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能够理解这种强烈的情感吗?
    林格伦从来没有修过儿童心理学课程,也从不自称钻研过儿童心理,但是她的笔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魔力,她在故事中描摹的儿童心理,比任何一本教科书上的表述更为真实。她的故事又是那么幽默、浅显,孩子们读来,就像有人在心头上挠痒痒,那么舒服,那么痛快。
    埃米尔生活在瑞典的一个乡村农场里。他大概五、六岁吧,是一个公认的淘气包。不过林格伦反复在故事里强调,这个淘气包长大后是要做社区委员会主席的。信不信由你。
    这个淘气包到底有多淘气?我来说一个数字,反正大人总是只对数字感兴趣。埃米尔每次淘气“犯错误”时,爸爸总是要罚他到木工房里去反省一段时间,而每次呆在木工房时,埃米尔就会雕刻一个木头老头儿,老头儿通常是很愤怒的样子。在接近故事的末尾处,埃米尔搅和了一个盛大的乡间宴会。说起来也没什么,只是把爸爸随手锁在茅房里,将宾客们的套鞋混堆成小山,导致爸爸在别人吃饭的时候卡在茅房窗户上淋雨,而宾客们告别时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给自己的鞋子配对。因为这次事件,埃米尔在木工房里制作了第184个愤怒的木头小老头儿!
    这个淘气包为什么这么淘气呢?读完整个故事我也没有搞清楚。埃米尔是那么善良、勇敢,充满活力。虽然几乎所有的淘气事件都与他有关,但他总是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他把头钻进汤罐子拔不出来,只是为了去舔干最后一点儿汤底;而他再次把头钻进汤罐子又拔不出来,只是为了给妹妹演示自己的脑袋是如何弄到罐子里去的。比如他把妹妹挂在旗杆上,当作旗帜升到高高的杆顶,只是因为妹妹强烈要求到上面去看看风景。又比如他把老鼠夹放在桌子底下,不幸夹住了爸爸的脚丫子,只是因为他觉得老鼠经常到桌子底下,在那里成功率会高一些;而他把连夜从河塘里捞来的活龙虾放在爸爸的睡床边,只是想让爸爸醒来后高兴高兴,谁料到爸爸居然醒来后一脚踩进了龙虾堆,那种痛苦让他宁愿被老鼠夹夹住。
    你看看,这个埃米尔其实并不真的淘气,虽然所有的淘气事件都与他有关。
    几乎所有的人说起埃米尔都摇头——“做这种事情,除了埃米尔还能有谁?”爸爸也拿他没办法,把他关进木工房,只是促成了一个小雕刻家的诞生。惟有妈妈,越看埃米尔越喜欢,她常常把双手放在心口,感叹道:“哦,可爱的小天使!”她总在想,这个小天使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就像社区委员会主席一样。是的,这个埃米尔长大后,真的做了社区委员会主席,当然是慢慢做上去的。
    林格伦就像拉家常一样,一个一个地讲述了埃米尔的淘气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略有些夸张,却是那么生动、幽默,你在读过、笑过后必会终身难忘。林格伦就像埃米尔的妈妈一样,对这个小淘气包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和热爱,她把孩子的一切看作天性,她看到的天性就是天使的性格。
    孩子们能从埃米尔的故事中感到极大的慰藉。而为人父母的大人们,能深刻地理解这种宽容和热爱。谁家的孩子,对于爸爸妈妈来说,不是天使呢?
    埃米尔的淘气故事对于孩子,可以说纯粹是一种娱乐,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大人,可谓充满了教益。孩子天性如此,从有利于成长的角度看,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去约束他们的天性,而是学会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孩子是否能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把他看作“了不起的孩子”。
    


成长故事(3)


  【小淘气尼古拉】
    法国人是天性浪漫的民族,他们肯定不会忘记要拿童年来幽默一把。《小淘气尼古拉》就是两位法国的漫画大师合作逗乐的杰作,葛西尼负责写故事,桑贝负责配图。故事的叙述也是用漫画的手法,而图画本身也是绝妙的故事。
    尼古拉是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小学生,他有一帮“死党”,就是在学校里的一帮弟兄哥们儿。这帮小家伙天真烂漫,快乐无比。无论他们到哪里,哪里就变得乱七八糟。
    他们一窝蜂地冲过马路去上学,看得交通警察实在心惊,于是征得校长的同意给他们上一堂现场的交通秩序课。能到校外去上课,孩子们非常乐意。警察很耐心地带着他们以安全的方式走过来走过去,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可就在警察满意地夸奖他们,并宣布下课后,这帮小家伙又一窝蜂冲过了马路。
    给小家伙们上课不是件容易事,真佩服老师坚强的神经系统。有一次学校组织身体检查,开始的时候,医生们还觉得很有信心应付这帮看起来很可爱的小家伙。可是没多久这帮小家伙就开始让医生们头疼了,最后负责测评孩子们智力状况的医生几乎精神崩溃,他感觉自己成了神经病。
    学校不远处新开张了一家书店,孩子们放学后涌进书店里。老板看见来了这么多爱看书的孩子,高兴得乐不可支。可这帮小家伙进去后,只是好奇地东看西问,这也翻翻,那也摸摸,一转身还“稀哩哗啦”碰倒一堆书。什么也没买,他们又一阵风似地蹿出了书店,一路上聊着“这地方真好玩”、“老板真和气”、“下次还来”!
    他们一起玩踢球时就更加热闹了。随时都在吃零食的亚斯特有一个新足球,约了一帮死党一起来踢球。全部来齐,一共18个人,大家先要就各种问题争论个明白。阿南学习成绩好,当然只能做裁判,可是只有鲁夫有口哨,因为他的爸爸是警察。可鲁夫不愿意把哨子给阿南,大家只能决定,阿南要吹的时候就告诉鲁夫,由鲁夫来吹哨。然后大家抢着当队长,各有各理由,说不到一块儿,就要动拳头。尼古拉说用硬币来决定吧,可是硬币抛出去却找不着了,大家又忙着找硬币。好不容易鲁夫吹响了开场哨,可尼古拉又与杰夫争论起来,两人扭打在一处。阿南对鲁夫没经过同意就吹哨抗议,鲁夫说哨子是自己的,爱吹就吹。渐渐地,大家乱作一团,又跑又叫,你推一把我打一拳,开心得不得了。这时候,正在吃零食的亚斯特突然发现,原来那个足球根本没带过来,忘在家里了。
    尼古拉也有破天荒被人夸奖“乖”的时候。他喜欢和邻居一个女孩子玩,所谓一起玩,就是在女孩面前表演翻跟斗。他被邀请参加女孩的生日派对。拿着礼物兴冲冲地跑上门,却发现自己是惟一被邀请的小男生,他不得不坐在一堆叽叽喳喳的女孩中间。女孩的妈妈把尼古拉送回家时,直夸他是个斯文的小绅士。可回到自己的房间,尼古拉放声大哭,让妈妈莫名其妙。还是爸爸理解他,带他出门下馆子、看电影,看的是西部牛仔片,总算让小尼拉找回了平衡。
    尼古拉的故事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好玩的故事组成,有的发生在家里,有的发生在学校,有的发生在放学后的校外,有的发生在度假的海滨。两位漫画大师只是看来随意地把故事勾画出来,于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人物,一幕幕家庭和学校里的轻喜剧,还有一幅幅令人捧腹的童年快乐即景。
    如果说埃米尔的故事还多少想给我们一点教益的话,尼古拉和他的那帮小“死党”们的故事纯粹就是逗我们开心。几十年来,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在法国、在欧洲非常畅销,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孩子和大人都从尼古拉的故事里,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每个人的童年,可能有不同的滋味,但几乎每一个人都乐意,让回忆中留下更多的开怀大笑。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小淘气尼古拉》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后,引起了一定范围的关注,它似乎更受到大人们的欢迎,因为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以儿童为主角的漫画故事,大人们乐于把它当作休闲读物。接触过它的中国孩子不多,主要原因是大人通常不向他们推荐,一方面可能觉得它未必是适合的儿童读物,另一方面觉得还是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
    不过这个小淘气迷倒了一位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他也是一位儿童文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认为《小淘气尼古拉》应该列入最棒的童书目录中,写给孩子的文学本就该如此。他逢人就推荐尼古拉,既推荐给孩子,也推荐给大人。凡经他的推荐读过尼古拉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们说:“啊,太有趣了,我好喜欢!”梅子涵觉得这还不过瘾,终于下定决心,自己也来创作一个“中国的小淘气尼古拉”。
    2002年,由作家梅子涵与儿童插画家沈苑苑合作的“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出版了。这个儿童小说系列到目前已经出版了三集:《我们的公虎队》、《我们全是马》和《淘气的故事》。
    戴小桥是个刚入学的小男孩,他有一帮一起上课又成天玩在一起的哥们儿,而且每个人都有外号,比如林晓琪叫林小气、马儿帅叫摔马儿什么的,他自己的外号也好不到哪儿去,叫“大香蕉”。
    不过林晓琪并不真的小气,他的爸爸常能弄到一些肯德基的票子,他会大方拉着哥们儿一起去。一路上,这帮小家伙浩浩荡荡地走在马路上,哇啦哇啦,打打闹闹,来回奔跑,没有一个不开心得要命。繁华的马路上,只听见他们的喧闹声。可是到了门口,差点连票子都找不到。
    这帮小家伙,到哪儿都不消停。课间一休息,就拍着屁股把自己当作马,“驾——”的一声,像马儿一样跑起来。老师们见了只是笑着说“你们疯掉了吗?”他们并不真疯,只有两匹马例外,那就是汪小中和马儿帅,他俩居然把赛马的终点设在老师办公室,结果吓坏了上算术课的吴老师,惹来一顿哇哇的批评。吴老师的外号本来就是“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