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6月18日完成,它标志着茅盾的短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茅盾不仅第 

  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小商人的典型形象,而且“第一回描写到乡村小镇的人 

         ① 

  生”。 小说描写了1932年“一·二八”战争前后上海附近的一个小市镇林 

  家百货小商店由挣扎到倒闭的故事,反映了30年代初期中国小商业衰败的情 

  景,表现了人民抗日反蒋的情绪。 



① 茅盾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① 茅盾 《我的回顾》。 


… Page 76…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秋收》(1932)、《残冬》(1933) 

  是三部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短篇小说。《春蚕》通过江南农村富裕农民老通 

  宝家境的变迁,概括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的崩溃。《秋收》写的是谷贱 

  伤农的故事。老通宝虽然养春蚕获得丰收,却依然逃不掉白赔桑地和负债的 

  厄运。他寄希望于水稻丰收,结果谷价下跌,老通宝一家又是白辛苦,“还 

  欠债!”小说生动地描述了农民进行抗争的历程。农村三部曲以《春蚕》写 

  得最好,其创作的特点在于以特定的历史条件为背景,取材于复杂的现实斗 

  争中的平凡事件,用故事集中于一点的手法,表现出众多的人物,揭示主题, 

  在艺术上具有广阔而又精炼的独特风格。 

       除此之外,从1932年到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茅盾还创作了大量的短 

  篇小说,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如反映都市生活特点的《赵先生想不通》、《微 

  波》,描写各式各样的知识分子经历的《搬的喜剧》、《第一个半天的工作》、 

   《夏夜一点钟》,反蒋抗日的《右第二章》、《大鼻子的故事》,历史题材 

  的《牯岭之秋》、《神的灭亡》等。这些小说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现出茅盾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高超的艺术水 

  平。 



                                      5。巴金 



        (1)生平与创作 

       巴金(1904—?),中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李 

  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其它 

  的笔名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等。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李道 

  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具有人道主义思想,成为他的“第一 

  个先生”。“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 

                     ① 

  需要扶持的人”。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巴金对“下人”倾注了深厚的同 

  情,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凡是涉及到仆人、轿夫或其他下层人民,巴金都 

  只有同情、赞美,甚至怀有深深的怀念之情,表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气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1914年和1917年母亲和父亲的相继去世,巴金看 

  到了大家庭在和平的掩盖下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看到了许多 

  年轻的生命在大家庭里挣扎、灭亡。这些都使少年时期的巴金对大家庭的专 

  制制度产生了憎恨,从而萌发了反封建思想。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巴金激动不已,他接受了科学与民主思想, 

  看清了封建大家庭的种种黑暗。这时期他阅读了克鲁泡特金的 《告少年》、 

  廖抗夫的《夜未央》等书并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此时的巴金已有了 

  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1年,成为《半月》社编 

  辑并和友人一起组织了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均社”。1922年7 

  月至11月的《文学旬刊》和1923年10月的《妇女杂志》登载了巴金的新诗 

   《被虐待者的哭声》和散文《可爱的人》,这是巴金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5年,巴金因病未能报考北京大学,返回上海,直到1927年赴法留 



① 巴金《我的几位先生》。 


… Page 77…

  学。在此期间,他翻译并发表了一系列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文章。从这开始到 

  20年代末,巴金翻译、编写了不少无政府主义的书籍,但是,经过十多年的 

  思考与探索,通过观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巴金终于摒弃了无政府主义思 

  想,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巴金正式的文学生涯开始于1927年旅法期间。“为了安慰我这颗寂寞的 

                                                                        ① 

  年青的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 国内“四·一 

  二”反动政变以及被巴金奉为先生的无政府主义者樊塞蒂被美国政府处死等 

  事件令巴金感到震惊,在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中,巴金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灭亡》。 

         《灭亡》以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 

  苦闷、抗争和失败。揭示了“凡是曾经把自己底幸福建筑在别人底痛苦上面 

  的人都应该灭亡”的主题。尽管这篇小说在思想上、艺术性上都存在着缺点, 

  但它迎合了时代潮流,很快就成为1929年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后来, 

  巴金又写了续篇《新生》(1933),叙述李冷兄妹走向革命的故事,具有鼓 

                                                                           ① 

  舞作用。自《灭亡》之后,巴金的“文学生活就从此开始了。” 

       1928年12月,巴金从法国回到上海。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巴金翻译 

  了俄国普鲁泡特金的《普鲁东底人生哲学》、《伦理学》(下卷)、《一个 

  革命家的回忆录》;尼克的《地下的俄罗斯》,波兰廖抗夫的《前夜》等作 

  品,这些翻译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29年,他写了第一篇短篇 

  小说《房东太太》,从此开始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已 

  经写下了60余篇,分别收入《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 

  军》、《发的故事》、《神·鬼·人》、《沉落》等11个集子中。这些短篇 

  除少数以有关历史文献、传记为素材改编外,大部分是通过作家与外国友人 

  的交往,有了认识和思想感情交流之后写成的。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巴金常 

  常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便于抒发感情。他说:“我写文章,尤其是 

  写短篇小说的时候,我只感到一种热情要发泄出来,一种悲哀要倾吐出来。 

                                                   ② 

  我是为了申诉,为了纪念才拿笔写小说的。”主观感情的抒发与新颖的题材, 

  使他的短篇小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30年代中期,作家将视角转向了国内动 

  荡的生活,显现了抗日的主题。40年代中期的短篇集《小人小事》,则将视 

  线转向了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场景,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表现出冷峻的 

  现实主义风格。 

       从1929年到1937年间,巴金还创作了《死去的太阳》、《爱情三部曲》、 

   《砂丁》、《萌芽》、《春天里的秋天》、《海的梦》、《利娜》等中篇小 

  说。其中《爱情三部曲》是巴金最喜爱的早期作品。它包括《雾》(1931)、 

   《雨》(1932)、《电》(1933),主要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 

  生活、思想以及所走的不同道路和不同归宿。作家题为《爱情三部曲》,但 

  主题并非爱情,他只不过要通过这个最拨动人心弦的生活领域,去揭示这批 

  年轻人的“私隐”,以便看清一个人真实的性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巴金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工作,写了一些表达热爱 

  和平理想的文章。他在抗战初期和抗战中期的主要作品是小说《火》三部曲 



① 巴金《写作生活的回顾》。 

① 巴金《谈灭亡》。 

② 巴金《我的自剖》,见《巴金文集》第十卷142 页。 


… Page 78…

   (又名《抗战三部曲》)。小说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及 

  知识分子生活的变迁和思想的历程,也反映了作家的思想与心境。小说充满 

  了时代的压抑感,借助一个宗教者和一个非宗教者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 

  流,鼓励人们相信真理,相信未来。 

       1945年,巴金发表了中篇小说《憩园》。作者以“憩园”为线索,写出 

  了姚、杨两个富贵人家的悲欢离合,意在说明依靠遗产生活的封建家族必然 

  败落。1946年,巴金根据自己在医院治病的亲身经历写成了《第四病室》, 

  他把“病室”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写出了整个社会在反动统治下的呻 

  吟、挣扎和灾难。 

       1947年,巴金发表了长篇小说《寒夜》。这是一部描写小职员生活的作 

  品。小说通过一个平凡的家庭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在那个寒夜一般的年代里, 

  人们经历的深重灾难,带有强烈的控诉意味。《寒夜》和巴金以前的作品有 

  所不同的是,作家不再直接倾诉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客观描 

  写来表现出喜怒哀乐。小说注重描写社会环境对家庭的影响,它是巴金创作 

  中的现实主义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