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合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菒加椅烂啪跏椤罚
  惣右卫门等士兵并不知道行动的目标是谁,只是看穿白衣的人抓。而本能寺内的侍卫几乎没有,令惣右卫门也感到出乎意料。
  惣右卫门的回忆在细部上描写得很详细、真实,但是他没有遭遇信长。下面我们来看看同为明智方,与信长交手的天野源右卫门的情况。源右卫门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在东寺附近滥杀农民的部将。
  “信长公自尽于本能寺时,自塀重门闯入御座间的大庭内的明智家士有箕浦大藏丞、古川九兵卫、安田作兵卫。信长公穿白色单衣,先用弓箭应敌,因弓弦崩断,便寻枪来敌。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着红色帷子的女中(女佣人)取来去鞘的十文字枪,信长公持枪跃下广庭,与三人厮杀。三人一直把信长公逼到房间内,房间内的蜡烛还没有熄,信长公的身影映在障子(日本房屋的移门,纸隔扇)上。安田作兵卫用长刃的枪照此影穿透障子刺去,刺伤了信长公的右腹。信长公遂入寝殿自尽。”(《翁草》第三十三卷)
  引文中的安田作兵卫就是天野源右卫门。同书中说天野源右卫门因弑信长而被秀吉追捕,所以改名安田作兵卫。信长先以弓,断弦后换枪应战的记述与《信长公记》一致,而信长自御殿上一跃而下与明智方的三武士厮拼的记载则为《翁草》所特有。但是这里最有疑点的就是源右卫门隔着障子刺伤信长一说,如果真是这样很有可能取得信长的首级,而后来不应该连信长的遗骸也找不到。而且《翁草》成书于明和九年(1772)至宽政三年(1791)间,因此这一点上,还是《信长公记》和《弗洛伊斯日本史》的记述比较可信。
  ●被卷入政变的诚仁亲王
  前右大臣信长虽然已经自尽,但是兵变还没能结束,因为信长的嫡子信忠此时还活着。
  信忠宿于本能寺东北面的妙觉寺,与本能寺之间的直线距离约六百米,沿街道而行,实际距离大约有八百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妙觉寺在最初并没有被明智军包围,信忠在得知光秀谋反之后,立刻离开了妙觉寺。在这一过程中,也并未遭到明智军的任何阻拦。而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父子三人从其宅邸赶来与信忠会合,也没有遭到明智军的阻截。
  村井告诉信忠:“本能寺已经陷落了,在叛军还没赶到此处前,殿下应该尽快前往二条御所。”信忠得知救援本能寺已来不及时,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决意避往二条御所。(以上见于《信长公记》第十五卷)
  村井是怎么得知本能寺已陷落的情报的呢?京都所司代官邸的准确位置虽然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据《惟任谋叛记》中“村井入道春长轩家在御门外,闻御所(本能寺)震动之声,只道是部下争斗,未备武具便走出察看”的话来看,应该近在本能寺门外。另,可信度比较低的通俗读物《明智军记》中称村井宅为“堀川馆”,而堀川大道是在本能寺西面的第二条南北道路(第一条是油小路大道)。
  更为奇怪的是信忠的决定,为什么不在明智军杀到妙觉寺前离开京都逃往安土,而选择了在二条御所困守待毙?在《当代记》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当时近臣们劝信忠退往安土,然后兴兵讨伐光秀,但是信忠说:“谋这等大逆的贼党们,必定已把守了各个要道路口,一旦途中遭遇就不妙了,还是不要作徒劳的移动。”于是决定留在二条御所坚守了。
  然而光秀谋反的意思隐藏得很深,明智军的一般士兵有的可能对于行动的目标还不甚明确,更主要的是光秀根本不可能有作信忠所认为的那种周密布置的时间。因此如果想逃回安土,并非那么困难。《当代记》的作者对信忠的自就死地深为叹惜。
  二条御所是正亲町天皇的储君诚仁亲王的御所。名义上,当时诚仁亲王只是皇子,但是由于信长致力于扶植诚仁亲王继承皇位,因此亲王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当时奈良兴福寺的子院莲成院的僧人在记录中就直接称亲王为“今上皇帝”、“主上样”,后世一般也都把搬入二条御所后的诚仁亲王视为“事实上的天皇”。相对于称作“上御所”的禁里,二条御所被称作“下御所”。位于与妙觉寺紧邻的东面,这里以前曾经是二条家的宅邸,在应仁大乱中被烧为白地。信长上洛之后,命村井贞胜在此修建屋馆,作为信长在京都的居处。(《信长公记》第九卷)天正五年(1577)完工,两年之后,信长将其赠送给诚仁亲王。由于最初是作为信长的居所而建造的,因此二条御所相当坚固,这恐怕也是信忠等舍妙觉寺而入二条御所的着眼点之一。
  那么,在二条御所的信忠军一共有多少人呢?
  按《惟任谋叛记》的说法,信忠入二条御所时仅有五百人,而信长的马回众中宿在各处旅店,没有入本能寺的陆续汇拢来,信忠军合计约“一千余骑”。这个数字可能还是多的,如甫庵《信长记》中说信忠的兵力“不过二三百”,《织田军记》中则称“上下人数仅三百计”,《明智军记》中是“兵五百余人楯笼”。
  另外,二条御所方面,据《晴丰公记》的记录,当时在御所内的主要人物有:
  〖亲王一家〗
  诚仁亲王
  皇子若宫和仁(后来的后阳成天皇)
  二宫(后来的空性法亲王)
  五宫(后来的兴意法亲王)
  御阿茶茶局(诚仁亲王妃,劝修寺晴子)
  〖公家众〗
  飞鸟井雅教(权大纳言)
  飞鸟井雅继(正五位下左少将,雅教之孙)
  庭田重通(权中纳言。※也有可能是其父庭田重保)
  高仓永相(前权中纳言)
  中山庆亲(正四位下左中将)
  四辻季满(从四位下左中将)
  薄诸光(正五位下左卫门权佐、左马头)
  中御门宣光(正五位下左少辩)
  另据《本朝皇胤绍运录》,诚仁亲王的皇子中,三宫(后来的良恕法亲王)和六宫(后来的八条宫智仁亲王)当时也在场,而《晴丰公记》中没有提及。此外,柳原淳光(权大纳言)也一早赶到,他是六月二日在二条御所当值的公家。其后正亲町季秀(前权中纳言)也进入了御所。
  面对诚仁亲王所在的二条御所被卷入政变中的异常事态,权中纳言、武家传奏劝修寺晴丰在混乱中往来奔波,试图进入御所。在他的日记《晴丰公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政变发生时,晴丰尚在自宅中高卧,被他的家司袖冈越中唤醒,并得知本能寺已陷于明智军的大火中。晴丰大惊,急忙赶去二条御所。此时二条御所已经被明智军所包围,而明智军正在驱赶周围的公家,无法入内。所幸晴丰在明智军中找到了一名叫作井上的武士--此人居住在京都,与晴丰家是邻舍,因此两人有故。晴丰希望通过井上的交涉能进入御所,一开始也没有得到准许,晴丰万分焦急。后来还是因为井上的努力,终于让晴丰进入御所。在御所中,晴丰见到了满脸杀气的信忠主从和心惊胆战的亲王、公家们。
  《晴丰公记》是晴丰的私人日记,因此用语很随意。这里,晴丰写道(直译):“城介在二条御所参见御王。就这样围困(取つめ)了。村井请让退去。”村井贞胜劝信忠让亲王一家和公家众退出御所外。
  注意这里的“就这样围困(取つめ)了”一句,主语和目的都未明言。“取つめ”,作为他动词用法时有“严责、催逼”的意思,因此有日本学者据此认为主语是信忠,此时有胁持亲王作盾牌的意思。然而这种解释很勉强,和上一句“城介在二条御所参见御王”的尊敬语气格格不入,联系事件前后更显矛盾。实际上,“取りつむる”是中世常用的军事用语“围困”,句中省略的主语是“明智军”,晴丰的意思是“就这样(让明智军)给围困了”。
  不管怎么说,最后因为村井贞胜的决断,决定让亲王一家离开御所。但是还没有得到围困御所的明智方的承诺,需要先派人去交涉。这一段,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第五十六章中记载得比较详细:
  “京都所司代村井殿下与嗣子在一起,依照他的进言,内里(天皇)的儿子骑在马上,向外面街道上的明智的手下派遣了使者。质问他们想把自己(指诚仁亲王)怎么样,是不是要自己切腹。明智好像无意对殿下有任何举动,希望立刻就让殿下离开御所,只是为了防止城介殿下混在其中逃亡,就回复说马和车驾不能离开。内里的儿子得到报告后,就带着妻室一起上京去他父亲的皇宫了。”
  诚仁亲王骑在马上的时候,已经有切腹的思想准备。正因为亲王从信长处得到二条御所,被信长拥立的意识很强。事态至此,也不得不预作与信长同路的准备了。但是明智方面并不想危害亲王,于是请亲王离开,只是不能携带马和车驾。于是,御所内外暂时停战了。
  亲王一行离开御所时的样子,正好被京中的儒医江村专斋看到,后来记录在他的《老人杂话》中:
  “城介殿未动,阳光院殿(诚仁亲王的谥号)前往禁中。自乌丸(二条御所东面的南北向道路)方向的门而出,没有乘舆,由人背负而去。”
  江村专斋是住在京都新在家(京都内的一个区域,在内里之南,与内里隔土御门大路近邻。这里住的都是法华宗的檀家--即专门为法华宗寺院提供布施的俗家。)的町人,永禄八年(1565)生,宽文四年(1664)殁,幸运地活到了一百岁。本能寺政变那年,专斋十八岁。他年轻的时候通称“甚太郎”,名“宗具”(或作“宗贞”),后依照当时医者的惯例出家,号“专斋”。先后出仕过加藤清正和森忠政。《老人杂话》是专斋后来的谈话集,尽管传闻部分的记事多有误传和夸张,但他亲历的事件则记得颇详细,可信度很高。
  亲王一行在新在家附近还遇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