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 -白话版小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呜呼,我为公瑾一大哭!)。曹操之后的曹丕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来曹真张合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没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没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没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的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宰相刘罗锅中旧官服一集的创意,是否来源于此?)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注3)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刘备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而对孤军奋战的关羽却。。。 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关于曹操的人才政策,因为前面已经有所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地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曹操的去世当然引起了天下的震动,他的后事如何处理就成了焦点。有人提议从今后只重用谯郡(曹操生前爵位武平侯,武平就是谯郡的郡治)等地的人,有人提议密不发丧,这些胡说八道都被贾逵等人驳斥。在贾逵司马孚(注4)等人的安排下,曹丕立刻继魏王位,曹操的丧事也办得井井有条。一个月后,曹操的遗体下葬。

          当年五月,在陈群等人的主持下,曹丕正式采用了九品中正制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来选择贤而有识鉴官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他们负责察访与他同籍而流散在外的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臧否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是一个进步并有利于政权稳定的政策。但在士族阶层发展和易代纷纭的岁月中,此制并不能长久地超然于士族势力和政局之外而坚持其既定准则,西晋时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黄初元年十月,公元220年12月11日,曹丕在十九篇劝进表下,受禅于汉献帝,东汉名亡实亡。不久后刘备孙权分别称帝称王,从此,才是名正言顺的三国时代。
附录  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1 古代的城池有多个城门,其中一些不是平时可以随意出入的。这个司马(司马二字即有军用之意)门,大概就是这样一类平常摸不得的老虎屁股。
注2 这一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客观上又无力阻止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尽管曹操三令五申禁止。因此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拥护。
注3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的墓地都是盗墓者的Target。然而,按照这个风格下葬,即使找到了又有谁能相信这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金字塔?演义中七十二疑塚之说,没有什么确切的根据,恐怕是盗墓的家伙们一无所获之余的胡扯。
注4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当时担任太子中庶子(司马懿也曾担任过这一职位)。按照汉魏时代的制度,太子中庶子共有五人,作为太子的参谋出谋划策。他们的地位虽然不高但实际上与太子朝夕相处,是与太子最为亲近的官员。司马一家受到曹丕的重用,这是除才干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3) 蜀主窥吴向三峡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己称帝一事当然传到了吴蜀。东吴的孙权似乎不太介意,仍然保持着对魏形势上的臣服,西蜀的刘备当然不会无所作为。蜀中传言汉献帝被杀,于是刘备就设祭坛上尊谥。汉献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从登基以来不但一天实权都没有过,还曾连乞丐都不如地颠沛流离,最后还来了个活人受香火。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也黄袍加身,国号汉作为对汉朝的继承,史称蜀汉,并改元章武。称帝后的刘备,立刻就召集群臣讨论收拾东吴报仇的事情。没想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一个动作:摇头。除张飞以外资格最老的赵云就首先劝刘备冷静点:“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东吴还敢放肆?如今曹操虽然死了,曹丕却篡位称帝。我们应趁此良机图谋关中,先占领黄河渭河上流一带再讨伐叛逆。那样,关东的义士必然箪食壶浆迎接我们。如今却先要和东吴拼命,一旦开战后局势难以控制,这不是什么好主意。”大家看到子龙开了头,也都纷纷发言,异口同声地劝刘备,您还是听子龙的良言,冷静点吧。刘备火了,我就是不冷静!秦宓上书,说此行凶多吉少,刘备立刻把这个“危言耸听”的家伙下了狱(后来假释),横下一条心要给孙权点颜色看看。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备却再次临阵折将。自从自己起兵以来就一直追随自己的车骑将军张飞,是蜀汉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的勇将。然而,这两个人都有缺点,关羽善待士卒傲慢大夫,而张飞则尊敬君子小看军人。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对手下的杀虐太过分了,每天动不动就鞭打士卒还让他们继续侍奉在自己左右,这早晚会招致杀身之祸。”张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又是一个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次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命令张飞带领人马来参战。没想到,张飞的手下张达范疆等人先刺杀了张飞,然后顺江而下一溜烟地逃到了东吴。张飞的部下无奈,只好写了表章申报刘备。刘备一听,是张飞部下而不是本人来的表,当时就明白了:“唉,张飞也完了。。。”
  
        连连遭受重大打击的刘备,仍然不肯回头。当年七月,他亲自进兵。孙权派人向刘备求和,刘备当然不听。撤兵,这不是事实承认你的〃侵略〃吗?笑话!吕蒙在击杀关羽不久后就病逝(这次千真万确,不是装的),东吴继任的南郡太守,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写信给刘备陈述利害关系,刘备也不理。当时留言满天飞,都说诸葛瑾暗自派人去刘备那里,万一东吴兵败后给自己留条后路,孙权嗤之以鼻:“我和诸葛瑾,生死不渝。他不会对不起我,就象我也不会对不起他一样。”陆逊也称诸葛瑾决不是这种小人。诸葛瑾曾经屡次出使西蜀,和他弟弟诸葛亮只在办公室见面,私下从来不打交道,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背叛?
           刘备一路延长江东下,势如破竹。蜀将冯习吴班等人在巫山一带接二连三地挫败吴军,不久后四万大军(注1)就打到了秭归。孙权也不甘示弱调兵遣将,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主将,带领五万大军抵抗,朱然潘璋徐盛韩当等宿将都给这个小娃娃的当副手。

         北方的曹丕,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这场鹬蚌相争。对此,群臣议论纷纷,大都认为蜀那么巴掌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