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的巨人的庞大而臃肿的身形更令人叫绝。和这组浮雕靠近的是宙斯击杀巨 

  人之图,虽然残损得很厉害,却仍可看到宙斯的形象仍是按交叉对角线安排, 

  他的头部和双手都已缺失,胸部肌肉的刻画却极为出色,自然令人想到他身 

  边的几个巨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最有趣的是,全部遗物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女神形象——夜神 (尼克斯)之像,却与前述汉尼拔的奇计有关,这位青春 

  闰秀般的女神一反静淑之气而左手抓住一位巨人,右手举起装满毒蛇的陶瓮 

  奋力掷击,身边还可见几尾巨蛇在盘旋。在这里,汉尼拔的怪招似乎被用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用来暗示汉尼拔想到的东西在希腊人这 

  儿并不新鲜,总之是以一个当时人熟悉的新近发生的趣事表明:这些被希腊 

  诸神摧毁的巨人正是被希腊人和帕加马人击败了的敌人的化身,而诸神的形 

  象也就是希腊英雄的形象。这个夜神的容貌还保存得很好,她的清秀圆润的 

  面庞和高而直的鼻梁正是帕台农雕刻风格的正统,由此可见宙斯祭台浮雕力 

  追其先辈楷模之处。因此我国学者陈允鹤先生评论它说:“宙斯祭台浮雕带 

  的宏伟气势与艺术水平堪与帕台农神庙的浮雕带相媲美,可同列为希腊雕刻 

  艺术的最高成就;所不同者帕台农的浮雕带好比是庄严壮丽的颂歌,而帕加 

  马浮雕则是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激动人心的战斗诗篇。”① 

       浏览了帕加马雕刻这两大杰作,我们不难看出:强烈的情感、激越的动 

  作、迅急的态势、紧张的气氛是它们共有的特色。这种风格和古典的和谐高 

  雅虽不是对立的,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术界喜欢把帕加马雕刻的这种风格 

  称为希腊化时期的巴罗克风格,因为他的热烈奔放和欧洲17世纪的巴罗克艺 

  术有相同之处,而且从发展过程看都是在达到和谐高雅的典范境界后出现的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Ⅱ,第904 页。 


… Page 90…

  一种变体。实际上,这是古典艺术在希腊化时期的一大发展,是现实主义的 

  一种深入,也是古典和谐风格的一种补充。它在利西波斯的雕刻上已见端倪, 

  又随罗得岛和帕加马两大艺术中心的形成而日见发展。它和古典风格是一种 

  继承、发扬而非对立关系,这可从帕加马之力追雅典看出,也可从希腊化艺 

  术始终植根于希腊民族传统看出。古典风格本身就是从不停滞而不断发展 

  的,何况时代环境的变化又给这些发展与新的刺激和推动。所以,从古典盛 

  期风格转变到希腊化的巴罗克风格,是一个合理的、规律性的现象,人们把 

  它看作古典艺术的伟大成就是完全正确的。从这一角度看,不仅应把它看作 

  是构成希腊化艺术主流的风格,还要看到其他艺术中心和流派,例如亚历山 

  大里亚、雅典、爱琴海诸岛等,也受到它较大的影响。此外,这种希腊化巴 

  罗克风格的杰作,也不仅限于以上两例,实际上它是佳作纷呈,硕果丰盛的 

  一个流派,日后许多罗马仿制品的原作皆出于其中。现代考古发现有幸获得 

  的少数真迹,也皆以其韵味之高和技艺之精而令人惊奇。这方面的一个最著 

  名的代表便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它于1863年出土于爱琴海上的 

  萨莫色雷斯岛,现藏于巴黎卢孚博物馆,与《米洛的维纳斯》同为该馆两大 

  珍藏。此像头部和双手皆失,但女神展翅凌空的形象极其令人难忘。前已提 

  及,展翅飞翔的胜利女神本是希腊雕刻常用的题材,希腊化时期,又有人把 

  女神站于舰首迎海风而飞升的雕像作为海战胜利的纪念碑,这类雕像的制作 

  遂又有新的发展。据近人考证,此像应是罗得岛的雕刻家(可能是毕托克里 

  图斯)于公元前2世纪初制作的,也可能是为了纪念一位罗得岛海军将领在 

                                                                         ① 

  公元前190年击败叙利亚舰队的胜利而奉献于萨莫色雷斯岛的圣坛 。这些罗 

  得岛的雕刻家有不少人 (其中包括毕托克里图斯)也参加了帕加马的宙斯祭 

  台浮雕的工作,因此雕像和帕加马浮雕在风格上相当接近。然而,把浮雕的 

  奔放热烈的动感转移到大理石雕像上绝非易事,而这尊迎风展翅的胜利女神 

  正是把这种动感表现得非常出色。她的体态矫健而丰盈,充满青春的活力, 

  为强劲的海风吹起的衣裙紧贴其身,飘扬的衣角裙边若飒飒有声,而展开的 

  双翅似乎搧动着空气——在这个石头雕像面前人们会觉得似乎真的胜利女神 

  在向他们走来。从细节上看,翅膀宽松的羽毛和旋卷自如的衣褶都与帕加马 

  的祭台浮雕相似,但胜利女神昂扬自由、欢腾焕发的气势却更能激动人心。 

       单个雕像外,互相联系组成一体的群像也是罗得岛和帕加马艺术家擅长 

  的雕刻体裁,这方面的杰作可举那组名为《法尔涅斯之牛》的群像。它于18 

  世纪时在罗马的卡拉喀拉大浴场出土,因被法尔涅斯家族收藏而得名,现藏 

  于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这组整体高达3。7米,包括一牛五人的群雕,因那 

  只牡牛位于中心最高位置而闻名,但实际上是刻画一个很残酷的古代神话: 

  比奥提亚的王后迪尔刻虐待少女安提奥佩,而安提奥佩却和宙斯相爱生孪生 

  子泽托斯和安菲翁,两兄弟要为母亲报仇,便用迪尔刻曾想采用的酷刑来对 

  待她,让她死于牛蹄之下。群像把扬蹄猛冲的牡牛的极壮实而有蛮力的形象 

  放在正中高处,迪尔刻欠身闪避于其下,两青年正以可缚千钧之力指挥这匹 

  野牛,旁边还站有一位女神和牧羊少年。这个雕像的单个人物固然精彩,但 

  其体形与动作皆与帕加马浮雕所见相仿,并无很大特色,可是,把这些动作 

  极其强烈的人物和那匹蛮野之极的牡牛组织在一起,气氛既紧张激烈,群像 

  构图却有均衡稳定、环环入扣之感,却是群像雕塑艺术的成功之处。它尤致 



① 波力特:《希腊化时期的艺术》,第114—115 页。 


… Page 91…

  力于把各个形象组织在一个三角形的构图模式中,从而为全局的活而不乱、 

  动而稳定打下基础,这是日后古典群像构图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可概见于当 

  时许多表现神话故事的群像佳作中,其登峰造极的作品便是那尊最著名的古 

  典群像《拉奥孔》。不过,据近年新的考古发现而得的研究成果,已充分证 

                                                                                       ① 

  明《拉奥孔》是罗马帝国初期之作,而且从艺术传统上也应归之于罗马艺术 , 

  因此我们将在世界古代后期艺术之卷论之。这里要强调的是,正因为希腊化 

  时期积累了如此丰富的制作群像雕刻的经验,日后的罗马以及近代西方艺术 

  创作大型的纪念碑群像雕刻时皆莫不以之为楷模。罗得岛和帕加马一系的巴 

  罗克风格艺术的这些特色,毫无疑问使它在希腊化艺术中位列主流,因此有 

  些研究者也通称希腊化艺术为西方古代的巴罗克艺术。 



① 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1—294 页。 


… Page 92…

                     八、世界古代中期的印度与中亚艺术 



                  1.印度佛教艺术的形成与孔雀王朝的艺术 



       在古代初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灭亡之后,印度大陆有数百年久后不再存 

  在国家和文明,从西北方进入印度的印欧语系雅利安人过着部落社会生活, 

  直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才在恒河流域出现一些奴隶制小国。这些国家由雅 

  利安人建立,奉行婆罗门教,严守种姓制度。到公元前6世纪初,经百余年 

  争战兼并,有些地区开始形成较大的国家,在印度北部有十六大国之说,史 

  称列国时代。列国之中,位居恒河流域中部的摩揭陀国最称强大,逐渐兼并 

  四邻而成霸业,到公元前4世纪,已有统一印度北部之势。在这时期,除了 

  王权的强大,城市也在兴起,工商业活动增涨,已有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据 

  佛经所载,波罗奈城有巨商曾带领500商人入海采宝,最后到达锡兰;陆路 

  大商队有时也以数百辆货车组成,蔚为壮观。王权加强与商业财富巨增开始 

  破坏古老的婆罗门祭司阶级统治一切的制度,国王所属的刹帝利种姓不满婆 

  罗门位居自己之上,许多商人出身于更下贱的吠舍种姓,也不满于婆罗门的 

  特权及其说教。于是,从公元前6世纪后期开始,列国社会出现思想激荡、 

  新说辈出的情况,新思想往往采取新宗教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蓬生,其纷繁 

  丰盛之势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相上下,而佛教正是这类新宗教 

  之一。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 (约公元前566或565—前486或485年),原 

  为迦毗罗卫国王子,青年即离家出门,力求通过思想的领悟获得正道真谛。 

  他在波罗奈城附近伽耶的菩提树下冥思苦想49天,终得透悟而建立佛教。日 

  后的信众把他奉为如来佛祖,实际上他这种强调思想领悟以得解脱的教义却 

  带较多哲理,使佛教在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