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就不怎么现实,所以他下令让第二旅和第四旅在静海县西部,挡住陈新甲。
  至于剩下的第一旅和第七旅,则继续加快速度,清理这里的物资,将物资先押送运往天津卫囤积。
  但是考虑到第二第四旅两部,在刚刚经过一场激战,弹药相对比较匮乏,暂时辎重营无法为其从天津卫大批补充弹药物资,所以为了增强一下第二第四旅的战斗力,于孝天命第一和第七旅暂时将他们手头剩下的部分弹药集中起来,拨出一半送给第二第四旅使用。
  另外他令大部分骑兵,也赶往静海县西部,增强那边的兵力,令孟飞亲自赶往静海县西面,第二和第四旅军中,以他为正,第二旅旅长张长杰第七旅旅长于振山为辅,三个人可以便宜行事,总之最起码要先拖住陈新甲所部,如果能将其击败,那么就更好了。
  在命令下达之后,各部都立即动作了起来,骑兵们护送辎兵营一部立即装上了从第一第七旅调拨的弹药物资赶往了静海县西部一带,送交到了张长杰和于振山所部手中。
  而第一第七旅则加快的物资清理的速度,将所有可用的车辆以及骡马都集中了起来,并且临时从难民之中征集了大量的青壮民夫,也帮忙转运这些物资,抑或是装车,抑或是充当车夫,将大批物资运往天津卫方向。
  但是这里的物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短时间之内无法一下就运走,如果剩下的直接抛弃或者是散发给那些民众的话,又可能会让民众立即散掉。
  目前他还不想让这些民众立即散了,他需要让这些民众们在这里看着他和官军如何对着干,在时机成熟之后,再让这些民众踏上返乡的道路,今后成为他的口舌,替他说话。
  所以他干脆下令顺手牵羊,把静海县城给拿了下来,静海县本来就驻兵不多,建奴来到这一带的时候,因为无暇管他们,所以静海县城一直没有被建奴攻下。
  现如今于孝天却把静海县拿了下来,县城之中的守军还有那些官吏,根本奈何不了于家军,只是稍微抵抗了一下,就宣布开城投降,把县城交给了于孝天。
  于孝天派了一个营入城,把静海县城彻底控制了起来,将一部分暂时无法运走的物资,特别是大批的粮食,暂时先囤积在静海县城之中,把静海县城当成了他临时的物资储备仓库。
  这么一来,这些物资就安全多了,另外也不必担心,这些东西会被几十万饿红眼的难民哄抢了。
  对于那些难民,于孝天好生安抚了一番,告知他们先就地在这一带盘亘一段时间,于家军会负责给他们提供吃的东西,至于住处,于家军目前无法为他们解决,让他们就地想办法搭窝棚,或者是给他们少量的工具,挖一些地窝子,暂时先安置下来。
  每天这些被分成群的难民头,可以带人到静海县城城门按照凭条,领取当日的口粮,虽然不能让所有人吃饱,但是起码比他们来的路上要吃的好得多了,这对这些已经绝望的难民们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难民之中倒是也有人急于返乡,不打招呼便私自离开,对于这些擅自离开之人,于孝天也下令不予阻拦,任其离开便是。
  但是大部分人这个时候,还是听了于孝天的劝说,没有擅自离开,因为这兵荒马乱天寒地冻之下,他们这些手无寸铁之人,要走回家去,没吃没喝的情况下,基本上跟找死差不多。
  虽然在这里条件也很差,上无片瓦,可是好歹一天两顿,还是能吃上热乎东西,好歹不至于饿死。
  而且于将军也说过,只要等局面稍微安定下来一些之后,便会每人给他们发一些粮食,让他们带着上路回家,起码到时候不至于饿毙在返乡途中,于是几十万百姓,就在静海县城周边一带暂时安顿了下来。
  事实上于孝天也确实没有太过小看陈新甲,陈新甲这个人虽然号称有魄力,但是实际上办事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却比较会观望风向。
  这一次他接替卢象升被擢升为宣大总督,便看出了杨嗣昌等人故意在分卢象升兵权,为了讨好杨嗣昌,陈新甲按照杨嗣昌的要求,将宣大以及山西大部分兵力都接管了过去,并且严令他们不得擅自于敌浪战。
  建奴大军南下,卢象升孤军追踪建奴大军南下,陈新甲率领山西以及宣大精兵,屯驻于保定府一带,不敢和建奴为敌,眼睁睁看着卢象升最终走向了绝路,建奴北返,他更是不敢率军堵截,仅仅是派了少量的兵马,去袭扰了一下建奴,而且是稍稍接触一下,就缩了回去。
  于孝天抢占天津卫,要和建奴决一死战,派人私下里送信给陈新甲,请陈新甲从侧翼侧击建奴大军,牵制建奴大军一下,但是陈新甲岂敢这么做,他早已看出,朝廷视于孝天为眼中钉肉中刺,只想着除之而后快,所以绝不会给于孝天帮忙的。
  但是陈新甲在听闻市面上前段时间流传出了有关他和建奴接触,试图和建奴议和的消息之后,感觉到事情很是不妙。
  接着又听闻说坊间传言,他和杨嗣昌乃一丘之貉,卢象升的死,跟他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后来杨嗣昌被圣上下旨逮问,虽然没有说他的事儿,可是他还是意识到如果接下来他不办出点实事的话,恐怕等回头朝廷解决了于孝天这个麻烦之后,当今圣上肯定会跟他新帐老账一起算。
  特别是崇祯让他私下里去和建奴联络,试图和建奴议和这件事,知情之人非常少,现如今却走露了风声,他乃是被重点怀疑的对象,这可是牵扯到圣上的清誉的事情,当今圣上岂能和他罢休。
  所以眼下他想要自保的话,就必须要干成一些事情,而且还要干的漂亮,重新竖立起在圣上心目中能干的形象,否则的话他的前景非常不妙。
  这一次崇祯下旨命他率军攻击于家军,陈新甲再也不敢畏敌避战,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从接旨开始,便橹胳膊挽袖子的开始大批调动兵马,立即从保定府动身,赶往了天津卫一带。
  这一次陈新甲暗下决心,说什么也要把事情办的漂亮一些,不能让关宁军那边把功劳都给占了去。
  现如今在他看来,于家军虽然凶悍,连建奴大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他们和建奴这一战,肯定也打的不轻松,就算是打赢了,也肯定是惨胜。
  (感谢zjwynj兄弟的打赏!明天是新的一个月的开始,不敢奢求大家大量投月票,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帮顶一下,别让这本书成绩太惨不忍睹了!多谢!连续写了多年小说,现在腰背疼的厉害,趁着这段时间,多做一些户外活动,顺便把腰疼病也给治疗一下!)


 第五十章 迎头一棒

  而且在他从保定府出发之后,又听闻于家军从建奴手头抢下了大批的财货物资,于是陈新甲更是笃定的认为,于家军现在肯定是不堪一战。
  他用官军的作风,套在了于家军的身上,认为于家军大胜之后,抢了这么多的财货,肯定这会儿都乐得忘乎所以,肯定是正在忙于你争我抢的分赃。
  但凡是当兵的,在陈新甲看来,都不是好东西,这些建奴所掳的大批财货,肯定会让于家军的兵将们为之疯狂,这会儿估计早就争抢的不亦乐乎,甚至弄不好自己就先打破头了。
  所以陈新甲闻听更是信心大增,在路上多次给诸将提醒,一定要趁此机会,将于家军置于死地,此战乃是中兴大明之战,诸军万不可轻敌大意。
  可惜的是陈新甲太想当然了,他完全把于家军看做了是普通的官军,乃是和大明的官军一丘之貉的兵马,却不知道于家军的办事作风以及运作的方式。
  于是陈新甲兴冲冲的便率领着近三万山西兵马,朝着静海县冲了过来,沿着大清河一路东进,一头撞向了于家军所在的位置。
  可是当陈新甲率军抵达静海县西面三十多里的时候,正在督军渡过大清河,准备直抵静海县城下的时候,却被孟飞率领不足两个旅的于家军堵在了一个叫做柳河镇的地方。
  孟飞老早就通过斥候,判断出了陈新甲所部大致可能会选择渡河的位置,于是提前率兵埋伏了起来。
  等陈新甲正在督军渡河之际,官军刚刚过河了不到一万人的时候,突然间从藏身之处杀了出来,全军直冲官军渡河的地方猛扑了过去。
  虽然兵力上于家军方面处于绝对劣势,而且于家军兵将也相当疲劳,但是在孟飞等大将的率领之下,于家军的将士还是非常悍勇。
  而且官军刚好渡河不到一半,在大清河南岸官军兵不占兵力上的优势,再加之这些山西的兵将,现在对于和于家军开仗,大多心存不满,认为朝廷这事儿干的实在是龌龊到了极点,再加之卢象升之死,让山西和宣大的这些兵将们,更是对朝廷失望不已。
  要知道卢象升在宣大的时候,声望相当高,这一次朝廷调山西宣大兵马入卫,更是最初贵在卢象升手下听命。
  这些人算是卢象升的老部下了,对于卢象升为人绝大部分人都很是钦佩,但是迫于杨嗣昌、高起潜之命,他们被拨给到了陈新甲御下,结果这三万山西宣大的兵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都躲在保定府一带,可以说毫无建树。
  后来听闻卢象升在巨鹿力战身死的消息,不少深感敬重卢象升的兵将,甚至于当场嚎啕大哭了起来。
  所以陈新甲所部的官军上下人等,看似相当精锐,但是却士气十分低落,这一点连孟飞等于家军的军将们都没有料到。
  结果双方一接触,虽然在山西参将虎大威的率领之下,先期渡过大清河的官军也进行了一阵抵抗,但是在刚刚遭受到几轮排枪射击之后,官军方面便立即大溃。
  整个渡口一带,官军立即便陷入了混乱之中,击敌于半渡,这乃是一招绝杀之妙棋,孟飞这家伙最善于出奇制胜,逢战总是能做出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他这一次成功的预料到了官军渡河之处,提前设伏,可以说打了个陈新甲措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