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路里”是热量单位。它的来源与科学史上一次著名的谬误有关。 

     原来,直到1850年,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还认为热是一种从较热的物体流 

向较冷的物体的物质。这种流来流去的物质何以命名呢? 

     早在1798年,它就被称为“卡路里”,意思是“热素”。这个英文词是 

从拉丁语“热”转化而来的。当时,热素说曾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美 

国学者杰明·汤姆逊在慕尼黑监造大炮时,发现一件怪事:冷钻头在冷黄铜 

身上钻孔,产生了极大的热,烫得连金属切屑都变了颜色。这“热素”从何 

而来?他断定:无中生有的热素决不可能是一种物质实体。到1857年,德国 

科学家赫姆霍茨终于建立了关于热的新学说。他证实:热不是一种流来流去 

的物质,而是物体内部分子的振动能。它可以与其它种类的能互相转换。这 

个新学说很快得到广泛的承认,热素说被抛弃了,但“卡路里”作为新学说 

中热能的量度单位而被保留下来。物理学家规定:使一克纯水温度升高1度 

所需要的热能为1克卡路里,简称“卡路里”或“卡”,我国在汉语中,把 

 “千卡”称为“大卡”。 



                              黄金分割的由来 



     分已知线段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 

这就是黄金分割问题。该部分与全线段之比称为黄金比或黄金分割数,其值 

为0。6180339…,它有很多奇妙的性质。这种分割通常叫做黄金分割,或者 

说将线段分成中末比、中外比或外内比。对中末比作系统的研究,最早是希 

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中世纪以后,中末比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人帕 

乔利(约公元1445—1517年)称之为神圣比例。天文学家J·开普勒称之为 

神圣分割,并说“勾股定理和中末比是几何中双宝,前者好比黄金,后者有 

如珠玉。”19世纪以后,黄金分割的实际应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黄 

金分割法或0。618法。1970年以后在中国推广,取得很大的成绩。 



                                烟囱的由来 


… Page 17…

     烟囱是最古老、最重要的防污染装置之一。烟囱的发明极早。当原始人 

发现火时,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哪里有火,哪里必有烟。最早的烟囱 

即是室内的通气孔。当把“火”带进室内做饭和取暖时烟也随之而入。这就 

迫使人们不得不设法在屋顶和墙壁上开些通气孔,以此来驱除屋内的烟雾。 

这种方法作为一种规范的人类实践活动已保留了几十万年。人类曾花了很长 

的时间来改进大烟囱。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埃及和美索 

不达米亚气候温暖,因而家庭取暖也就没有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最后,一 

个法国考察队宣布他们在幼发拉底河上游挖掘庞大的废墟城市马里时,发现 

了一座配备着许多烟囱的约有4000年历史的宫殿。从而使上述观点得到改 

变。诚然,罗马人在发展设计新颖的热气取暖系统时,也大大地改进了烟囱。 

但目前流行的观点仍认为,“烟囱”这一慨念是1200多年前由叙利亚人、埃 

及人以及犹太商人从东方引入西欧的。 



                               风车的由来 



     人类使用风车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风车的国家 

要数古希腊人了。现存最早的风车,是非洲尼罗河西北部亚历山大利亚的石 

塔风车,塔的顶部曾建有一架带有六片羽翼的风车。据文字记载,公元前650 

年,古希腊有一位叫阿布·罗拉的奴隶,曾对他的主人说,他可以借用风的 

力量,把水从井下提上来。主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决定让罗拉来进行这项 

试验。不久,罗拉创造的风车诞生了。用砖砌成的如高塔一般的建筑物,前 

后各开一个通风口,中间有一根巨大的转轴,轴上装有用芦苇编织成的风叶。 

当风从前面吹进来以后,叶片便被带动了起来,随后,风又从后面的通口出 

去。 

     罗拉的风车发明以后,几乎轰动了整个古希腊,人们纷纷仿效,在不长 

的时间里,希腊国土上便耸立起了许多类似的风车。直到今天,希腊的不少 

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古色古香,奇形怪状的古老风车。到18世纪,风车在 

世界各地的利用,达到了极盛的时期。当时,风车广泛应用于灌溉排水、磨 

面制粉,截锯木材等等。 

     我国风车的使用开始于汉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电流的由来 



     电流即流动的电荷。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发光效应等。电流的发现源于法国。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对奥斯特发现电流的 

磁效应很感兴趣,决定重新作奥斯特实验,证实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磁 

的作用。经过无数次实验,证实明确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实 

验中他拿一个铁针,放在一个线圈里,将电流通到线圈上,这时,铁针带上 

了磁性。1832年,他发表了《电磁学论》。1826年又发表了《元电流说》, 

打破了当时认为磁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论调。安培在电磁学中,发现了一些重 

要的原理,为电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后人把电流强度单位定为“安培”,以 

纪念他的功绩。 



                              超声波的由来 


… Page 18…

     超声波是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 (2万赫兹)的声波,可广泛应用在各 

技术部门。超声波的发现源于意大利。18世纪时,意大利教士、生物学家斯 

帕兰扎尼揭示了蝙蝠能在黑暗中飞行自如的奥秘:它是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 

的位置的。超声波的运用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英国格拉斯哥医生唐 

纳德发现,超声波可用来探测孕妇腹中胎儿的情况。今医生借助超声波可观 

察、监视母腹中胎儿的位置,生长发育和活动情况,并及早确定是否双胞胎 

或胎儿畸形。超声波亦能用于诊断胆结石、肝肿大及眼球、胰腺、乳房、肾 

脏等器官的病变。此外,利用超声波还可进行金属探伤、航海探测等。 



                                硝酸的由来 



     炼丹术士早在公元1300年就知道将硝石(即“硝酸钾”)同明矾和蓝矾 

组成的混合物共热以制备硝酸。截至1914年,各国仍采取智利硝石与硫酸共 

热以制造硝酸的老办法。至于两种现代硝酸制造法 (从空气制取硝酸,和燃 

烧氨以制取硝酸),还处于试验阶段。 

     从空气中制取硝酸的根据,是H·卡文迪什于1781年发现电火花闪击时 

空气中有少量的硝酸气体生成。挪威人K·O·B·伯克兰和艾德于1903年发 

明了一种可使闪弧时空气中产生的氧化氮转变成硝酸的方法。1905年,舍恩 

黑尔对该法作了改进。W·H·能斯特于1906年分析并研究了该反应的理论基 

础。由于能量的需求甚大,空气燃烧法目前因经济关系而被搁置一旁。最近, 

舍恩黑尔的方法又获得重视,因为低级烷烃 (甲烷)可以在电弧中转变成乙 

炔。 

     燃烧氨以制取硝酸是库尔曼的研究成果(1838年)。他指出:使氨与空 

气的混合物通过红热的铂绒,可获得氮的氧化物。1901年,W·奥斯特瓦尔 

德对氨的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于1908年在布劳尔的协助下从炼焦厂排出 

的氨制得硝酸。该法约自1915年起被化学工业接受并略加变动,以便用哈怕 

—博什制氨法制得的氨大规模生产硝酸。 



                                核酸的由来 



     核酸是一类天然的复杂含磷化合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能控制细胞的蛋 

白质合成。可降解为磷酸、糖及有机碱。核酸有两种: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RNA)。核酸对于前景诱人的遗传工程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核酸的发现源于瑞士。1869年,瑞士化学家米歇在分析外科 

绷带的脓细胞成分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化合物,由于这种物质是从细 

胞核中得到,又带有酸性,于是就给它起名叫“核酸”。不过,它在当时并 

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它才一跃而起,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工业纯碱的由来 



     纯碱亦称苏打、无机化合物,成份是碳酸纳,是玻璃、造纸、肥皂、洗 

涤剂、纺织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亦用来软化硬水。纯碱源于法国。18世纪70 


… Page 19…

年代,由于很多工业需要大量纯碱,而它的数量恰恰又少得可怜,故纯碱简 

直成了无价之宝。为降低成本,人们只好用土碱 (碳酸钾)代替纯碱,但制 

造土碱需要大量木材,会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大大减少。鉴于此,1775年,法 

国科学院悬赏12000利费来寻求工业化制碱方法。被誉为纯碱工业的开拓者 

布兰决定应征。他和其助手狄策钻进一间实验室里日夜工作。他先用食盐通 

过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钠,再把硫酸钠和碳酸钙作用生成纯碱,终于在1790 

年获得成功。 



                           光谱分析法的由来 



     早在1758年,科学家们就注意到,在火焰上撒些纳盐,火头立刻窜起明 

亮的黄色。撒钾盐则为紫色。其他金属盐类在火上灼烧也会使火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