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曰∶霍乱吐泻,加白术。《回春》有异乡人初到地方,不服水土,或吐或泻,胸腹饱闷,或肿胀,不吐 
泻者,宜加减正气散,于不换金加砂仁、香附。 
x渗利方法x 凡觉此证,或先五苓、益元、桂苓甘露饮,乃吐泻之圣药也。(《保命集》) 
茯苓泽泻汤。治霍乱吐利后。烦渴欲饮水。(《三因》)(按∶即金匮原方。然犹当用五苓散为佳。) 
提学侍其公,年七十九岁,至元丙寅六月初四日中暑毒,霍乱吐利,昏冒终日,不省人事,时方夜半,请 
予治之。诊其脉,洪大而有力,一息七八至,头热如火,足寒如冰,半身不遂,牙关紧急。予思《内经·五乱篇》 
中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乱于胸中,是谓大 云云,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于是霍乱 
之名,自此而生。盖因年高气弱,不任暑气,阳不维阴则泻,阴不维阳则吐,阴阳不相维,则既吐且泻矣。前贤 
见寒多以理中丸、热多以五苓散为定法治之。今暑气极盛,阳明得时,况因动而得之,中 明矣,非甘辛大寒之 
剂,则不能泻其暑热,堕浮焰之火而安神明矣。遂以甘露散甘辛大寒,泻热补气,加白茯苓以分阴阳,约重一两, 
冰水调灌,渐渐省事而诸证悉去。后慎言语、节饮食三日,以参术调中汤之剂增减服之,理正气,逾十日后,方 
平复。(《宝鉴》) 
桂苓甘露饮,流湿润燥,治痰涎,止咳嗽,调脏腑,寒热呕吐服之,令人遍身气溢宣平,及治水肿泄利。 
官桂 藿香 人参(各半两) 木香(一分) 茯苓 白术 甘草 泽泻 葛根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滑石(二两) 
上十二味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新水或姜汤亦得。(同上)(按∶此方本出《三法六门》。) 
江应宿治一妇人,六月中旬,病霍乱,吐泻转筋。一医投藿香正气散,加烦躁面赤,揭衣卧地。予诊视, 
脉虚无力,身热引饮。此得之伤暑,宜辛甘大寒之剂泻其火热,以五苓散加滑石、石膏,吐泻定,再与桂苓甘 
露饮而愈。(《类案》) 
加味五苓汤,治口渴身热,此暑热伤中也。 
猪苓(七分) 泽泻(七分) 白术(五分) 赤茯苓(一钱) 天花粉(二钱) 干葛(一钱) 香薷 
黄连 甘草(各等分) 
如热极,加石膏、知母。上用水一钟半,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众妙方》)《医鉴》名加味薷 
苓汤,加扁豆。 
柴胡四苓汤,若大渴小便不利者用。 
柴胡 黄芩 芍药(各一钱)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八分) 
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渣加姜汁一匙。冷服。(《伤寒证治明条》)暑食不和,吐泻之后,腹胀肠鸣,小便 
不利,或泻不止,以胃苓汤主之。(《原病集》)(按∶此本于《岭南卫生方》。) 
x解暑诸方x 《广济》疗霍乱吐痢,扁豆汤方。 
扁豆叶(切一升) 香薷叶(切一升) 木瓜(一枚切) 干姜(一两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外台》)《鸡峰》草 
豆蔻散,治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此为内寒。于本方去扁豆,加草豆蔻、藿香、陈橘皮。 
治霍乱,及脾胃气虚,腹胀不能饮食方。 
人参(三分) 香薷(一握锉) 陈橘皮(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中盏,入枣二枚,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 
无比香薷散,治非时吐泻,便霍乱躁渴不定,脐腹撮痛及转筋,遍身冷汗,四肢厥逆。(《传家秘宝》) 
(方见《中暑》中)《活人》若夏月中暑霍乱,宜服香薷散,须井水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效。(《本草衍义》 
曰∶香薷暑月亦作菜蔬,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增损缩脾饮,治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致烦躁者,浸令如冰,尤宜服。(《易简》)(方见《中暑》中)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芦根饮子方。 
芦根(一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 藿香(三分) 枇杷叶(十片拭去毛炙微黄)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薤白七寸,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圣惠》)又治霍乱,心烦干呕,芦根散,于本方去藿香、薤白,加陈橘皮、木瓜。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 
取蓼若叶,细切二升,水五升,煮三沸,顿服之。(《肘后》)治霍乱转筋方,蓼一把去两头,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按∶古方用蓼治 ,故次于此。) 
x清热诸方x 《范汪方》治霍乱呕 ,气厥不得息方。 
香豉(一升) 半夏(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 人参(一两) 柴胡(一两) 
六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医心》) 
《医门方》疗霍乱心烦方。 
香豉(七合绵裹) 栀子仁(三两) 浓朴(三两炙) 
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重者不过再,必愈。(同上) 
治霍乱烦渴头痛,石膏散方。 
石膏(二两) 麦门冬(一两) 甘草(三分) 白茯苓(一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一百粒,竹叶二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惠》) 
x涌吐诸方x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盐二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得吐愈。 
(《肘后》)(按∶此本《金匮》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方。)《短剧方》治心腹暴痛,及宿食不消, 
或宿冷烦满成霍乱方。作盐汤三升,使极咸,热饮一升,刺吐(《千金》刺口令吐)令宿食尽,不吐复服,吐 
讫复饮,三吐乃佳,须静乃止,胜诸汤丸。(《医心》)《千金》霍乱蛊毒(按∶此当是二证),宿食不消, 
积冷,心腹烦满,鬼气方(方与短剧同)。俗人以为田舍浅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须先用 
之。《得效》用盐半盏许,以热汤数碗泡盐,令患人尽服,连至数碗,不得住手方可。却以鸡羽扫咽喉间,即 
时吐,所吃盐汤尽出,其证即愈。(《医方集解》烧盐热水调饮,以指探吐。) 
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治霍乱盐汤方云∶元和十一年十月,得干霍乱,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 
许,气即绝。河南房伟传此汤,入口即吐,绝气复通。其法用盐一大匙,熬令黄,童子小便一升,二物温和服 
之,少顷吐下,即愈。(《本草图经》)《圣惠》加生姜。 
救干霍乱方。 
用鲜生姜煎浓汁,加炒盐,滴桐油数点,频频灌下二、三碗,用鹅毛探喉令吐。如不吐,急用瓜蒂散吐之。 
若终不吐,用备急丸下之,庶几可生。若怠缓姑息,立亡可待。(《苍生司命》)(按∶《辨证录》治干霍乱, 
用人参一两,瓜蒂七个,水煎一大碗饮之。其说颇巧,然瓜蒂快吐之际,人参何能安胃,不如吐后,随宜调补, 
今仍不取。) 
x泻下诸方x 干霍乱大小便不通,烦冤欲死,宜急与巴豆等三味丸服之,服取快利方。 
巴豆(一百枚熬令熟去皮心) 干姜(三两,崔氏以芒消五两代,与《千金》同。) 大黄(五两) 
上药先捣干姜、大黄为散,后别捣巴豆如膏,和前二味同捣令调,细细下蜜,堪丸出之,以饮下,初服三丸, 
丸如梧子大,服讫数 肚,令转动速下利。良久不觉,则以热饮投之。又良久不利,更服一丸,须臾当利。利 
后好将息,食饮寒温,以意取适。如渴者,煮浆水粥少少啜之。张文仲处。(《外台》引许仁则)《千金月令》 
抵圣备急丸,主干霍乱,心腹百病疰痛等方。(即本方) 
治干霍乱,不吐不利,烦闷不知所为方。 
巴豆(一枚去皮心) 
上以熟水研服之,当快利三两行,即以浆水粥止,立定。(《圣惠》)(按∶此即走马汤变方。) 
治干霍乱,浓朴汤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炙三分) 大黄(锉炒二两) 槟榔(锉) 枳壳(去穣麸炒) 朴消 高良姜(各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 
忽然气上喘,不能语言,口中汁流吐逆,齿皆动摇,气出转大则闷绝,苏复如是,名曰伤寒并热霍乱。用 
大黄、人参末各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可安。(《经验良方)(按∶此盖一种奇病,然其方则宜 
治寻常干霍,仍列于此。) 
x与水法x《短剧方》治中热暴下利,霍乱变热。心烦脉数者方。 
饮新出井水一升,立愈,饮多益善,此治是胃中多热者也。无热者慎之,不可与也。(《医心》)先患胃口 
冷者,勿服之。(《千金》) 
《医门方》治霍乱吐下不止者方。 
煮百沸汤,细细添生水,热饮之。(今按删繁论云∶熟水一升,生水一升,相和饮之,良验。)(《医心》) 
如不纳药,宜井泉水半碗,百沸汤半碗,相和服之,立效。(《如宜》)(按∶《袖珍》引《圣惠》,今无考。) 
x外治法x 治之方(主证即源由中所举),可作灼灼尔热汤,着瓮中,渍足令至膝,并铜器贮汤,以着腹 
上,衣借之,冷复易。(《肘后》)霍乱手足转筋,以铜器若瓦器盛汤熨之,亦可令蹋器,使脚底热彻,亦可以汤 
捋之,冷则易,用醋煮汤更良,煮蓼子及吴茱萸汁亦好,以绵絮及破毡包脚,以汤淋之,贵在热彻。(《本草新 
补》)(《原病式》曰∶诸转筋,以汤渍之,而使腠理开泄,阳气散则愈也。) 
《删繁论》云∶霍乱转筋方。 
取絮巾若绵,炙暖,以敷筋上。(今案《范汪方》,转筋在脚缠脚,入腹缠腹,浓温暖已而向火也。)(《医 
心》) 
治霍乱,转筋入腹,不可奈何者方。 
极咸作盐汤于槽中,暖渍之。(《千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