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人兼并下来大量土地的地主们,这一下可就倒了霉了。
  有些大地主虽然够不上被于孝天抄家灭门,可以继续当他们的大财主,可是他们却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于有些人家拥有上千亩土地,这些人每年要缴纳的粮赋,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可就坑苦了他们。
  原来谁地多谁牛叉,可是现在是谁地多谁倒霉,谁要交的田赋就更多,比例更高,而这些大地主们本身土地太多,不可能都自己耕作,那么唯有佃给无地的农民来种,农民交了佃租之后,要留下足够他们生活的粮食,所以佃租不能太高,否则的话就找不来佃户租种。
  可是佃户缴纳的佃租,按照新的税赋制度算下来,却还不够给朝廷官府缴纳的,这么一来土地越多,赔钱就越多,谁还有兴趣继续兼并土地。
  这样的制度当然地主们不会答应了,各地地主们也为此搅闹了一番,联名上书朝廷叫苦不迭,甚至于为此还闹出了一些地方的地主,纠集武力试图对抗官府的情况。
  对此于孝天稍微调整了一下,略微降低了一些这些拥有土地多的地主们的负担,但是也是经过仔细测算过的,即便是降低之后,这些地主们也仅多就是能靠着佃租维持而已,想要通过佃租继续大发横财,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这么一来,就从根本上暂时遏制住了土地兼并的势头,拥有土地多,给地主们并带不来多少好处,谁还愿意去兼并土地呀!
  当然像一些世世代代通过精打细算,并且省吃俭用才赚取下一些田产的小地主,于孝天的政策还是给予保护的,只要他们的土地数量不超出一定额度,那么他们还是可以在他们的土地上获取到交好的收成的,也不会出现种地较多,而被收取高额的田赋的情况。
  这么一来就保护了一大批通过自身努力,才积攒下来一些田产的富农或者小地主,而不至于出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情况,真正吃亏大的还是那些早先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兼并大量土地的富绅以及权贵勋戚们。
  于孝天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还真对朱家的那些被安置在全国各地的皇亲国戚们下了狠手,这些被分封安置在全国各地的藩王皇亲们,各个都富得流油,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大明几百年下来,他们这些皇亲国戚在全国各地,都通过分封赏赐以及强取豪夺,获得了大量的土地。
  但是他们就因为姓朱或者是和朱家有亲戚关系,而从来不为国家承担任何责任,却占有了非常多的资源,早就被于孝天看不过去了,之前他忙于对付那些土豪劣绅,没有先动这些皇亲国戚们,但是现在他已经稳定住了中原局势之后,终于想起了这帮皇亲国戚们。
  于孝天以崇祯的名义,下旨给各地分封的藩王以及皇亲国戚们,告知他们既然他们也是大明皇族,都是皇亲国戚,那么就应该承担对大明的责任,而不能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承担。
  所以今后他们的田产,除了按照勋位不同,每个人给他们留下一百到三百亩田地免于收取田赋之外,其余多出的田地,也按照普通田地一样,收取田赋,但是考虑到他们是皇亲国戚的面子上,只是在收取田赋的比例上,比起正常的降低了一些,就算是他们佃租出去,多少还是可以赚取一些差价的,算是对他们的特别优待了。
  这道圣旨一下,各地的皇亲国戚们当时就炸窝了!他们自有明二百多年来,躺在祖上的功劳簿上,就一直享受着最高的待遇,什么时候收田赋能收到他们的脑袋上?现在世道真是要变了,现如今朝中那个于监国居然要从他们身上拔毛,这还了得?
  于是这些各地的皇亲国戚当即就不干了,纷纷上书怒骂于孝天,说此举绝非当今圣上本意,乃是于孝天假借圣上名义矫诏,他们绝不会答应,如果于孝天不收回成命的话,那么他们就要起兵入京勤王,要掀翻于孝天云云。
  而且一些地方藩王也得到了当地一些官吏士绅的支持,这边李自成刚刚被剿灭不久,崇祯十三年河南洛阳的福王朱常询便干出了一件让于孝天早就憋着等着的大事。
  于孝天下旨收取藩王田赋的圣旨下达之后,洛阳新任知府亲自上门到福王府中宣召,告知福王以后你的这上万顷田产,不能还继续免赋了,除了留下五百亩土地,可以享受免赋的待遇之外,其余多出的田亩,都要交赋!
  福王朱常询一听就勃然大怒,当场就令王府的奴才和侍卫把洛阳知府给打了,并且剥去了洛阳知府的官袍,打掉他的官帽,直接丢到了大街上,对其进行了一番羞辱,并且口出狂言,这天下是他们朱家的天下,哪儿有让他们朱家子孙交赋之理,谁若是敢上门收他福王府的田赋的话,那么不管是谁都照打不饶。
  洛阳知府被羞辱一番,回到府衙之中,立即上疏朝廷,把这件事给于孝天呈报了上去,于孝天一听就乐坏了。
  河南现在因为运输问题,粮食运入速度慢,对于当地饥民赈济困难,河南各府都一直叫苦,而且河南这么多年来连遭兵祸,各府财政都十分紧张,于孝天虽然给河南拨发了不少赈济资金,但是粮食问题和资金始终都没有办法得到根本解决。
  而天下人谁不知道福王府富可敌国?这个福王乃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之子,和明光宗乃是兄弟,自幼招万历皇帝的喜爱,多次想要立他为太子,引起了国本之争,后来幸好大臣们坚持,才没有让光宗被废。
  因为万历疼爱朱常洵,后来将其封为福王,就藩于洛阳,但是朱常洵住在京师迟迟不肯到洛阳就藩,后来还是被大臣们强逼着才去了洛阳就藩。
  万历给福王分了两万顷田产,据说洛阳当地的土地根本不够给福王的,后来只能拿其它府的官田给他,以至于福王的田产遍布整个河南,甚至于连山西都有他的封田。
  而且福王这家伙十分贪婪,就藩之后还是嫌不够,在洛阳当地横征暴敛,兼并土地,据传他家财富可敌国。
  这家伙贪婪不说还吝啬的要死,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李自成攻打洛阳,洛阳守军要吃没吃要饷没饷,守城官员知道福王府上存银存粮巨多,于是上门求告请福王拿一点钱粮出来应急,可是朱常洵却到了那时候还是一毛不拔,说什么都不肯出钱出粮,结果洛阳守军人心涣散,心有不平,不肯卖命导致洛阳被李自成攻破。
  最终福王这个死胖子也没落得好处,被李自成剥光洗净,又宰了几头鹿找了口超大号的铁锅,连人带鹿煮了,把肉分给了兵将们吃掉,戏称为福禄宴!
  于孝天早就在打这家伙的主意,但是因为他现在好歹还披着大明的马甲,不太方便对付这家伙,所以上位之后一直没有动这厮。
  现在这家伙这么嚣张,把他派去的洛阳知府都给揍了,还剥光了知府的官袍,打掉他的官帽,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照着大处去说,他如此行径就算是谋反了,敢打朝廷命官,这还了得?


 第一百零七章 讨平福王

  得知了福王闹事的消息之后,于孝天兴冲冲的就赶紧下旨,称福王朱常询此乃是造反作乱,有不臣之心,下旨削去他福王之职,贬为庶民,并且没收他所有家产,同时将其举家拿下,送京监管。
  这一下福王可就倒了霉了,于孝天亲自派出手下大将孟飞到河南去,主持削藩之事,带兵入洛阳抓捕福王。
  福王没想到于孝天还真敢对付他,说削他的藩就削了他的藩,还要抄他的家,抓他的人,吓得是屁滚尿流,命王府侍卫们关上王府大门,说什么都不肯开门,还令王府侍卫以及家奴们拿兵器抵抗,谁都不许进他的王府。
  孟飞这一下可就乐坏了,当即装模作样的给京师报信请旨,说福王拥兵自重,要造反了,请示于孝天怎么办,还派人把消息散布出去,把福王的行为扩大了几十倍,说福王纠集了数千兵马,要占据洛阳起兵造反。
  于孝天得知消息,乐的屁颠屁颠的赶紧下旨,昭告天下说福王意图谋叛,诏令天下共讨之,下令孟飞将福王叛军讨灭。
  孟飞装模作样的带兵驻在洛阳城外,城内只派了少量的兵马把福王府给包围了起来,也不攻打福王府,就在洛阳等候于孝天的命令,顺便也趁机大造声势,把福王造反的消息宣扬的天下尽知。
  福王的行为,无疑也促使了一些皇亲国戚们有些蠢蠢欲动,他们不甘心看着朱家的大明天下,就这么被于孝天玩弄于股上,更不敢信看着他们朱家的既得利益,被于孝天这么随手拿去,于是又有几个地方的藩王,勾结地方官员,招兵买马,开始响应福王,在各地闹腾了起来。
  于孝天很快收到了消息,更是乐不可支,以前他没借口对付这些家伙,现在这些家伙自己终于主动跳了出来,虽然他们某种程度上占了一些道理,但是却一下子站在了天下百姓的对立面上去。
  于是于孝天令人暗中在民间广布消息,说这些皇亲国戚看不惯他于孝天这么厚待老百姓,试图重新夺权,继续奴役天下百姓,总之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些皇亲国戚们给彻底搞臭。
  另外他也将消息通报给了崇祯,崇祯一听于孝天要取消天下皇亲国戚们的优待,直接把刀锋对准了他们朱家子孙,于是顿时怒不可遏,在皇宫之中又是好一通发脾气,摔碟子打碗的大骂了于孝天一番。
  可是事后于孝天亲自入宫,和崇祯进行了一番争论,怒斥这些皇亲国戚对于大明的危害,他们贵为皇亲国戚不假,但是这些人却早已成为大明身上的蛀虫,他们靠着皇亲国戚这层关系,享受着天下最好的资源,但是对大明这个国家,却没有任何贡献,相反却在各地鱼肉百姓,甚至横征暴敛,来满足他们的私欲,非但对国家没有任何贡献,反倒是大大损害了大明这个国家的健康。
  正是因为他们这些人占据了太多不该占据的资源,才导致了大明土地兼并严重,现如今他于孝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