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的人们》(1937)等作品描写了工农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揭示了共产党在 

革命运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捷克著名无产阶级作家伏契克(1903—1943) 

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极高的声誉,他用鲜血和生命创作了报告文学《绞 

刑架下的报告》 (1943),作品记载了狱中实况和作者的思想,歌颂了共产 

党人在同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语言简洁、凝炼,感情 

深厚、真挚,已被译成80多种外文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世界 

级的作家和作品。捷克的哈谢克 (1883—1923)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他创作 

的长篇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1920—1923)是一部 

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它以幽默的笔调塑造了与人民一体的士兵帅克的形 

象,成功地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的黑暗腐败。在国内 

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以小说《七个铜板》(1908)闻名于世的匈牙利作 

家莫里兹(1879—1942),创作了一批长篇小说,其中以《火炬》(1917)、 

 《亲戚》(1930)、长篇三部曲《爱尔德伊》(1935)最为著名。他的作品 

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描写了匈牙利民族的斗争史,在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相形之下,东欧现代派文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得较为缓慢。第一次世界大 

战以后,曾出现了以“旋覆花”社为代表的捷克现代派诗歌,但创作成绩不 

大。 

     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处于欧洲边陲,经济发展比较缓慢。19世 


… Page 19…

纪初,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落后的经济才开始活跃起来。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北欧的无产阶级文学得 

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尼克索 (1869—1954)是丹 

麦共产党的创建者和北欧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被称为“丹麦的高尔 

基”。尼克索最著名的作品是三部曲《征服者贝莱》(1906—1910)、《蒂 

特:人的女儿》 (1917—1921)和《红色的莫尔顿》(1945)。小说回顾了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丹麦历史,是丹麦的现代革命史诗。三 

部曲通过莫尔顿和贝莱这两个人物发展道路的对比,揭示了机会主义者和广 

大人民群众的尖锐对立,歌颂了丹麦无产阶级优秀分子所代表的革命道路, 

它是继高尔基《母亲》之后的又一部工人阶级的伟大作品。瑞典作家考克(1882 

—1940)创作的长篇小说《工人》(1912)是第一部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 

描写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约翰松 (1901—?)被称为“雇工派”领袖, 

主要作品有《土地,晚安》(1933)、《雇工》(1936—1937)等。1905年, 

瑞、挪联盟解体,挪威获得独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戏剧方面出现了格里格 (1902—1943)和尼尔森(1901—1929)等无产阶级 

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革命斗争。芬兰30年代成立的进 

步文学组织“基拉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出版了革命刊物《四十年代》, 

发表了大量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文章。韩培(1905—1955)写了许多短篇小说, 

反映二三十年代的工人运动。佩卡宁 (1902—1955)的小说《在工厂的阴影 

下》 (1932)、《人民的春天》(1935)等较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活和思 

想状况。 

     这一时期,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丹麦的延森(1873 

—1950)的创作思想基础是达尔文主义和信仰技术进步,他的六部曲小说《漫 

长的旅行》(1908—1922)以神话的形式描写了人类的发展,是丹麦新现实 

主义的代表作。挪威的“乡土文学”派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描绘了田园遭到 

资本主义破坏的情景。受到现代心理学派影响的“心理文学”派,以描写人 

物的心理状态见长。女作家温塞特 (1882—1949)创作的历史小说《克里斯 

汀·拉夫朗的女儿》(1920—1922),获得了192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冰岛 

的贡纳尔松(1889—1975)的五卷自传体小说《山间的教堂》(1923—1928) 

是冰岛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南欧的现代派文学较为发展,希腊的象征主义诗人 

塞菲里斯(1900—1971)于1935年发表的诗集《神话和历史》,记载了诗人 

对古代神话和历史的回忆,语言朴素而自然,获得了 1963年的诺贝尔文学 

奖。意大利的邓南遮(1863—1938)创作了一系列唯美主义小说、戏剧,歌 

颂超人与战争。以马里内蒂(1876—1944)为首的未来主义者,对19世纪文 

学予以全盘否定,公然赞美战争和暴力。隐逸派是盛行于二三十年代的重要 

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蒙塔莱 (1896—1981)、翁加雷蒂(1888—1970)和 

夸齐莫多(1901—1968)等。他们的作品爱用隐喻,注重音乐性,多采用回 

避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对当代许多意大利诗人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在 

南欧最具有独创性的作家,首推波蓝德娄(1867—1936),他是意大利现代 

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长篇小说,特别是怪诞戏剧,在西方戏剧史上 

占有显赫的地位。其代表作有《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和《亨利 

四世》(1922)等。在创作上,他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规范,描写荒诞不经的 

环境里发生的荒诞不经的事件,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立足点 


… Page 20…

的颓废和苦闷,所展示的怪诞,实际上是西方荒唐现实的反映。 

     南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主要以希腊的卡赞札基斯(1883—1957)和意 

大利的葛兰西 (1891—1937)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革命 

者的伟大精神。 



                                 2。乔伊斯 



      (1)生平与创作 

     乔伊斯,J。(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在小说 

方面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家。生于都柏林一个穷公务员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爱 

尔兰民族领袖查理斯·帕尼尔的忠实支持者。乔伊斯早年就读于天主教办的 

公学,但这并没有把他培养成天主教徒。中学毕业前,他同宗教信仰决裂, 

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他在都柏林大学攻读过文学和哲学,1902年毕业后赴 

巴黎学医,开始了他漫长的流亡生涯。1903年,因为母亲病危,他回到家乡 

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4年10月,乔伊斯携同妻子诺拉一起离开爱尔兰, 

直至1941年逝世,他一直侨居欧洲,摆脱了来自民族与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和 

压力,自由地从事创作。 

     乔伊斯虽然大半生流亡欧洲大陆,但他的作品却全部以爱尔兰生活为素 

材,以都柏林社会为背景,他一直为爱尔兰人民获得精神上的解放而创作。 

     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名叫《室内音乐》(1907)的象征主义诗集。 

第二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04—1914),描写了都柏林中下 

层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反映了那里各种人物的生活以及他们之间 

的关系。全书包括15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人物与情节。贯穿这 

些故事的主题是“瘫痪的都柏林”,揭示了社会环境给人们的思想带来的幻 

灭与消极。该书的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死者》、《泥土》、《伊芙林》等。 

      《死者》是这部小说集中的最后一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堪称英国现 

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主人公盖布锐与妻子格瑞塔一起去姑母家参加圣诞 

节晚会。妻子在晚会上听到一首旧歌,勾起了她对旧日情人迈克·富瑞的怀 

念之情。富瑞因热恋格瑞塔而死去,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爱情,深深地打 

动了盖布锐,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该是他动身去西方旅行的时候了”,这 

句话具有多层含义,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1916年,乔伊斯发表了自传体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通过主 

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的成长过程,描绘了现代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乔伊斯对爱尔兰社会的不满和强烈的孤独意识。小说以不同风格的语 

言来表现作者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套文艺理论, 

认为作家应该从作品中隐退,应该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些理论对西方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1914年到1922年,乔伊斯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尤利西 

斯》。这部小说使他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 

     乔伊斯在晚年几乎双目失明,女儿又住进精神病院。他忍受着巨大的痛 

苦,坚持写作,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作 

者用梦幻般的语言描写了一场梦幻,是一部难懂的小说。 

     作品描写了都柏林酒店老板伊尔威克梦中的经历,在梦中,他看到爱尔 


… Page 21…

兰和全世界的历史从他头脑中经过,人类因原罪而堕落,情欲和战争是人类 

历史发展的动力,因为情欲创造人,而战争毁灭人。人类历史便在两者之间 

得到发展。表现了当代世界已进入死亡期的最后混乱。作者有意使作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