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0卦,“离”: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二爻 
          —初爻 
        荀爽对此卦的注释是无所隐讳的,注释是:① 

             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吴,以喻君道衰也。 

  此外,与荀爽密切关联的9位无名大师关于同卦的一组解释中,启示甚至更 
  加不详:② 

              日吴之离, 
             何可久也? 

                                                                                             ③ 
  荀爽利用火熄灭的比喻预示将出现推翻邪恶君主的剧烈变革。他的注释是: 

            阳升居五……阴退居四,灰炭降坠……阴以不正居尊乘阳,历尽数终,天命所诛,位丧民 
        叛……故焚如也……故死如也,火息灰捐,故弃如也。 

        在全部中国历史中,《周易》曾被许多思想家以多种方式解释,但荀爽 
  巧妙地用此对皇帝发动猛烈攻击的方式却是没有前例和独一无二的。荀爽的 
    《易传》广为流传,为他的侄子荀悦所证实,荀悦说,在第2世纪最后的25 

②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23 叶。 
①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25 叶。 
② 见《九家易解》,第13 叶。 
③ 《周易荀氏注》卷一,第25 叶。 

… Page 531…

                                                ① 
  年中,“兖豫之言《易》者咸传荀氏学”。荀爽学说对民众的影响,特别是 
  它对于在184年的黄巾起义中达到高潮的宗教运动的影响,有待探索。 

                                   太平道与黄巾 

       大约在170年,大致与荀爽开始写作《易传》的同时,张角、张宝和张 
  梁三兄弟发动了名为太平道的宗教运动。这个运动从种种来源——诸如讲哲 
  理和虔诚的道教、阴阳五行宇宙论——得到启发。它从阴阳五行学说推导出 
  五行之一的土的黄色会赐福于黄巾起义者。这种运动也吸收了儒家天命可能 
  改变的思想和太平的理想,从太平的理想得出太平道的名称。这些来源,如 
  前文谈到的,也影响了汉代对《易经》的解释。 
       在1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运动吸引了几十万追随者,其中不但有贫苦农 
  民,也有一些富人;运动也得到许多地方官吏和州郡精英成员的默许甚至赞 
  扬。运动在184年,在曾是清议时期政治骚动的温床的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 
  爆发成为武装起义。在荀爽度过 10多年隐遁生活的中国西部的汉水上游流 
  域,也很快成了张鲁和他的教派五斗米道所建立的自主的道教国家的设防地 
  区。这样一些事情同时发生,至少表明对统治王朝不满的普遍情绪已在中国 
  的许多地区,从少数敏锐的思想家蔓延到精英一类人物和地方居民,也表明 
  抗议、反对、敌对和反叛的态度趋于互相混合。② 
       在黄巾起义的威胁下,朝廷解除了党锢禁令。因起义者造成的破坏而感 
  到惊慌的清议运动的首领们,恢复了对摇摇欲坠的王朝的支持。主要的起义 
  在几个月之内被镇压下去,但较小的起义继续蔓延。朝廷丧失了它对军队的 
  控制,也丧失了它对边防将领、地区长官和地方权贵掌握的州郡的控制,他 
  们当中的许多人曾是清议运动的坚决支持者。朝廷上宦官集团和清议党人之 
  间的权力斗争还继续了几年,直到灵帝去世的189年为止。在随后的政变中, 
  好战的党人派军队攻打并焚烧了皇宫,屠杀了宦官,并迫使皇位继承人逃亡。 
  中国陷入内战,后汉王朝实际上已经结束,尽管一个有名无实的君主——献 
  帝——即位并在名义上进行统治,直到220年。① 
       军人们,特别是在旷日持久的内战中其军队大量死亡的边防将领,也趋 
  于失败。从189年到280年,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学者…官员和地方权贵联盟 
  集团所支持的几个区域性的国家;前者有管理国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对 
  统一和秩序的要求,后者得到地产所有者和强大氏族的有力援助。这种联盟 
  的社会政治和知识…思想的基础已经在前几世纪儒家教育和文官制度的发展 
  中形成,这种教育和制度从土地所有者及强大氏族中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学者… 
  官员。这种联盟也受到普及了的儒家所强调的调和折衷的影响,儒家把调和 
  折衷既当作国家、地方社会和地方村镇的理想,也当作家庭、家族的政治、 
  社会和道德的理想。另一方面,大同理想的幻灭——这是对帝国政权的一种 
  不满情绪——和东汉思想中对精神自由及道德自主的推崇,产生了把儒家要 
  求转移到更实在的小康目标上去的效果,小康目标是在个人以及他的家庭和 

① 《前汉纪》卷二五,第5 叶。 
②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30—39 页;也见本书第16 章《汉代末年民间的道 

教》。 
①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40—65 页。见前第5 章《王朝权力的崩溃》。 

… Page 532…

  氏族、朋友和社会的同心圆的坚实基础上树立起来的。 

                             亲属关系及其义务的重要性 

       荀爽于166年因其“至孝”被朝廷选拔时,他在上呈皇帝的奏疏中清楚 
                                          ① 
  地表明了对家庭道德的新的推崇。荀爽在这份奏疏中说,根据五行学说,汉 
  朝属火,故应把孝顺之德 (火之德)尊崇为帝国最高的原则。他重申了一项 
  并不明确的诏令 (据说是在王莽主持下颁布的),规定《孝经》为帝国中每 
  一个人必读之书。他赞扬政府从孝顺子孙中选拔官员的做法,谴责西汉朝廷 
  多次减少官员和普通居民的子女服丧义务的企图是完全不道德的;他建议, 
  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三年服丧期必须严格遵守。他认为: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家庭关系和义务因而优先于政治义务和社会责任。一段著名的轶事提 
  到,一次有人请荀爽评论他同郡的显著人物,他称赞的人物都是他自己家庭 
  的成员;当他为此而受到谴责时,他争辩说,一个人想到他最亲近的亲属是 
  很自然的,颠倒自然的次序是不道德的。荀爽另一段有名的话 (后来吴国君 
  主在一封信中引用过)认为,人应当顺从自己感情的倾向,并且按照严格的 
                                                                                   ② 
  对应方式回报他人,也就是说“爱我者一何可爱!憎我者一何可憎!”如果 
  对这个原则作出极端的结论,那么人世间不可能有与个人无关的道德价值或 
  客观的原则。 
       站在另一个极端上的是那些为动乱而苦恼并遵循法家观点的人,他们维 
  护国家权力、官僚政治的行政管理和不受个人影响的法律,并主张对持不同 
  意见的政治上的敌手采取严厉措施。这些人是有治国之才的专家;封建割据 
  性国家的君主们在地方流行病似的内战困难时期,在他们努力控制抢劫的士 
  兵或不听命的地方首领时,需要这些人不可或缺的效劳。在割据性的国家中, 
  法家维护权力和秩序与道家要求自由和自主之间的分裂就这样继续不断地破 
                                                                                ① 
  坏学者…官员型的官吏和地方上的地主和强大氏族的不安定的联盟。为了阻 
  止联盟进一步崩溃,传统的儒家求助于需要周期性地呼吁的调和折衷;东汉 
  最后一个杰出的思想家荀悦(148—209年)的著作就是如此。 

                          荀悦:人的局限性和向真理接近 

       荀爽的侄子荀悦从 196年到209年任东汉傀儡皇帝献帝的秘书监和侍 
  中,写了两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汉纪》(即《前汉纪》)和《申鉴》。荀 
  悦在其著作中试图用综合法家、道家以及东汉其他不同思想传统的方法,调 

① 《后汉书》卷六二,第2051 页。 
② 刘义庆: 《世说新语》(《四部备要》本)卷一上,第15 页 (理查德·马瑟译:《世说新语》'明尼阿 

波利斯,1976',第29 页)。《三国志》卷十三,第396 页注2 引《魏略》。(《三国志》注原文如下: 
 “孙权称臣,斩送关羽。太子书报繇,繇答书曰:‘臣同郡故司空荀爽言:“人当道情,爱我者一何可爱! 
憎我者一何可憎!……”’”——译者) 
① 陈启云:《一个中世纪早期的儒家的一生和反省》,第56—65、163 页以下。 

… Page 533…

  和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之间、普遍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以及理想主义者的梦 
  想和应用策略之间的矛盾。 
       荀悦接受了汉儒作为天、地和人世的道的终极真理的思想。但他倾向于 
  强调道在天、地、人的不同范围内所呈现的多种形态。在人世间这些形态依 
  照时间和空间,由于变和不变之间的差异而不相同,过去是事实,现在是在 
                       ② 
  实现,将来是可能。他对外界的事件和内在的心智之间、以环境因素评价事 
  件和以意图和后果评价个人行动之间的区别作了详细说明。他论述了知识、 
  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心智机能;也论述了知识和其语言表达的问题。 
       按照荀悦的看法,在整体论的宇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