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合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
…》
宛如梦幻
…》合战记

'打开书架''推荐''宛如梦幻朋友圈''返回宛如梦幻首页'
合战记作者名:
新战联

本能寺二日作者:今出川公艺、立花清司 柳川之残阵作者:英川秀树 三方原合战作者:皆元未央 高天神城战役翻译:今出川公艺 重说桶狭间会战作者:京极公高 吉田郡山笼城战作者:田村忠次 九头龙川合战作者:安倍信光 姊川合战新说作者:田村忠次 越前后朝仓时代战记作者:安倍信光 三船山合战始末记作者:武田信秀

本能寺二日作者:今出川公艺、立花清司'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6:34)
  资料属于:seikenkan/
  本文主要参照桐野作人《真说本能寺》
  ●意想不到的谋叛
  天正十年(1582)五月二十九日,正是信长上京住进本能寺的那一天。明智光秀向西国对毛利家的前线运送了铁炮弹丸等各种军需共一百车。显然,这是为了隐藏谋反真意的伪装行动。(《川角太閤记》)
  次日(六月一日)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光秀对家中的物头说:“京都的森乱(即信长的宠童森兰丸,也写作乱丸)有信使来报,上样(指信长)为了加强对中国地区用兵,要在京都检阅我家的军队。”(《川角太閤记》)
  《川角太閤记》中这个部分的记载,是来自明智旧臣山崎长门守(后为前田利家的家老)和林龟之助(其后先后侍奉丰臣秀次和福岛正则)后来的回忆,二人当时并没有亲眼见到所谓“森乱的信使”。此外,《莲成院记录》(兴福寺的子院的记录)、《老人杂话》、《弗洛伊斯日本史》、《当代记》中也都提到为让信长阅兵而率兵进京的说法。虽然不能肯定是否真的有“森乱的信使”到来,但是光秀应该就是如此向家中说明的。
  准备已久的明智军立刻行动了起来,从《川角太閤记》中看,当日酉时(下午六时许),全军已经行进到了龟山以东的柴野附近。但是明智军的进军路线是怎样的呢?《信长公记》中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记载:
  “在从龟山通往中国的三草越,突然下令全军反转,东向取道山崎往摄津国进军。”
  三草越是经由丹波篠山盆地,翻越播磨加东郡的三草山,前往姬路方向的道路。明智军一开始从丹波龟山前往播磨方向,在路上突然反转方向,从西国街道前往摄津。这一过程,是光秀的佯动进军,还是他的内心尚在徘徊犹豫呢?此外,且不论史料记载可能有误,“进京阅兵”和“三草越折返”的说法分别是出自《川角太閤记》和《信长公记》两书,因此这两个行动的时间关系不明。仅从逻辑上判断,光秀是折返到山崎以后再以“阅兵”的理由提出进京的比较现实。
  现在摆在光秀面前的问题是,哪怕他已经决意谋叛,独自一人也是无能为力的,首先必须要得到老臣们的支持,其次是如何封锁这一机密,包括对自己的兵士。
  首先是说服老臣们,那么光秀是于何时、何地,向何人最初宣布谋反的决心呢?在这一点上,各文献中存在着一些差异。
  ①《信长公记》(阳明本)
  参与者:“明智左马助、明智次右卫门(即明智光忠,光秀叔父光久之子)、藤田传五、斋藤内藏佐”
  时间地点:“六月朔日入夜后,于丹波国龟山”
  ②《原本信长记》(池田家本)
  参与者:上面《信长公记》提到的四人以外再加上“三泽昌兵卫”(沟尾胜兵卫)
  时间地点:同《信长公记》
  ③《当代记》
  参与者:“明知左马介、同次右门、藤田传五、斋藤内藏助、沟尾胜兵卫”
  时间地点:“六月朔日”,“收取他们五人的起请文和人质”,“戌刻(夜八时)从龟山出发翻越大江山(在若狭)”
  ④甫庵《信长记》
  参与者:“明智左马助、同次右卫门尉、藤田传五、斋藤内藏助、沟尾胜兵卫尉等”
  时间地点:“六月朔日”,“龟山城”,“在牛王里的灵社上起请文,当场署名并接收人质”。
  ⑤《信长军记》(别名《总见记》)
  参与者:“明智左马助、同次右卫门尉、藤田传五、斋藤内藏助、沟尾胜兵卫等”
  时间地点:“六月朔日之夜”,“在丹州龟山城内密谋反逆”,“五臣签了誓书,交出了人质”
  ⑥《弗洛伊斯日本史》
  参与者:“从他最信赖的部下中选出了四位指挥官中”
  时间地点:“圣体祝日后的星期三之夜(六月一日),在城(龟山城)中集结军队之时”
  ⑦《耶稣会日本年报》
  参与者:“部将四人”
  时间地点:“圣体祝日的次周的星期二(五月二十九日),在城(龟山城)中集结军队之时”
  ⑧《川角太閤记》
  参与者:“明智左马助、同次郎左卫门、藤田传五、斋藤内藏助、沟尾少兵卫”
  时间地点:六月一日酉刻(晚六时)前后,于“龟山以东的柴野(或作‘条野’)”附近,光秀在距离军队一町半(约150米)处,让明智弥平次(即明智左马助秀满,通称弥平次)召集老臣五人,挑明了用意。
  ⑨《家忠日记增补追加》
  参与者:“明智左马助、内藤内藏助、沟尾胜兵卫尉等”
  时间地点:“六月大一日,明智日向守光秀在龟山城”
  在上述文献中,人名上有一些异字。“斋藤内藏佐”、“斋藤内藏助”、“内藤内藏助”当为同一人,即斋藤内藏助利三。“助”为内藏寮的二等官,“佐”为左右卫门府的二等官,两者混称,在日文文献中很常见;同样,“明智(明知)左马介”、“明智(明知)左马助”亦为同一人,即光秀的女婿明智左马助秀满。获悉光秀真实意图的人数,除了⑨只提到三人,①和耶稣会相关史料⑥⑦提到四人外,其余均为五人,具体人员上也都一致。
  时间上,除了⑦为五月二十九日外,其余都在六月一日,并有五份史料中更具体指出是在当日夜。场所几乎都是在龟山城。值得注意的是,③④⑤都提到斋藤内藏等五人向光秀交纳了誓书和人质,在时间上是否允许这样做是个疑问。史学家高柳光寿就认为并不足信,“人质云云最多是推测而已”。但总的看来,直到临谋叛前光秀的处置都非常谨慎,很好地隐蔽了他的本意。而向老臣们摊牌很有可能是在行军过程中进行的,这样做就断了众家臣的退路,使其难以拒绝,不得不参与叛乱。
  其次,明智军的下层士兵,当时完全不知道主将的真正意图。前面提到光秀对物头表示进京的原因是接受信长的阅兵,这也意味着即便如这样的幌子,也未必传达到最下层的普通士兵。对于在夜间急速向京都进军这种异常的事态,士兵们有着自己的推测。在事变发生近六十年后的宽永十七年(1640),一位参与本能寺进攻的杂兵本城惣右卫门有介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自己是最先攻入本能寺的士兵之一,但是却不认识本能寺,更不用说知道敌手是信长了。他这样解释说:
  “那时,太閤公正在备中与辉元殿下对峙,明智率军驰援。本以为是前往山崎方向,不料却命令进京。因为那时家康公也到了京都,我等都认为这是针对家康公的。”(《本城惣右卫门觉书》)
  惣右卫门对异常行动的猜测是要去对付在京都的家康,而事实上,当时家康一行只到达堺,并不在京都。这不仅是惣右卫门一人的误解,而是明智军下层士兵共通的误解。对于无法掌握大势的一般士兵来说,产生这种误解,也是合乎情理的。
  与这一说法互为佐证的是《耶稣会日本年报》:“命令把火绳都点了火,铳都上了扳机,长枪也整备好。部下疑惑这是打算做什么,有人认为明智受信长的命令,去杀信长的义弟三河之王(指家康)”。《弗洛伊斯日本史》中的记述也几乎相同。这些耶稣会的关联史料不是来自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测,而正是采用了取自像惣右卫门那样的下层士兵的情报。
  从龟山出阵到本能寺袭击间的记事最详细的就是《川角太閤记》。酉刻(晚六时),明智军到达龟山以东柴野之后,光秀将全军分为三队,并问斋藤利三:“总人数是多少?”利三回答说:“总共约一万三千人。”随后就发生了前面提到的在距离军队一町半处,召集老臣五人密议的事件。与光秀兵分三路的说法参照的是《明智军记》的记述甚详,称光秀率领本队自保津翻山,经水尾天皇陵至嵯峨野,在衣笠山麓的地藏院着阵;一队由明智秀满等率领由山阴道经过老之坂,渡过桂川;另一队由明智治右卫门率领,从王子村取道唐柜越,前往松尾的山田村。虽然作为史料,《明智军记》在具体描述上的可信度较低,但是由于丹波到山城之间的山道狭窄,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如果一起行动,将排成过长的队伍,因此兵分三路还是合理的。特别是后来对信忠所在的妙觉寺的包围迟了一拍,很有可能就是明智治右卫门一队在唐柜越行军比较费时的缘故。
  明智本队进入山城国,在沓挂宿(近山城、丹波边界)稍作休息时,光秀令部将天野源右卫门领一队为先驱,嘱咐他说:“我军中难保有人先赶去本能寺通风报信,见到这种卑怯的家伙格杀勿论!”天野迅即率一部分人马先行而去,赶到京都的入口——丹波口(七条口)时,在东寺附近种瓜的农民已经下地干活了,农民们见到大队杀气腾腾的骑马武士,慌忙逃散。天野是个彻底忠实于命令的军人,立刻追赶上去,毫不留情的杀死了二三十人,这些农民不幸成为了本能寺之变的第一批祭品。(《川角太閤记》)光秀的十三日天下结束后,天野源右卫门受到羽柴秀吉的追捕,而改名安田作兵卫国继。(《翁草》第三十三卷。另说原名安田作兵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