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与教皇纠集的反土耳其联盟签定卡洛维条约,使它失去了欧洲的一半领 

  土。1718年7月,基督教盟国又强迫土耳其接受巴沙洛维兹条约。土耳其在 

  欧洲失去了更多的领土。更可悲的是,土耳其人这一次甚至不能对条约的屈 

  辱内容提出抗议。1774年6月,土耳其与俄国经过数年失利的战争后,签订 

  了库楚克—凯纳尔吉条约。根据条约,俄国占领了克里米亚的部分地区,这 

  是俄国梦寐以求的。俄国还获得在土耳其水域自由航行的权力。更糟糕的是, 

  土耳其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内政不内干涉。俄国在伊斯坦布尔的外侨区建立 

  一个东正教会,土耳其必须承诺保护基督教堂,承认俄国有权代表教会讲话。 

                                                            ① 

   “事实上,这是为分裂土耳其帝国打进的一个楔子”。不久,俄国便占领了 

  整个克里米亚,并开始深入高加索地区。到18世纪末,土耳其帝国已无可挽 

  回地衰落下去,被视为“欧洲病夫”。任何一个欧洲大国都能够结束土耳其 

  这个政治实体,如果其他列强的利益允许这样做的话。它之所以能够苟延残 

  喘,只在于欧洲国家之间的利害冲突,把它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总之,这 

  时的帝国,其存与亡已不由己,全由欧洲列国间的交易而决定了。其间,虽 

  然出现一个立志复兴的苏丹色里姆三世(1789—1807年)。“但谁能使一个 

  重死的民族再度兴旺呢?!”② 



① 参见希提《阿拉伯通史》下册,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857 页。 

① 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伊斯兰教简史》,吴云贵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425 页。 

② 同上。 


… Page 51…

       19世纪对土耳其帝国也不是好兆头。如果说18世纪土耳其的失败大多 

  是表现在缩小领土版图,那么,19世纪它简直就成了砧板上的一块肉,任欧 

  洲列强宰割了,问题只是在什么时候瓜分和按怎样的比例瓜分。 

       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奥斯曼帝国的属国。苏丹向法国宣战了, 

  但这更多地是表现一种愤怒的姿态,实际上,他根本无力阻止拿破仑的东进。 

  法国军队最后撤离了埃及,这是英国人的力量使然。之后,苏丹虽然恢复了 

  在埃及的主权,但也只是个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马木留克人手里。 1805 

  年,埃及总督穆汗默德·阿里建立了王朝,它实际上已脱离了帝国苏丹的控 

  制。阿里及其子孙能与土耳其苏丹分庭抗礼,但在欧洲人面前,它的力量也 

  是有限的。埃及历史上因为扼守欧亚商业通道的地理位置,在财政收入上曾 

  获得很多好处。自从葡萄牙人发现绕过好望角可达印度洋的航线时。埃及的 

  地位逐降低了,这必然有损于它的经济利益。后来,因为开凿了苏伊士运河, 

  埃及的地位虽又上升,却又不能完全自主地行使主权,1879年,英法对埃及 

  建立了共管制。 

       北非西部的情况也不妙。那里也是土耳其的属国,但教派和部族的战争 

  从未停止过,与帝国中央政权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欧洲列强的触角一伸向 

  这里,就干脆将它们从帝国正腐烂的躯体上分割出去了。  1830年,法国军 

  队开进阿尔及利亚,1870年,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国的一部分。  1881年,突 

  尼斯成了法国的属国,一个法国总督控制着突尼斯的实权。摩洛哥和利比亚 

  也于19世纪、20世纪初沦为法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 

       伊斯兰世界的东部伊朗地区,18世纪是沙法维王朝(1502—1736年), 

  19世纪是卡加尔王朝(1794—1725年)的天下,中间则是短命的阿富沙尔王 

  朝(1736—1747年)和赞德王朝(1750—1779年)。波斯地区有悠久的文明, 

  沙法维王朝的建立有复兴波斯文明的性质,它在建立和健全十叶派的教义教 

  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欧洲列强不会忽视被称为古丝绸之路的地段。彼得大 

  帝时期,俄国势力已经南下到波斯北部地区。 

       把波斯带入19世纪的卡加尔王朝,一开始在欧洲列强面前就显得不知所 

  措。它一会儿听命于俄国,一会儿听命于英国。而对于不能坚定地行使主权 

  的国家,列强也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只是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耍弄它。  1800 

  年,俄国吞并了卡加尔王朝的乔治亚,4年后,俄军又逼近吉兰。英法利用 

  卡加尔的这次危机,竞相为改组波斯军队提供援助,并派了军事使团,但还 

  未容其有所作为,俄国已深入波斯腹地。  1813年10月,卡加尔朝与俄国 

  签定古里斯坦条约。根据条约,波斯丧失了高加索的迪尔本、巴库、希尔旺、 

  沙吉和卡拉巴,并放弃对乔治亚、达吉斯坦、明里亚及其毗领地区的权利要 

  求。“这是一项令人震惊的条约。穆斯林国家从未在一次单一的冲突中蒙受 

                     ① 

  如此巨大的损失”。十几年以后,俄国又根据土库曼恰依条约,强占了波斯 

  的两个省,并索要大批赔款,英国曾诱使卡加尔朝进攻阿富汗,一旦波斯这 

  么做了,英国人又对卡加尔朝施加压力,阻止它的进攻。  1858年,英国为 

  了反对波斯进攻阿富汗的行动,不顾与波斯有盟国的条约,竟向波斯宣战。 

  迫于英国的压力,波斯承认阿富汗独立。从此,波斯以东,包括阿富汗和印 

  度,都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当伊斯兰世界的领土遭受着欧洲列强吞食分割的时候,它们的国家主权 



① 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伊斯兰教简史》,吴云贵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582 页。 


… Page 52…

  也受到极大的损害,列强的势力以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形式侵 

  入伊斯兰世界的机体,促使其社会内部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随欧洲列强的殖民主义大军来到伊斯兰世界的基督教,一直没有忘记自 

  己是十字军的后代。据说,直到1920年,一个法国将军进入大马士革的第一 

                                                                                     ② 

  件事,是到萨拉丁的墓地,敲着门说:“萨拉丁,听着,我们回来了。” 

  一些基督教传教士摆出一副与伊斯兰教决斗的架势,时刻准备殉教的。但是, 

  这些传教士的影响很有限,经过他们的传教工作而改依基督教的伊斯兰教徒 

  极少。在非洲地区,只是在伊斯兰教影响较小的原始部落中,基督教才争取 

  到一些新信仰者,抱着殉教信念的那些基督教教士们,发现在伊斯兰世界似 

  乎不能成全他们。穆斯林对他们以礼相待,让他们讲道,穆斯林坚持“沉默 

  是金”的格言,并不反驳基督教教士,除非他们公开诋毁先知和侮辱伊斯兰。 

  伊斯兰精神是那么深深地扎根于伊斯兰世界民众的心中,以至于不可动摇, 

  使一些西方的殖民当局都怀疑基督教的传教事业是否值得,甚至表示反对。 

  因为他们认为,这只会招致伊斯兰世界的仇恨与反抗。 

       经济渗透是列强势力侵入伊斯兰世界的基本内容。当年十字军到这里是 

  掠夺现成的财富,新时代的资产者先是看重伊斯兰世界所处的东西交通要道 

  的地理位置。19世纪后半叶,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已引起西方 

  注意,不少西方公司已开始在这一地区直接投资开发矿产、兴建铁路、公路 

  交通事业和电信业。这样,伊斯兰世界就具备了产生现代资产阶级和工人阶 

  级的经济条件。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些工业革命的成果一旦移植到伊斯兰世 

  界,就打破这里由农业和游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使伊斯兰世界传统的经 

  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对伊斯兰的最根本性的 

  挑战。在这些西方资本的企业中,当地一批初、中级管理人员也成长起来, 

  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政治倾向便逐渐西方化。 

       迫于欧洲列强的压力,一些伊斯兰国家迫切需要改造落后的经济和较弱 

  的军事机器,为此,它们常常采取向西方借贷的办法,周旋于互相争斗的列 

  强之间,以便谋取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持。这样,就不得不接受支持者提出 

  的条件。波斯的两个王朝都曾接受美法派出的军事使团,来改造自己的军队 

  组织。这些由欧洲人训练的伊斯兰军队,只能表明伊斯兰国家主权的丧失, 

  其战斗力不是增强,而是削弱了。马克思曾论及由西方人训练的波斯军队的 

  状况,他说:“在波斯,欧洲式的军事制度被移植到亚洲式的野蛮制度上。…… 

  英国的、法国的、俄国的军官曾轮流试图建立一支波斯军队。各种办法相继 

  采用,但是由于那些本来应在这些办法的实施下成为欧洲式军官和士兵的东 

  方人所具有的嫉妒、阴险、愚昧、贪婪和腐败,每一种办法都行不通。新式 

                                                                              ① 

  的正规军从来没有机会在战场上考验一下自己的组织和战斗能力。”马克思 

  强调说,“不能根据这点就指责波斯人是怯懦的民族,也不能由此认为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