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同年在共产党办的第一所学校——平 

民女校任教,为党培养干部。他还参加了党的筹备和早期工作,担任直属中 

央的联络员工作直至1924年。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 

群众斗争之中。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以及和马列著作的接触,茅盾的文学观 

点发生了变化:“五四”时,他的文学主张是小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文艺主张, 

1925年,他写了《论无产阶级艺术》,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比较全面地论 

述无产阶级的内容形式等,表明他的文学主张、观点发生了质的变化。 

     1926年1月,茅盾在广州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3月,“中山 

舰事件”后,茅盾回到上海,1927年1月,在武汉,茅盾任中央军事政治学 

校教官,后任《民国日报》主编,1927年8月被蒋介石通辑,从此,他以茅 

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进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茅盾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幻灭》。到1928年6月, 

先后完成了《动摇》、《追求》,这两部中篇与《幻灭》一起被称为 《蚀》 

三部曲。同年8月,茅盾离开上海,避居日本。在日本,写有长篇小说《虹》 

 (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 

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 

 〈倪焕之〉》等论文。1929年7月,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野蔷薇》。 

     1930年,茅盾从日本回国。这时,国内左翼文学运动正蓬勃展开,茅盾 

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翌年5月,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 

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32年前后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这段期间,是茅盾创作力量最 

旺盛、收获最丰富的时期,完成了中篇小说《路》、《三人行》和著名长篇 

小说《子夜》、中篇《多角关系》、《少年印刷工》、短篇小说集《春蚕》、 

 《烟云集》、《茅盾散文集》,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 

争》等书,此外,他还写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等。由于 

他善于借助各种体裁,采用多种手法来塑造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并从广阔 

的生活图景中揭示蕴藏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动向,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 


… Page 74…

  史上,茅盾被称为卓越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子夜》也被称为中国现实主 

  义的奠基之作。 

       1937年抗战爆发后,茅盾主编了《呐喊》周刊,1938年3月,茅盾当选 

  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主编《立报》副刊《言林》和 

   《文艺阵地》,并写了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1938年底,茅盾应邀 

  到新疆学院任教并主持该地的文化协会工作。1940年,新疆督办盛世才暴露 

  其反动面目,茅盾被迫离开新疆返回内地。途经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等 

  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重庆,完成了散文《风景谈》和《白杨礼赞》。1941 

  年“皖南事变”后,他在香港完成了长篇小说《腐蚀》,揭露国民党特务机 

  构残害人民的罪行。9月,创办并主编《笔谈》半月刊。1942年6月,茅盾 

  在桂林写成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长篇报告《劫后拾遗》等,1942年底, 

  再赴重庆。1943年4月,出版散文集《见闻杂记》,1943年8月起,陆续发 

  表长篇《走上岗位》(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 

  的创作。同年6、7月间,重庆文艺界为庆祝茅盾50诞辰和从事文学活动25 

  周年举行纪念活动。 

       1946年以后,茅盾主编《文联》杂志,发表了《应走和平民主路线》、 

   《认清国情》等,翻译了许多苏联小说并应邀访苏。1948年,完成长篇小说 

   《锻炼》以及一些短篇。1949年7月,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学工作者 

  协会 (作协前身)主席。 

       新中国成立以后,茅盾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长期从事文艺和文化事业 

  的领导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临终 

  前,他拿出自己的25万元稿费设立文学奖(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以 

  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茅盾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广博的知识为中国文学宝库创造了许多财 

  富,为现实主义文学树立了杰出的典范。他的作品除小说外,还有大量文学 

  评论、神话研究、历史故事和散文、杂文等。茅盾和鲁迅一起,为中国现代 

  文学奠定了基础,开拓了现代文学历史的新时代。 



        (2)《子夜》及其他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巨著,是30 

  年代初期中国社会一幅广阔而真实的历史画卷,也是茅盾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的代表作。 

        《子夜》全书共19章,30多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写作,1932 

  年12月5日完稿。原名《夕阳》,先在《小说月报》及《文学月报》上连载, 

  1933年1月,以《子夜》为名,由开明书店出版。 

       茅盾创作这部巨著是经过充分的准备的。1930年夏秋之间,茅盾患病不 

  能写作,便走访于亲朋之间,看别人“在交易所里发狂地做空头”“奔走拉 

                        ① 

  股子,想办什么厂”,再加上当时学术界正在展开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茅盾决定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否定和批驳所谓“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 

  会”的谬论。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夏天。那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以及国内军阀之间的混战,使民族工业加速破产,农村经济急剧 



① 茅盾 《我的回顾》。 


… Page 75…

  崩溃,中国社会日益殖民地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罢工,农民起 

  义,新的革命高潮正在兴起。《子夜》就是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 

  线,围绕着这条主线,来反映30年代初期中国整个社会的全貌及中国革命的 

  发展。 

       小说成功地刻划了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民族资本家的 

  典型形象。吴荪甫是上海裕华丝厂的老板,身材魁梧,举止威严,曾留学欧 

  美,有一套管理工厂企业的经验和本领。他精明强干、野心勃勃,想发展民 

  族工业,“增加烟囱的数目,扩大销售的市场”,把那些“半死不活的所谓 

  企业家”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他有财力,有手腕,有魄力, 

  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象这样一个怀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而又不缺乏实 

  际能力的资本家,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对民族资本 

  家来说,致他们于死地的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倚仗美国做 

  后台老板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象一只罪恶的黑手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最后 

  将他打垮。 《子夜》从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他 

  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站在民族工业立场的义愤”,也 

  有“个人利害的筹虑”;他反对做金子、地皮生意,但后来也钻入公债投机 

  活动中;他在事业顺利时满怀信心、坚决果断,在事业受挫时灰心丧气、犹 

  豫狐疑;他自以为是钢铁似的人,实则色厉内荏……这一切,都是既矛盾又 

  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中。作者以雄浑而又细密的艺术之笔,将吴荪甫 

  塑造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阿Q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典型人物。 

       此外,在《子夜》中,茅盾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鹰 

  犬式的屠维岳、“吃田地的土蜘蛛”冯云卿、狡狯狠毒并且荒淫无耻的赵伯 

  韬、堕落文人李玉亭、范博文等等,都各具特色。《子夜》语言简洁、生动、 

  善于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变 

  化。 

        《子夜》结构宏伟而谨严。全书长达30余万字,而故事在时间中只经历 

  了两个月,剖开的面非常广。为了避免结构纷乱和线索不清,动笔前,茅盾 

   “先把人物想好,列一个人物表,把他们的性格发展以及联带关系等等都定 

                                                                            ① 

  出来,然后再拟出故事的大纲,把它分章分段,使他们联结呼应”。借助这 

  种方法,作者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起来,突出了主要人物和主要联系, 

  使各个人物的轻重层次安排得很恰当。瞿秋白在《〈子夜〉和国货年》中说: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的产生,充分显 

  示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水平,它同《阿Q正传》一起,成为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佳作。 

       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林家铺子》和《春蚕》。《林家铺子》于1932 

  年6月18日完成,它标志着茅盾的短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茅盾不仅第 

  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小商人的典型形象,而且“第一回描写到乡村小镇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