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万户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庆绪大喜道:“只要你能将我的人领入中军,给他通行之牌,并告诉他田承嗣夜宿之地,就算你首功!”
    “也罢!看在同族地份上,我助你这一次就是!”安太清低下了头,将自己眼中一丝阴险的笑意隐藏了过去。
    安太清离开安庆绪府第便立刻赶回了家,将自己地小妾带走并藏匿起来,这才是安庆绪唯一能要挟他之人。
    天刚擦黑,安太清便将安庆绪派来求见他的刺客悄悄藏进了自己的营帐。
    四更时分,田承嗣地大营忽然骚动起来,无数火把被点燃,士兵们愤怒的叫喊声淹没了整个大营,主帅田承嗣被杀了,而且人头也不见了踪影。
    “弟兄们,这一定安庆绪那狗贼杀了田大帅!诸将,我们要为田大帅报仇!”田承嗣地副将安太清站在用木箱搭成高台上,他的眼睛通红,火光中,愤怒使他的脸庞扭曲,显得格外狰狞,他举着胳膊高声怒吼道:“他是怕田大帅献城投降,所以才毒手,弟兄们!张忠志背叛,令狐将军和张献诚将军无辜被杀,我们受够了!”
    “报仇!报仇!报仇!”
    愤怒地士兵和将领们用报仇地呼声来响应安太清的动员,安太清见时机已到,他一把撕掉胳膊上地军服,袒露出手臂,厉声大叫道:“我要投降官兵,不再做贼,愿与我共事者一样袒露右臂!”
    刷地一下,几乎所有的士兵和将领都举起了光溜溜地胳膊,几个没有举手甚至正急着撕袖子地士兵立刻被砍翻在地,安太清暗暗长叹一声,人心思降、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
    “弟兄们!夺取西门,献城迎降!”
    一万多士兵爆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怒吼,浩浩荡荡向西门开去。
    至德元年十二月中,叛军发生了内讧,田承嗣被安庆绪派人刺杀,田承嗣副将安太清随即带兵夺取了西门,并献城向唐军投降,唐军大军涌入相州,叛军纷纷投降,安庆绪见大势已去,点燃府第自焚而亡,自此,安禄山地叛乱终告结束。
    李清随即下令:将张忠志、高晖、李日越等大将皆斩于市,而安太清献城有大功,赏万贯、许封他为国公、食邑相州千户,安太清却当即表示相州百姓困苦,不要食邑,愿返利于百姓,李清称其德,随即任命其为相州刺史;而安禄山降军则取其精锐、去其老弱,悉数编进安西军。
    同时,李清又命李光弼为范阳节度使、颜卿为长史,率三万军镇守幽州,防止河北余孽再起,又命李嗣业为平卢节度使、命南霁云为河东节度使、席元庆为淮南节度使,各领军一万维护地方安全。
    随即他又任命韦应物为河南道观察使、任命鲁为淮西安抚使。
    诸般人事一一安排妥当后,李清率大军起拔,返回长安,此时的长安已是风雨满楼,继玄武门事变后,一场大唐百年以来最惨烈的宫廷斗争正悄悄拉开了帷幕。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家国天下(一)


    
    陛下,奴才已发现了羽林军的换防规律!”一名宦官了御书房,他叫吕太一,是李豫新提拔的贴身宦官,用以替换原来的马英俊,至于原来的大宦官马英俊,已经去了他该去的地方。
    吕太一约三十余岁,长得瘦瘦高高,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他原来也曾在百孙院伺候过李豫,因为年纪相仿,便成了李豫的陪读,只是太靠近主子会遭人嫉,有一便判了死罪,好在沈珍珠替他说话,最后罚去做苦役,李豫登基后,他也渐渐出头,现在更是被提拔为内侍总管。
    他一步走进房间,却发现皇上正在伏案书写,吓得他的动作一下子平缓下来,低低声道:“陛下,奴才已发现了羽林军的换防规律!”
    “哦!快说给朕听听。”
    李豫放下笔,满脸笑容地等着吕太一的答案,他现在最渴望之事便是出宫,去奉天看他的新军,可皇帝出宫谈何容易,自从上一次听边令城说起大明宫的防卫有了漏洞,他便开始留意。
    原本是两千羽林军,分两队,一队由荔非元礼率领,而另一队由辛云京率领,但辛云京那一队却意外的蒸发了,后来得知是调去守卫嗣宁王的府第,这个李豫倒不意外,李清的家人不都住在嗣宁王府吗?
    兵少了,换防不过来,自然就会有漏洞,作皇帝的不能去找,这就成了心腹宦官之事,否则,何谓‘心腹’二字。
    “这一千人共分成两班轮流值勤,晚上这一班约六百人,大部份去驻守内宫。还有一些去守太极宫,所以大明宫外殿只有四十余人巡逻,人数减少不说,盘查得也不严格,普通铁牌需要搜身盘问,而若有陛下颁发的牌子皆能随意进入,不需要再盘查。”
    李豫犹豫了片刻。便吞吞吐吐道:“朕想出宫一趟,你看可行?”
    吕太一吓了一大跳。原来皇上叫他探查羽林军漏洞是为了这个,若皇后知道了。非剥了他的皮不可,他慌得连连摆手道:“晚上出宫皇上的安全怎么保证?万万不可!”
    “朕难道不会考虑安全吗?”
    李豫见他反对,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克制住心中恼怒,缓缓道:“可以让朕的侍卫们白天出去先候着,朕晚上出去和他们汇合。这不就妥了吗?”
    “这。说请示皇后。可话到唇边,又硬生生的咬住了舌头。不敢再多言。只得诺诺道:“若陛下一定要出宫地话,得先做好准备。路上不能出半点岔子。”
    “这些朕都知道!”李豫回头看了看天色,现在还是下午,但外面已阴云密布,象是又要下雪的先兆,天气虽然不好,但他心中想见到自己军队的欲望已经无法按耐,便毫不犹豫道:“就今天晚上出宫,明天一早回来!”。
    夜幕刚刚降临,数十匹马便风驰电掣一般冲出明德门,直向长安城外驰去,李豫在他少年时常常这样驰马,有一次他还曾遇到过刚从南诏返回的李清,现在他已经三十岁,早过了少年轻狂的年代,但更重要是他现在的身份已是一国之君,再不能率性而为。
    虽然感到很兴奋、刺激,但李豫的心思已经不在驰马地快感上,他的心思早飞去地奉天,奉天是长安的属县,离长安极近,骑马半个时辰便可抵达,白天他已经命令侍卫先到奉天通知了边令诚,应该会来路上接他。
    一群马冲上一道山岗,山岗上是一大片松林,劲风将松林吹得来回起伏,白天地阴云已经消失大半,露出大半个若隐若现的圆月,夜色清明,将整个大地都抹上一层薄薄的银色。
    此时是隆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李豫却跑出一身热汗,他立在山岗向远方眺望,已经可以看见奉天县黑色的城池,一条河已经完全结冰,白亮亮的,仿佛一条玉带围绕在县城的周围。
    等了一会儿,只听见一阵杂乱马蹄声响,边令诚带着数百军马正匆匆从山岗下赶来,李豫仰天一声大笑,一纵马,向大队迎了上去。
    李豫地队伍渐渐消失,又过了一会儿,忽然从松林钻出了数匹马,一名魁梧的男子凝视着李豫队伍背影消失地方向,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一挥手,率领几名手下向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李隆基最近也很晚才睡,随着计划的一步步完成,离动手地时间也越来越近,和李豫一样,他也发现了羽林军守丹凤门地漏洞,但他并不动声色,而是极有耐心的观察它,究竟是一个小小地疏忽还是在这个疏忽后面藏着更大的漏洞。
    一连十天,李隆基每天都让骆奉仙派宦官进入大明宫查看情况,终于让他发现了更大的一个漏洞,或许是东宫空置多年的缘故,整整一个时,连接东宫与大明宫之间的玄德门竟没有士兵把守,只是紧紧地关闭着门。
    李隆基终于动心了,从他拟定计划以来,他一直碍于大明宫有士兵把守,便将所有的计划都围绕着兴庆宫进行,在兴庆宫内重新召集百官,宣布废除李豫,自己重新登位,但李隆基也知道,李豫登位明正言顺,而且并没有失德之处,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废除他,将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可说他放纵权臣,这又得罪了李清,这一直是一个让他十分头痛的问题。
    思来想
    好的办法还是逼他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重新交还太生米做成熟饭,李清也无可奈何。
    所以发现羽林军防守的漏洞便使李隆基异常兴奋,他可以亲自带人进入大明宫进行逼宫,甚至可以将李豫请到兴庆宫来共商让位的大计。
    乌云散尽,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从窗纸透入的银色将静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脸色也呈半透明状,他闭着眼睛,盘腿坐丝织蒲团上,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不过老僧想的是佛理,而李隆基考虑的却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地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体!”不知几时。杨玉环已经出现在李隆基的身后,她端着一碗参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将茶碗轻轻搁在小几上。温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当政时总是没有时间去御书房,现在歇下来了反倒天天呆在静室里,接见这个、接见那个,依臣妾说,三郎还是歇一歇,让晚辈们去忙吧!”
    李隆基没有说话。杨玉环的话使他微微有些不悦,良久。李隆基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如果他能将祖宗基业守好。还用我这把老骨头在此挣命吗?他的皇位是我传的。现在皇权旁落,我责不容辞。累点苦点也没办法了。”
    说到这,李隆基轻轻咳嗽一下,拉长了声调对杨玉环道:“以后我的静室你就不要来了,我颁给不少大臣可以直接进我静室地令牌,以示恩宠,你在这里被他们碰到了可就不好了。”
    杨玉环美目轻轻垂下,她是个内心极敏感的女子,三郎最近对她地冷淡她怎会感受不到,虽然他从不说为什么,但杨玉环知道,三郎是把丢失皇位的责任推到了她地头上,甚至杨家也成了安禄山造反的根源。
    这些她都默默承受了,自己这些年沉醉于歌舞欢娱,确实使三郎耽误了国事,杨玉环慢慢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