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帐篷外聚集了不少显贵族人,左贤王呼衍图以及宁胡阙氏,在匈奴部落中,阙氏的音是烟肢或焉支,含有美丽的意义,通常对王妃、单于妃的美称。
    “怎么还没生啊,真是急死人了。”呼衍图心悬爱女的安危,在帐篷外反复踱来踱去。
    他身旁的宁胡阙氏嗔道:“王,你不要晃来晃去了,女人生娃都这样,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咱们的女儿有草原之神的保佑,一定没事的!”
    呼衍图停住脚问道:“你说咱们的女儿会诞下男婴还是女婴?”
    “男婴女婴不都一样,都是上天神主的宠幸,将来必是草原上的巴特!(英雄)”宁胡阙氏只关心女儿,对丈夫的话漫不经心地答道。
    呼衍图道:“如果是男婴,他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草原上的王!单于之位非他莫属!”
    “可是,那冒顿单于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连亲生父亲都敢杀,心狠手辣,他怎么会放任大权旁落,让你左贤王的后人来继承单于王位呢?”宁胡阙氏怀疑地说道。
    匈奴单于之下,分为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
    其中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如今匈奴最大的四个姓氏部落分别为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左贤王呼衍图,右贤王须卜毂拔相互牵制。
    过了许久,产婆子们不断地进进出出,呼衍图也在大帐外来回晃悠,听着帐内地反应,心里也七上八下的,圣婴出世,草原单于非他莫属,至于与蒂丝娜发生私情的那个男人究竟是谁,他不愿深究,倒宁愿相信是真神!
    “啊——”
    忽然蒂丝娜痛呼一声,看来是最疼的一刻来临了,这一刻也是婴儿即将出世的征兆。
    “天…羽…龙郎……”蒂丝娜秀发凌乱,俏脸苍白,身躯香汗如雨,模模糊糊之间,喊着一个人的名字,这帐内的侍女和产婆却听不到中原语,也没理会。
    女人总会在最脆弱的时候,想起自己的靠山,自己的支柱!
    “哇哇——”一声清脆响亮地婴儿啼哭,仿佛上天降临地福音,瞬间响彻了整个部落城邑。
    “男婴还是女婴?”呼衍图迫不及待地问道。
    “回贤王,是男婴。”帐内的产婆恭敬回应着,欣喜抱出来抢先给左贤王过目。
    “男婴!哈哈——”呼衍图拨开毛毯,看到婴儿胯下间的小豆丁,顿时大喜过望,这婴儿毕竟流着部分自己的血脉,在细看这婴儿,皮肤,温文尔雅,眉宇之间充满的正气,与匈奴人大脸盘子、高鼻梁相骼完全不同。
    “咦?怎么长的像中原人?不过他的眼睛却有着匈奴人的深海色,有蒂丝娜的影子!”宁胡阙氏在旁好奇说道。
    呼衍图却不管那么多,心想圣婴出世,二十年后一定会成为草原之王,我定要为他铺好路,将来领导匈奴人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转身对着身后不远处的随从道:“出去转告外面祈祷的牧民,就说圣婴已诞下,草原未来的新主诞生了,他长大后也会是我左贤王呼衍图的继承人!”   

第一章 战争来袭
    韩信率领新军十万,精兵五万开赴到了泾河南岸,先锋人马已经强行渡河,击退了封锁河岸的塞军,长驱直入,直逼向栎阳城下。(зZcn)
    周苛则带领数万精兵隔岸监视泾阳的守军,一旦发现守军前去救援,便立即渡河攻城,并阻截出城的援军,这样一来,两座塞地的重城都被汉军围住。
    司马欣站在城楼眼见大势去矣,而派往董翳的使者没有丝毫回音,已推测董翳果真投效了汉室,当下心灰意冷,答应了汉方使者的要求,投城归顺汉室。
    城门开启,司马欣手持素绫,带着文谋武将出城投降。
    韩信亲自到城门外,接受司马欣的投诚,十五万大军盔甲铮亮,不论新军还是老军面色肃穆,戈枪剑戟,寒光烁烁,塞王麾下的谋士武将等官员看到北伐军这等威势,不禁按捏一把汗,暗忖投降选对了,否则大军攻城,全部要殉葬了。
    “罪人塞王司马欣,率领塞才地文臣武将自今日起投效汉室,请将军接纳!”司马欣双手拖着塞王使用的玺和兵符,献给了身前的韩信。
    韩信接过了玺和兵符,递交给身旁的将领,微笑道:“司马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当韩信在楚方阵营的时候,曾在三秦之地练兵,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都曾给韩信送去大批秦国降军,经过韩信的训练,进攻汉明关,差一点破掉雄关,长驱直入祸乱汉川,幸好当时有淳于婉儿坐镇,这才击退了韩信。
    司马欣一身戎装,意兴阑珊,颓叹道:“是你赢了。”
    韩信淡然道:“这是大势所趋,当年本将军拥有数十万甲士,仍攻不破西川的一道雄关,为何,不是因为人数不众,也不是因为兵甲不利,而是信仰和士气,汉川将士上下一心,保家卫国,宁死不退,如今出征乃是为了统一的大业,民心所向,别说你只有数万人,就是数万精锐,也难抵挡汉军北伐雄师!归顺了汉室,将来当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不会委屈你塞王的!”
    司马欣苦笑道:“事已至此,我还有其它选择吗?”
    韩信转身道:“林挚,你持虎符调动城内五万塞军,到城西集合,安营扎寨,听候本将军调度。”
    “遵命!”林挚抱拳施礼道。
    韩信又笑道:“王吸将军,派斥候去通知泾阳对岸的周苛将军,接收泾阳塞军的整编,维持好当地的秩序,不得扰民。”
    “末将遵命!”
    韩信对司马欣微笑道:“走,进城吧,明日派人去请翟王董翳过来,到时共饮一番,好为两位兄台饯行回汉中城封侯拜相,日后仕途一路青云。”
    司马欣颓然道:“韩将军勿要取笑在下了,败军的诸侯,哪还有什么仕途而言,只要能抱住这条性命,安度余生,也足矣了。”
    “汉王选贤任能,注重人才,不会亏待了塞王的,大可放心!”韩信安慰了两句,切入正题道:“走,咱们进城吧,正式接管栎阳,自今日起关中就是汉室的领土了。”
    栎阳城地处石川河与清河汇夹之地,北依荆山,南眺渭水,战国初期,魏国乘秦国内乱之机,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立志收复河西之地,于前383年在栎邑修筑了栎阳城,将国都迁到栎阳,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展了对魏国的军事反击,初步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孝公继承了他的事业。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贫弱的秦国一跃成为诸国中最先进、最富有的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往事已矣,成为历史的轨迹,留给后人吹嘘不已。
    韩信带着精兵进入栎阳古城,立即控制了塞王宫,以及国库、兵器库、粮草、军营、司法衙门等,派主薄开始一一盘点国库,列好账单,送往汉中城三公六部,等候汉王旨意。
    处理了降军收编、安抚百姓等大小军政之事后,立刻派斥候赶往高奴,让郦食其准备最后收口,迫使翟王董翳乖乖投降。
    当翌日郦食其接到军情密报之后,马上进宫求见翟王,向董翳施加压力,董翳闻得司马欣已经彻底归顺,没有任何抵抗,心中暗恨:原来使者说的果然不假,这厮早就有通敌归降之心,如今汉军数十万人马,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他这翟地几座城池,数万的人马根本无法抵抗,无奈之下唯有同意归顺汉室。
    如此一来,短短月余之内,关中之地尽数落于汉室掌控中,三秦王一死二降,控制了函谷关、武关等入关中的要塞,使大汉国占据了地利优势,韩信也因此一战成名,隐隐成为了汉室独当一面的第一将才。
    ………
    当关中之地发生剧变的时刻,中原诸侯王也终于变色了,已感觉到形势的危及,如果汉军继续出关,要对付的就是各路诸侯了,此刻不少诸侯王掌控权力日久,都不愿再沦为臣奴,因此立即停止相互的讨伐,开始派使者彼此来往,纷纷结成战略联盟,企图阻抗汉军统一中原的步伐。
    一时间谋士、策士、名家士子、纵横夫子穿梭中原诸侯各国,各大势力的弟子全部下山,相互游说诸侯国的君王和大臣选择盟友,当年战国中期,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此刻天下形势竟与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格局十分相近。
    最后中原形成了两大同盟,一是北盟军,以卫国为盟主,包裹了赵国赵歇、魏国魏豹、代国陈余、殷国彭越;一是南盟军,有河南王申阳、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韩王昌等,形成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两大诸侯同盟,使天下大局三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混乱局面。
    因燕国远在辽东偏远之地,前不久又嫁公主入汉中,因此与
    函谷关外,黄河北岸的三川郡,驻扎了北联盟的五国联军,其中卫国十五万、赵国五万、魏国五万、代国三万、殷国三万,共三十万人马,号称五十万大军,安营扎寨,准备抗击汉军出关北伐。
    卫国盟主卫晓峰亲自到来督战,随军前来的有安阳候卫禅、武强候卫少宇,将领卫綮、曹晖、申屠莨、扈超、仇百仞,大小将领三四十位。
    魏国带兵前来的有大将军武满、皇欣,将领柏直、冯敬、周叔等二十几位将领谋士。
    由于陈余击败张耳之后,迎回了赵王歇,恢复了他的赵国王位,分封陈余为代王,陈余考虑到赵国力量弱小,国内局势刚刚稳定,不便去自己封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