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完电视片之后,哎,突然有点喜欢这个国家,在情感上有一点喜欢华国,这就够了。”

“对于‘新京城’,有些人可能会理解为是物,是建筑。如果陈列我们的文化活动,民俗,那就来不及了。画面会提供一些信息,让没来过京城的人一看,噢,京城是这个样子。”

“咱们不必对别人进行教育:京城有这么高的楼,京城人不穿长袍马褂了。开会时有人提出很多很多要拍的东西,什么都要表现,什么不能少。如果一个都不能少,结果什么都不是。”

“当你觉得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五分钟一个都不能少,你的魅力,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心动一点点,不是征服,因为只有五分钟。艺术贵在简洁,给他一点清新,给他一点意外。”

林子轩听着张亿谋的解释,觉得张亿谋明白怎么用老外能接受的方式做宣传。

仅仅这一点,就比国内的大多数导演适合拍这部电视片。

国内也有好导演,姜闻和冯晓刚各有各的长处。

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呢?

这么说吧,姜闻适合去做阅兵仪式的总导演,冯晓刚可以去做春晚的总导演,奥运会这种场合是张亿谋的舞台。

不是说不可替代,而是目前在国内的导演圈子里,他最合适。

张亿谋从八十年代进军国际影坛,了解西方人怎么看待华国,这是他的优势。

林子轩和张亿谋是有矛盾,但在申奥这种大事上,肯定会支持张亿谋。

这不是个人的事儿,上升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大家要齐心合力。

张亿谋邀请林子轩参加讨论会,是和林子轩借人,他想找林晓玲做副导演。

“我看过小林拍的《渴望》,最后三分钟画面流畅,镜头感强,最难得的是还抓住了感情。”张亿谋称赞道,“我之所以找小林,就是因为这点,如果讲拍华丽的画面,我们拍不过广告片导演,他们的招比我们多,新的技术,一行是一行,甚至一些电视片导演都超过我们。可要是说抓情感,注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角度,这是我们拍故事片导演擅长的地方。”

张亿谋说的是《渴望》续集结尾处,那段庆祝新世纪到来的画面。

林晓玲用了五组工作人员在京城各处抓拍普通百姓的生活,最后剪辑出三分钟的画面,展现了京城百姓在新世纪的风貌。

在观众看来,一下子就过去了,和剧情的关联不大。

但圈内人认为那三分钟相当精彩,达到了画面和情感的统一。

张亿谋觉得这种处理方式正好能用在拍摄申奥电视片上。

林晓玲拍过纪录片和故事片,能很好的把记录和故事结合起来,抓取普通人瞬间情感的变化,给观众带来视觉和情感的双重冲击。

第六百三十二章实用

张亿谋考虑过其他人选,最后还是觉得林晓玲合适。

他也在犹豫,倒不是说因为和林子轩的关系疏远了,而是林晓玲本身已经是国际著名导演了,还拍了一部卖座影片。

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不会给其他人当副导演了。

副导演的身份很尴尬,电视片成功了是导演的功劳,副导演默默无闻。

观众看一部电影,只会记住导演,谁会关心副导演啊。

而且,如今林晓玲成为青年导演扶助基金的负责人,帮助青年导演拍戏,在圈子里名声大振,有了第六代导演领头人的架势。

现在林晓玲和张亿谋还没办法相比,作品数量和奖项都不行。

但以后谁也说不准,年轻就是优势。

这是张亿谋和林子轩商量的原因,做副导演可能没办法出名,不过也有好处。

这是申办奥运会,在其中出一份力就有功劳,是一份资历,以后拍电影遇到什么事儿,各方面都好说话。

这个话张亿谋没有明说,林子轩能够理解。

自从《活着》被禁,张亿谋一直向着主流靠拢,从表面上看效果显著。

在八十年代,影评人批评他向西方贩卖愚昧和落后。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影评人指责他粉饰现实,屈服于市场。

有导演这么评价张亿谋:他会一次次的看形式调整自己的位置,其实看他调到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少圈内人认为一个好端端的具有深度和批判性的第五代导演,先去投诚市场,又去趋近体制,从此再也拍不出合格的电影。

有记者采访过张亿谋,问起是什么促使他做出这种转变,有没有内情。

“没有内情,我就是想安心的拍电影。”张亿谋这么回答道。

他没有像第六代导演那样非要抗争,非要拍自己想拍的片子,他的解决方式很简单,既然这种不让拍,那我就拍能拍的。

在其他人看来这叫做妥协,他觉得这是讲究实际。

你抗争了,被禁了,拍不了电影,浪费多少时间,还不如好好的干活。

按照这种逻辑,张亿谋应该是实用主义者。

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很多人觉得张亿谋是农民出身,这是一种误解。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军官,爷爷是当地的大户,他只是到农村插了三年队。

不过这种出身在当时被称为黑五类,无论是考学还是当兵都过不了审查。

张亿谋为了突破出身的限制,在乡下替老百姓画主席的画像,迅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感,由于会打篮球,被特招进了棉纺厂当工人。

摄影技术让他在棉纺厂从车间调到了工会的宣传队,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他这才有机会破格进入电影学院的摄影系,变成如今的大导演张亿谋。

这就是一条逆袭之路。

对张亿谋来说,只有有用的东西,才值得他花费时间和精力。

“这次申奥上面的决心很大,这部电视片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其他国家都在用心准备,咱们不能落后。”张亿谋沉声道,“我想把圈子里最好的人才都找来,制作一部能打动西方评委的片子。”

“张导既然说了,我做主,让晓玲来做副导演。”林子轩答应道。

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申奥做贡献,这个觉悟他还是有的。

林晓玲眼下没有拍片计划,光是审核那些剧本就占用了她大部分时间。

拍这部申奥片要一两个月左右,别看只有五分钟,涵盖的内容太广了。

包括京城的经济、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还要挑选群众,航拍京城的景观。

再把实地拍摄的内容和以前的纪录片完美的剪辑在一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张亿谋听到林子轩答应下来,不由得松了口气。

在这个位置上,他要协调各种关系,这和做导演不同,做导演只要掌控剧组就行了,剧组人员是他的手下。

林子轩不是他的手下,只能商量着来。

他们一个是大导演,一个是影视公司的老板,在圈子里的影响力上,林子轩更胜一筹,但在电影领域,张亿谋站在了顶峰。

只能说是各有千秋。

谈妥了这件事,两人闲聊了几句。

“我听说李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反响不错,电影杂志的评价很高,拿到奥斯卡提名应该没问题,希望能拿奖,这几年华语片不太景气。”张亿谋感慨道。

张亿谋有几部电影被送去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评选。

获得过提名,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拿到奖。

《卧虎藏龙》在刚刚结束的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了观众票选最受欢迎影片,李桉拿到了最佳导演,徐晶蕾拿到了最佳女配角。

在多伦多做了两组访问,一组是北美地区的记者会,一组是国际记者会。

这是奥斯卡的起跑点,拿到奖项是一个好兆头,影片的气势起来了。

新闻报道的增多,知名度的提升,受到更多关注,都是在为奥斯卡蓄势。

随后,纽约影展选择《卧虎藏龙》作为闭幕影片。

标志着在北美地区宣传的开始,整个计划非常细致,需要不停的制造话题。

《卧虎藏龙》在国外电影节上接连获奖让国内的电影人颇为惊讶,美国专业的电影杂志纷纷给出好评。

有杂志甚至把《卧虎藏龙》评为本年度十佳电影之一。

这就让国内的媒体和电影人看不懂了,在国内遭受差评的影片却在西方得到专业电影人和影评人的追捧。

“李桉也这么认为,目前看来苗头很好,就看最后有没有拿奖的运气了。”林子轩回应道。

“前两年我打算拍一部武侠片,没找到好本子就放下了,想不到这种类型的武侠片在西方有市场。”张亿谋琢磨道,“等弄完这个申奥的电视片,我也试试看,咱们的电影想进入西方市场不容易。”

张亿谋还是想要冲击奥斯卡。

他和李桉的区别在于李桉是西方电影学院教育出来的,理解西方观众的需求。

张亿谋毕竟没有经历过那种教育和生活环境,感觉上隔着一层,不够通透。

第六百三十三章高清

林子轩和妹妹说了这件事,让她暂停手里的工作,进入张亿谋的制作团队,拍摄申奥的电视片。

除了为申奥做一份贡献,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积累。

张亿谋选择的都是国内影视圈的顶尖人才,可能不被外界熟知,却分量十足。

观众看一部片子,最关注的是演员,其次是导演。

至于幕后工作人员,只有圈内人才会注意到,像摄像师、灯光师、美工师和道具师等等,这些人是影片制作的中坚力量。

冯晓刚当初在剧组做美工的时候,没人认识他是谁,成为导演后才出名。

在人群里,大家总是注意光鲜亮丽的那个,忽视平凡普通的那个。

媒体在宣传上会夸大演员的作用,客观的说,一部电影的成功演员只占百分之三十的功劳,制作团队占百分之三十。

影视公司的宣传发行占百分之三十。

剩下的百分之十是运气,没有运气影片同样难以成功。

这是对一般影片而言,大导演执导的电影,导演自然会成为焦点。

那些顶尖的幕后人员是各大影视公司招揽的目标,林晓玲与这样的制作团队合作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五分钟的电视片虽然短,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