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者掀帘入内,年纪在六十花甲,白须飘飘,眉楞骨奇,一身灰袍,腰间挂着一个酒壶,满脸笑容,年纪虽老,但眼神精光闪烁,不像纵横家的说客,倒像酒大夫,这人走到大帐中央,双手拱前交叉施礼道:“老朽高阳酒徒郦食其,现居汉室公大夫,此次前来,是要向蜀二世子贺喜来了。”
    杜青云眉头一皱,心想老子刚在前线溃败回来,营地又遭袭,妹子生死不明,大敌当前,进退两难,能有什么喜事?冷淡问道:“本世子何喜之用,郦先生不妨名言。”
    郦食其站在大帐内,面对周围四座的武将和谋士不善的眼神,丝毫不惧,侃侃而谈道:“当然是要恭喜二世子即将觅得良主贤君,以后可大展胸中抱负,在私,能报仇雪恨,手刃奸贼,救出你父王,摆脱生死困境!在公,能谋得汉室高职,封候得爵,还能使蜀川免遭战乱之苦!这不是大喜之事吗?”
    杜青云冷笑道:“对于汉室,恐怕是天大的喜事吧,对于我军而言,无非是落井下石,趁人之危罢了。”
    郦食其微笑道:“此言差异,蜀地良田肥沃,自古以来便是粮仓所在,兵家必争之地,殷商、西周、大秦无不盯住此地,世子以为你们的实力真能抵挡住中原诸侯吗?就是汉军不来占领,难道东面的强楚会放弃吗?任何一个诸侯大军杀进蜀川,都将会生灵涂炭,老朽可以名言,放眼天下,任何一支军队都远不如汉军仁义,任何一位诸侯王,都远不如汉王贤明,数日前汉军入巴,和平接收,已在推行新政之中,现在大军入蜀,也已经占领汉川东部和北部十多城邑,却不曾伤害百姓分毫,不但钱粮分文不取,还先开粮仓分给当地百姓,足以度难过日,在大势所趋面前,二世子能抵挡住大潮流、大局势吗?”
    这郦食其凭着三寸不烂之舍,词锋犀利,口若悬河,极具感染力,一番说辞下来,只见杜青云和许多将领谋士都有些沉思,毕竟这些都是事实,蜀川所有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人,加上一些少数民主和外邦的人马,双方这才拼凑起来,也不到二十万人,如果汉军入蜀作战,得到百姓拥护,这些巴族、苗族、彝族等少数异族肯定不会誓死抵挡,剩下的蜀军人马绝对抵挡不住强大的汉军进攻,这是摆明的事,不容众人忽视的存在。
    杜青云眉峰一动,仍坚持最后的挣扎,冷道:“难道我蜀地子民就要注定被外人来统治吗?如果汉王能承认我为诸侯王的身份,并借兵给我,诛杀乱贼和羌人蛮夷,由本世子治理蜀地,只与盟友的身份与汉军合作,这还值得可以考虑依附结盟。”
    “不错,封我世子殿下为汉王,然后借十万大军给我们,攻陷德阳,击溃杜啸川的兵马和羌人、月氏,我们就与汉军合作……”
    “正是如此,这样汉军才有诚心,否则面谈……”
    “要战就战,我蜀人从不惧威胁……”
    帐内一些武将听到世子的决定后,都觉得很有道理和好处,跟着起哄叫嚷起来,只想合作结盟,不像俯首称臣。
    郦食其环顾一周,哈哈大笑道:“一群不知轻重、鼠目寸光的庶子小儿!”
    “甚么!”
    “你找死!”
    不少武将闻言变色,纷纷站起神来,手按剑柄,严以待势,有的性子粗暴者,已经抽出了半截的剑身,寒光闪动,杀气凝重。
    但郦食其脸色丝毫未变,继续说道:“汉王龙天羽自沛县起兵,面对大秦固若金汤、铜墙铁壁的防御,仍撕破豁口重创秦军,随后振臂高呼,八方云动,奈何陈胜、吴广、秦嘉等各路义军并起,然则目光如炬,各行其是,只想着如何贪图享乐,腐化严重,结果全部被镇压下去,唯有汉王屹立不倒,以十万兵力迎战章邯四十万秦军,击溃强敌,力挽波澜保住彭城,随后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彻底击垮了秦军数十万主力兵马,才使泱泱大秦轰然崩塌,此乃天之浩命,兴替使然,汉王龙天羽才是这个大潮流下的主宰者,此乃其一,蜀军若不归附,眼下必遭反噬其身。”
    “其二,汉王在汉中建立汉室政权,废除封王制和奴隶制,采取封官选能制,但凡立军功、治民政、有才学之士均可以入朝为官,食朝廷俸禄,分君王之忧,加官进爵,庇荫三代后世子孙,贤能者上,无能者下,靠的是自身本事获得官职,不再有分王划地割据、拥兵自重的局势,这才能保证日后天下长久之安,否则划分诸侯王,彼此只见还要无休止地征战下去,试问天下何时能一统,百姓何时能逃避烽烟战火,过上太平盛世!此乃其二也。”
    “其三,十五万大军两日间便可赶赴德阳城下,苗族、巴族、布衣族、白夷族想必马上就会派来使者,退出这场战争,归顺汉军的统治了,如果二世子一意孤行,恐怕反会沦为大世子的笑柄,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这一场蜀战,如何战,和谁战,全在二世子一念之间,希望世子殿下不要让汉王失望,不要让蜀地百姓失望啊!”
    这一番话说的在情在理,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既歌颂了汉王龙天羽的丰功伟绩、君王气概,又阐述了汉室朝廷的政体,不再有封王之说,只有官职大小,最后是战是何,交给对方来决定。
    所有将领和谋士都沉默了,他们并不傻,自然听得出这番话的深意和大道理,归附汉军,在汉室谋得官职,将来一统天下后,他们就是有功之臣,获得的爵位将远大于蜀地这个偏远地带的一官一职,而且龙天羽被中原人称的神乎其神,如何勇武、如何开明、如何睿智,使这些人自然生出崇拜之心。
    杜青云脸色一连数变,心里在做天人斗争,怎么办?投降汉室还是死战到底?自己死了不要紧,可是大仇尚未清算,父王和小妹生死未卜,自己又岂能在仇人的面前率先阵亡?
    郦食其在旁似乎看出了他的内心挣扎,想了一下,又说道:“临行前,我汉室淳于王后言道:'命运早已由天注定,世人掌握的只是不同时候的选择而已,选择对了,荣华富贵、登堂拜将、建功立业;选择错了,一损俱损、分崩离析、万劫不复',世子可要三思而后行啊!”
    杜青云听了这几句天命的话,浑身蓦然一震,内心终于做了一个选择。   

第十一章 凤凰情动
    命运早由上天注定,世人掌握的只是不同时期的选择而已,选择对了,荣华富贵、登堂拜将、建功立业;选择错了,一损俱损、分崩离析、万劫不复。
    有多少人都在以为是自己掌握了命运,其实不然,因为你根本不是命运是什么样子、什么形态的,又如何掌握?充其量是你在人生路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选择,走出了一条人生路,却不知这样的选择,这样的路,是否早已是上天的注定呢?
    即使以淳于婉儿的玄术才学和过人智慧,也无法完全解释清何为'命运'。
    杜青云被郦食其的一番说辞劝解,弄得六神无主,心志开始动摇,郦食其说的不错,于私之利,能借助汉军力量报仇雪恨,手刃奸贼,救出被囚困的父王,于公大义,归顺汉室,通过自己的能力,封候得爵获得高官职位,使蜀川免遭战乱之苦,经过攻城的失败,再要面对庞大无敌的汉军,他涌起无法抵抗之心,后继无力的感觉。
    再者,汉王的名声一向以仁主贤君而显达于世,在诸侯王中口碑最佳,深受中原百姓的爱戴拥护,自汉军入汉川后,整个汉川发展迅猛,人口暴增了接近百万,除了几十万大军,就是从彭城迁来的百姓富甲,还有各地慕名而来的士子大夫客卿武士商贾等等,汉中和南郑两城邑就迅速扩建了数倍。
    而汉中推行的新政,废除封难王制和奴隶制,采取封官选能制,但凡立军功、治民政、有才学之士均可以入朝为官,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贵族,只要有才能,为汉室朝廷出力建功者,这才是令更多庶子和草根英雄追慕的。
    “郦先生所言,句句肺腑,令青云诚挚感动,不过让青云携带麾下将领谋士归顺汉室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本人却有三个条件。”杜青云语气来个大转弯,由本世子的自称变成青云,可见对其汉使身份已经看重起来。
    “世子殿下…”一些将领和谋士有些惊讶地看着杜青云,似乎为他的立场抉择的转化一时震住,当然也有不少将领和客卿谋士暗中松了一口气,不用和汉军交锋了,就不用死了,而且还能加入汉军阵营,步入朝廷,谋得一官半职不成问题,倘若日后汉军横扫中原,那么他们将来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被天子封官加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心就是这样,没有前途的王者,是不值得手下贤能之士去卖命的。
    有了前途、有了野心、有了实力、有了目标、有了斗志,只要有任何一样,让手下的人认同主上的存在,即使拼命去死,他们也义无反顾,如果做主子的先没了斗志和希望,其它人心就散了。
    郦食其眼光一闪,几分笑意荡漾在神色之中,他已经把握住了对方心理微妙变化,知道这次说客使命的成功面很大了,问道:“世子有何要求,不妨明言,老朽用心记下,倘若无法当场答复的,自当遣人回王宫向汉王禀告。”
    杜青云眉宇一禀,神色变得几分寒冷,说道:“如果本世子带领麾下人马投靠汉军后,其一,不得接收杜啸川的投降,而且还要借兵于我,攻陷德阳城,救出我父王。”
    郦食其心想都说两位世子仇深似海,汉真不假,不过汉王妃指名要招降杜青云,击垮野心勃勃的大世子,因此这一项要求倒不难办到,点头道:“杜啸川为人阴狠毒辣,蜀地百姓对他多有积怨不满,汉军与民同根,自然不会接收杜啸川的投降!这一点老朽可以明复,还请世子接着说下面的要求。”
    杜青云点了点头,继续道:“其二,汉军出兵驱除鞑虏,击垮羌人和大月氏的蛮夷部落,使蜀地百姓和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