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战争与艺术的双重奏-外国文学与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挨打的境地,而隐蔽在山谷里的阿富汗游击队则大显身手,以反坦克手雷,集束手榴弹击毁苏军坦克二百多辆。

  ⑤重视小部队作战。苏军重视发挥小分队的独立性和基层指挥员的主动性。摩托化步兵营是侵阿苏军反游击作战的基本机动部队,下属三个装备步战车的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通信排,其中一个连可搭乘直升机实施空中作战。山地进攻作战常用的战术是,空中机动连下机后,在武器直升机支援下,对敌翼侧战后方发起进攻。与此同时,摩步营的其他分队从正面发起进攻。苏军还成立各种特种分队,如夺取山间通道的分队、战半工兵分队、渗透分队,这些小部队都经过严格的登山、渡河、越野、滑雪、徒步作战等训练,配有各种轻型山地价战兵器和装备,对阿富汗游击队的威胁较大。

  ⑥武装直升机锋芒初露。苏军在侵阿战争中,投入了几百架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对群山环绕的阿富汗乡村来说,米格飞机由于速度太快,反而施展不开本领。而米——24武装直升机却成了阿游击队难以对付的“怪物”。它有很厚的装甲,可防地面炮火袭击,能超低空飞行盘旋,发现目标即开动大口径机枪进行“地毯式扫射”,向阿游击队阵地发射白磷弹头的火箭和投掷凝固汽油弹、烧毁山顶上的堡垒。这种用重武器装备起来的米——24直升机,象“飞行坦克”一样,对装备简随的游击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苏军入侵阿富汗后,扶持卡尔迈勒上台组织傀儡政权。阿富汗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击侵略者。苏军入侵的第二天,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组织发表声明,谴责苏军入侵,决心开展武装斗争,将苏军赶出阿富汗。苏联入侵阿富汗,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

  阿富汗地处中亚,战略地位十分主要,占据此地,可以东出巴基斯坦,西入伊朗,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夺取波斯湾地区,循南亚次大陆,还可直下印度洋。苏联为达到霸占阿富汗,称霸世界的罪恶目的,发动了这场大规模的入侵战争。1989年2月15日,苏军根据阿富汗、巴基斯坦、苏联、美国在日内瓦签订的“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从阿富汗全部撤军。

  烽烟笼罩下的波斯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世界军事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新局面。战争?和平?当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后者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目前虽然不可能爆发全球性的世界大战,但局部冲突正呈上升趋势,现代化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两伊战火刚刚沉寂不久的波斯湾,伊拉克刚与伊朗握手言欢,便于1990年8月2日凌晨(当地时间)对其弱小的邻国科威特发动侵略,一场突如其来的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利益的海湾危机爆发。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持续了169天的海湾危机终于转变成一场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经过数月紧张而又全面的准备,在联合国678号决议规定伊拉克从科威特最后撤军期限过去不到20小时,突然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大规模空中轰炸,在烽烟笼罩的波斯湾拉开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海湾战争的序幕。

  海湾战争是拥有世界最大武库和最先进武器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之间进行的一场激烈的较量。是当代最新型常规武器的试验场,是一场高技术战争。这场战争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略轰炸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空袭巴格达开启战端,其宗旨是力求一举破坏伊军的指挥控制中心,达到消除伊拉克防空能力的目的,并从心理上对伊造成巨大震撼。紧接着,美国依赖庞大先进的海空力量和绝对的空中优势,重点轰炸伊军机场、雷达系统、防空阵地、导弹基地和核、生、化设施等重要军事战略目标,时至一月十九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完全控制了伊拉克的制空权,具有绝对优势。

  第二阶段为战术轰炸阶段。从1月20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空袭重点转向伊军有生力量和机动导弹发射架、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燃料和弹药库等战术目标。重点轰炸伊拉克南部地区,力求切断侵略科威特的伊军与伊拉克本土的联系。同时,从土耳其向伊北部作战的另一条战线也开辟出来。由于伊拉克防护工作较为严密,多国部队空袭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因而采取了战术轰炸的方法。伊拉克对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采取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策略,凭借苦心经营的防御工事和一百万地面部队利用射、藏、拖等游击战术与多国部队抗争。

  第三阶段是地面作战阶段。2月24日,为世界所瞩目的代号为“沙漠军刀”的海湾地面交战打响,双方动用兵力约百万之众,作战区域涉及伊南部及科威特全境共约五万平方公里的整个科战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分东西两路突破防线,展开纵深作战,最后形成对伊军迂回包围的钳形攻势,迫使伊于2月26日下令全部撤出科威特准备到巴士拉地区进行抵抗。27日起,美英装甲机械化部队对伊军五个共和国卫队师等精锐部队实施围歼作战,美陆战队和阿拉伯联合部队则围歼科市外围的伊军,并由科军首先开进科市,宣告科威特获得解放。整个作战行动于28日上午基本告一段落,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大获全胜。

  回顾中东历史,伊科两国宿怨已深,两国的领土争端悬而未决,背负重债的伊拉克对科威特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的馋涎欲滴又成了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与海湾休戚相关的美国获悉后,立即推出了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力图以政治、经济、军事的威胁迫使伊拉克撤军。以美国为首的二十八个国家派号参战,还有十多个国家为多国部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海湾战争是二次大战后卷入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具有全球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

  文学中的战争

  自从人类产生私有制和有阶级以来,战争便接踵而至。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文学这个意识形态领域中“扫描器”,必然要反映出这个客观存在的战争。它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的不断出现,忠实地记载着各个时期,各种规模不同的战争。也可以说,有战争便有反映这种社会现象的战争文学。战争的历史是漫长而复杂的。自争斗双方决定诉诸武力以解决分歧之日起,战争即成为人类生存的一个突出特征。今天,战争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战争还将不断延续,战争文学还将陆续产生。把从古至今发生的战争高度浓缩在篇幅极有限的战争文学中,的确是一件不易之事,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著名战役或战事的简单介绍。

  战争文学有其自身的审美特点和规律。本书着力从美学角度分析人物。因为人是战争的主体,一部成功的军事文学作品一定要塑造一个或一群丰满的军事人物形象。他们可能是叱咤风云的将军,可能是神机妙算的谋士,也可能是勇于拚命的士卒,用具体的人物形象回答有关战争的种种问题,这是战争文学追求的根本所在。如今,亲临过战争的人并不多,阅读战争文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战争,驾驭战争的规律,从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战争,建立世界大同探索道路,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课题之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依然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思想;把握战争文学的特点规律,正确区分战争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全民族的文学素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具备基本素质。

  古代战争文学

  古代战争文学在欧洲地区来说,主要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两部分。古希腊是欧洲最早的文明古国,地处地中海的东北部的爱琴海和爱奥尼亚之间的巴尔干半岛南端及诸岛屿,偏南的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地中海沿海一带地方。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影响远达叙利亚、埃及、北非、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及里海沿岸;罗马在帝国时期所辖土地极为广袤,北疆自不列颠岛沿莱因河而下直到黑海,东部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南部囊括整个北非,西部包括现在的大西洋沿岸之法兰西 (古称高卢)、葡萄牙与西班牙等地。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先后经历了原始氏族社会的瓦解,奴隶社会确立以及由盛而衰的历史阶段。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公元前五至四世纪为其全盛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之后逐渐衰落,史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198年,罗马人击败马其顿后进而干涉希腊内政。公元前86年,罗马大将苏拉攻陷雅典。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成立,希腊遂变为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在罗马帝国制时期,希腊又遭到西哥特人毁灭性侵略,随着战事的发生,便出现了反映这些战争的古希腊文学。

  古希腊战争文学,主要是指公元前八世纪至亚历山德里时代的早期文学、古典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希腊神话和希腊悲喜剧等,就其艺术形式而言,有神话、叙事诗和抒情诗。它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原是民间的口头文学。古代的诗人、艺术家都爱好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赫西奥德之《神谱》,则是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总汇,成为古希腊文学中最古老之文献。它是古希腊最早的意识形态,是“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的社会形态”,具有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