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他还让茂盛源通过关系,找到陆上的工匠定做了一批今后用来烧制玻璃的坩埚,这种坩埚和熔铁水的坩埚不同,是封口的,放置炉中的灰落入坩埚之中,影响到玻璃的成sè。
  以前于孝天被大学开除之后,曾经为了生计,干过不少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在一家小玻璃厂给人打工。
  那个小玻璃厂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于孝天一看就明白了玻璃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原料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
  烧制玻璃其实原料很简单,不过就是一些石英砂、生石灰、纯碱,先对原料充分碾碎再分别煅烧之后,放入坩埚之中盖上盖子开始入窑混合煅烧,然后生成玻璃液,再对其进行脱sè处理,就可以得到玻璃液,用玻璃液就可以制成各种玻璃制品。
  当初他打工的那家小玻璃厂,工艺技术都比较落后,生产的玻璃器皿也不是很好,但是这也正好比较适合在这个时代使用,让于孝天意外的学到了一门手艺。
  所以他也不耽误时间,抽出空便开始着手干了起来,工棚和玻璃炉一起开建,这么一来工程进度就快了很多,加上提前进料和定制坩埚,等工棚到位之后,就可以开始干了。
  烧制玻璃的玻璃窑,于孝天比葫芦画瓢,根据后世学到的一些东西,再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进行了修改,然后土法上马,倒是没有费太多的事,就建起了一座土造的烧制玻璃液的玻璃窑。
  而原料方面就很容易解决了,南rì岛本身就有石灰石,让人采下来之后煅烧成生石灰,然后用水将其熟化,晾干碾碎过筛待用。
  石英石陆上很多地方就有,不值钱,稍微花点钱就可以买来,石英石让人破碎之后,拈碎成沙,就成了石英砂,过筛之后,选出jīng细的石英砂,用清水洗一下晒干就可以使用,甚至连南rì岛上这段时间也发现了石英石,以后连去陆上买的钱和事件都可以省了,直接就可以就地取材。
  其它的都好说,但是眼下他最缺的就只剩下了纯碱的问题,以于孝天的水平和现在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孝天于是便根据所知,决定采用草木灰来替代纯碱。
  草木灰之中富含大量碳酸钾,碳酸钾就是纯碱,西方在烧制玻璃的时候,早期几百年都没有纯碱使用,也是使用草木灰替代,所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草木灰的获取,就更不用发愁了,岛上本来就杂草丛生,有的是草木灰用,可是于孝天觉得还是用海藻烧制的草木灰含碱量更大,质量也更好一些,故此让一些移民或者岛上渔民家属出工,他们海狼出钱,去海边捞取大量的海藻,堆放在海边晒干,然后点燃烧成草木灰,运到新建的玻璃场代用。
  如此一来各种事情就基本上迎刃而解,只待于孝天点火准备烧制玻璃了。
  正月刚过,于孝天的玻璃场就彻底建好了,另外他还购入了几船煤作为燃料使用,福建本来就不是缺煤的地方,南方刚好也只有福建有煤,集中在龙岩一带,明代时候已经开始大量开采了,所以采购一些煤也不是难事。
  干这些事情的时候,于孝天没有对任何人详细说明他要做什么,只是告诉手下,按照他的要求准备就可以了,到时候会给他们惊喜的。
  所以到他给玻璃炉点火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只是一众工匠,傻乎乎的看着于孝天指挥他们忙活。
  炉子点燃之后,先烧了两天,将炉子彻底烘干,另外炉温也提高起来,于孝天这才开始将石英砂和石灰装入坩埚送入炉中煅烧。
  本来于孝天胸有成竹,觉得问题不大,可是偏偏在刚开始煅烧原料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刚把一些坩埚放入炉中不久,炉子里面就发出了爆炸的声音,吓得众人都纷纷逃出了工棚,连于孝天也被吓得一溜烟的溜出了工棚,好一阵子看没有爆炸声传出炉子,这才小心翼翼的带人回到工棚里面查看。
  这一看于孝天就哭了,他把事情想的有点太简单了,觉得坩埚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但是问题正好就出在坩埚上,他定做的这些坩埚之中,有大半的坩埚不符合要求。
  放入炉子加温之后不久,一大半的坩埚就发生了爆裂,结果使得他第一步试验就宣告失败。
  于是他只得停工下来,将不合格的坩埚淘汰掉,再从陆上订购新的坩埚,运回来先加热试验,选出可用的坩埚继续试验。
  如此折腾了一个月的工夫,原料和坩埚的问题才基本上解决,接着他将各种原料混合到坩埚之中,盖上盖子再次放入炉子里面开始焙烧。
  经过长时间的焙烧之后,炉温升高到了一定程度,坩埚中的原料也开始融化产生反应,逐渐的被烧成了玻璃液,但是这种玻璃液取出之后,试验了一下之后,发现颜sè太重不说,而且还很多气泡,这样的玻璃即便是做成玻璃制品也很不美观,制作玻璃镜根本就不能用,质量上甚至没法和现在的西方所产的玻璃相比。
  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好的玻璃原料,那么就必须对玻璃液进行脱sè处理,于孝天想了半天才想到以前玻璃厂是用现成的脱sè剂,对玻璃进行脱sè处理,脱sè剂好像是二氧化锰和硝酸钠。
  可是这时代他去哪儿弄这样的化工原料呢?所以他只能想办法找替代品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气泡的问题,倒是好解决,稍微加入一些食盐,作为催化剂,然后通过不断的搅拌玻璃液,就可以派出玻璃液里面的气泡,即便是不能完全排出也不妨,只要气泡变得非常小,肉眼难以看到就行,不影响玻璃的使用。
  于孝天绞尽脑汁想了很长时间,最后想到了只能用硝石来取代硝酸钠使用,于是他继续试验,折腾了又足足一个月的时间,甚至连炉子都重新改造了一次,最终总算是得到了接近无sè的玻璃液。
  于孝天看着被搅棒拉出的滚烫的玻璃液,这下乐开花了,不管怎么说他总算是成功了,玻璃液滴下来之后,凝结成了玻璃珠,被他送到退火窑之中退火,省的降温太快造成玻璃内部应力不均开裂。
  最终他得到了几个接近物sè的玻璃珠,顾不上这些玻璃珠还有点烫手,他就抓了起来,被烫的嗷嗷直叫,但是也舍不得撒手。
  等众人见到了这些不规则的玻璃珠的时候,才知道于孝天这段时间忙活什么了,一个个看着这晶莹剔透的玻璃珠,都惊讶的下巴快要掉到地上了。
  有点见识的人知道这是什么,像跟着他去陆上办事的亲卫和赵麻子,见过世面了,当然知道这是玻璃。
  但是没见过世面的人,怎么也不敢想,于孝天居然能在岛上自己做出水晶来,一个二个都把这些玻璃珠当做了水晶。
  于孝天给众人解释了一番,告诉他们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水晶,而是被世人眼下称之为琉璃的东西,不过又不同于中国人制作的那种琉璃,中国古代生产的玻璃含铁元素多,颜sè比较深,而且因为所含元素不同,颜sè也不同,没有真正生产出这样的无sè玻璃。
  倒是泰西人会生产这种玻璃,不过卖到大明之后的价钱高的吓死人,于孝天专门将送给兰儿的那面小镜子拿给众人参看,众人才知道这么小小的玩意儿,居然价值上百两银子,更是被惊得一个个都只顾倒吸凉气了。
  再想一下,于孝天现在居然也折腾出了这种玻璃,要是他们以后南rì岛也能产出这样的东西的话,那结果是……
  理事堂的人包括其他人的瞳孔立即都变成了方形,一个个满眼冒金星了起来。
  “哈哈!现在你们知道我于某人的本事了吧!以后大家伙都等着发财吧!除了做玻璃镜之外,这些玻璃还能做成很漂亮的杯碟花瓶,照样也都值老鼻子钱了!”于孝天这会儿也献宝一般给众人显摆着,嘴巴笑的几乎要咧到耳朵后面了。
  “大当家果真大才!真想不出大当家还有啥不会的东西,哈哈!不过大当家,这琉璃镜上的银子是咋弄上去的?这个大当家也知道吗?”王宏拍着于孝天的马屁,对于孝天问道。
  “那是自然了!不过这件事不可说,不可说呀!不是不放心你们,要是万一传出去的话,以后咱们就没得玩儿了!等于把钱送给了旁人!等着吧,回头我会给你们弄出来这种琉璃镜的!”于孝天当然不会现在就把他的办法告诉众人了,摆出一副故作神秘的架势,挥挥手让众人散去,又一头钻入到了玻璃场之中。


 第五十五章 南日一式燧发步枪

  ()    就在于孝天忙活着他的玻璃大业的时候,南rì岛上也开始接连传出更好的消息。
  厚积薄发之下,于孝天前期所做的各种努力,现在开始逐步的进入到了收获期,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他的炮作,在完成铁范铸炮法的试制之后,转入到了正常的生产之中。
  铁范铸炮法的优势太大,除了铸造出的火炮质量很好之外,还有铸造速度快,不受天气影响,可以随时铸造,另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好处,就是用铁范铸炮法铸造火炮的时候,废品率很低,不敢说每一门都是合格的产品,但是起码铸造合格率超出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工匠们手艺jīng湛些,仔细一些的话,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在这个时代铸炮行业里面,是绝无仅有的,一般的好的铸炮工匠,能将成品率控制在五成左右,就算是十分高明了。
  如此一来,在原料得到保证之后,炮作的铁炉基本上就没有停歇下来,不断的投料出铁,加之为了提高速度,雷铁匠又重新多铸造了一套铁范,两套铁范交替使用,几乎三天就可以铸成一门六磅炮。
  如此从年前到年后,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铸成了二十余门六磅炮,大大的缓解了海狼船上火炮的短缺问题,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海狼船只的火力强度,放眼周边百里之内,他们这样的火力,已经可以说是基本上无敌了。
  就算是眼下官府再派少量的水师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