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自己,直到使他们由于过度的自卑和自我牺牲而令人不寒而栗地死亡。所 

  以“我们不应该美化和装饰基督教,因为它已断然向这种更高类型的人宣 

  战;它已把这个类型的一切基本本能都置于诅咒之列;它从这些本能中拣出 

  罪恶和恶魔;它认为坚强的人是典型的不可饶恕的人,是 ‘堕落的人’。…… 

  它教人们相信精神的最高价值是有罪的东西,是陷入错误的东西——是魔 

  道,它用这种方式在精神上甚至腐化最强者的理性。”③ 

        尼采认为,基督教是人类生命最危险的敌人。它“与一切柔弱的和卑下 

                    ④ 

   的东西携手” ,严重阻碍人向更高水平的奋进;它通过原罪、得救、天国 

  等说教否定权力意志。所以正如保罗所说:“上帝已选定世上柔弱的东西、 

  世上愚鲁的东西以及世上卑下和被藐视的东西。’这是公式:颓废占优势 

           ⑤ 

   了。”基督教之神是“病者的神”,它不是生命的化身和对生命的永恒的 

  肯定,而是堕落为生命的矛盾,对生命宣战。所以“基督教一直是人类的最 

              ①                                   ② 

  大不幸” ,是“生命意志的否定!” 

        尼采进一步指出,基督教、上帝都是人创造的,是神学家、教士的谎言 

  和伪造:“我们必须知道,神学家、教士、教皇所说的每一句话,不但是错 

                                ③ 

  误的,简直是谎言”。 所谓的“来生”、“末日审判”、“灵魂”和“灵 

  魂不朽”等概念只不过是教士手中的刑具,是“教士所借以使自己成为主人 

                                         ④ 

  永为主人的种种残酷方法。”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上帝或救世主。 

        由此,尼采喊出了震撼当时西方思想界的口号:“上帝死了!”上帝本 

  来是世界所拥有的一切东西中最神圣、最强有力的东西的象征。所以,随着 

  他的死亡,我们对人类的看法,我们的道德乃至我们对真理的信念本身也都 

  随之消亡了;随着上帝的死亡,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复存在了。 



①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50 页。 

② 转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318 页。 

③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47、47、124 页。 

④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47、47、124 页。 

⑤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47、47、124 页。 

①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24、96、97 页。 

② 尼采:《看哪,这个人!》,第105 页。 

③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24、96、97 页。 

④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24、96、97 页。 


… Page 19…

       在尼采看来,对上帝灭亡问题的答案必须在“超人”中去寻找。没有永 

  恒的真理或绝对的道德,没有一个永恒的赋予世界以意义的上帝,反而能够 

  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创造力。因此,他号召哲学家运用他们所能找到的一 

  切手段为新时代锻造新的价值,建立新的奋斗目标。“超人”就是一种诗一 

  般的召唤。超人首先必须是权力意志得到充分发扬的人,是由于出类拔萃而 

  为新价值立法的人。超人必须教育自己,发现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内驱力,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快乐的有创造性和有生产力的人。超人始终是无论在 

  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出现的特殊人物,他超出于同时代的普通人之上, 

  充分了解自己并且创造着新的理想和价值。 

       尼采的著作处处闪烁着摧毁一切偶像、拒绝盲目接受他那个时代的前 

  提、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生命力等等可贵的精神。他 

  对现代道德危机的预见更是极其深刻的。但是,他的思想中存在着强烈的蔑 

  视普通人的倾向,普通人被等同于庸人和“败类”,甚至被当作动物而遗弃。 

  在他看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或圣徒;为了这 

  些少数伟人,即使毁灭整个普通人群也是值得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才 

  被纳粹党人利用来论证雅利安人的优越性。 

       此外,他还一再主张用暴力维护强者对弱者的绝对统治,认为生命的原 

  则就是使用暴力、掠夺、征服和践踏弱者、异己者,把弱者、异己者当作自 

  己生长和获得优越地位的工具。诸如此类的主张往往使他被专制强权集团当 

  作自己的代言人。 



                                  2。新康德主义 



       曾在德国思想界称雄一时的黑格尔思辨哲学,随着数学、物理学、神经 

  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陷入了深刻危机: 

  在国内先是学派解体,唯物主义重新受到人们欢迎;继而到50年代,研究 

  哲学的兴趣和研究者的才干普遍下降,只热衷于拼凑各种对繁荣德国文化和 

  国民经济、对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说毫无价值的折衷主义体系,正如恩格 

  斯所说:“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灭 

  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动脑筋的折衷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 

                        ① 

  劣的向上爬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甚至提出把哲学归并到经验科 

  学中去的主张,认为除了哲学史尚可供研究之外,哲学已不再有其它独立的 

  地盘和问题了。而当时法、英等国的情况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打着“拒 

  斥一切形而上学”旗帜的实证主义哲学声誉日隆。面对这种状况,德国思想 

  界的一些人士把注意力转向既反对“形而上学”又要求把科学知识限制在现 

  象领域的康德哲学,确信只有回到康德哲学的方法和精神上去,并对其作出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54 页。 


… Page 20…

新的合乎时代发展趋势的解释,才能既抵制唯物主义尤其是马克思的唯物主 

义,又将实证主义与德国哲学的传统融合起来,从而使哲学成为一种“科 

学”,使德国哲学像在以往的“伟大年代”一样再度辉煌。新康德主义就是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 

     50年代末60年代初,著名哲学史家费舍(1824—1907)和策勒尔(1814 

—1908)通过讲演和著述,激发了人们了解康德、研究康德的极大兴趣。费 

舍还就如何正确理解康德的空间学说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把当时德国哲 

学界的大部分人都吸引了进去。1865年,年仅25岁的耶拿大学教授李普曼 

 (1840—1921)的《康德及其模仿者》一书在斯图加特问世,书中率先提出 

 “回到康德去”的口号,认为任何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无论其是否赞成康德 

的思想,都无法回避康德提出的问题;一旦离开康德就不能研究哲学。李普 

曼还主张,康德相信自在之物的存在乃是他以前的独断论哲学思想的残余在 

其哲学体系中的反映;不过,自在之物并非康德哲学的主要部分,将它清除 

出去并不会影响整个体系;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叔本华,却都把康 

德哲学中这一独断思想的残余引入各自的理论,他们要么否认相信自在之物 

的存在是错误的(如叔本华),要么承认它错误但却在努力克服这种错误时 

犯了同样的错误 (如费希特的先验自我实质上与康德的自在之物一样不可 

知)。所以李普曼要求把康德以后的全部哲学都当作“模仿的东西”予以抛 

弃,回到他们的共同本源即康德哲学中去,清除其谬误,用改造过的康德主 

义去解决目前的问题。这标志着新康德主义的产生。 

     几乎与此同时,德国当时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赫尔姆霍茨 (1821— 

1894)也从繁荣科学的角度表露出回到康德去的倾向。赫尔姆霍茨十分推崇 

德国生理学家约翰内斯·缪勒(1801—1858)的感觉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它 

在当时被称为康德的生理学理论),认为此说堪与牛顿的引力理论相媲美, 

具有伟大而普遍的价值。由此说出发,赫尔姆霍茨主张感觉质料是未知客体 

与我们感觉器官交互作用的结果,质料的区别就是神经系统中的位置或构造 

的区别;所以空间本身依赖于我们身体的构成,完全可能存在不同的空间和 

几何学。这样,他既批评康德关于欧氏几何学的看法,又认为自己的空间学 

说是同康德相一致的。此外,他那著名的无意识推理学说和知觉理论也充满 

康德哲学的色彩。赫尔姆霍茨指出,有某种属性的某物存在于我们面前的某 

处,我们用以成立这个判断的精神活动,大都不是有意识的活动而是无意识 

的活动。从结果上说,这种活动与一般的推理无别;但它又不同于意识的思 

想的动作,所以应称为“无意识推理”。这种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先验的因果 

性原则,它只把认识扩展到可能的经验,但给我们权利去推断我们感觉的未 

知原因。他认为,感觉前于无意识推理,知觉则依存于无意识推理;因此知 

觉包含判断,知觉的关键在于依赖无意识推理把感觉、意象或刺激组织成一 

种见解,对象之被认识无误,也就是由于见解。赫尔姆霍茨的这些思想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