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难所中驱逐出去了。” 普列汉诺夫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 

  的世界观,它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界或是在历史方面,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第676 页。 

② 同上书,第2 卷,第507、311、311 页。 

③ 同上书,第2 卷,第507、311、311 页。 


… Page 113…

                                                    ④ 

  这种世界观 ‘都是本质上辩证性的’。” “‘历史唯物主义’仅仅是马克 

  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部分。”⑤ 

        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基础上,普列汉诺夫提出了著名的 

   “五项要素”公式,即“(1)生产力的状况;(2)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 

  济关系;(3)在一定的经济 ‘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4) 

  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 

  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5)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① 

  普列汉诺夫的这一公式以及他对该公式的进一步阐释,坚持和体现了辩证法 

  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展示了社会结构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活生生的动态画面。 

        拉布里奥拉曾引入“社会心理学”这一中介范畴。普列汉诺夫高度评价 

  这一范畴的意义,不过他将其明确表述为“社会心理”,并首次把社会意识 

  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态,认为“要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思 

  想史或艺术史,只知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 

  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 

                                ② 

  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 他还富有独创性地探讨了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 

  自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思想体系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发展规律及其 

  反作用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 

        普列汉诺夫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以往各种地 

  理环境学说的系统研究和批判改造,提出了科学的地理环境理论。他指出, 

                                                              ① 

  地理环境“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始推动力” ,“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 

  的第一个推动力” 。地理环境不仅提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不仅是劳动 

  分工的自然基础,而且促进作为社会生产力之首要因素的人类自身的发展。 

  在阐述他的地理环境理论过程中,普列汉诺夫始终坚持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 

  本前提,强调地理环境是通过影响社会生产力而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的。他 

  还指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而转移的可 

  变量,并分别探讨了地理环境诸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表现。 

        与地理环境理论密切相关的是他的“社会人”的学说。他把社会人划分 

  为群众、阶级、政党和个人,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这部著作中, 

  特别对人的历史作用以及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了系统深刻、严整、精湛 

  的研究和阐发。 

        此外,他还对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学说作了创造性发挥,提出狭义的生产 



④ 同上书,第2 卷,第507、311、311 页。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第195 页。 

②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 卷,第272 页。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 卷,第250 页。 

②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 卷,第227 页。 


… Page 114…

关系和广义的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学说。同时,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等领域,也都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因此列宁说:“不研究——正是研究 

——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就不能成为一个觉悟的、真正的共产 

主义者,因为这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③ 


… Page 115…

                              五、东方哲学 



                               1。中国哲学 



      (1)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自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以及接踵而至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英、 

法、德、俄、日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1895年至1898年间,以 

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国家临亡在即和保国、保种、保教相号召。 

多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在经济上发展和保护新兴民族工业;在政治上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在文化上废除 

封建科举制度,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学,广译 

西书,派人出国游学。与此同时,改良派组织强学会、保国会等学会,出版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刊,刊译外国书报,宣传维 

新变法,以图国家的独立、富强。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终于采纳改 

良派的意见,下诏实行变法。9月21日,以那拉氏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 

政变,捕杀“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皇帝,取消全部“新政”,康有为等 

人逃亡海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宣告失败。 

     1900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最终被帝国 

主义列强的血腥屠刀和清政府的欺骗出卖联合绞杀了。随之,八国联军攻入 

北京,国家的首都惨遭侵略军蹂躏,皇帝和太后仓皇出逃,最后是丧权辱国 

的《辛丑条约》的签订。血淋淋的事实终于使各阶层的不少人开始觉醒:维 

新变法决难救亡图存;唯有诉诸革命,推翻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才能拯救中华民族。 

     世纪之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 

渐增强。在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之际,民族资产阶级(尤其是它的 

中下阶层)的政治代表顺应历史潮流,登上政治舞台领导革命。1894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 

众政府”的口号,并相继在广州、惠州等地组织武装起义。1903年,蔡元培 

等人发起组织了“光复会。”1904年,黄兴等人组织了“华兴会”。1905 

年,在孙中山倡议下,这几个组织联合为“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提出民族、 

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并创办《民报》,鼓吹革命。 

    这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逃亡海外的改良派利用自己的报刊抨击 

同盟会的纲领,大力宣传保皇立宪、维护帝制的主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派认识到:要推动革命,就必须从理论上击败改良派,肃清其影响。于是, 

从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同改良派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总题目, 

就要不要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即“革命”抑或“保皇”、要不要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即“民主立宪”抑或“君主立宪”、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即 

 “平均地权”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阵地是同盟会机关 


… Page 116…

刊物《民报》和改良派的喉舌《新民丛报》,双方在海内外的20多种报刊 

也都投入了论战。这场规模空前的论战既是两种政治观念的对垒,也是两种 

哲学思想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 

     革命进化论与庸俗进化论的冲突。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奉达尔文、斯 

宾塞等人进化论为“世界之公理”。而且,改良派也承认政体同样是不断进 

化的,声明并不反对将来实行民主共和制;但他们强调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 

宪再到民主共和必须循序渐进、拾级而升。康有为认为:“进化有渐进,仁 

民有渐进,爱物也有渐进,此皆圣人无可如何,欲骤变而未能者。” (《论 

语注》)他以“生当乱世,道难躐等”为由,坚决反对革命,指责革命派倡 

导革命是“一二文章好异求速之人,日读法、美之书,而不审中国之势,妄 

为此说,此以四万万之人命为戏场也。”(《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 

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他认为,革命必然会有流血破坏,因此不仅不利于 

社会的进化,而且还会导致亡国:“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 

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而同毙 

耳。”(《法国革命史论》)康有为的得意弟子梁启超进一步论证其师的这 

一观点:“欲为种族革命者,宜主专制而勿主其和;欲为政治革命者,宜以 

要求勿以暴动。” (《开明专制论》)中国不容有三年以上之战乱,有之则 

国必亡矣。”(同上) 

     针对改良派关于社会历史的进化只能渐进不可骤变、中国只能先实行开 

明专制的观点,革命派进行了系统驳斥,揭露其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不知文 

明之真价,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既有渐进也有骤变。今天的中国已经落后于 

西方,因此必须奋发有为,积极猛进,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孙中山指出:“又 

有谓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