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不太好开口,有份情面在呢。

他们决定还是找亲戚介绍好了,熟识好相处。

慕姗姗听贺姐说起过一个事儿,挺有意思。

葛尤家里请的是钟点工,会定期的来收拾家务,每回钟点工来的时候葛尤都躲起来,觉得特不好意思,有点脱离劳动人民的感觉。

如今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保持艰苦朴素的不多了,开始放纵奢侈了。

看看京城的马路上就知道,进口的豪车逐渐增多,有的地方建起了豪宅别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层逐步分化。

相对来说,林子轩觉得自己找个保姆照顾一下老人孩子不算什么。

这件事托人来办就行,不用自己张罗,他和慕姗姗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好梦公司,林子轩和葛尤闲聊。

“你们倒是轻松惬意了,可把我给忙坏了,这管人的事我干不了,以后也别找我,太费心思了。”葛尤诉苦道。

由于冯晓刚忙着《没完没了》的后期制作,林子轩让葛尤这段日子在公司坐镇。

也不用干什么,看着这帮人就行,不然怕他们偷懒怠工,有个老板在具有震慑效果,不过葛尤是个老好人,性格谨慎,管人的确不行。

“你只要签字就行,不用忙什么吧。”林子轩疑惑道。

“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坐在办公室就行了,可有些事儿要决定啊,两人的意见有分歧,这不都要协调么?”葛尤郁闷道,“我光协调矛盾就够呛了,没时间干别的。”

“那还真是辛苦了。”林子轩感叹道。

工作上有分歧老板直接决定谁对谁错就好了,没必要调解矛盾,葛尤这是把自己当成街道办主任了,怎么可能不忙活。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长,葛尤演戏行,管理公司不行。

冯晓刚有管理才能,作为导演,能把一个上百人的剧组管理的井井有条,管理一家小公司问题不大,管理方式是相通的。

就像林子轩是制片人,虽然没学过管理,但管理公司还是似模似样。

大导演都有自己的工作室,相当于一家小公司,姜闻不就开了一家影视公司,只不过到现在经营的不怎么样,还没找到新项目呢。

冯晓刚对管理公司的兴趣不大,他的重心还是放在导演工作上。

说起来,他们三人都是搞艺术的,不是管理人才。

好梦公司到现在还正常运营是因为公司正处在上升期,每年拍的片子都赚钱,员工有奔头,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其他心思。

一旦遇到挫折,片子赔了,以前管理上的漏洞就会暴露出来,落到一哄而散的下场。

这些林子轩心里有数,等把今年的事情忙完了,也该谈谈公司的管理问题了。

“我把重要的文件都放在你屋里了,你自己处理吧。”葛尤交待道,“这比演戏难多了,演戏你知道下面的剧情,心里有把握,这不知道哪儿就出事了。”

“那行,辛苦尤哥了,晚上咱们一起吃饭。”林子轩回应道。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林子轩翻阅着文件。

《没完没了》的后期差不多做完了,档期定在了十二月十五,华影公司不太看好这部片子的前景,影院的排片量不多,只能依靠自己宣传了。

这部片子由于植入了三支广告,赚钱不是问题,现在想的是怎么让票房好看一些。

贺岁片毕竟是好梦公司和冯晓刚的招牌,要是票房不好,肯定会遭到媒体的攻击。

说什么没有新意啊,都是套路啊,好梦公司和冯晓刚要完了啊,唱衰的声音不可避免。

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保住票房成绩,这是面子问题。

《卧虎藏龙》的前传制作完成,在这届的金莺电视节上销售还行,有了《卧虎藏龙》的铺垫,加上陈导明、王志闻和俞菲鸿的组合,比前一部卖得好。

不过还是没有争取到在华国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档播出,只能继续放到第八频道。

林子轩处理了其他的杂事,和葛尤一起离开,他晚上邀了大家一起小聚。(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尽兴而散

聚会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个由头大家一起闲聊。

林子轩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分发了一下,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个意思,图个新鲜。

顺便说了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的见闻,这属于小圈子里的交流。

国内的电影圈真正走向国际的并不多,也就是那几位大导演会获得认可,大多数人还在国内的体制内混着,寻求出路。

《我们俩》的获奖不仅仅是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内容,在圈子里有着其他的意义。

想想看,一帮电影学院学生拍的小成本影片竟然拿到了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这势必让更多青年导演看到一丝希望,继续走电影节路线。

同时,圈内的人看到了青年导演的力量,第六代电影人正在崛起。

所以,大家会讨论这个片子成功的原因,不可否认,有田状状是电影节评委的因素,更多的是这部片子拍的真诚,演员的表演精彩。

“还有田导在拍的《小城之春》,那本子我看了,真好。”姜闻称赞道,“我觉得好在哪呢,就好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三个人的关系太绝了,他们心里有想法,可又不能有什么过分的行为和表示,就那么僵着,这个特别好玩,要是早知道,我就来导了。”

姜闻一直在拍张亿谋的电影,张亿谋向来是精益求精,拍片的速度不快。

在影片里,姜闻扮演的角色说话有点结巴,他现在还没转过来,说话的时候时常停顿。

“早知道也轮不到你,我先看到的,我有自知之明,觉得自个儿拍不了,就没敢上手,你觉得你行么?”冯晓刚打击道。

“我怎么不行,要是我拍,会更大胆,用黑白胶片,显得更真实。”姜闻不服道。

“你能拍出那种不带一丝烟火气的片子?能比田导更合适?”冯晓刚反问道。

两人一见面就会互呛,大家都习惯了。

姜闻想了想,还真没办法拍这么冷静克制的片子,他的片子里总会有一种让人看了容易冲动或者感动的东西,不像是《小城之春》,就是那么的波澜不惊。

田状状恰恰在这方面把握的很好,能够一直克制隐忍。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冯晓刚擅长小人物的幽默,张亿谋擅长恢弘的大场面。

“在这方面,我的确比不过田导。”姜闻承认道,“小林,你写那些个娱乐片的本子就浪费了,还是要写这种艺术性的剧本。”

这话是针对冯晓刚呢,在座的就冯晓刚拍娱乐片。

虽然冯晓刚觉得娱乐片是为人民服务,可一直得不到认可是个问题,不过国内的市场在转型,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娱乐片。

光是今年的贺岁档就有两部同类型的喜剧片上映,贺岁档的竞争开始了。

“这话说的,娱乐片怎么了?观众看的高兴就成。”冯晓刚不以为然道,“再说了,明年我就不拍贺岁片了,改拍文艺片,让他们争去吧。”

明年,张国粒和冯晓刚合作拍《一声叹息》,拉来了徐繁和刘焙,这个阵容也相当强大。

冯晓刚看得开,明年的贺岁档肯定会是一场乱战,不少影视公司都有拍贺岁片的计划。

这时候避一避挺好,一个是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每年都看到葛尤出现在贺岁档,就算能吸引一部分观众,也属于过度消费了。

停个一两年,观众兴许就会怀念葛尤了。

“小林,你这可不公平啊,《阳光灿烂的日子》刚拍完我就和你说咱们来弄下一部片子,这都两年过去了,我的电影公司还没开张呢。”姜闻不满道。

“不是我不想写,主要是没法写,写的浅了你不满意,写的深了审查过不了,你说说这两年你递交了多少本子,有一个过审的没有。”林子轩无奈道。

提起这件事,姜闻就郁闷了。

他这两年不是什么都没干,也四处找本子,要么是找小说,不过他选材的角度都很奇特,他认为有意思的本子要么是时间敏感,要么是故事敏感。

“你就知足吧,就算不能做导演,还能演戏呢。”葛尤说笑道,“像我这样的,没戏拍的话,就只能在家里干等着了。”

姜闻和葛尤是目前国内电影圈片酬最高的男演员,不愁没戏拍。

“行了,你们就别不知足了,来,喝一杯。”张国粒劝说道。

林子轩出国之前把《一声叹息》的剧本交给了张国粒,由于是部现代戏,没有《小城之春》那么安静,有点闹腾。

《小城之春》全凭演员的演技来推动情节,剧情并不复杂。

《一声叹息》相对来说复杂一些,艺术性要差点,张国粒这个角色的内心戏十足。

正如姜闻说的那样,就是三个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僵在哪儿了,这种关系特别有意思。

不同是的,《小城之春》的三个人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经常见面,剧情显得张力十足。

《一声叹息》更主要的是依靠张国粒在妻子和情人之间游走来展现三个人的关系,张力略显不足,更多的镜头放在了张国粒身上。

这部戏要放到明年夏天才会拍摄,那时候《小城之春》应该已经拍完了。

“对了,小林,那个《小城之春》估计是赶不上戛纳电影节了,只能去九月份的威尼斯电影节了,你先和那个叫马克穆勒的意大利人联系一下。”姜闻提醒道。“威尼斯电影节更重视艺术片,我觉得这片子获奖的机会很大。”

《小城之春》这种片子只能走电影节路线,制作完成估计要到六七月份。

“我知道,这回要准备好,不能像上次那么仓促了。”林子轩回应道。

林子轩说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次因为姜闻的拖延症,影片在总局审查通过当天才前往威尼斯,连字幕都弄错了。

电影节的评委们看片子都是连蒙带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项的评选,这都是他们事后才知道的,不过已经后悔莫及。

接下来,几个人又聊了聊国内电影圈的故事,尽兴之后才各自散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未雨绸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