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如今这些人之中,有过半人员已经安定下来,并且融入了当地,站稳了脚跟,从四月之后,便经常发回来一些消息。
  其中一人已经在宁海州海边的西山村购得一块田产,约四百亩左右,并且将西山村村子里的那户人家的大宅一并购下,而西山村就在海边,和养马岛隔水相望,现如今学生已经调派了一个排的人手前去,以家仆的名义,进驻西山村。
  另外按照主公的吩咐,其中几人还在胶东半岛沿海一带的宁津所附近斥山镇海边,购得一块地皮,就在石岛湾内的岸上。
  据这些人传回的消息说养马岛一带海面,这些年入冬之后,十二月初,海面会封冻起来,十一月底之后,便基本上无法通行船只,只有船体异常坚固的大型船只,才能冒险通行。
  但是在石岛湾那边,虽然入冬之后有海冰,但是海面并不会完全封冻,小心一些还可以行船,再往北威海卫那边入冬之后,海面也会封冻,无法行船。
  再之正如主公所料,今年五月间,朝廷将之前元月刚刚拔擢为山东按察使的孙元化孙大人又拔擢为登莱巡抚!主公实在是神人也,这等事情也能猜得到,学生实在是自愧不如!
  只是不知主公为何近期如此关注登莱一带的局势,学生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于孝天厚颜无耻的笑了笑,心道你们知道个屁,老子可是从未来回来的,岂能不知道这时候孙元化被任命为登莱巡抚,岂能不知道马上就会发生史上有名的吴桥兵变,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因事发动兵变,整整差不多两年时间把整个胶东半岛,闹得是一塌糊涂。
  对于这样的大事,他当然知道,故此从去年冬季开始,他便安排了人手,严密关注整个登莱那边的局势。
  这件事他没法给别人说,仅仅是给林易阳提及过,朝廷可能会安排孙元化任登莱巡抚,当时林易阳还不太相信,觉得这种事于孝天怎么可能猜得到,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朝廷在今年果真把孙元化调到了山东,当了登莱巡抚,把林易阳震得有点发蒙。
  现如今于孝天经过数年蛰伏之后,实力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而且北方目前已经呈现出了乱世景象,但是目前看来,他想要立即起兵造反,很显然还没有到时候。
  但是现在不起兵造反,却并不意味着不能提前布局,于孝天这一年多来,一直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手先伸到北方,找一个立足点,为今后大举北上,打下一个楔子。
  思来想去很长时间之后,他觉得现在跑去山陕河南等地布局设点,时机并不成熟,最关键的是那边的局势已经糜烂,如果派人去在那边布局,就必须走陆路过去,这段路可以说是路途遥远,派去的人很难得到海狼集团后方的支援,而且也无法派去太多的人,这样做实在是风险极高。
  所以最终他想到了孔有德挑起的登莱之乱,目前看来,如果他想要近期把手伸到登莱那边,也唯有这次登莱之乱才能给他提供一个机会,让他正大光明的出兵登莱之地,把手先伸到山东胶东半岛那边。
  另外于孝天之所以这么考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目前虽然他的实力已经很强,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拥有了很强的战斗力,可是问题关键却在于他眼下手头的兵将,多是南方人,一旦要是有朝一日北伐的话,肯定是旷日持久的一场大战,而南方兵在现如今的小冰川时代的北方,特别是冬季的时候,很难适应北方的气候。
  要知道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到了冬季气温都非常低,像河南那边,冬季最低极限气温,甚至都可以达到滴水成冰的程度,南方兵大量北上之后,夏季还好说一些,但是到了冬季,肯定会出现大面积的冻伤减员。
  相对来说,生活在北方的人,便比较容易适应那边的气候,相对来说,在后勤补给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因为冻伤减员的情况要比南方兵好很多,而且更适应在极寒状态下进行作战,但是南方兵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也是这些年来,于孝天一直在刻意的招纳北方人的原因,这些年下来,于孝天通过各种渠道,在北方也吸纳来了上万的民壮,从中挑选出了两千多身体强壮的男子,编入到了军中,这些人不善于水战,但是却在陆军之中表现良好。
  而且其中部分脑子灵活忠诚之人,又被于孝天挑选出来,重新派回了北方各地,为他铺设情报网络,随时准备接应于孝天大军北上,参与到逐鹿中原之战。
  这两年来,北方的情报网络在于孝天不遗余力的投入之下,也已渐渐成形,诸多北方较大的府城甚至于县城之中,都已经安插上了海狼的人员,以各种身份潜伏了下去,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之下,这些人之中大多数人在各地都混得不错,虽然进入不了上层阶层,但是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打听到上层的消息,甚至于可能影响到当地一些官员的决断。
  但是这并不让于孝天感到满足,毕竟现在他手头可用的北方兵还太少了一些,两三千人扔到北方去,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就算是他们战斗力强悍,也很难成就大事。
  所以于孝天这才决定,要先把手伸到北方,建立一个属于他控制的桥头堡,利用这个桥头堡,大批吸纳北方人加入到他的麾下,为今后北上提前做好人员储备,并且打造出一支凶悍的军队。
  这也是于孝天这段时间为什么殚精竭虑的琢磨着怎么在合法的情况下插手北方事务的原因,而未来将要发生的吴桥兵变,无疑将会成为他插手北方的一个重要机会,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的话,那么他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的机会能留给他。
  只要他能合法的率军进入到胶州半岛,那么他就可以在那边合法的滞留下一批人手,并且圈占一大批土地,作为他吸收北方饥民的基地,亦可将其转运回南方,亦可就地进行安置,等待下一步的机会。
  当听了林易阳的汇报之后,于孝天微微点点头道:“基本上还算是可以吧!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现如今登莱那边的整体情况你并没有提及,但不知那边孙大人现在都在做些什么!另外我还关心他麾下的兵马的构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事情都是我关心的事情!”
  林易阳听罢赶紧接着说道:“这些事情学生倒是也留意了,从那边的人送回来的消息看,孙大人到任登莱巡抚之后,正在大力整顿当地军务!
  特别是自从袁崇焕杀了毛帅之后,东江镇那边便再无法凝聚,整个东江镇风云不断,就连毛帅的继任者陈继盛陈总兵,也于去年四月间被叛将所杀。
  现如今整个东江军可以说是早已内乱分崩离析,当初袁崇焕矫诏杀毛帅,现如今看来,确实乃是一大败笔!实乃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而近年来大批东江军兵将抑或是辽东民众,因为东江镇那边人心不稳,纷纷逃离辽东,渡海逃往了登莱以及山东等地。
  据探报所言,孙大人到任之后,这段时日极力收拢东江旧军,重新将其编练成军,并对其中一些东江镇旧将礼遇有加,委以重任!
  据目前学生所知,现在孙大人已经收编了东江军旧部过万人之多,并且收编了诸如之前在东江军效命的孔有德、李九成、李应元、耿仲明、陈光福……等将,各都委以重任,还在登莱之地,收拢了不少辽东的难民。
  只可惜是辽东兵之前因为毛帅的缘故,和当地的山东兵素来不和,辽人逃到登莱虽然受到了孙大人的宽待,可是当地的山东人以及山东的兵将,却并不待见这些东江兵将以及辽人,双方各成一体,摩擦整日不断。
  那些山东人更是将这些从辽东逃回来的难民,视若匪患,严加提防,为此登莱等地现如今局势并不安宁,整日间城外械斗不断,孙大人据说也为此颇为头疼!”


 第四十三章 布子

  于孝天听到这里,微微点点头,东江军和山东兵素来不和,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现如今东江军旧部和那些辽东汉人难民逃到登莱,当然不会被当地人所待见。
  孙元化想要倚重这些东江军旧部,其实本质上是不错的,可是却没有考虑到双方的矛盾已经积累日深,基本上很难调和,就算是东江军旧部在他麾下想要做点事情,恐怕也不会为那些山东兵以及当地人士所容。
  这也就为今后吴桥兵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山东当地的军民,对那些东江军旧部太过敌视导致的矛盾激化所致。
  于是他轻咳了一下,喝了口冰镇酸梅汤,润了润喉咙,在这个时代,夏天居然能喝到如此清凉可口的饮品,实在是难得的享受,于孝天绝不是迂腐之人,该享受的他绝对不会错过,过苦行僧的日子,对他来说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现如今他已经算是相当勤勉了,日日不断天天早晨早起习武,日夜还要处理大批各种事务,要是连一点享受都没有的话,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下去。
  “这孙元化孙大人这么做,恐怕是一招臭棋呀!虽然表面上来看,他收拢东江军旧部为之所用,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可是这么做恐怕是迟早要酿出大患!
  东江军旧部以及那些从辽东逃回来的难民,和当地山东军民不和,更加上他们新到当地,人生地不熟,更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山东本地的人绝不会让出土地,给他们耕作。
  孙大人就算是想要养活他们,恐怕也是力有不逮,如此多的东江军旧部,加上那些辽东难民,集中在登莱等地这么逼仄的区域之内,整日里和那些山东本地军民朝夕相处,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恐怕登莱一带,迟早要因为这件事,酿出大乱!这也是我让你安排人手过去那边,盯住那边局势的原因。
  一旦那边要是出了大乱的话,对咱们来说,何曾不是一个机会?故此我这才让你私下里暗中做这些事情!”
  于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