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的最简单、最一般、最抽象的规定,同时也是资 

  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事实开始的,然后逐步进入货币、资本(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一系列 

  愈益复杂、愈益具体的概念。资本积累是《资本论》第一卷所论述的最复杂、 

  最具体的概念,它包含了前此一切概念的内容;通过对资本积累的考察,马 

  克思得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剥夺剥夺者的科学结论。但第一卷研究 

  的只是资本主义这一复杂整体的一个方面,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 

  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 

  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 

                                                                ② 

  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 因此,第二卷的研究对 

  象就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但就整体来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乃是生产过程和 

  流通过程的统一。因此,第三卷进一步“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 

  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 

  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 

          ③ 

  素。” 因此,第三卷中分析的诸如价格、利润、利息、地租等等概念,就 

   比前两卷的概念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地反映了资本的运动过程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是由黑格尔首 

  先提出和运用的:“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 

                                                    ① 

  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在他看来,思想发展总是与世界 

  历史的发展紧紧平行着的;不过,在他那里,历史的发展只是思想发展的验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第10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03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 卷,第29—30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第29—3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21 页。 


… Page 89…

  证,因此,真实的关系被他头脚倒置了。 

       马克思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使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的方法摆脱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把奠立于新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逻辑与 

  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当作《资本论》的一条重要方法和原则来运用。这里所说 

  的“历史”,是指客观现实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反映客观现实的、人类认 

  识的历史发展过程。而“逻辑”则指人的思维对上述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反 

  映,亦即历史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因此,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表现为逻辑 

  与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相一致,以及逻辑与客观现实的历史过程相一致。 

       对《资本论》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恩格斯曾有过精辟的 

  论述。“对经济学的批判,即使按照已经得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按照历史或者按照逻辑。既然在历史上也像在它的文献的反映上一样,整个 

  说来,发展也是从最简单的关系进到比较复杂关系,那末,政治经济学文献 

  的历史发展就提供了批判所能遵循的自然线索,而且,整个说来,经济范畴 

  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但由于“历史常常是 

  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 

  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并且,写经济学史又不能 

  撇开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这就会            使工作漫无止境,因为一切准备工 

  作都还没有作。因此,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 

  种方式无非是历史          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 

  用的偶然性            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而思想进        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 

  的          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 

  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 

  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① 

       这说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首先要求逻辑的起点与历史的起点相一 

  致。《资本论》以商品为逻辑起点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要求。因为商品是资本 

  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它表示的是人们之 

  间最初的经济关系,同时也是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胎。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还要求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是客观现实的历史过 

  程的反映。《资本论》从商品进到价值形态的发展、货币的产生,再到资本 

  和剩余价值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范畴的理论分析和逻辑展开过程,正是对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规律的反映。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不是二者简单的、机械的一致,而是包含着差别的 

  统一,是“经过修正”的统一。理论思维的使命在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但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历史自身的规律并不是以纯粹的形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22 页。 


… Page 90…

  态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所以,理论思维对历史 

  进程的概括和总结必须经过修正,以便从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 

  上去考察每一个要素。但这种修正不是任意的,而是必须按照现实的历史过 

  程本身的规律来进行。更进一步,以理论形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不 

  仅在于认识过去,而且在于深刻地剖析现状和展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 

  逻辑对历史的修正还须考察到历史进程中各阶段的特殊矛盾及其联系。这正 

  如马克思所说:“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安排 

  是不行的,错误的。它们的次序倒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 

  系决定的,这种关系同看来是它们的合乎自然的次序或者同符合历史发展次 

  序的东西恰好相反。问题不在于各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社会形式的相继更替的 

  序列中在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而在于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 

            ① 

  结构。” 马克思对资本、利润与土地所有制、地租的论述,对剩余价值与 

  其他一些经济范畴的逻辑分析,就不是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 

  序,而是按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这种表面上同 

  历史进程不一致的逻辑分析,却更深刻地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曾指出:“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 

                                                                         ② 

  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用我的方法。” 《资本论》 

  正是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体的艺术的整体。所以列宁说:“虽说 

  马克思没有遗留下 ‘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应当充分地利用《资本论》的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 

  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的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东西)都应 

  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 

  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①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系统阐发 



        (1)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国家学说的深化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举行武装起义,建立 

  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以高 

  度的热情全力支持公社的革命斗争;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写了 《法兰西内 

  战》,从理论上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 

  专政的学说。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曾提出打碎、摧毁资产阶 

  级国家机器的思想。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更进一步明确了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110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第135 页。 

① 《列宁全集》第38 卷,第357 页。 


… Page 91…

  这一思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 

                   ② 

  己的目的。” 因为,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及其遍布各地的机关(常备军、 

  警察、官僚、僧侣、法官)乃是巨额国债和苛捐重税的温床,是统治阶级中 

  各个争权夺利的党派的冒险家彼此争夺的对象,具有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 

  起来的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