来,现在要么去苏州为刺史,要么去西域,我自己想去西域。”
    “大姐,这样也好,既然杨国忠得势已不可避免。李郎又和他素来不和,与其被他暗算。不如去地方上为一方诸侯,建立自己的势力。”
    李惊雁有一点见识,当即表示赞成,帘儿摸了摸自己隆起的大肚子,目光却向李清看去,丈夫去哪里都没关系,但一定不能丢下她。
    李清知道她的意思,想了想对她道:“既然上一次你能跟我去,那这一次应该也没问题,只是你得留在京中生完孩子,我再来接你。”
    他回头看一眼小雨,又道:“惊雁可跟我先走,小雨留下来照顾。”
    “爹爹那我呢?”李庭月揪李清的胡子不肯松手。
    “哎哟!轻一点!”
    李清好容易将胡子拔出来,轻轻在她小手上拍了一下,佯怒道:“你这么调皮,自然留下来陪娘了,到时候和娘一起走。”
    “李郎,不如我也留下来照顾大姐。”
    李惊雁想了一下,笑道:“京城我熟人多,父王虽不在,但还有我两个兄长可以帮忙,我还是留下来,还是让小雨去照顾你的起居。”
    “算了,帘儿没几个月就生了,你们都留下来,我也好放心,就这么定了。”
    他话音刚落,只见大管家连滚带爬地跑进来嚷道:“老爷,快到门口去,圣旨到了!”。
    李隆基这几日出奇的勤政,每天都要在他的御书房里呆上四个时辰,一方面是要填补东宫缺位所造成权力真空,而另一方面他要
    子李亨地陪葬:罢相。
    在大唐的政体中,皇帝与相国有着相互制衡的作用,也有着明确的分工,一个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拟订,一个负责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李林甫的宰相才干堪堪只能算及格,论才能,他比不过励精图治、将大唐推向开元盛世地姚崇、宋璟说、张九龄;论务实,他也比不过开拓漕运、促进大唐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紧密融合的裴遵庆,但他却做了十五年的宰相,这是由于他与大唐皇帝李隆基之间有着太多不可告人地内幕。
    忠心,姑且可以这样说,他毫无保留、不折不扣地执行李隆基的明示和暗示,废前太子李瑛李适之、罢章仇兼琼,炮制东宫案、韦坚案、王忠嗣案,一切不利于君权扩大的人和事,李林甫都忠实地执行李隆基的部署,冲锋在前、做尽了恶人,他就是李隆基的一条狗,而现在狡兔已尽,是需要将这条狗宰掉以谢天下的时候了。
    在相国地继承者上,李隆基最终选定了杨国忠,他乖巧、听话、没有政绩基础、能力也不突出,足以让自己牢牢地控制住他。另外他还是杨家的势力代表。对杨家的崛起李隆基是深思熟虑过的,表面看是杨贵妃得宠地必然结果,但实际上也不尽然,大唐地朝政在很大程度上被世家所把持,尤其是地方朝政,裴、韦、崔等等世家,他们互相联姻,关系盘根错节,需要不定时地用一股新鲜的势力来冲击它。李隆基便看中了出身市井的杨家。
    用外戚来冲击朝廷地传统势力似乎是大唐的一个传统,如唐太宗地长孙氏、唐高宗的武氏到现在唐玄宗的杨氏,都是一脉相承。
    大政方向已定,现在需要选择最佳的时机,本来赵奉璋揭露李林甫放纵家人强占土地便是一个最好地契机,可惜章仇兼琼多事,将打击面扩大。激起了众怒,使李隆基不得不紧急刹车,放了李林甫一马。
    最佳的时机已过,李隆基便抽身到云端。将杨国忠推出与李林甫进行过招,并不时给杨国忠加油、助威,他一直在旁观,若杨国忠有可能将李林甫擒获,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将李林甫打入十八层地狱,可事实上杨国忠让他失望了。没有得力的干将、没有雷霆手段、没有适合的策略。
    只是不痛不痒地挠了李林甫几下,拿走几本帐,却将赵奉璋留给了李林甫,结果被刑部果断杖毙,还有苏州纵火案的证据,也被李林甫抢先拿走。
    而杨国忠自己呢?先是杨琦被李清打断腿而不了了之,然后又是他的儿子在妓院将吏部郎中杀死了,这一切的一切都看出此人在能力上地怯弱。或许他是在倚赖自己,可这恰恰又是李隆基不愿过多给他的。
    于是。李隆基的目光又投向李清,原本是他的第一人选,得力、干练,素有谋略,在东宫案中将李林甫打得灰头土脸,按理应是对付李林甫地最佳人选,尤其现在章仇兼琼已逝,由他来接章仇兼琼的班是最合适不过。
    但李隆基的眼光却看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他是用来辅佐自己继承人,是用来取代杨国忠的人选,就如同今天他用杨国忠来取代李林甫一般,而李清现在最大的弱势就是他的年轻,但这也是他最大地优势,来日方长,须将他好好雪藏起来才是。
    这时,鱼朝恩轻手轻脚走近,低声道:“皇上,户部侍郎李清在宫门外候旨!”
    “宣他觐见!”
    鱼朝恩转身去宫门外宣旨,李隆基却从桌案上取过一本奏折,这是李林甫刚刚送来的最后一批人事调动方案,李清赫然列在第一个,外放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安西节度副使兼长史。
    这和李隆基欲调他到苏州为刺史的想法相差甚远。
    按大唐的人事制度,六品以下官员一般由吏部按照资格和空缺,拟定官职,上报宰相,再经由宰相反复核查后,请示皇帝下旨授官;而五品以上,则不由吏部拟官,而要直接上报宰相,由相国考量拟定;到了三品以上的官员,则由相国上报皇帝,由皇帝来亲自拟定,所以李清一定要经过李林甫的推荐才可能实现他的愿望,但李林甫也仅仅是推荐,真正的决定权在李隆基地手上。
    李隆基拿着奏折,陷入了沉思,让李清重返沙州为都督也曾经是他的一个方案,但他从苏州回程时,在江州停泊了半日,便使李隆基改变了主意,倾向他为文官。
    可现在李林甫地方案却又使李隆基有点动心了,为副职
    政务地长史,确实也是个可行之选。
    李隆基正犹豫不决,眼一斜,只见高力士在一旁垂手不语,便习惯性地笑道:“大将军,你来给朕参谋参谋,李清向西派还是向东调?”
    高力士连忙惶恐地回道:“如此大事,老奴怎敢插嘴?”
    “不妨事,你说便是了,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
    高力士迟疑一下,才缓缓道:“老奴见识浅薄,但随皇上多年,见的事也多了,老奴曾经想过,假若那皇甫惟明并没有带兵,哪皇上要几时才知道他是个居心叵测之人?”
    李隆基暗暗点了点头,高力士一语说中了其中的关键。若李清将来为相。他又是第二个皇甫惟明。那可如何是好。是应该先考验他一番才是。
    这时,鱼朝恩再次进来请旨,李清已被带到御书房外。
    “进来吧!”
    李清大步走进,向李隆基行了一个跪拜礼道:“臣李清叩见陛下!”
    “免礼!赐座。”
    “谢陛下!”
    李隆基见他坐下,便微微笑道:“朕放你十日假期,侍郎到哪里去游玩了?”
    李清急忙欠身道:“回陛下的话,臣带妻女到终南山探春去了。前日方回。”
    “妻女?那郡主也在吧!”
    李隆基笑吟吟道:“你们可给朕出了难题,吐蕃那边朕到现在还没有给个交代,人家眼巴巴地还在等着娶宗室第一美人呢!”
    “陛下的关爱之恩。臣铭刻于心!”
    “算了,要谢就谢贵妃吧!若不是她当年逼迫朕,朕才不会为你得罪吐蕃呢!”说到此,李隆基自己先忍不住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