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前服,临服加蜜二匙亦可。(《正宗》)(按∶此方出《保命集》。) 
祛风辟毒汤。痔疮肿痛初起,立效。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枳壳(麸炒一钱) 大黄(酒蒸一钱五分) 
苦参(一钱五分) 黄柏(一钱) 槐花(一钱) 
上锉,水煎,空心服。为末,水丸,用温水下亦可。 
(《寿世》) 
x凉血理血诸方x 秦艽当归汤,治痔漏,大便结燥疼痛。 
大黄(煨四钱) 秦艽 枳实(以上各一钱) 泽泻 当归梢 皂角仁 白术(以上各五分) 红花(少许) 
桃仁(二十个) 
上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忌风寒处大小便。(《兰室》)又秦艽苍术汤,于本方 
去枳实、白术、红花,加苍术、防风、黄柏、槟榔。 
逐瘀汤,通利大小便,取下黑物。 
川芎 白芷 生干地黄 赤芍药 五灵脂 枳壳(制) 阿胶(炒) 蓬莪术(煨) 茯苓 茯神 大木通 
生甘草(各一分) 实大黄 桃仁(汤去皮焙各一分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井水一惋,生姜三片,蜜三匙,煎服,以利为度,瘀血作痛通用。(《得效》)(按∶ 
此方过繁,今用去莪术、二茯、木通为佳。) 
香壳丸,治湿热内甚,因而饱食,肠癖为痔,久而成 ,速服急愈之。 
木香 黄柏(各三钱) 枳壳(去穣炒) 浓朴(各半两) 黄连(一两) 皮(一个烧) 当归(四钱) 
荆芥穗(三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食前,日三服。(《宜明》)(按∶此方稍杂,姑录于 
斯。) 
黄连散,元有痔漏,又于肛门边生一块,皮浓肿痛,作脓就在痔孔出,作食积注下治。 
黄连 阿魏 神曲 山楂 桃仁 连翘 槐角 犀角(等分) 
上为末,以少许置掌心,时时舐之,津液咽下。如消三分之二,止后服。(《丹溪》) 
四物汤,加黄芩、黄柏、槐花,内热痔漏下血者,此方主之。(《方考》) 
经验方黑丸子,专治久年痔漏下血,用之累验。 
干姜 百草霜(一两) 木馒头(二两) 乌梅 败棕 柏叶 油发(各五钱。以上七味。各烧灰存性。 
却入后药。) 桂心(三钱) 白芷(五钱各不见火) 
上九味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大成》) 
丹溪,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用莲花蕊散。 
莲花蕊 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 当归(半两) 矾红(少许) 
上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顿,就取温酒下三钱,约两时辰,取下脓血或虫是效。(《纲目》) 
(按∶莲蕊止血,矾红入血,故录于此。) 
痔漏。(洪武帝亲验) 
犀角 象牙 乳香 没药(各一两) 明矾 黄蜡(各五钱) 
铜器熔化蜡,入药丸梧桐子大,用连翘、金银花入好酒煎半日,去楂,酒服二十一丸自愈。(《疡医大全》) 
(又有象牙屑二斤,研极细末,每早用熟鸡蛋蘸屑吃,或入稀粥内,服完一料痊愈。) 
x拔毒诸方x 槐角子丸,治风盛热实,留结成痔,鼠乳作核疼痛。 
皂角(用米醋炙令紫黑色) 黄 (炙) 荆芥穗 槐角子 穿山甲(用蛤粉炒黄色) 木香 露蜂房(烧留性) 
刺皮(烧留性) 鳖甲(用醋炙) 桔梗(去芦头) 赤芍药 大黄 
上件各等分,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熟水送下,食前。(《杨氏》) 
胡连追毒丸,治痔漏,不拘远年近日,有漏通肠,污从孔出者,先用此丸追尽脓毒,服后丸药,自然取效最 
稳。 
胡黄连(一两切片姜汁拌炒) 刺 皮(一两炙切片再炒黄为末) 麝 
香(二分) 
软饭为丸麻子大,每服一钱,食前酒下。服药后脓水反多,是药力到也,勿惧之。(《正宗》) 
黄连闭管丸。 
胡黄连(净末一两) 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 石决明( ) 槐花(微炒各末五钱) 
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 
不受苦楚,诚起痼疾之良方也。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此及遍身诸漏皆效。 
(同上) 
x利气方x 橘皮汤,治气痔。 
橘皮 枳壳(炒) 川芎 槐花(炒各半两) 槟榔 木香 桃仁(浸去皮炒) 紫苏茎叶 香附 甘草(炙 
各二钱半) 
上锉,每三钱,姜枣煎服。(《直指》)又荆枳汤,治气滞发痔,于本方去橘皮、川芎、槟榔、木香、桃 
仁,加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x调补诸方x(滋阴)加味四君子汤,治五痔下血,面色萎黄,心忪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黄 白扁豆(蒸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匕,汤点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颇效,所谓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三因》) 
二妙散,治痔。 
四君子汤 黄 建中汤 
上各一帖,加白扁豆、缩砂仁同煎。何殿机企颜名方。 
(《朱氏》) 
十宣散,此药排脓托里,痔落后可服此药。(《鲁般经后录》)(方附《肠痈》排脓内补散下) 
一男子患痔,凡遇劳发肿作痛,以枳壳汤熏洗,内服防风秦艽汤(系驱风和血方),数服肿痛俱减,令彼 
常洗前汤,每月五六次,纳与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服之,不发。(《正宗》) 
x调摄法x《葛氏方》云∶作鲭鱼 ,姜齑食之,多少任人。(《医心》) 
《食经》云∶榧实(主五痔),鲷(主去痔虫),蠡鱼(主五痔),海鼠(疗痔为验),竹笋(主五痔)。 
《本草》云∶羊蹄主痔。《拾遗》云∶鲫 主赤白利及五痔。(同上) 
禁寒冷、食猪肉、生鱼菜、房室,惟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通房内。(《千金》)(按∶此出五 
药散方后,然余药亦宜准之,仍录于此。) 
气血下坠,冲突为痔,既不能坐,又不容行,立则愈其坠矣。惟高枕偃仰,心平气定,其肿自收。(《直指》) 
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类,及酒、湿面、五辣、辛热、大料物及干姜之类,犯之无效。(《准绳》) 
当戒酒远色,少劳茹淡方妙。(《医通》) 
痔漏,若能味无味之味,正味足矣∶事无事之事,百事备矣。若服饵调节,谨慎合宜,未有不瘥者也。若 
不知谨慎,强治无功。(《疡医大全》) 
治痔漏鹳口等症,患者欲坐不能,须用定铺极浓芦花坐垫,中开一洞,将患处坐向洞中,自无压挤伤疮之患。 
(同上) 

脏腑类
〔附〕脱肛
属性:x源由证治诸说x 《删繁论》曰∶肛者,主大便道,肺、大 
肠合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即肛闭塞,大便不通, 
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寒,大肠洞泻,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不虚不实,根据经 
调之。(《外台》) 
《四十八难》曰∶病之虚实,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肛门之脱,非虚无故然哉。盖惟实则温,温则内气充而 
有所蓄;惟虚则寒,寒则内气馁而不能收。而况大肠之浓薄,膏脂之瘠肥,亦视夫内气之虚实何如耳。大凡脱 
肛,须以温汤浇令和软,然后摩挲而入,治法以温敛行之。具有产妇用力过多,及小儿叫号弩气,久痢不止,风 
邪袭虚,亦有此证。(《直指》) 
脱肛一证,气聚不散故也,里急而不得出,外胀而不得入。先以枳壳散(用枳壳、甘草)作剂,又以枳壳烧 
灰存性,细末掺敷,或津唾调敷,气散则肿消矣。仍用生姜汁调五苓散如膏,入新水研散略煎,吞黄连阿胶丸 
(用黄连、茯苓、阿胶)。虽然,此论肛门挟热而肿胀也。其或肠中虚薄不收,则理中汤、钓肠丸(系收涩大方)、 
养脏汤辈主治,乌贼骨、木贼草敷之。(同上) 
脱肛属气热,气虚,血虚,血热。气虚者补气,参、 、芎、归、升麻。血虚,四物汤。血热者凉血,四物 
汤加炒柏。气热者,条芩六两,升麻一两,曲糊丸。(《丹溪》) 
气虚不能收敛,脉虚或久病后脱肛,补中益气汤。(《指掌》) 
脱肛者,乃大肠热甚也。或久洞泄,或肠风下血,小儿叫呼,并久痢,妇人产育,用力过多,皆致肛门脱 
出。热甚与肠风者,用凉血清肠散。久泻痢者,补养脾胃,参术实脾汤。用力过多者,十全大补汤。俱加升提 
之药。然亦有脏寒 
而致者,此由脏腑(按∶谓肺、大肠)气虚生寒,不能禁故也。必须温肺藏,补脾胃,久则必收矣。(《统 
旨》) 
脱肛之症,多由肠内有积而清气不升,如痢疾里急后重而下脱也。治当从《滞下》门,先推去积滞,然后 
升补,积滞去而清气自升,不复脱下。其或因下血,及痢疾之后,脱而不收者,为虚,升补之药,看气血孰重。 
脱之已久,当以涩剂收之。肠胃有风,脱而下血者,以风药举之。脱久亦有虚寒者,当温药微洗,内服大补之 
剂。(《赤水》) 
黄桂峰云∶亲见一人,里急后重,肛脱红肿,百药皆试,乃有虫在肛故也。(《同上》)(按∶《直指》曰∶ 
凡肠头作痒,即是腹中有虫,生艾、苦楝根煎汤熏洗,仍以干艾、生姜煎服。) 
《内经》曰∶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皆治脱肛之法也。故古人之治此者,多用参、 、归、术、 
川芎、甘草、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或兼用北五味、乌梅之类以固之涩之,仍外用熏洗收涩之药,则无有不愈。泻 
痢不止而滑脱者,胃关煎(见《泄泻》),或加乌梅、北五味、文蛤、木香之属以佐之。凡虚中挟火,或热赤, 
或肿痛,宜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芩、黄连、槐花之类,加减治之。(《景岳》)(节录) 
大肠受热则赤肿,受寒则白滑,当审其因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