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亮的黄色。撒钾盐则为紫色。其他金属盐类在火上灼烧也会使火焰“染上” 

不同的颜色。 

    过了半个世纪,德国著名化学家本生由此现象而受到启发,是否能够通 

过观察物质在火焰上的颜色来判断为何种元素呢?于是他不断实验,终于掌 

握了各种金属及其盐类在火焰中特有的颜色:钾使火焰呈紫色,钠使火焰呈 

黄色,钡盐是黄绿色……可是,当本生用此方法鉴别物质成份时,却遇到了 

困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在火焰中呈多种颜色,混在一起,难以区分。后 

来,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告诉他,三棱镜能将颜色分开。于是二人密切合 

作,发现每种元素的色线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固定位置上,如一条条谱线, 

此结果使本生兴奋不已。根据元素光谱,来分析物质成份的方法很快问世了, 

这就是光谱分析法。 



                          发现光合作用的由来 



    绿色植物使二氧化碳和水在日光的照射下,借植物叶绿素的帮助,吸收 

光能,合成碳水化合物,称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源于欧洲。 

     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若把老鼠和薄荷苗放到同一容器 

里,尽管和空气隔绝,老鼠也能生活一段时间,而没有和薄荷苗生活在一起 

的老鼠则很快就死掉了,他断定绿色植物能使密闭容器的空气变得清洁。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根毫茨进一步证明,阳光是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 

条件。如无阳光照射,绿色植物无法使污浊的空气变得清新。 

     19世纪初,瑞士人谢尼泊把金鱼藻浸在水中,放到阳光下,叶子上便冒 

出气泡,他把这种气体收集到瓶子里,再把火柴余烬插进去,火柴梗便燃烧 

起来。可见植物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是能够帮助燃烧的氧气,以后,他又进 

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862年,法国生理学家萨克斯进一步发现,植物中的叶绿体在阳光下才 

能变为绿色,产生的第一个可见物质是淀粉。他由此证明绿色植物能够利用 

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19世纪最后的两年,贝尔纳斯把绿 

色植物的这个生理活动明确地称为“光合作用”。 



                          发现人造染料的由来 


… Page 20…

    人造染料即利用化学物质制成的染料。人造染料的发现源于英国。1856 

年,17岁的英国少年珀金正在一间化学实验里协助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奎 

宁(又名金鸡纳霜,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一次,珀金将苯胺、重铬酸 

钾和酸放在一起加热,窗口中出现了一种黑色胶状物,他很奇怪,就在一边 

仔细观察这一变化。霍夫曼发现后,马上催促珀金将它倒掉,珀金扫兴地倒 

掉了它。倒掉黑色胶状物后留下的脏试管用水无法洗净,珀金试着用酒精去 

洗,结果酒精一倒入容器中就出了一种鲜艳夺目的紫色深液。珀金立刻想到 

它可以染布。经试验,效果的确很好,而且染丝织物比染布还漂亮。这样珀 

金就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人造染料——苯胺紫。 



                                钢的由来 



    钢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时出现的。由于机器的精密化和高速度, 

使得一种新的材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就是钢。因为生铁太硬太脆,熟铁 

又太软,都不宜用来制造高速运动的部件,只有钢才具有符合需要的强度和 

韧性。公元1856年,贝西默发明了转炉,西门子发明了平炉炼钢以后,才有 

可能大量生产含炭很低的钢。 



                              铯和铷的由来 



    德国化学家本生在用光谱法分析杜尔汉矿泉水时,发现了几条从未见过 

的陌生谱线,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研究,终于在谱线中发现了两条浅蓝色的新 

谱线,它就是新元素“铯”(拉丁文“天蓝”的意思)。七个月后,即1861 

年1月23日,本生又发现了新元素“铷”(拉丁文“暗红色”的意思)。 



                                碘的由来 



    碘是由法国人库尔特瓦发现的。 

    库尔特瓦是一个硝石工厂主。他经常向化学家学习,并且到实验室里去 

做实验。他所处的时代(公元1777—1838年),正值拿破仑发动战争。当时 

战争需要大量黑色火药。制黑火药的硫磺和炭粉不缺,主要是制造硝酸钾。 

那时人们利用海边浮起的绿色海藻,晒干烧成灰后再用水浸提取硝酸钾。 

    一天,库尔特瓦正在家中做试验,一只猫把盛装海藻灰溶液的瓶子和硫 

酸瓶碰翻了,溶液、硫酸流了满地,库尔特瓦看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打翻 

在地的混合液体里产生一种蒸气,从地上冉冉升起,气味十分难闻、呛鼻, 

而且紫色蒸汽遇冷物体后并不凝结为水珠,而变为紫黑色闪着金属光泽的晶 

体。库尔特瓦被吸引了,他又做了许多实验,终于弄明白这种气体是一种新 

发现的元素。他请科学界的朋友鉴定。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把它命名为“碘”, 

它的希腊文的原意是“紫色”的意思。 



                                钒的由来 



     1830年,德国化学家维勒正在研究墨西哥产的褐色铝矿石。在研究中, 

他发现矿石中含有一些金属化合物,而这些金属化合物表现为多种颜色,其 


… Page 21…

中以红色最为显著。经验使维勒想到,这些金属化合物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元 

素。但是由于他的粗心,他放弃了探求新元素的研究。 

     同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德朗,做着和维勒同样的研究,也发现了同样 

的现象。他紧紧抓住这个苗头不放。他首先对矿石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分析, 

艰苦地从中提炼出一种黑色的粉末。他带着这种粉末向他的老师柏齐利阿斯 

汇报说,他发现一种新元素,柏齐利阿斯对此进行了肯定。随后,塞夫斯德 

朗在老师的鼓励和具体指导下,终于从这种黑色粉末中提炼出一种银灰色的 

坚硬金属。他将这种新元素定名为“钒”。 



                                铝的由来 



     铝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金属,占地球表层重量的8。13%。可是,在100 

多年以前,铝曾被认为是一种稀罕的贵重金属,当时,如果谁说要用铝来做 

一个脸盆或一个饭盆,那么,这个人不被看成是一个奢侈的花花公子,也会 

被看成是个可笑的空想家。 

     铝是1807年由一位英国化学家亨弗利·戴维命名的。他发明了用金属纳 

来制取铝的方法,这样,才使铝从实验室里走出来。不过,当时的金属钠很 

贵,制成铝当然也很昂贵,价格和黄金差不多。 

     世界上第一块铝锭是1825年丹麦一位化学家汉斯·克列斯辛·奥斯德制 

造出来的。由于铝在那时属罕见之物,一般只用来做首饰。铝制首饰,曾经 

成为巴黎的一种时髦。法国拿破仑三世特地叫工匠做了一顶盔帽,以表示他 

的尊贵和豪华。拿破仑三世还叫工匠制了一套铝质的餐具,不过这套餐具, 

只有在盛大的宴会上,他才拿出来使用。 

     1886年,美国化学家豪尔发明了大量生产铝的新方法:在冰晶石与矾土 

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电流进行电解。这时候,铝才开始从首饰店的橱窗里解 

放出来,走向生活的每个角落,广泛地为人类服务。 



                                磷的由来 



     在16世纪,欧洲兴起一股炼金热,在众多的炼金术士中,有一个名叫恩 

尼格·布兰特的德国人,他虽然没炼出黄金,却炼金得磷,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发现磷元素的人。 

     布兰特年轻时当过兵,经过商,后来还当过医生。但他却是一位“粗鲁 

无文,而又不识拉丁文”的人,这位“黄绿医生”梦想发财,竟异想天开地 

以为世界上有一种“哲人石”,只要找到它,就可以“点石成金”。 

     于是,他在富有妻子的支持下,发狂地大搞炼金术,把周围的东西都拿 

来熬炼,但都找不到黄金的踪影。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人尿似乎还没有人 

熬炼过,于是,他竟然熬起人尿来。他采用的方法:把新鲜的人尿熬至快干, 

变成黑色的“尿渣”,然后置于地窖中贮存,让它发霉腐烂,几个月后取出, 

再加进两倍于尿渣重量的细砂,与尿渣混合后,一起放进曲颈甑 (古代炼金 

术士喜用的仪器)熬炼,最初他用微火加热,继续用大火干馏,及至尿中的 

挥发性物质完全蒸出后,布兰特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的蜡状固体,这种固体 

在夜晚会发出闪烁的光亮来。 

     这一发现,使布兰特高兴极了,他把这种特制物质命名为“冷火”,也 


… Page 22…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白磷”。布兰特的这个发现是1669年,距今已 300 

多年了。 



                               水泥的由来 



    在现代工程建筑中,水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那么,水泥是谁发明 

的呢? 

    我国解放前,“水泥”这个名词是很少见到的。那时,在一些文学作品 

中多译作“水门汀”、“士敏土”、“波特兰”等。而大多数人却称作“洋 

灰”。我们从这个“洋”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来路。“水门汀”、“士敏土” 

是英文译名,而“波特兰”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82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