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雀舌 般蛇 蜂窠 山桃 穿肠(《事证》)(按∶原文每证有详说,然多立名类,不切事为,仍不具录。) 
x内痔外痔x(宜参后外治法) 许仁则曰,此病有内痔,有外痔。内但便即有血,外有异。外痔下部有 
孔,每出血从孔中出。内痔每便即有血。下血甚者,下血击地成孔,出血 
过多,身体无复血色。有痛者,有不痛者。(《外台》) 
x难易看法x 初起,形如牛奶,不肿不红,无 无痛,行走不觉者轻。已成,肿痛有时,过劳而发,或软 
或硬,头出黄水者轻。久如鸡冠、蜂窠、莲花、翻花等状,流脓出血不止者重。久漏,窍通臀腿,浓水淋漓,疼 
痛不已,粪从孔出者逆。(《正宗》) 
x治例x 治之之法,切不可用以毒药,亦不可轻易割取,多致淹忽,惟当用以稳重汤剂,徐徐取效,不 
可不知。(《济生》) 
治法总要,大抵以解热调血顺气先之。(《直指》) 
痔漏证状颇多,自属外科,不复繁引。既血自内出,不可全仗外敷,宜枳芷散(方阙。先君子曰∶当是柏芷 
散,用侧柏、白芷,出《魏氏》,治便血)吞钓肠丸(见《和剂》)。痔正发而血多者,亦宜自里托之,宜《千 
金》内补散,减桂之半,加鳖头灰尤妙。(《要诀》) 
初起 痛便秘,或小便不利者,宜清热凉血,润燥疏风。若气血虚而寒凉伤损者,调养脾胃,滋补阴精。若 
破而久不愈,多成痔漏,有穿臀、穿阴、穿肠者,宜养元气、补 
阴精为主。大便秘涩或作痛者,润燥除湿。肛门下坠或作痛者,泻火除湿。下坠肿痛或作痒者,祛风胜湿。肿痛 
小便涩滞者,清肝导湿。若有患而兼疝,患疝而兼下疳,皆属肝肾不足之变症,但用地黄丸、益气汤滋化源为 
善。若专服寒凉治火者,无不致祸。(《外科枢要》)(从《准绳》删订录) 
初起及已成,渐渐大而便涩作痛者,宜润燥及滋阴。肛门下坠,大便去血,时或疼痛坚硬者,宜清火渗湿。 
紫色疼痛,大便虚秘兼作痒者,凉血祛风,疏利湿热。肿痛坚硬,后重坠刺,便去难者,外宜熏洗,内当宣利。 
内痔去血,登厕脱肛而难上收者,当健脾升举中气。便前便后下血,面色痿黄,心忪耳鸣者,宜养血健脾。诸痔 
欲断其根,必须枯药,当完其窍,必杜房劳乃愈。(《正宗》) 
x诸药总考x 治法以苦寒泻火,芩、连、栀子、槐花之类。以辛温和血,用归、川芎、桃仁之类。风邪在 
下,以秦艽、防风、升麻之类提之。燥热怫郁,以大黄、麻仁、枳壳之类主之。(《正传》) 
昆按∶古方医痔漏下血,有用槐角灰者,有用柏叶灰者,有用 皮灰者,有用露蜂房灰者,有用牛角腮灰者, 
有用胡桃灰者,俱以方寸匕酒调下,此皆枯痔之法也。汤液之中,有用防风者,有用秦艽者,有用皂角仁者, 
有用荆芥、白芷者,此皆责之风热入脏也。有用芒硝、大黄者,有用槟榔、枳实者,此皆责之实热可下也。有 
用胡黄连者,有用酒苦参者,有用石莲肉者,有用番木鳖者,此皆责之实热可清也。有用桃仁、红花者,有用 
蒲黄、苏木者,此皆责之瘀血未消也。有用杏仁、麻仁者,有用地黄、黄柏者,此皆责其燥金无液也。有用地榆、 
蕲艾者,有用枯龙骨、鹿角霜者,此 
欲强止其血也。有用象牙、蜣螂者,有用人爪、蟹爪者,此欲放出其肛而外施药以愈之也。有用熏法者,有用 
洗法者,有用药坐者,无非枯痔止血之品也。有用插药者,有用挂线者,无非烂肌去腐之辈也。呜呼!任医犹 
任将,用药犹用兵。神于兵者,迭石可以为营,驱牛可以破敌;神于药者,心解而机自灵,见超而术自神,有 
不拘拘于纸上之陈言矣。(《方考》) 
痔证之方不一,东垣虽分湿、热、风、燥四治(按∶《兰室》分此四证,宜参),大都不离荡涤瘀热之药, 
如皮、皂角、槟榔、大黄、桃仁之类在所必用,兼风毒则加羌、防、升、柴。甚则麻黄、 本汗之,兼燥气 
则加秦艽、当归、黄 ,湿胜则加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兼热甚则加芩、连、郁李、生地,脓血则加甲片、 
归尾,酒痔则加葛根、赤小豆、地、芍、苓、半,气痔则加枳、橘、木香、紫苏,食积则加黄连、枳实、曲、 
柏,痛极则加乳、没,血多则加发灰,气虚则加参、 ,血虚则加胶、艾,不必拘执古方也。惟血痔诸药不应, 
石煤、槐花空心乌梅汤服神效。(《医通》) 
x外治例x 今之治法,多用刀线割剔其痔,虽药可以封固,然其毒在肉,无由而去,必有再作之理,否 
则成漏,转而为难治之证。诸方多有服食敷贴之药,今人用之,少见有效。揆度其理,其病既有形于外,非服 
药之能愈,必须用去毒消痔之药点之,候其毒尽痔消,方可为愈。切不可用砒霜等毒药,恐致人奄忽,慎之慎 
之。(《大成》) 
凡疗内痔者,先用通利药荡涤脏腑,然后用唤痔散涂入肛门,片时内痔自然泛出,即用葱汤洗净,擦枯痔 
散,早午晚每日三次,次次温汤洗净搽药,轻者七日,重者十一日,其痔 
自然枯黑干硬,停止枯药,其时痔边缝裂流脓,换用起痔汤日洗一次,待痔落之后,换搽生肌散或凤雏膏等药, 
生肌敛口,虚者兼服补药,其口半月自可完矣。外痔者,用消毒散煎洗,随用枯痔散,照内痔搽法用之,首尾至 
终无异,完口百日入房乃吉。又至于穿肠久漏者,此则另有二方,亦具于后,以致深患者服之,又不用针刀挂 
线,效如拾芥耳。(《正宗》)(按∶久漏二方为追毒丸、闭管丸,其他诸方宜就原书而遵用焉。) 
其外治法,须分内外。内痔,以唤痔、枯痔之法治之。外痔,痛甚者清之洗之,头大蒂小者线结之,头小 
根大者枯之。(《医宗说约》)(从《疡医大全》删订录) 
x变 诸治x(互见上诸条, 或作漏。)变漏三种∶冷漏,瘀脓漏,血漏。(《事证》) 
诸痔出血,肛门间另有小窍,下如血线,不与便物共道。痔久不愈,必致穿穴,疮口不合,漏无已时,此 
则变而为 矣。(《直指》) 
又有无痔者,肛门左右另有一窍,流出脓血,名为单漏。治之须用温暖之药补其内,又以生肌肉之药敷于外, 
其窍在皮肤者易愈,脏腑有损而生窍者未易治也。(《大成》) 
痔漏之源,由乎酒色过度,湿而生热,充于脏腑,溢于经络,坠乎谷道,冲突为痔,久而成漏者也。痔轻而 
漏重,痔实而漏虚。治痔之法,不过凉血清热而已;至于治漏,初则宜凉血清热燥湿,久则宜涩窍杀虫而兼乎温 
散也。或曰∶痔漏火是根源,何故而用温涩?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终是热;漏流脓水,始是湿热,终是湿寒, 
不用温药,何以去湿而散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之中多有始热而终寒者,如泻利,如呕吐,初作则肠胃气实为热, 
久作则肠胃气虚而为寒矣。 
丹溪下血条云∶下血久不愈者,后用温剂。正此义也。(《丹溪附余》) 
经云∶陷脉为 ,留连肉腠。因疮穿脓汁不尽,复感七情四气而成。近则常淡红,或微肿,或小核。久则 
上而槁白,内而黑烂,淫虫恶臭生焉。治法宜补气生血,外以黑附子为末,唾津和作饼,如钱浓,以艾灸之,随 
漏大小作炷,但灸微热,不可使痛,干则易,困倦则止,来日再灸,直至内平为效,仍须补药常服。(《医通》) 
既溃之后,每每多成漏管,不能收口者,非内服外洗,纯用苦寒,致令脾元日损,肌肉难生;即系医家妄 
用刀针,药线系扎,熔丸悬坠,利剪割切,良肉受伤,日施药 ,插入拔出,日逐将疮内四旁新肉磨成硬管, 
愈插愈深。此固医者之过,然病家见痔疮溃后,虽流脓血,不疼不痛,嗜饮者依然畅饮,好色者仍复贪欢,善 
啖者辛辣煎炒,全不禁戒,虽无刀剪药线之害,亦断无不成漏者,所以致漏之源又伙。更有一等自愚之辈, 
每言痔漏不可医痊,留此门户为湿热外渗之地,若收功完口,湿热反无门可出矣。殊不知肾开窍于二阴,谷道 
即肾之门户,若使终年破流血水,则真阴由此而耗,正气从此而亏,安能保其不成痨瘵乎。况湿热若果由大肠 
而来,自由大肠直出,岂有归大肠而不出,反由漏口徐徐而泄哉。是以痔贵早为培补,益气保元,不可用苦寒内 
服外涂淋洗。病者谨戒百日醇酒房劳,再无不收口之理。若不遵禁忌,虽有灵丹,亦难奏效。(《疡医大全》) 
x宽肠泻热方法x 治肠痔,大便常血方。 
大麻仁 大黄 枳壳(炙) 
上各二两,捣筛蜜和为丸,每日空心芸苔汤下十丸。(《千金月令》) 
治痔漏,消肿疼,当归汤。(《圣济》)(按∶即四顺清凉饮,方见《大便不通》。) 
治肠风痔漏。 
大黄 当归(川者) 苦参 牙皂(去皮) 
上等分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本事续》) 
凡医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按∶言用枯药),今日先与此药(用槐花、大黄、枳壳、木通、连翘、瞿麦、 
当归,半酒半水煎),所以宽大肠,使大便软滑,不与痔相碍,且不泄泻。痔头未脱落者,须要日日与之。 
以大黄一两煨,枳壳炒,当归酒洗一两,同为细末,丸如梧子大,好酒吞下。(《纲目》引周先生) 
一男子患痔, 肿作痛,大便结燥,脉数有力,以内疏黄连汤,二服便行,痛止,又以四物汤加芩、连、 
枳壳、天花粉,数剂而肿消,更以脏连丸(用黄连、公猪大脏)一料而不复发。(《正宗》) 
内疏黄连汤。 
木香 黄连 山栀 当归 黄芩 白芍 薄荷 槟榔 桔梗 连翘(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二钱)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前服,临服加蜜二匙亦可。(《正宗》)(按∶此方出《保命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