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合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上合抱的松树吹断。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当时雨势极大是可信的。暴雨向着今川军的方向猛扑过去,(注十四)原本处於戒备状态的今川前卫被吹得七零八落,陷入混乱。指挥、调动、戒备出现了空白。持续十分钟左右的大雨刚刚停止,信长就抓住这绝佳的机会大声下令全军突击。织田军由山上一鼓作气杀向今川军。义元的前卫部队完全没有抵抗,立刻分崩离析。把弓箭、铁炮、指物尽皆抛弃,四散逃走。
  五月是九日下午二时追捕今川义元
  察觉织田攻击的义元后备部队立刻组织抵抗,两军开始混战。在搅成一团的人群里,信长发现了义元的旗本。信长大叫:“那是义元的旗本,不要管别人,向旗本的方向冲击!”(《信长公记》)信长全军转向东方猛攻,义元旗本支持不住退下桶狭间山,向东海道方向退却。
  但是周围山高林密,又因为下雨道路积水泥泞,几乎无法通行。糟糕的道路状况阻滞了今川军的撤退,义元的本队又是沿一线排开,各部既不能相互支援,又无法聚拢起来。周围的部队也因为道路的原因无法前来。就这样义元的本队陷入绝境之中。(注十五)
  也许是天绝义元,要信长成功。如果这几天下雨或是有下雨的迹象,老于战阵的今川义元应该会考虑到这些情况。可实际是:“连日烈日当头,酷暑叫人头昏眼花。”(《武功夜话》)这样的情况下,义元才会采取分散布置,使部队可以乘荫避暑,却为自己掘了坟墓。
  五月十九日下午二时义元战死
  大约300余骑的旗本簇拥着义元试图撤退。但是在织田军执拗到近乎歇斯底里的集中攻击下,义元的护卫们一个一个的倒下。最后只剩不到50骑了。信长也一马当先冲杀过来。大将、士兵混战在一处。信长的马回众、小姓众受伤战死的不计其数。这时服部小平太和毛利新介两人接近义元,不顾伤痛,取下了他的首级。(注十六)织田军取得了满身疮痍的胜利。
  这样一来,形势完全逆转,今川家不但失去了统帅今川义元,松井宗信等多名大将也随同战死在了桶狭间。今川军全面崩溃,纷纷向今川领夺路逃跑。义元引以为豪的两万大军就如同风暴中沉没的大船一样,顷刻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这也许就是无情的命运吧。
  初夏的尾张恢复了平静。
  这一年信长二十七岁,属於他的世纪才刚刚开始。
  
  ※注
  一:按照我手头的资料,以庆长三年检地的石高数,以及250人/万石计算,今川领动员力如下:骏河3750人,远江6375人,三河7275人,总数约17400人。但是这个资料骏河的动员数似乎偏少。加之骏河有金山、海盐,商业也较为繁荣,战国时代大名的动员率又远高于此,故而推断超过两万人,至多两万五千人。
  二:松平氏在清康时代完成西三河统一后对尾张发动了猛烈进攻,并取得了巨大胜利。松平军队曾一度深入尾张。举个例子,清康落命的守山城在尾张腹地的春日井郡,清洲东南那古野东北的位置上。清康死后,松平的势力迅速衰退。信秀出於争取主动和夺取三河的目的开始攻略三河。松平少主广忠向今川求援。义元出於同样的目的介入这场纷争,期间两次在小豆坂与信秀激战。结果第二次小豆坂合战后,松平家逐渐沦为今川的属国,而织田的势力被彻底赶出了三河。
  三:尾张八郡,以由北向南,由西到东的顺序:叶粟郡、丹羽郡、中岛郡、春日井郡、海西郡、海东郡、爱知郡、知多郡。当时尾张南部与三河接壤的爱知、知多两郡的豪族,城主大多归附今川。
  四:依据与(注一)相同的资料,尾张的动员力达到14300人。与注一相反的是信长却没有那么多人。主要因为尾张作为织田根据地后来经过大力的开发,永禄三年还没有这样的石高。信长也没有完全统一尾张,将近一半的领土不在信长控制下。故而与今川相比实力差别较大。
  五:有资料写作信平的。
  六:上下文提到的双方城砦位置如下:鹫津丸根距大高800米,两砦之间直线距离一公里,分别座落在两个小山头上。鹫津在大高东偏北,丸根在东方。鸣海在大高东北约三公里处。丹下在鸣海北偏东一公里,善照寺在鸣海东方一公里处。中岛是联结善照寺同鹫津的据点,在鸣海东南约一公里,鹫津东偏北丸根东北方。
  七:人数偏少还有一个原因,信长还要面对北方斋藤家的威胁。不得不留下必要的兵力。
  八:松平元康进入了大高城。
  九:今川名将冈部元信在鸣海,随时都有和今川先锋队里应外合的危险。当然,如果义元不死,他们一定也就这么做了。
  十:中岛砦突出在外,前面是今川前锋队,后面是鸣海。
  十一:有很多关于信长行军路线的说法,大多认为信长根本没有到过中岛砦,而是离开善照寺之后向东作大迂回,然后折向南直接进攻义元本队的。这里从《信长公记》。
  十二:这几个地方相距极近,织田的城砦又几乎是贴着城池修筑的,织田军的行动应当是被掌握得一清二楚的。毕竟2000人的部队是很难隐藏的。
  十三:今川本队前卫离中岛砦很近,或许本身就是用来监视中岛的。佐佐队出击很可能就是针对他们。由战斗结果来看,前卫还是颇具实力的。
  十四:织田方背风,今川方迎风,显然对今川影响更大。
  十五:也有很多说法认为织田是冒雨进攻的。但是这些说法本身也有矛盾的地方。毕竟天气对双方都是公平的。这里从《信长公记》。
  十六:两人取义元首级的精彩描写实在太多,故而在此就不加铺陈了。
  
  
吉田郡山笼城战作者:田村忠次'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6:37)
  作品所属:readj/indexb。htm
  在安艺吉田庄领有三千二百贯知行的毛利氏,其第九代当主毛利弘元以吉田郡山城为根据地;逐渐地将势力扩张至近邻地区。
  毛利弘元迎娶了同国的福原城主福原广俊的女儿作为正室,生育了嫡男兴元、次男元就。其余还有妾室多人生育的孩子,是个多子多福的人。于明应九年(1500年)将郡山城让渡给嫡男兴元,自己则由次男元就陪伴,移居多治比的猿褂城。当时的元就年仅四岁。翌年,元就失去了生母,六年后父亲弘元也在六年后病死,年仅三十九岁。或许是因为双亲早逝的悲痛所致,毛利兴元也在永正十三年(1516年)仅仅二十四岁的年龄死去,而仅存的二岁的继承人幸松丸的寿命也只有短短的九岁,便随其父与世长辞,当时是大永三年(1523年)七月。
  毛利氏家中,由谁担任继承人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纠纷。结果,猿褂城的元就最终继承了毛利宗家,移居回了阔别二十三年的郡山城。当时的元就二十七岁,这一年的春天,元就的嫡男诞生,也成为了父亲。
  毛利家支撑苍鹰的肋骨
  根据满愿寺的荣秀法印的意见所占卜出来的吉日吉时,是大永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元就就是在那时正式入主吉田郡山城的。
  既然从分家(肋柱)继承了宗家,就非但不能使毛利之名断绝,而且要使其逞武威于天下,犹如天空之霸者--鹫那样翱翔天际!毛利元就的决心从这句话中可见一斑。
  当时的中国地方,正处于山阴的尼子氏与山阳的大内氏激烈对立作战的境地。
  尼子氏原来是担任出云与隐岐两国守护职的京极氏的守护代官,以出云的月山富田城为根据地支配两国。到了尼子经久这一代,逐渐从两国之地占据了伯耆、因幡、备前、备中、但马、美作、播磨等诸国,将其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大内氏则以周防的山口城作为居城,当主义隆制压了濑户内海,并同时兼任了周防、长门、安艺、石见及九州的丰前、筑前等国的守护职。
  在当时的情况下,安艺、备后两国也因此成为了尼子、大内两大势力的主要冲突地带、同时也成为了主要的缓冲地带。而当时的艺备地方总共盘踞着三十余个豪族势力,并以同时臣从于两家的形式,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也是战国时期生存于两大势力之间的小豪族、大名典型的生存方式。
  当时还是小大名的毛利氏自然也不能例外,毛利氏的政策是向大内氏送去人质,而向尼子氏执臣下之礼。总体来说毛利氏是倒向大内氏一方的。
  毛利元就方面,当他还在猿褂城的时候,是臣从于尼子氏的。就在继承宗家之前的六月,还作为尼子经久配下安艺地方的国人众,参与了攻击国内大内方的根据地西条镜山城的攻略作战行动。
  但是在移居吉田郡山城之后的大永三年(1523年),由于家督继承问题而导致的一族家中暗豆的最后时期,异母弟弟相合元纲与家中的渡边党暗中通气,并勾结尼子氏的老臣龟井秀纲为靠山,企图夺取家督的位置。由于尼子氏的参与,元就在诛杀了相合元纲之后,也借着这个机会,正式与尼子氏断交,臣属于大内氏。
  出于战术方面的考虑,在与尼子氏断交之后,元就首先的行动就是先加固自家的防御基础,而最先着手的地方,就是郡山城的大扩张。
  在山顶安置了本丸之后,先后设立了二之丸、三之丸,后又构筑了姬之丸、羽子之丸,并在周边地区挖掘了濠沟。在城中埋设了元就亲笔书写“百万一心”于其上的大石柱。石柱上的文字中,“百”字中间的一笔被去掉,形如“一日”,而“万”字则使用的是略字“一力”,因此石柱上的铭文就成了“一日一力一心”。
  战国武将的生存方式是“团结内部,共攘外敌”,元就将这个训条镌刻在石柱上,想以家中的团结一致来守住郡山城。
  在筑城期间元就也没有闲着。大永五年(1525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