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从独居老人的角度进行宣传,就算不能火爆,也能吸引一部分观影人群。

再说,这位尚未毕业的青年导演展现了自身的导演才华,对于女性细腻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在电影圈子里,女性导演并不多见。

他认为林晓玲具有一定的潜质,可以适当的进行投资。

这是市山尚三上门的目的,想和林晓玲谈谈,听听这位导演的想法,从而做出判断。

林子轩对市山尚三的介入没有意见,国内电影人在海外缺少发行渠道,尤其是像《我们俩》这种小成本影片,连后期宣传的资金都没有。

市山尚三能利用他的人脉做推广,让更多的片商看到这部电影,这是好事儿。

林子轩怎么说也去过威尼斯,遇到过这类人,比如法国电影人让路易和意大利电影人马克穆勒都是如此,这两位对华国电影尤为感兴趣。

至于市山尚三想要投资林晓玲,这也没什么。

自从国内电影行业的政策放开之后,合拍片将会成为主流。

在九十年代以前,准确的说在一九九三之前,绝大部分的大陆电影是由国内的制片厂全额投资,在这之后,海外资金开始进入大陆的制片领域。

最先受益的正是第五代导演,张亿谋等人从此脱离了制片厂的束缚。

海外资金的进入不仅为导演提供了充裕的拍摄资金,能够拍摄高质量的影片,还带来了全新的制作模式,提升了国产电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说白了,你拿了人家的资金就要按照人家的要求拍片。

投资商会派人来监督,作为导演可以有艺术追求,但不能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要专业化。

只有不断的和国外优秀的电影人合作,国产电影才能一步步的走出小作坊的制作模式,成为正规的电影企业。

林子轩对此抱有期待。(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老演员

林晓玲是第一次接触国外的电影人,感觉很新鲜。

“老哥,那个日本人问我有没有拍新片的打算,要是有剧本的话可以先给他看看,他说会帮我争取投资,原来这就是拉投资啊,还挺轻松的。”林晓玲兴奋道。

“你别高兴的太早,这帮人是无利不起早,你的剧本要是没新意,他才不会帮你呢,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林子轩泼冷水道。

想起当初和姜闻到香江拉投资的经历,林子轩表示不高兴了。

市山尚三这么说是因为林晓玲已经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影片了,起步不错,下一部影片成功的几率很大,这是他愿意投资的原因。

国内不少导演都面临着拉不到投资的困境,林晓玲算是幸运了。

“别理他,他是羡慕你呢。”慕姗姗揶揄道。

“我这是实话实说,他们这帮电影人走的是电影节路线,投资的都是小众文艺片,就是那种悲情和灰色的电影。”林子轩解释道,“这种片子拍多了,人生观都会被改变。”

林子轩并不抵触文艺电影,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他想做的是把商业和艺术弄平衡了。

他不想林晓玲拍太多这类悲情的或者社会边缘群体的片子,而且,女导演往往会拍摄同性恋题材,他觉得还是拍点正常的片子为好。

“我们做导演又不是演员,分得清现实和剧本,演员会入戏,导演可不会,这是作为导演的基本素质。”林晓玲辩解道。

“行了,不和你说了,你就在这儿等着颁奖吧,我和你嫂子要开始旅行了,这都耽误三四天了。”林子轩转移话题道。

“等等,我和那个日本人说正在参与拍一部片子,就是《小城之春》,听说田导也在里面,他好像很有兴趣。”林晓玲交待道。

“这部片子不接受其他投资,咱们自己拍好了。”林子轩考虑了一下,决定道。

《小城之春》不是资金的问题,主要还是演员的表演。

当然,有了充裕的资金画面可能拍的更精致一点,或者能请来巩莉这种国际明星,但不能保证就比现在的效果好。

再说,林子轩还是希望这部片子是国产片,而不是合拍片,版权要全部属于好梦公司。

这是他给好梦公司准备的一张名片,以后提起好梦公司或许没人知道,但说起《小城之春》的投资公司,大家就会有印象了。

实际上,他想和日本电影公司合拍的不是文艺片,而是商业片。

文艺片赚钱有限,商业片才有无限商机,日本经济虽然低迷,可每年都会贡献可观的票房收入,成为好莱坞电影在亚洲的票仓。

林子轩对日本文化了解不多,只知道日本人喜欢看漫画、悬疑小说和恐怖电影。

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他叮嘱了林晓玲一番,让她和徐晶蕾照顾好金亚琴,老太太不懂外语,平时要有人跟着,在酒店里还没事,出去就要特别注意了。

然后,他就和慕姗姗一起出发了。

慕姗姗以前主持过《方大综艺》,做过那个节目的外景主持人,在世界各国旅游,虽说辛苦,却也有很多的收获。

比如看地图的能力,找车站的能力,和当地人沟通的能力,还要有一点点语言上的天赋。

就算不是野外生存达人,也不用担心会在日本迷路。

他们没请导游,背着包就离开了东京,前往北海道,旅游嘛,这样才有意思,跟着旅行团就失去了探索的乐趣。

当然,两人不是没有准备的乱逛,而是事先打听清楚了各种景点。

他们在书店街买了两本旅游指南,按图索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旅游倒是不在于看什么景致,只要俩人在一起就好了,这种每天一起做一件事,互相依靠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泡了温泉,品尝了美食,享受着假期,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争执。

等两人回到东京的时候,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才刚开始,林子轩不想错过这个时刻。

如果《我们俩》没得奖,他要安慰一下妹妹,要是得奖了,他也要和妹妹一起庆祝。

慕姗姗带着林晓玲和徐晶蕾到商厦里购买用来走红毯的礼服,那些女明星们都会找专门的服装品牌定做礼服,她们还没出名,只好将就一下了。

金亚琴老太太不愿意买新衣服,她坚持穿自己的衣服,认为朴素就是美。

这是华国七八十年代的观念,那时候大家一水的工作服,朴素到了极点。

老太太见过大世面,在京城话剧团表演话剧被领导人接见过,这种电影节对她来说是小场面,一点都不怵,像没事人一样。

有生活阅历的老人就是这样,见惯了风雨,对这些事情看得很淡。

林晓玲和徐晶蕾还达不到这种思想高度,分别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服装,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总要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走红毯是剧组的事情,林晓玲和徐晶蕾陪着老太太三人一起走,格外引人注目。

年轻人青春靓丽,老太太精神矍铄,被记者拍摄了下来。

林子轩和慕姗姗早就进去了,等待着颁奖典礼的开始,通过前方的大屏幕,看到不少有点印象的日本演员从红毯上走过。

华国电视台引进过日本的电视剧,不少日本明星就这样被国内观众所熟知。

颁奖典礼进行的很快,华国的影片《变脸》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个奖项,《我们俩》获得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

《变脸》的演员叫做朱序,同样是京城话剧院的老演员,和金亚琴熟识,都是朋友。

这么一来,国内两位演话剧的演员包揽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他们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评委和观众,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电影节的组委会特意安排两人站在一起,田状状来给他们颁奖。

这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华语影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老演员们展现了骄人的风采。(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管理

离开东京前,林子轩没有忘记给东方书店送去《活着》日文版的序言。

其实没什么好写的,他只是把自己对《活着》这本小说的理解写下来,最多算是感言。

回到国内,媒体免不了一番报道。

林晓玲和她那帮同学出了回风头,有了这份获奖资历,这些学生毕业后到剧组工作就不用从底层做起了,起步不同了。

徐晶蕾虽然没得奖,名气却上涨不少,曝光度大增。

媒体报道《我们俩》这部片子的时候总要带上她的名字,读者就算不认识徐晶蕾这个人,看多了也能混个脸熟。

这就是为什么明星都去电影节亮相的原因。

这种事情就和林子轩没有关系了,他和慕姗姗正忙着在家里安抚女儿呢。

小丫头这些天没少哭闹,把郑秀莲折腾的不行。

原本以为满周岁后会好照顾些,没想到更难伺候了,老是爬来爬去的,活泼好动,一不留神就不见了,估计长大了也是个调皮的孩子。

林子轩商量着应该请个保姆,郑秀莲毕竟上了年岁,又带孩子又做饭的太累。

要是家里来个客人什么的,就更忙不过来了。

如今保姆这个职业在大城市里较为普遍,尤其是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请个保姆做做饭,看看孩子,能缓解家里老人的负担。

你可以说城里人变懒了,也可以说是变忙了,或者有钱之后贪图享受了。

有需求才有市场,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形成,只是还没有那么正规,不会进行培训什么的,只要会做饭做家务就行了,门槛不高。

郑秀莲觉得自己还行,请个保姆在家里不太好,有点像是旧社会,再说家里有个外人不怎么方便,怕惹出是非来。

老年人就是这样,不服老。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一下,觉得还是要请个保姆,让郑秀莲清闲下来,带带小雪就行,其他家务活交给保姆来做。

找保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用人市场上找,还有一种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从市场上找来的人比较陌生,不了解保姆的为人,介绍来的保姆知根知底,用着放心,但辞退的话不太好开口,有份情面在呢。

他们决定还是找亲戚介绍好了,熟识好相处。

慕姗姗听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