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于孝天所知的东西,随便拿出一点点稍微改编一些,便让这帮后生们听得是啧啧称奇大呼过瘾,再加上于孝天好歹也看过不少小说,也没少听评书,所以不管是西游记还是水浒传抑或是三国演义,于孝天即便是记不得全本,起码对其中大部分故事还是耳熟能详的,于是偶尔便也拿出来作为谈资说给岛上的这帮后生们听。
  岛上没有识字的人,除了新来的刘通小时候多少识一些字之外,其余的那些后生们基本上都是斗大的字认识的不足一箩筐,所以听于孝天闲聊,对于这帮后生们来说,也算是开大眼了,没几天功夫,这帮后生们便都成了于孝天的忠实拥趸,每天天一擦黑,便端着饭碗把于孝天围了起来,开始听于孝天天南地北的闲侃。
  甚至于连马脸、赵麻子等几个老家伙,也被吸引了过来,有事没事也都开始喜欢朝年轻人的圈子里面凑,一起听于孝天神侃,同时还大为惊叹于孝天的知多识广,使得于孝天在上岛没几天的工夫便成了岛上最受欢迎的人。
  那个黑头自从吃了于孝天的瘪之后,也收敛了xìng子,不再那么嚣张,于孝天投其所好,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将他所学的一些搏击术手把手的传授给黑头一些,见识过了于孝天的手段之后,黑头对于孝天的身手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更是知道于孝天当rì对他是手下留情了,这令黑头事后对于孝天非常感激,几天下来,便成了于孝天的跟班。
  而刘老六的儿子刘旺,更是因为救父之恩和于孝天对他赠刀的情分,将于孝天视为亲兄长一般,成了于孝天的一个小尾巴,天天跟在于孝天的后面,甚至连晚上都干脆也住在于孝天的棚子里面不肯回家了。
  (今天七千多字更新,也算是差不多了!弟兄们不会嫌太少了吧!)


 第三十一章 各有心计

  整体上岛上的人们算是朴实忠厚的,这一点非常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本质,老家伙不算,岛上的年轻后生们几乎各个都很是质朴,没有什么歪心眼,虽然最初两天对于孝天等新来的人还有点排斥,但是在于孝天、刘通等人的刻意结交之下,这帮后生们很快便消除掉了跟他们的隔阂,这令于孝天颇为庆幸,暗自庆幸当初没有弃了刘老六跳海逃生,要不然的话,现在他真不知道会是什么一个状况。
  只是于孝天有点不太习惯这里的饮食习惯,在这个岛上,rì常人们的饮食比起他们在船上的时候,也好不了多少,甚至还要差一点,而且后世人们早已习惯了一rì三餐,但是在海岛上,大概是因为粮食物资的匮乏的缘故,岛上的人还都奉行的是一rì两餐,上午很晚才吃早饭,中午并不吃饭,岛民们要一直劳作到晚上回村之后,才会吃一顿晚饭。
  这样的饮食习惯让于孝天颇为不爽,总觉得难以保持足够的体力,虽然他有心提议改成一rì三餐,但是因为这里暂时他说了还不算,故此也只有暂时忍耐一下。
  另外别看岛民们虽然主要从事渔业,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像于孝天想象的那样,会比陆上的人生活好一点,多吃一些海产品,他们有限的渔获并不是提供给自己食用,主要还是要送到陆上贩卖换钱,来换取其它生活用品,仅仅会留下极少的渔获抑或是不值钱的渔获晾晒腌制起来,作为他们的辅食来改善一下生活,即便如此,这些不值钱的咸鱼干货也要放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拿出来改善生活,平rì的饭菜也极为简单,基本上还是以糙米和岛上自产的一些红薯为主要食物。
  大负荷的运动和劳动,加上饭菜之中几乎没有多少油水可言,这里的岛民获取营养的途径也只有通过一些糙米少量的海菜抑或是红薯摄取蛋白质,这也使得这时代的人的饭量很大,一般后生们一顿饭吃一斤糙米都很是正常,饭量大一点的每天二斤糙米都吃不饱肚子。
  而于孝天更是如此,在多少适应了这里的食物之后,他的饭量也变得惊人,每天几乎都要三斤糙米下肚才能吃个半饱,时不时晚上半夜还会有点饥饿感,看得马脸等人直摇头,觉得真是有点架不住他这样的吃法,担心岛上的存粮会很快消耗光。
  为此于孝天初来乍到,也不便给岛上的人添麻烦,为了保持身体健壮,迫不得已之下他便利用晚上的时间,独自或者带上岛上的后生们趁着睡前的工夫,在海边采集一些蟹贝之类的海鲜,直接架锅水煮,稍微搞点作料便是不错的海鲜,用来贴补贴补肚子充当夜宵倒是也相当不错,还额外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营养。
  对于这样的生活,于孝天也只能苦中作乐了。
  但是岛上的生活还是在于孝天和刘老六来到这里之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了起来,因为他们为岛上的人们带来了满满一船的货物,这些货物价值不菲,起码比起他们几年打渔所获还要多出许多倍,这让过怕了苦rì子的岛上众人都对未来过上好点的rì子看到了一丝希望。
  所以马脸他们这些rì子都乐的合不拢嘴,一边忙着招呼给刘老六,于孝天他们安家,一方面也开始琢磨着如何将这船货尽快出手,赶紧变现换成银子,然后大家伙分了银子好给岛上的后生们张罗着到陆上娶个媳妇。
  对于这件事,于孝天并不上心,因为现在即便是这船货都算是他的,让他找地方卖掉,他也没有一点门道,总不能跑到陆上去沿街吆喝,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头就算是被驴给踢了,所以对于如何出手这船货的事情,他全交给了刘老六、马脸他们负责,至于他们怎么找门道出手这船货,能获得多少银子,于孝天根本就不关心。
  而他则将所有jīng力,都放在了这条归于他名下的船上,这条船虽然不大,但是比起岛上马脸他们拥有的那条小渔船,却还算是很大了,随着他们的到来,岛上的这帮年轻后生们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这条船上,以至于连他们平rì主要的生计出海捕鱼的事情也都搁了下来。
  所以于孝天在岛上安顿下来之后,便请岛上诸人帮忙,开始仔细检查起了这条船,经过一番里里外外的检查之后,于孝天发现这条船果真不算是一条破船,刘老六没有骗他,这条船的确建造的年头并不多,也就是刚刚三四年时间,而且船体的木料也都多用的是结实耐用的好木料。
  全船共有八个隔舱,整体是标准的中式帆船的式样,每个舱室都用隔板隔开,这样便增强了船只的抗沉xìng能,水密隔舱也算是中国老祖宗的一项独特发明了,这样制造出来的船只,即便是一两个舱进水,也不会轻易沉没,所以在明代之前,甚至于清朝之前中国所造的木质帆船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这样的方法,即便是现代的舰船,也都采用了这种隔舱设计。
  船上的两个桅杆都是用的一根完整的杉木制作,通体没有一个接口,这样的桅杆强度和韧xìng都比较好,而且很利于硬式船帆的升降,在检查过之后,这两根桅杆都还很结实,没有出现虫蛀的情况,只有前桅上部出现了一条裂纹,让于孝天有点不太放心,想回头把这根前桅给换掉,省的出海的时候出麻烦。
  但是刘老六听说之后,到船上看罢这条裂缝之后摇头道:“这开裂没多大事,用不着更换,何况换这个桅杆要不少人力,还要专门送到陆上船寮里面花大价钱换,依俺看回头请铁匠打俩铁箍,箍住就没事了!照样还很结实!”
  所以经过初步检查之后,于孝天得出结论,这条船还是比较结实耐用的,只是这条船因为平rì保养不善,船底结满了一层厚厚的海生物,另外船体下部的木材中还生了不少的海蛆,这对于船体的坚固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需要尽快解决才行!
  另外船体和船舱里面脏的厉害,这也是于孝天对这条船最不满意的事情,今后很长时间他要靠着这条船生活,而船上鼠患还有蚊虫跳蚤都会给船员造成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一点是他无法接受的。
  于是于孝天便合计着想让岛上的这帮后生们充当他的船员,先行对这条船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和修整,然后考虑下一步该做什么。
  听罢了于孝天的提议之后,马脸摇摇头道:“于老弟,不是俺们这些家伙不肯帮你,这船虽说确实不错,但是你想要把这条船给整修一下却并不容易!
  你也看到了,咱们岛上人手有限,现在船上的货还没有出手,岛上的人还要过rì子,几十口子人张着嘴要吃饭,都去帮你弄船的话,咱们这岛上的人吃饭变成问题了!你们来这儿也这么几天了,咱们打渔的伙计都停下了好多天了,这岛上的存粮马上就见底了,所以赶明俺正琢磨着要出海打点鱼,去换些粮食回来,所以暂时也抽不出多少人手给你去弄那条船呀!
  再者说了,这船的船底你想要铲平,这活儿恐怕咱们这儿做不了,俺看你不太懂怎么弄这种船的事情,要知道想要铲船底的话,一般船东要么是送到船寮,把船拉上岸铲船底,要么就雇请人手帮忙,卸了船桅,把船弄上岸倒扣在岸上,铲平船底。
  咱们岛上的人手恐怕是干不成呀!再者说了,修船要用不少木料,咱们这岛子你也看了,山上都是些小树,连造房子木料都不够,哪儿够你来修船之用呢?
  依俺看,这修船的事情先放放也罢!待到俺们把船上的这些货给出了手之后,才能抽出手来搞这件事!你看成不?”
  马脸对于孝天倒是很客气,虽然拒绝了于孝天的请求,但是却还是答应,只要将这船货出手,便给于孝天帮忙,把这条船给收拾一下。
  于孝天听罢之后有点失望,起码马脸这帮人眼下还没有打算给他帮忙,这条船名义上算是他名下的,所以马脸这几个老家伙对整修这条船的事情并不十分上心。
  刘老六这个时候也瘸着腿走了过来,经过上岛之后几天的休息,他屁股上的伤口已经基本愈合,自己走路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加上儿女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