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地迷恋。
    有一部迪斯尼的动画大片《怪物公司》,怪物们的工作就是去“吓唬”孩子,搜集孩子的尖叫声,可是它们发现如今的孩子们越来越难以被“吓着”了,反而是怪物们自己常常被孩子们吓坏。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你要知道,不经历恐怖,怎么能战胜恐怖呢?
    达伦·山的吸血鬼故事,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他用天才的想像力为孩子们设计了“令人发指”的恐怖情节,但是在恐怖中却充满了幽默感,而且赋予主人公以一种古道热肠般的侠义精神,让读者在一个个战胜黑暗、超越自我的故事中获得久久的感动。我认为,这样的“恐怖”对于孩子来说,真是多多益善!
    《魔法学校系列》
    葛竞 /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2002年版
    适合年龄:8…15岁
    家长提示:葛竞的“魔法学校” 系列小说包括第一部《魔法学校》和后续的《三眼猫》、《禁林幽灵》、《黑翼之谜》、《影子面具》,总共五部。这套魔幻小说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模仿的色彩,但充满创意,而且具有中国特色,因此也深受中国孩子的喜爱。
    它不但在国内是畅销书,而且也被评为优秀的课外读物。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魔法学校》更像是一部童话,而后续的作品更像是魔幻小说。葛竞的“魔法学校”胜在施展不尽的创意上,而在“恐怖气氛”方面作家往往是点到即止。如果大人希望孩子阅读“魔法”故事,又对“恐怖”抱有一定的戒心的话,她的“魔法学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女巫》、《 好心眼儿巨人》、《玛蒂尔达》
    '英'罗尔德·达尔 /著 任溶溶 /译 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
    适合年龄:6…99岁,适合为孩子大声读。
    家长提示:达尔的作品堪称“最适合为孩子大声读”的作品。他的故事往往直接诞生于给孩子讲的故事,而在作品中他时不时插入“交互式”的语言,故事的节奏明快,情节丝丝入扣,语言非常幽默好玩,无论是读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会感到非常愉快。大体上说,他的故事可以直接为五、六岁的小孩子大声读,而即使是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也会听来格外有趣。
    达尔在为孩子们创作作品之前也是一位一流的侦探小说家。强烈建议大人们来读一读达尔的作品,我相信他的作品足以触动大人们对“儿童读物”的固有观念。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成人读者认为儿童读物只是孩子在阅读成长中的过渡性读物,他们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阅读“真正的”读物了。达尔的作品是可以同时让6岁和60岁的读者感到愉悦并深受启发的作品,即使在成年人的读物的相同领域中,也罕能遇到更为优秀的作品。这并不等于说,孩子的读物一定要是大师级的杰作。但正如在成年人的阅读世界里,也有普通的作品和杰作的区分。
    儿童的阅读世界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世界。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影,他们是具有独立主体的人,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他们有权力也有能力去接触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按照大人的方式和依赖大人的意图。达尔正是在为孩子们创作的群体中,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正如拥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师,是我们这些成年读者的福份一样,能拥有达尔、林格伦、恩德这样的文学大师,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米切尔·恩德魔幻作品三种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李士勋 /译 21世纪出版社2000年版
    《愿望潘趣酒》王佩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讲不完的故事》王佩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适合年龄:9…99岁
    家长提示:恩德的主要作品大多数都被翻译引进到国内。他的处女作兼成名作《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及后续作品《小纽扣杰姆和十三个海盗》,也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引进的,另外他的童话小说集《犟龟》由21世纪出版社翻译引进。
    恩德是一位风格十分严谨、个性非常独特的作家,在交稿准备出版时,他甚至不允许编辑去修改他的文字,并声明自己已经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阅读接受能力。他的作品完全能被孩子所接受,在这一点上,读者完全不必担心。
    不过恩德确实并不单纯为孩子们创作,他希望童心未泯的大人也来阅读自己的作品。他是一位哲学修养很高的作家,尤其对“时间”和“存在”这样的哲学概念特别着迷,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在童话里也到处渗透了他的哲学观念。他的作品也非常适合勤于思考的大人阅读,特别是当大人有条件与孩子一起阅读时,可以与孩子一起来深入讨论。
    “在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世界里,为孩子也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这是对恩德及其作品的最经典的评价。


成长故事(1)


  推 荐
    ∷ 淘气包埃米尔
    ∷ 小淘气尼古拉
    ∷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 调皮的日子
    ∷ 汤姆·索耶历险记
    ∷ 男孩彭罗德的烦恼
    ∷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
    ∷ 铁路边的孩子们
    ∷ 秘密花园
    ∷ 学校屋顶上的轮子
    ∷ 窗边的小豆豆
    ∷ 草房子
    ∷ 从罐头盒里出来的孩子
    ∷ 男生贾里 女生贾梅
    ∷ e班e女孩
    ∷ 根鸟
    在哈利·波特盛行于全球之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一直占据着儿童图书的主流地位。除了童话和图画书以外,满世界都是孩子的成长故事,当然绝大多数是大人写的。那个小魔法师的出现,让幻想的作品重新获得在童书世界的地位,与现实的成长故事分庭抗礼,甚至还有超越的趋势。
    在国内当代为孩子创作的群体中,创作少年成长故事的大旗下聚集了最优秀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不少人两栖于“为孩子创作”与“为大人创作”的群体中,王安忆、陈丹燕、曹文轩、黄蓓佳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多数也是从创作少年成长故事开始的。不同时期的孩子喜爱不同的作家。不过大多数成长故事,主要关注的是当时热门的成长问题,这些成长问题渐渐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以致于十年以前创作的大多数成长故事,已经不大容易被今天的孩子所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写给孩子们的书都涉及到“成长”的主题,只是重点不同,叙述的方式不同。《丑小鸭》、《木偶奇遇记》、《彼得·潘》、《骑鹅旅行记》、《长袜子皮皮》等,不都在谈成长吗?《北风的背后》、《纳尼亚王国传奇》、《哈利·波特》、《吸血侠达伦·山传奇》、《讲不完的故事》等,不也在谈成长吗?《小鹿班比》、《吹小号的天鹅》、《小猪唏哩呼噜》,如果脱下动物那张皮,最后还是一个个成长故事。
    我在下面将要谈到的成长故事,是那些专注于讲述成长话题的故事,而且绝大多数是写实的方式,偶尔也有例外。
    童年记趣
    童年,是一个永远迷人的话题。关于它,我们说一辈子也不过分。
    英国人是一个特别迷恋童年的民族,每当不得不告别童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带着一种深深的忧郁。“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由英国人写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有个德国人曾说:“每个人都逃不出自己的童年”。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如果把这句话放在美国人E。B。怀特的身上,简直像是度身订做的一样。
    中国年轻的科幻小说作家杨鹏最喜欢引用这句话,因为他觉得自己似乎注定要为孩子们写东西。已过而立之年、就要当爸爸的他,笑起来还是跟孩子一样。
    法国人圣埃克絮佩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大多都忘记了。”他试图用《小王子》来唤醒所有人的童年记忆。
    不过有趣的是,上面这些都是大人的角度。如果我们努力尝试回忆自己的童年,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过去那段朦朦胧胧的岁月里,我们曾经多么渴望快快长大,希望自己能快快地变成像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他崇拜的大人那样。
    世事总是如此。
    我们需要特别感谢那些怀着赤子之心记录下童年的作家,他们让身处童年中的孩子品味到别样的经历,而为我们这些大人唤醒了被埋藏已久的,被压抑、被忽视的那段挥之不去的回忆,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感激之情。
    
  


成长故事(2)


  【淘气包埃米尔】
    我还是必须从林格伦的故事开始说起。
    先说一个林格伦迷的故事。如果你在互联网上搜索林格伦的资料,可能会惊奇地发现,最完整的资料不是来自某个官方机构或商业组织,而是一个个人。网站的主人大概是一个小伙子,他回忆了一段自己的少年往事。有一个下雨天,他与自己心爱的女孩钻到无人的谷仓去避雨。女孩很温柔地问他,在全世界的女孩中他最愿意娶哪一个。男孩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一个名字:“林格伦”!女孩愤然把他推倒在草垛中,哭着冒雨跑出去。多年以后,那个曾经是男孩的家伙仍旧说,如果女孩再问他一次,他还是会说:“林格伦”!
    你能够理解这种强烈的情感吗?
    林格伦从来没有修过儿童心理学课程,也从不自称钻研过儿童心理,但是她的笔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魔力,她在故事中描摹的儿童心理,比任何一本教科书上的表述更为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