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大明从来没有设立过什么监国之职,而且于孝天只是一个武将,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凭什么让他监国?
  于是各地官员立即呼呼啦啦的开始上表,力陈此举不妥,并且称于孝天乃是乱臣贼子,必须要将其诛除才行。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官员,从中嗅出了一丝机会,认为这时候正是他们投效于孝天的最佳时机,于孝天此次入京清君侧,并且成功攻入京师,把京城控制起来,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
  于孝天要是仅仅只杀掉一些大臣,那么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换谁这时候都肯定要夺权的,很显然于孝天这一次夺权成功,将当今圣上架空了起来,成了大明实质上的统治者。
  对于这件事,就看眼下各地官员怎么看待了,当然他们可以不承认目前于孝天的实际控制权,但是却面临着一个问题,于孝天现在已经公开代表了大明朝廷,不听他的,便等于是不再接受朝廷的管制,就等于不再承认朝廷对他们的领导权。
  这么一来,以后他们为谁当官,为谁做事,就失去了法理上的依据,他们总不能说眼下的朝廷不合法,他们不再听朝廷的圣旨,各自自立为王吧!
  所以有些当官的便从中看出,现在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于孝天实际把控朝局都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听也罢,不听也罢,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了。
  除非现在他们之中有人能站出来,纠集一支兵马北上,将于孝天逐出京师,否则的话任谁都没法再改变这个事实了。
  可是于家军力克建奴十万大军的消息,这个时候早已传遍了大明各地,建奴自野猪皮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到现在已经数十年光景,大明却从未有人获得过如此战绩,可见的于家军的凶猛程度。
  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击败了建奴大军之后,尚有余力再克数路官军,并且一路长驱直入攻入京师,这就更加可怕了。
  天下那些官员武将们,扪心自问一下,就算是给他们几万兵力,他们能做到这一地步吗?所以就算是给他们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这个时候起兵悍然北上再来一次清君侧,去以武力手段将于孝天驱逐出京师和朝廷。
  所以这些圣旨一下,虽然大明朝野顿时对于孝天是骂声一片,但是却还真就没有几个人,敢跳出来召集天下兵马北上,再来一次清君侧,只是口头上骂声一片罢了,但是却并无多少地方做出实质上的反应。
  而于孝天在领了监国之职以后,立即便开始对大明朝廷的官员做出了密集的调整,整个朝廷官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许多人被罢免,赶出了朝廷,另外于孝天又提拔了大批官员,充实到了朝廷之中,领各部之事。
  这些被拔擢起来的官员,自然是摆明了车马,以后要听于孝天的使唤,为于孝天效力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以前在官场上都是名不见经传之人,抑或是年纪较轻,但是这一次都被于孝天拔擢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来。
  于孝天这么大幅度的动朝廷的官场,无疑是在朝廷之中扶植他自己的势力,这种事他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摆在了桌面上做,虽然引起了许多旧官的不满,但是现在于孝天要权有权,要兵有兵,天底下他的拳头最大,不服也不行。
  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整个京师之中的各大衙门的人员基本上都被于孝天调整了个遍,有些官员被赶走,有些官员被吸纳了进来,同时于孝天将自己这么多年来,在福建一带培养出来的一些文吏也都填入到了这些各大衙门官署之中。
  这些隶属于于孝天海狼系统的文吏们,都不是出自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对他们委以重任,很显然是名不正言不顺,故此只能暂时先给他们安排一些不起眼的职务,品阶都比较低,以前都是很不受重视的位子。
  但是实际上朝廷之中各大官署衙门的那些官吏们,都很清楚这些新近被于孝天填入到他们衙门之中的这些人员,其实才是他们真正的主事者,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人微言轻,但是他们说的话,却没人敢当做耳旁风。
  这些人都是于孝天一系的人,最受于孝天信任,其实把他们安插到各大官署衙门之中,就是让他们充作于孝天的耳目喉舌。
  这些人说的话,其实就是于孝天要说的话,他们要做的事,其实就是于孝天要做的事情,他们虽然官职卑微,但是却说话分量极重,很多事情就算是主事的官员,都不敢擅自决断,必须要先问问这些人的意见之后,才能下决定。
  而于孝天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这当权者确实日子不好过,天天各种海量的问题,都蜂拥而来,堆积在他的面前,把他累的几乎放屁都抽不出空了。
  现在他算是彻底理解了为什么历史上会出那么多的昏君,想要当一个明君,确确实实是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这天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以至于就算是生出三头六臂,也不见得能处理的完。
  于是于孝天赶紧招来了林易阳、鲁通等人,命他们成立了一个秘书处,专司负责帮着他筛选处理各种事务,小事只需要按照他吩咐的原则处理便是,大事才交给他来亲自过目。如此一来,他的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一些。


 第九十四章 举措

  但是自崇祯让权给他之后,于孝天深入探究了一下目前大明官场的情况,才发现现如今大明官场的的确确已经烂透了,各地都是一堆的烂账,谁也说不清楚眼下各地的府库藩库的储备情况。
  于是于孝天只得命都察院调派人手开始出京,到各地清查地方府库的存粮以及存银情况。
  另外在七月间,于孝天亲自动议提出了三个重大的举措,一个是取消原来各地增加的加饷赋税,先从根本上来减免时下各地百姓身上承担的沉重的负担。
  第二个就是宣布开海禁,选择沿海松江府、宁波府、泉州府、广州府四地恢复市舶司,全面放开海禁,准予商贾进行通海贸易,并且设立收税制度,制定收税办法,通过收取税赋增加财政收入,各地设立的市舶司收取的税金,不留地方使用,直接归入朝廷户部大库调用。
  仅仅是这么一项,于孝天预计第一年试行,这四个地方的市舶司最起码就能收取到三百万两白银跟玩儿一般,如果操作得当,任用的人员得力的话,第一年拿下四五百万两银子,都跟玩儿一般。
  而他现在也不再把大海视作他的禁脔了,泉州府的围头湾也正式交给市舶司来进行管理,反正现在他已经成了大明的实际掌权者,继续把这些东西视作他的私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三个就是于孝天提出了要全面取消大明数百年来那些勋戚权贵们享受的免税政策,重新清丈土地面积,推行摊丁入亩的制度,来减轻之前最底层普通百姓的负担,开始向那些已经享受了很长时间免税的权贵勋戚们征收税赋。
  前两条倒是还可以让人接受,但是于孝天提出的第三条意见,一经提出,便立即遭到了朝野上下那些既得利益者们的集体反对。
  于孝天提出的这个动议,可以说从最根本上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这些人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或者是通过读书当官,好不容易获得了这些实惠,现如今于孝天要一下拿走,当然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爽。
  以前他们很多人完全不用给朝廷缴纳任何税赋,但是现在如果于孝天推行这种制度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再享受到免税的实惠,要向官府和朝廷每年交出一大笔的赋税,这就等于是从他们口袋里面掏钱,他们岂能答应。
  这一下于孝天就等于是捅了马蜂窝了,当即便遭到了各地的官员以及权贵勋戚们的集体反对和抵…制,上书谩骂于孝天的奏折可以说是大暴雨一般铺天盖地,几乎差点把于孝天给淹死。
  于孝天看着堆积如山的这些抵…制他提出的这一条意见的各地奏章,冷笑了起来,这种事他早已就有思想准备,这些躺在大明身上享受的蛀虫,现在被他触动了既得利益,当然不会轻易答应,肯定会进行一番顽抗。
  既然这样,那么他也就不客气了,于孝天着令户部强行推行他提出的这个计划,不管地方的那些当权者答应不答应,只管强行推行下去。
  另外他下令,在户部之下,开始筹建一个税务司,专司负责全国各地的税务收取工作,各府设置一个由朝廷户部直接派出的机构,主事之人称之为司税使,专司主持各地税赋收取之事,严格按照他的要求,对土地进行重新清丈,重新制定各地税赋收取的额度。
  这件事不是说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于孝天在入京之前,就已经安排人专门研究这件事,可以说他是处心积虑已久了,并且对可能遭遇到的抵…制,也有了充分的预料。
  在他抛出这个制度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可能遇上的情况,所以提前他准备了一批人,来负责这件事的推行。
  但是想要在大明全境之内,立即就全面实行这个制度,无疑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单单是在户部之下成立这个税务司,就需要调集不少人力,另外全国各地现在听他管控的地方还不是很多,很多地方官府对于他目前实际控制朝廷,持着观望和抵…制的态度,就算是他强行推行下去,这些地方官府也不会轻易就范,按照他的要求办事。
  所以这也需要接下来用武力解决才行,而作为距离京师最近的山东,便成了这一次收税改革的试点,另外一个就是于孝天的老巢福建了。
  之所以选择山东作为第一步试行的地方,是因为自颜继祖率师北上被于家军击溃所俘之后,山东巡抚便一直缺员,整个山东在这些年来,先是遭遇了登莱之乱,接着又遭遇了建奴南下入寇,使得整个山东境内,靠北一些的地方社会结构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而山东北部地区,原来很多有钱人家以及勋戚权贵这样的上层社会结构,是遭受破坏最严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