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万户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展开圣旨匆匆浏览一遍,上面明明写得清清楚楚,他为东路军主帅,可高仙芝还要自己任选一个,这是什么意思?李清一转念,立刻明白过来,他是想让自己选西路军,将进攻朅师国让给他,难道这就是他向自己示软地目的么?
    东路军还是西路军李清并不在意,但高仙芝如此渴望去吐火罗,不趁机捞取一点利息,他李清岂能轻易答应。
    李清沉吟了一下,问道:“若我们都出征,粮草供应由谁负责?”
    “可由判官刘单,他曾是封常清得力手下,颇为干练,能担此任。”高仙芝知道李清是担心由康怀顺负责后勤,会不利于他的进军,便先一步替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有一幕僚,名叫张继,也有些能力,能否命他为副,协助刘判官共理军务?”这是李清开出的第一单,试探高仙芝,若他痛快答应,那他真正的条件便会拿出来。
    果然,高仙芝求功心切,便毫无犹豫地答应下来,“我可任命他为仓曹参军事、甲杖使,以协助刘单。”
    李清见他答应痛快,知道他极想领军入吐火罗,便淡淡笑道:“为将之道,在于赏罚分明,立功者升、落伍者降,我既为一军统帅,自然要有权升赏将士,可惜我只为副职,无此权力,大帅可能从权,授我赏罚之权?”
    这才是李清真正想要的权力,每逢大战结束,朝廷都要对立功将士进行封赏,或赐予勋官钱物,一般都根据行军司马记录论赏;
    但提拔军官,流程便稍稍复杂,一般节度使可以自行任命,但需要上报兵部核准,六品以上还要报丞相甚至皇帝陛下准许,再授予爵位或散官之衔,李清想要地,就是这个自行任命权,他想靠这次战役提拔他的一些心腹。
    一般而言,他是沙州都督,也有一定任命权,只是品阶太低,哪能和安西大都护的权力相比。
    李清见高仙芝沉吟不语,便一锤定音道:“若大帅同意,我愿请缨领军西进,重走大帅当年走过地路。”
    这就是他的最后表态,只此一个条件,若答应,他便和高仙芝交换任务。
    高仙芝低头思考了半天,方才盯着李清缓缓道:“我最多给你二十个名额,而且只限于在豆卢军,你可答应?”
    他也知道,这个口子一开将后患无穷,但东路军的诱惑又让他无法舍弃,所以只要李清答应再让一步,不要将手伸进他的衙军来,他便可做个顺水人情,将豆卢军完全交给李清。
    这里面可能唯一失意的就是豆卢军目前的主将白孝德,他是王忠嗣提拔,名义上是豆卢军的副都督,但都督一直是王忠嗣兼任,他实际上掌握了豆卢军的实权,可是此战以后,豆卢军就将完全被李清所掌握。
    李清伸出一只手,微微笑道:“那我祝大帅东进顺利,早日拿下朅师国!”
    高仙芝见他答应,不禁大喜,也伸出手和他猛击一掌,道:“李都护此去小勃津可率豆卢军为主力,我再命席元庆率二千精锐听你调遣,一共五千人,也祝你旗开得胜,早日抵达小勃津。”
    这就是谈判,彼此都能得到各自所需,却又不伤害到对方的利益,至于损失,就由第三方来承担。
    天宝八年八月中,两支大唐的军队同时从疏勒出发,一支由安西大都护高仙芝为主将,率军八千向东越过葛罗岭、渡过乌浒河,进入吐火罗境内,而另一支军由安西副都护李清为主将,率三千豆卢军和两千安西军,越过葱岭向小勃津开去。
     ̄ ̄ ̄ ̄
   
第二百九十三章 艰难的行军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天宝八年十月,大唐中原已经朔风劲起,充满凉意的秋风横扫大地,落叶被卷走,大地一片苍凉;到了西域,风变得更加刺骨,尤其是早晚,厚厚的皮袄已经难以抵挡寒气。
    但到了疏勒以南,约千里外的婆勒川地区,这里已是冰雪的世界,一眼望去,皑皑的白雪掩盖着大地,大块黑黝黝的巨石突兀在河两岸,在昏黑的光线下俨如狰狞的怪兽,巨石下的土地没有被冰雪覆盖,却显得贫瘠而荒凉,没有半点生机,一切都在严寒中凝固了。
    血红的太阳渐渐地落山了,黑夜即将降临,蓝色的夜影笼罩着雪谷和山坡,可耸入云端的山峰顶端却在最后一抹残阳的映照下,变成了瑰丽的玫瑰色,象梦幻的花朵在天际闪烁着耀眼的光焰。
    这里是兴都库什山脉的北麓,喷赤河的河面已经结冰,象一条玉带缠绕在雪峰深谷之间,这时,河面上远远出现一群小黑点,在缓慢地移动,或许是参照物过于巨大的原因,让我们俯冲千丈而下,这群小黑点蓦地变大了,这竟然是一支军队,一支约五千人的唐军。
    他们无论马还是人都一样的骨瘦如柴,脸上显示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双眼无神地盯着前方,脚下在本能地、机械性的移动。尽管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但大唐军旗依然笔直树立,在夜风中猎猎飘扬。
    他们便是从疏勒出发的大唐东路军,穿越葛罗岭、再向南横跨葱岭,在葱岭守捉得到短暂地休整后,再向南行军,在路上他们几乎度过了整个秋季,整整五十天的时间,他才走了八百里,由此可见行军的艰难。
    这时。一匹马沿着河岸飞驰而来,马上是一名品衔颇高的军官。他便是李清的副将,疏勒捉守使席元庆。他年纪约三十出头,身材不大,很瘦,但骨架宽大,脸上棱角分明,嘴角绷成了直线,眼睛里终年难见一丝笑意。一看便是那种极坚持原则之人。
    看得出他也很疲惫,但他依然强打精神向冰面上高声呼喊:“李都护,前面二十里外就是连云堡了,我们等一下探子的消息吧!”
    声音逆风而行,连声线都仿佛被冻住了,席元庆连喊三声。李清才终于听见,他一扬手,队伍停了下来。和士兵们一样,五十天的行军,李清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强烈的紫外线使他的皮肤变得粗糙而黝黑,他也瘦成了一把骨头,缺乏睡眠的眼里布满了红线,乱蓬蓬地胡子已经很久没有梳理,在寒风中凝成了冰坨,可他总是乐观而充满精力,让士兵们觉得,疲劳、艰苦、饥饿、淋雨、冷冻都不能将他制服。
    作为东路军的主帅,李清没有任何特殊,和士兵们睡一样地毡毯,一样的干粮就着雪水咽下,士兵们默默地看在眼里,谁也无法将他与曾经地户部侍郎联系起来,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他的坚韧与顽强、他的朴实与乐观终于赢得了士兵们衷心的拥戴。
    李清抬头看了看周围环境,这里河谷开阔,两边是陡峭的悬崖,就算从悬崖上滚巨石下来,也伤不了他们,不可能有什么埋伏。
    “大家到岸上休息一下吧!”李清随即命令道,声音虽低,却不容抗拒,命令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达下去,士兵们纷纷离开冰面,回到岸上,大家都累坏了,扔下行李,一屁股就坐在冰雪上,有的士兵解开酒壶,灌下一大口酒御寒,也有的士兵脱下厚厚地军靴,拼命地揉搓已经冻得溃烂的脚。
    李清坐在一块石头上,用匕首的柄敲打自己冻得梆梆硬的胡子,很快便敲下两片冰来,他使劲地揉了揉,胡子这才变软了。
    这时,席元庆走过来,手指一块外形颇似巨象的大石,感慨道:“前年大帅从此经过时也是晚上,以为它怪兽,便一箭射之,现在想起来就仿佛昨日之事。”
    李清拍拍他的肩膀,身子挪了挪,让他坐在自己身旁,望着远方皑皑地雪山,微微笑道:“席将军,我听一些老兵说,过了连云堡,上面的路更加艰难,当年你们险些下不去。”
    席元庆点了点头,“是的,尤其是过坦驹岭时,士兵们都惧怕不肯下,大帅便派人先走一步,再扮作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士兵们这才肯下去。”说着,他眼中充满了骄傲,仿佛陷入沉思之中。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先去连云堡探路地段秀实带着十几个斥候回来了,他翻身下马,疾步走到李清身边禀报道:“都督,连云堡尚有守军一百,都是我大唐士兵。”
    “才一百人?”李清微微有些惊讶,“不是说有六百守军吗?还有五百人哪里去了?”
    “回都督的话,末将听说阿弩越城出事了,士兵们都去支援了。”
    “什么?阿弩越城出事了!”李清霍地站起来,他立刻意识到,朝廷所担心之事终于发生,吐蕃人和朅师国人里外勾结,终于对小勃津下手了。
    “传我的命令,全军立刻出发!”
    命令既下,河岸上刚刚歇息的唐军纷纷手忙脚地收拾东西,有的连袜子也来不及穿,胡乱套上靴子,便跟着队伍奔跑起来。
    一个时辰后,这支长途跋涉的东路军终于抵达了小勃津的要塞连云堡,连云堡三面悬崖,又有喷赤河倚为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就仿佛陇右的石堡城。
    拿下连云堡。便是打开了小勃律的大门,当年这里曾驻扎吐蕃军近万人拱卫,高仙芝夜渡喷赤河,突然向敌军发起猛攻,由于轻敌,吐蕃军对从天而降地唐军措手不及,就在攻打连云堡的战役中,陌刀将李嗣业身先示卒,勇猛无比,率先杀开一条血路。登上了城头,他也由此立下大功。一跃升为四镇兵马使。
    守连云堡的主将已经率军去支援阿弩越城的唐军,现在守连云堡是一名姓赵的戍副。手下只有一百名唐军,对于大军的到来,连云堡唐军们喜极而泣、欢呼雀跃,大开城门迎接李清大军。
    “卑职参见李都护!”赵戍副是第一次见到李清,但先来探路的唐军早告诉他,这可是安西的副帅,第二号人物。
    李清却脸一沉。马鞭指着他道:“我来问你,阿弩越城发生了何事?为何不派人去疏勒禀报!”
    那戍副一愣,立刻回禀道:“阿弩越城那边具体发生了何事我也不清楚,只听说是吐蕃人又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