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见保罗·米肖:《黄巾军》,载《华裔学志》,17  (1958),第79—86 页。 
② 见罗尔夫·斯坦因:《论公元2 世纪道教的政治…宗教运动》,载《通报》, 50 (1963),第5 页。 
③ 见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香港1956);安娜·K·塞德尔:《汉代道教中对老子的神化》(巴黎, 

1969),第75—80 页;吉冈义丰:《道教的长生之愿》(东京,1970),第50—53 页。关于“想尔”(似 
乎是用于冥观静思,因而变成了一个长生久视的人物的名字),见饶宗颐:《老子想尔注续论》,载《福 
井博士颂寿纪念东洋文化论丛》 (东京,1969)。又见威廉· G·博尔茨:《从马王堆帛书看〈老子〉“想 
尔注”的宗教和哲学意义》,载《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通报》,4511  (1982),第95—117 页。 

… Page 543…

  道的信徒的思想和实践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在这两个运动中,它们的思想和实际活动都受一种神道设教的弥赛亚思 
  想的启示,其根源可追溯到前汉末年,那时有个山东人进呈过一本《包元太 
  平经》给成帝(公元前33—前7年在位),据说此乃天帝所授,以使汉王朝 
                ① 
  更新天命。在公元前5年,他的继承人汉哀帝(公元前7—前1年在位)因 
  被病魔所侵扰,故自号太平皇帝。后来黄巾军所采用的关于太平的乌托邦思 
  想因此据称是渊源于古代。它后来也被佛教徒叛乱者所采用,到了19世纪又 
  再次被自称为基督教的太平军叛乱者所采用。② 
        至于作为黄巾军权威圣典的《太平经》的文本,据认为它是公元2世纪 
  中叶以前琅邪(山东,黄巾军的又一发源地)人于吉(又名于吉)所传布; 
  此书的一部170卷抄本曾经呈献汉顺帝(公元125—144年在位)。可是,这 
  部卷帙浩繁的汉代版本只剩下了几句引文。敦煌手稿中曾发现一部残卷和目 
                                                            ③ 
  录,但是,它的版本不会早于公元6世纪之末。不管怎样,这个文本不可能 
  与原来的版本相同,因为它的暗示和借喻都出自佛教。或许这部包含在明代 
                                                                    ① 
    《道藏》中的47卷《太平经》也是出自六朝的版本。对我们来说不大可能 
  从它的文字中获得什么东西,这表明它和所谓的 《老子》一样,这部特别的 
  著作强调的是这个教义的道德方面。它劝人们讲孝道,要顺从和表示忠诚; 
  但是它也包含用魔法治病的劝告;劝告人们实行“养生”术和“尸解”之术, 
                           ② 
  以便死后得升天堂;也劝告人们内观自省以“守一”。这后一词是佛教徒为 
  翻译梵文sa…mādhi(等持;即mental concentration,智力集中)而采用的。 
        后汉的道教会社是按照军事、行政和宗教结构组织起来的。东部的这种 
  会社被分为36“方”(“方”字也用于指那些知道魔术处方的人),他们据 
  认为有治病的能力。在西部者,则划分为24“部”或“治”,主其事者有“祭 
  酒”——这是一个旧名词,指民间社会的当家尊长,由他主持当地筵宴并首 
                                                                       ③ 
  先酹酒祭神。它后来变成了汉代行政术语中的一个官衔。它的刑法带有宗教 
  性质,如果生病,便象在乌托邦中叙述的那样,被认为是对罪恶的惩罚,补 
  救的办法是当众忏悔、行善和退入“静舍”以省察过错。信徒们分为道父、 
  道母、道男和道女。 
        西部的张姓三领袖自称为“天师”;他们把自己看做是老子——已被神 
  化为天子的顾问和教师——在地上的代表。在东部,张角被尊为黄天,这表 
  明他渴望帝王的尊荣;他或者用“天公将军”的名号,他的两个兄弟则分别 
  称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以符合古代宇宙三位一体的那一套词令。 

① 《汉书》卷七五,第3192 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伦敦,1974),第278 页以下。 
② 有人认为“太平”意指“大平等”,但这种说法可能有时代错误;见白乐日:《汉末的政治哲学和社会 

危机》,第192 页。 
③ 施友忠:《中国的某些叛乱思想意识》,载《通报》,44   (1956),第150—226 页。 
① 关于《太平经》的书目可见于白乐日:《汉末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危机》,第193 页注5;以及马伯乐和 

白乐日:《古代中国的历史和制度》(巴黎,1967),第90 页注2。又见《汉学书目评论》,6      (1960), 
第593 号;福井康顺:《道教基础的研究》(东京,1952),第214—255 页;以及吉冈义丰:《道教的长 
生之愿》,第415—448 页。 
②  “养生”和“尸解”:象蝉蜕皮那样。 
③ 关于这个字在官方制度中的用法,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牛津,1980),第14、15、17、23、 

60、98、102 页。 

… Page 544…

  虽然道教会社在中世纪时代曾仿照佛教榜样组织了自己的教派组织,但汉代 
  叛乱者的许多组织机构都一直保持到了中世纪。 
        据认为,这些叛乱者的某些信仰和实际活动显示了约在那时正传入中国 
  的佛教的影响。因此,他们也忏悔罪恶;劝人行善(例如施舍财物,济孤和 
  救贫);或者举办公益事业——这些都是佛教所推重的施舍 (dāna)方面的 
  行为。在这方面看重的另外一些项目则有戒除饮酒,或者至少只饮适度的酒; 
  还有关于老子的圣洁怀胎说及其生于母亲右胁之说,虽然这种传说最初是在 
  公元4世纪才有的。同样地,关于老子“变化”的想法恐怕也是受到了佛陀 
  的“化身”(nirmāna…kāya)的启发而来的。 
        但是,我们这些材料的年代很不确实,很难得出精确结论;大多数专家 
                                         ① 
  倾向于应予怀疑借鉴佛教之说。可是,如果大批道教信奉者竟然不象其他材 
  料所描述的公元 194年在黄巾军活动的心脏地区楚国东北的彭城的情况那 
  样,未和大量佛教徒接触,那会是使人感到很惊奇的。这些佛教徒既礼佛, 
                ② 
  又拜黄老。不管怎样,道教运动一定使大批中国人接受并支持一个独立于国 
  家之外的宗教社团,象佛教的“僧伽”那样。 
        另外,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还有一个奇异的外国因素,它使人在几个方 
  面回想起罗马帝国在中国的神秘形象。在中国著作中这就是所谓的“大秦”, 
  其意近似“大亚细亚”。中国人描述它是个外域的安乐土,是由于无知而加 
  以理想化的结果,正象西方也往往把中国作如是想一样。在汉代末年,道教 
  徒在描述和丰富关于大秦乌托邦的形象上似乎是出了力的。③ 
        太平教的弥赛亚不外乎是要神化老子。他在东部被叛乱者用黄老的名义 
  崇拜,但在西部又被人们崇奉为“太上老君”。早在公元165年,桓帝 (公 
  元 146—168年在位)命刻老子铭并立碑,次年他又隆重地祭祀了老子和佛 
       ① 
  祖。在老子的铭文中说他是位一万古千秋的尊神,他生活在天上,主宰宇宙; 
  他君临下土,以便给地上的皇帝提出建议。关于老子的变化可见于敦煌发现 
                                                                       ② 
  的《老子变化经》,此书必然是出自西部的叛乱者之手。最后一次变化身形 
    (化身,即avatars)是在桓帝时期的公元155年,书中提到的最后日期是 
  公元184年,即各地叛乱大爆发的那一年。 
        后来老子变化身形的次数累计达81次;其中有一次竟是指波斯人摩尼, 
  因为摩尼教已于唐代到达中国。据称老子有一位作为对手的宗教的和政治的 
                                                      ③ 
  弥赛亚,这位神秘人物是与他同姓的李弘。归于这位不幸哲学家名下的这部 
  著作最后变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纷纷加以注释的目标,例如隋代一位佛教小 
  册子作者(法琳,公元572—640年)就把它归于张陵的名下。其注说:“道 
                                                                                              ④ 
  可道”,就是指早晨要吃得好:“非常道”,就是指它们晚上变成了粪便。 

① 斯坦因:《论公元2 世纪道教的政治…宗教运动》,第56—58 页;大渊忍尔:《道教史研究》(冈山, 

1964),第9—21 页;塞德尔:《汉代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第105—110 页。 
② 见下文;以及泽克:《佛教征服中国史》,(莱顿,1959),第27 页以下。 
① 塞德尔: 《汉代道教中对老子的神化》,第43—50 、121—157 页。 
② 塞德尔: 《汉代道教中对于老子的神化》,第59—75 页。 
③ 见安娜·塞德尔:《初期道教救世主义的至善统治者的形象:老子和李弘》,载《宗教史》,912—913 

 (1969—1970 年),第216—247 页。 
④ 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编:《大正新修大藏经》(东京,1924—1928》,卷52,第2110      (6),第532。 

马伯乐:《道家和中国的宗教》,第376 页。 

… Page 545…

                                     佛教的传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