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演义 作者:张世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丞相帮我算一算,修建这么一座桥需要多少钱,日常的维护和经营需要多少人,多少费用,什么时候收回了本利,咱就停止收费。张飞的建议在蜀汉公司董事会上经过认真讨论,最后得到了通过。诸葛亮对这样一个项目进行了评估,修建这样一座桥,总投资在5000万元的水平,每天平均有3000辆机动车通过,平均可以收回2万元,一年收回730万元,除去经营管理费用,大约需要10年能够收回全部投资,12年就可以保证投资的利润。 

  说干就干,张飞立即组织人马开始修建当阳新桥。果然不足一年的功夫,桥修好了。人们为了节省时间,都愿意掏钱过桥。当阳新桥秩序井然,车流通畅,过桥的往来车辆络绎不绝。 

  有创新就有模仿。特别是在中国,模仿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从张飞修建当阳新桥,建立过桥收费模式以后,贷款修桥铺路成为了中国各地道路桥梁经营的一种创新模式。全国各地纷纷到蜀汉公司考察学习,让张飞介绍经验。各级地方地方政府也组织路桥企业贷款修路,过路收费,收费还贷,地方政府还可以增加税收。就这样,原来本是各级政府修建的公共物品,现在成了企业经营的私人物品,全国各地的路桥工程项目成了最有稳定收益,最能确保地方政府税收的“金桥工程”和“银路工程”。如今,张飞修建的当阳新桥已经全部收回投资,并停止了收费,变成了免费的公共物品,可是,全国各地的路桥没有一处停止收费的,有的个别路段甚至还涨价。这其中都有地方政府的背景。 

  既然路桥能收费,那么其他的公共物品能收费吗?在中国,很多人在化公为私方面是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的。如果你要提出来:灯塔是公共物品吗?经济学家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灯塔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修建灯塔是为了方便过往船只避开有暗礁的水域,这种为船家提高收益的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所有过往船只都可以使用,确实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因此,灯塔都是由当地政府经营的。可是东吴大将陆逊,后来把南京到上海的长江入海口全部的灯塔都拆掉,建造了新的功能更齐全、更强大的灯塔。陆逊建造新灯塔根本不是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他是准备通过新建灯塔赚钱赢利的。也许我们都不明白,他的赢利模式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放心,陆逊有自己的办法,他不是向过往的船只收费,而是向附近的港口码头收费。如果港口码头的经营者不付费,陆逊就关灯,船只就到不了港口。这招是够绝的! 

  说到这里,各位自然就明白。曹操的华歌有线电视是怎样赢利的了。本来我们大家都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天线,公共物品,无须付费。可是曹操建立公司以后,第一步,不由分说,先把你楼顶上的公共天线拆掉,然后再建立起电缆传输的有线电视网络。你想看电视吗?请交费;你想看更多的频道吗?请多交费。就这样,本来属于公共频道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物品,如今在曹操手下都变成了私人物品。 

  更有甚者,如今的教育事业也开始了“产业化”的进程。产业化的结果必然是赢利化,否则很难做成一个产业。现在的中国,大学要收费,似乎天经地义;中学也要收费,没有谁认为不妥。就连普及教育的初中和小学也要变着法的收费。比如可以压缩计划内招生,空出师资和教室等公共教育资源开高价收费班;向那些想上重点学校的学生家长收赞助费;还可以打造名牌学校收高价的插班生和自费生等等。无论如何,传播知识的公共物品也变成了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我们不能认为,所有这些化公共物品为私人物品的行为都是由张飞造桥引起的,其实,这些事情就是连诸葛亮也始料不及的。好在“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事物本身究竟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经济学家们并不是很在乎,经济学所关注的是物品的经济效率。只是当有些本应属于公共物品的东西被化公为私,变成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后,往往会造成分配不公。公平与效率是经济生活中的一对矛盾,如果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使社会失去了公平,经济学家往往会提出疑问,究竟谁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好处?特别是公共物品被私人占有以后,就可能出现社会的两极分化,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值得担心的事情了。 

  在本章我们发现: 

  产前清晰仅仅企业的发展的必要条件,真正要使一个企业有竞争力,就要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严格授权,由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提升企业的效率 

  企业是分工和交换的产物,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所有权是交易的前提,期权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手段;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生活中的一对矛盾,如果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使社会失去了公平,经济学家往往会提出疑问,究竟谁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好处? 

  本章知识要点: 

  企业性质  分工和交换 交易费用  授权  委托—代理关系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所有权  期权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公平与效率 

惜环境曹氏让司马 护能源三分归一统(1)
    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为什么会出现“公地悲剧”? 

  凶猛的老虎为什么斗不过牛? 

  合伙作案的两小偷,谁愿意守口如瓶? 

  第十八回 

  惜环境曹氏让司马  护能源三分归一统 

  上回说道,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一个人的使用并不排除其他人也能使用。同样,共有资源也没有排他性,荒山、河流、海洋、矿藏等都属于共有资源,一个人的使用也并不排除其他人能够同样使用。但是共有资源的使用有一定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了共有资源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在能源产业中,曹操一直垄断的只是电力能源。但是电力属于二次能源,在我国用来发电的主要是煤炭。我国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号称世界第一,据说要全部开采出来,够全世界200年之用。原来我国的煤炭资源全部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开采,后来实行改革开放,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有位中央领导到中原大地走了一趟,在曹操和司马懿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几个煤炭基地,提出了“强力开发, 有水快流”的能源发展新战略。于是各地纷纷建立起私人小煤窑,开采煤炭。 

  强力开发,有水快流的结果是,我国的煤炭产量在10年内就翻了一番,最高年产量达到13亿吨以上,这不仅保证了能源供应,平抑了煤炭的价格,支持了经济发展,还成就了一大批煤炭富翁。虽然这些煤炭富翁不比中东地区的石油富翁,但是也个个腰缠万贯,有的已经积聚起数亿元的财富。经济学总是注意交换关系。这些富翁的财富是由什么交换来的呢?一是私人成本,二是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是富翁们的付出,设备投资和挖煤工人的工资、奖金、井下补贴、伤残补助和丧葬费用。社会成本是环境的严重污染、资源损失。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三个问题:环境污染的成本、一条人命值多少钱、公地悲剧。 

  俗话说,人命关天。我们首先应该讨论生命价值,也就是一条人命值多少钱的问题。目前在煤炭开采方面,国家虽然有规定,要加强煤炭的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这当然是亲民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针的出发点。但是,煤炭的井下开采本身属于高风险产业,伤亡事故是经常发生的,再严格的措施都不能避免不出现伤亡事故。那么一旦出现了井下伤亡事故,一条人命应该赔多少钱呢? 

  如果煤炭企业的业主为那些井下工人都上了人身伤亡保险,保险公司会按照具体的标准,付给死亡者家属一笔保险金。可是由于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大,出险率高,曹丕的中原保险公司通过统计分析,一般收取的保险费都比较高。那些煤炭小企业的企业主们为了节省成本开支,绝大多数都没有给井下作业的工人买这种保险。他们采取的是事先同这些来自农村的农民签包身合同,如果出现人身意外亡故,业主一次性赔付死亡者家属多少钱。那么这个价格是怎么确定的呢?这是成本—收益分析的一个难题。 

  也许你会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毕竟,无论给你多少钱,你都不会自愿地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或你所爱的人的生命,这表明人的生命有无限的价值。如果无论多少钱都不能放弃生命对于自己的使用价值,那可能就永远也不会成交。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成交,是对已经发生了事故的赔付,无论如何也必须有一个结果。 

  一种是成本分析法。按照成本分析,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并不科学。按说婚姻是不能买卖的,可是民间的嫁娶经常伴随着彩礼的问题。在彩礼多少的问题上一般是不讨价还价的,但是也有特别各色的岳父就是要跟未来的女婿算成本账的,譬如养活闺女到20岁,1年少说也得2000元,20年就得4万元。如果用这种办法计算井下工人,显然不妥,很可能是工人年龄越大赔偿越多。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另一种是收益分析法。法院在判决那些过失致死赔偿案时,往往使用收益分析法。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人如果活着能够赚到的总钱数。国内就有一例球员过失致残案,一审判决赔偿300多万元。我们不知道这种判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是依据未来预期收益,其实具体标准也是很难确定的。而且如果把一个人未来能赚多少钱作为标准,也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因为这种方法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含义是:退休者和伤残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观察一个人给多少钱他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