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硫黄(拣净去砂石,十两,研细飞过,用瓷合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 
罐子,盛水令满,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候足加顶火一斤 ,候冷取出,研为极细末。) 
上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 
之。(同上)(按∶此方本出《苏沈》。) 
来复丹(铁瓮城八角杜先生方,一名正一丹),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 
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荣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 
女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补损扶虚,救阴助阳,为效殊胜。 
硝石(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微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药力 
竭,再研细,名二气末。) 硫黄(舶上,透明,不夹砂石者。) 太阴玄精石(研,水飞, 
各一两。) 五灵脂(须择五台山者,水澄去砂石,日干研,) 陈橘皮(去白) 青皮(去白各二两) 
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气末拌匀,以好醋打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粒, 
空心粥饮吞下,甚者五十粒。小儿三五粒,新生婴儿一粒。(同上) 
代灸膏,治老人衰弱,元气虚冷,脏腑虚滑,腰脚冷痛沉重,饮食减少,手足逆冷不能忍者,用此灸方,功 
效不能尽述。 
大附(一个炮) 吴茱萸 桂皮 木香 蛇床子(各半两) 马蔺花(一两焙) 
上为细末,每用药半匙,白面半匙,生姜汁半盏,同煎成膏,摊于纸上,临卧贴脐,以油纸覆其上,绵衣系 
之,自夜至明乃去,每夜如此贴之,其腰腹如灸百壮,除寒积。腰痛贴腰眼。(《瑞竹》)(按∶又有封脐艾, 
宜参。又《万应方》、《入门》、《回春》并有彭祖回生熏蒸小接命方,与此方同类,亦宜参。) 
x清热诸方x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紫雪。(此三方为清凉中要药,既出《伤寒·少阳病》内。) 
绛雪,疗一切病,肺气积聚咳逆,呕吐脓血,丹石毒发,天行时气,一切热病,诸黄胆等,心风昏乱,心怯 
健忘,四肢烦热,头痛眼赤,大小便不通,烦闷不安,骨节疼痛,赤白痢、血痢、热毒痢,宿食不消化,心腹胀满, 
出气不得,下一切诸毒药香港脚等,饮酒多醉困,久痢不瘥,孩子惊痫等,以上和水服之,产后一切诸病,堕胎, 
和酒服之方。 
朴硝(十斤) 升麻(三两) 大青 桑白皮 槐花(各二两) 
犀角(屑) 羚羊角(屑各一两) 苏方木(六两) 竹叶(两握) 诃黎勒 山栀子(三十枚) 槟榔仁(二 
十颗) 朱砂(半大两研) 
上十三味,以水二斗,渍一宿,煎取一斗,去滓入锅,内朴硝炼烊,搅勿住手,候欲凝,出于盆中,搅入朱 
砂麝香讫,雪成,收于 器中,密封,有疾量取之,和水服之,以利病除,身轻目明,四肢调适。疗一切病神验, 
老小量之。(上云入朱砂、麝香,未见分两。)(《外台》)《千金月令》主风邪毒热积聚结气等,于本方去羚 
羊角、山栀子。(分两与本方同,但槟榔末,朱砂、麝香各二分研。方后曰∶去滓即下朴消和煎,以杓烊不得住 
手,候水脉尽,即下朱砂、槟榔末等和搅,于新瓦盆内候冷硬揭开,瓷瓶贮之。)《四时纂要》与《月令》同, 
更去麝香(分两都不同)。《圣惠》治热毒风壅,心神烦躁,头疼目赤,于本方去大青、槐花、竹叶、麝香。 
《和剂》红雪通中散,去槐花、犀角、诃黎勒,加黄芩、赤芍药、枳壳、人参、木香、甘草、葛根、蓝叶、木通。 
曰∶细研,每服一钱至二钱,新汲水调下。 

内因类
恶寒发热
属性:恶寒发热,亦是病证,不必有一病,然亦不必无一病。东垣以降,其说颇繁,迄至明人,愈精愈凿,遂失之 
支离,眩惑后学。今摘其明约易知者,余不具录。但此所举,皆是属内因者。如外感寒热,既载在《伤寒》等各篇, 
仍不复及。 
x总说x 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又 
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寒而寒者,阴盛也;皮热而热者, 
阳盛也。热发于下,则阴中之阳邪也;热发于上。则阳中之阳邪也。寒起于 
上,则阳中之阴邪也;寒起于下,则阴中之阴邪也。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按∶寒而颊赤上,疑脱 
“热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阳邪也,”十三字)。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 
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阴中之阴中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中 
藏》) 
营卫受气于中,中有所阻,则营虚发热,卫虚恶寒,故气血饮食痰皆能为寒热者,质此。(《医津一筏》) 
x寒热往来x 夫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阳气并于阳则发热,阴阳二气,虚实不调,故邪气更作寒热往来也。 
脉紧而数,寒热俱发,必当上乃愈(按∶此三句本出《脉经》,“上”字彼作“下”,宜从)。脉急如弦者 
(按∶“如”当与“而”通),邪入阳明。(《病源论》) 
往来寒热有期者,疟也;无期者,诸病也。有伤寒邪在少阳,及妇人病伤寒热入血室,而往来寒热者。有衰 
弱人,阴阳之气并虚,相为胜复而往来(详《伤寒·平脉篇》“病有洒淅恶寒”条中),病后产后多有之。有郁 
抑而致者,如寡妇尼姑,独阴无阳,欲火炽于中,则内热;不得遂而气郁于里,不外达,则表寒;久之郁热得伸, 
则表热是也。有宿食结滞者,轻则消导,重则下之。(《医碥》) 
x寒热有昼夜之分x《金匮大要论》云∶夜发寒者从,夜发热者逆;昼发热者从,昼发寒者逆。从逆之兆, 
亦在乎审明。(《中藏》) 
夜寒者,阴气(即寒邪)旺于阴分(为里,为脏,为血);昼寒者,阴邪加于阳分;昼夜俱寒者,重阴也。 
(与《发热篇》热分昼夜条对看,更详味下条自明)。按阳虚则畏寒而恶阴,故旦安而暮乱(至夜则寒也);阴虚 
则畏热而恶阳,故 
夜宁而朝争(昼则热也),此正虚之候也。阳邪实者,遇阳而愈旺,故朝热而暮轻,阴邪实者,逢阴而更强,故 
夜寒而昼减,此邪实之候也。阳虚而阴邪乘于阳分,则气行阳二十五度而病发,故日寒而夜息;阴虚而阳邪陷于 
阴分(即血分也),则气行阴二十五度而病发,故夜热而昼凉(观疟疾或日发或夜发,可见矣),此正虚挟邪之候 
也。其有昼夜俱热甚者,为重阳无阴;昼夜俱寒甚者,为重阴无阳;昼寒夜热者,为阴阳交错也。其有久病虚弱, 
无分昼夜,作止不时者,以正气不能支持,而阴阳相乘,胜复无常也。(若壮实人初病见此,又为邪正相攻,不 
时扰动之故,观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初无定期,可见矣。)(《医碥》) 
昼热夜静,是阳邪(即热邪)自旺于阳分也(阳分者表也,腑也,气也。阳邪在阳分,遇阳时,故热作); 
昼静夜热,是阳邪下陷于阴分也(观热入血室证日轻夜重,可见)。昼夜俱热烦躁,是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 
峻补其阴。(同上) 
丹溪论昼夜发热,昼重夜轻,口中无味,为阳虚;午后发热,夜半则止,口中知味,为阴虚。阳全阴半, 
阳得以兼阴,阴不得以兼阳也。至于或昼或夜,或作或止,不时而发者,此脾胃气血俱虚,大气不宁之证,不 
可拘于昼夜之候也。阳虚责在胃,阴虚责在肾。盖饥饱伤胃,劳役则兼伤脾,阳气虚矣。房劳伤肾,竭力则伤 
肝,阴血亏矣。(《医通》) 
热多在于午后夜分,羸瘦脉数弦,属阴虚,久则为骨蒸。以肾主骨,肾阴虚极,相火独炽而然也。(《六 
要》) 
x寒热有外伤内伤之别x 外伤寒邪之证,与饮食失节,劳役形质之病,及内伤饮食,俱有寒热。举世尽将 
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不足之病,作外伤寒邪表实有余之证,反泻其表,枉死 
者岂胜言哉,皆由不别其寒热耳,今细为分解之。外伤寒邪,发热恶寒,寒热并作,其热也翕翕发热,又谓之 
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是寒邪犯高之高者也。皮肤毛腠者,阳之分也,是卫 
之元气所滋养之分也,以寒邪乘之,郁遏阳分,阳不得伸,故发热也。其面赤,鼻气壅塞不通,心中烦闷,稍似 
袒裸,露其皮肤,已不能禁其寒矣。其表上虚热,止此而已。其恶寒也,虽重衣下幕,逼近烈火,终不能御其寒, 
一时一日,增加愈甚,必待传入里作下证乃罢,其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其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亦 
有头痛项强腰痛,与太阳表证微有相似,余皆不同,论中辨之矣。内伤不足之病,表上无阳,不能禁风寒也,此 
则常常有之,其躁热发于肾间者,间而有之,与外中寒邪,略不相似。其恶风寒也,盖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 
乘肾肝、此痿厥气逆之渐也。若胃气平常,饮食入胃,其荣气上行,以输于心肺,以滋养上焦之皮肤腠理之元气 
也。既下流,其心肺无所禀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荣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阴寒处, 
无日阳处,便恶之也。此常常有之,无间断者也。但避风寒及温暖处,或添衣被温养其皮肤,所恶风寒,便不见 
矣。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上 
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作,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极热而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