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大三粗的程都头不知怎么,也跟着语塞起来,道:“……还是晏大人来说吧。”
晏子钦道:“小娘子怎么称呼?我们为了十三年前的事来拜访令堂,有些细节想要求证。”
他说着,取出案卷,再看眼前的女孩子,倘若真是楼上那个女人的亲生骨肉,那她就有可能是陈登流落在外的骨肉。
他调查过陈登的生平,此□□妾虽多,却没有子女,他死后,这一房的财产除了留给原配妻子的,其余都被侄子们鲸吞蚕食,如果真能证明她就是陈登的血脉,陈家恐怕要热闹一阵了。
女孩子小声道:“我随母姓,姓方,单名一个月字,邻里之间叫我声阿月……家母身子不好,不便见客,尽管问我便是。”
晏子钦看她年纪这么小,恐怕不知道十三年前的事,但还是问道:“十三年前上元佳节,大理寺卿陈登在船上遇刺时,令堂是否在场?”
方月脸色一白,越发畏手畏脚起来,道:“你问那个人啊……我那时还没出生,不过听娘说,她的确亲眼看见那个人被杀了,可是那个人的夫人把事情压了下来,不让娘声张……”
她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自己绞得发白的手指,指肚上有一层薄茧子。
“对了,那个人在这里住的时候留下过一些东西,都是些灰扑扑的纸,我不识字,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大人们要看看吗?”
陈登留下来的东西自然要看,方月道:“要不然,大人们先坐,我去取来吧。”
想她一个女孩子,有防人之心也是应该的,晏子钦就坐在原地等候,程都头不安地搓起手,时不时瞟着方月离开的方向。
“她这么小,一个人支撑起这个家可不容易啊。”程都头嘟囔着。
晏子钦看程都头欲言又止的样子,怎能看不出他对方月的意思,冷冷道:“咱们这样的人天天和亡命之徒打交道,妻子在家也不容易。”
程都头一愣,脸涨得通红,道:“在下虽然二十有一,可还未曾娶妻呢!”
晏子钦也愣住了,光看程都头的皮相,一直以为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却只有二十一岁?若不是程都头亲口说,晏子钦绝对无法说服自己。
两相对视到尴尬,幸而方月回来了,手里捧着一沓泛黄的手稿,递给晏子钦。
“大人,就是这个。”
晏子钦一页页翻看起来,翻到一页时,眉头忽然紧皱。
“方小娘子,这就是全部了吗?”他问道。
方月一惊,摇头道:“不是,还有很多堆在房间里,可我抱不动那么多。”
晏子钦道:“请带我去,立刻!”
方月被他急迫地样子吓得唯唯诺诺,点头不止,程都头有些看不下去了,刚要劝,晏子钦已经跟着方月快步走进一间昏暗的房间。
可能是窗纸脏了的原因,外面分明是晴天,室内依然暗得如同山雨欲来前的阴沉天色。四壁立满了通天彻地的方角大柜,和外间的洁净不同,漆黑的柜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土,可见平日无人问津。
晏子钦已经注意到了,房间里的脚印除了方月刚刚一来一回留下的两串,还有一排明显是男人的,可他管不了那么多,方才在陈登留下的手稿中透漏出的惊天密闻让他一刻也难耐不住鼓荡在心底的冲动,真相就藏在这间尘封了十三年的房间里。
晏子钦想要打开其中一扇柜门,方月似乎才回过神来,慌张地挡在他面前。
“我来帮您找。”
说着,她打开一扇柜门,里面是更多的杂乱无章的手稿,晏子钦翻了几页,看见上面随手记录的日期,抬眼道:“不对,是更靠后的。”
他说着,把手中无用的纸丢到不明所以的程都头手中。
方月愣在原地紧张得两脚发抖,晏子钦没工夫安慰她,环视四周,她背后的一扇柜门上有手指擦落灰尘的痕迹,她第一次送来的手稿就来自这里。
指印有两道,一大一小,那个曾经进来过的男人正躲在柜子里。
没有时间犹豫了,晏子钦拉开柜子,从中蹿出的竟是杜和。
“想抓小爷,小爷和你拼命!”杜和蒙着头张牙舞爪地冲出来,因恐惧到极点而愤怒,却没想到是晏子钦,顿时缩回手,瘫软在地上喘着粗气。
“吓死小爷了,还以为是禁军来抓我!”他擦着冷汗,斜眼看着晏子钦和程都头,“你们怎么找到这儿的?”
程都头也一头雾水,更不知道杜和是怎么出现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又想到方月也许正看着自己,赶紧停下。
晏子钦没空理会身边发生的事,他的手飞快地翻动着看似毫无联系的纸张,双眼欲裂,飞速搜索着手稿上的字眼,细密的汗水从额头渗出。
当一摞纸翻完后,他的手中只留下挑选出的十几页。
杜和喘匀了气,探头过来,扫了两眼,上面有些文字被陈登用朱砂圈点出来。
“雍熙三年冬……刘氏通辽……君子馆……”
还没等看清,已被晏子钦夺去。
晏子钦虽坐在原地没有动过,可神情却像历经了生死浩劫一般颓然若失,杜和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妙。
“喂,你怎么了?”他推搡着晏子钦的肩头。
过了很久,晏子钦的眼神才重新聚焦,沉声道:“回家去,让明姝收拾东西,先回曲家。”
杜和皱眉道:“你什么意思?恩娘怀着孕,你就让她回娘家?”
晏子钦失神似的起身,拍着杜和的肩膀,眼中却无比坚定。
“快去,一刻也不要耽误。”
说完,他抱着整理好的手稿,独自离去,脚步坚实,迈向未知的宿命。
杜和平日没个正形,到了这一刻,也隐隐觉察出事情不对头,喃喃道:“他这回是来真的了?”
程都头道:“你还没明白吗?”
杜和道:“明白什么?”
程都头脸色灰白,直勾勾看向杜和,道:“那纸上写的,雍熙三年君子馆之战,你难道不知道?大宋中了辽国埋伏,天气寒冷,无法使用弓矢,全军覆没,北境防线全线崩溃,再无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太宗皇帝忧思之下猝然驾崩。”
杜和道:“那么,战前通辽的刘氏就是……”
“如果所料不错,就是当初陪伴在未登基的襄王殿下身边的那位,也就是——”程都头喉头滚动几下,艰难地吐出那四个字。
“当朝太后。”
☆、82。第八十二章
嗷嗷,终于写到了这里!!摇旗呐喊嗷嗷嗷!
杜和立刻起身回去通知明姝,方月像小尾巴一样追着他,嘱咐一路小心,别被禁军发现,一直到了门口,还不放心地目送他的背影。
良久,落寞地收回目光,正看见站在自己身后的程都头,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在裙子上无所适从地抹了一把手,道:“大人,刚才离开的那位大人去了哪里,您不跟去看看?”
程都头这才回过神来,讪讪地离开了,可长街似棋,行人如织,哪里还有晏子钦的踪影。
正是太阳毒辣的时候,杜和赶回来时早已汗流浃背,从后门进来,抱着盆景的许安瞧见他,问了句“杜二少爷,您这是干什么去了?”
话还没说完,就见人一阵风似的错身跑远了,盆景的枝叶被带得摇动不止。
“您急什么?”许安回头看着他消失的方向,笑着抱怨一声,探头看向大门外,那里停着一辆朴素的马车,一个身量不高、面容俊秀的中年男子正指挥车夫往搬行李。
“快搬好了?”许安笑着问道。
“哎,快了!谢谢老伯,要不是府上小哥们帮忙把我妹妹的家私送到门口,光凭我们两个,恐怕有的忙了!”中年男子一开口,字里行间都是川蜀口音,对答流利,显然是读过些书的。
许安把盆景安置在门口,道:“若不是你不肯,我们主人家多少要留你吃顿饭的。不过早点动身也好,路还长着呢,是老天有眼,让你们一家团圆,如今君王有道,天下太平,以后好好过日子!”
中年男子连连称是,说话间不住地往门内张望,许安笑道:“稍安勿躁,女人家总是慢吞吞的!”
杜和来到明姝的小院外,正撞见从院内出来的罗绮玉,她一边走,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泪痕,见到杜和,便将泪水都吞了回去,强撑起冷静的面容,可那双通红的眼谁人看了不起怜心。
可杜和眼中只看得见大厦将倾和朋友的安危,无意留心眼前的罗绮玉是否哭过。
罗绮玉站在他面前,平静地道:“杜郎,你还是不愿意给我一个承诺吗?”
杜和慌张地顺手推开她,“以后再说,我有急事!”
罗绮玉苦笑一声,当初一片痴心,无非是看重他是个真性情的人,可堪托付,谁知他再三推脱,恐怕是从来没看得起自己软成泥。
也罢,她岂是为他而生的?既然辞别了厚意相待的晏夫人,失散多年的兄长就在门外等着自己,天高海阔,何苦困囿在虚无缥缈的寄托里,空等着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她离开这个人,就像当初离开绮玉阁,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只是这次虽有留恋,绝不后悔。
明姝还在为罗绮玉的仓促离开感到难过,焦灼地思考怎么和杜和交待,下一秒,杜和就出现在面前。
“你回来了?快去找罗娘子!”明姝起身道,一旁的春岫赶紧扶住她。
杜和心里只剩一个信念——决不能辜负晏子钦的嘱托,拉过明姝就要走。
“快走,恩公让我把你送回曲家!”
明姝不知来龙去脉,惊愕道:“为什么?”
“没时间解释了,快走,什么都别带,路上再说!”
春岫看的心惊胆战,推开杜和,道:“杜二少爷,您这是闹的哪出?好端端的,官人怎么就让我们娘子回娘家去?”
到了这番地步,杜和脑中乱嗡嗡一片,抓着头发道:“如果我说你丈夫要把天捅破了,他不怕死,但是怕你出事,让你回到曲大人身边才安全,你信吗?”
明姝望着杜和挣扎的脸,放在腹部的手不由自主地战栗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