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2-1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的局限性不言而喻。人类可以抵达的宇宙空间极为有限,人类至今还远未跨出太阳系,将来也不可能走得太远。而科学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属于诗。我们不知道生命是什么,就说生命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我们不知道宇宙是什么,就说宇宙是一篇浩淼无垠的诗。面对这个充满神秘与奇幻,充满诗意与暗示的世界,诗的直觉与科学的理性相对应,是人类抵达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终极真理的另一种取向和姿态,在体味存在、完善人生的最高境界里,诗与科学殊途同归。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一经创立,就有一个人人都可能提出来的问题:如果现在的宇宙是大约一百五十亿年前那一次大爆炸的产物,那么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什么样子呢?“大爆炸以前是什么样子?严格地说,什么也没有,就连空间和时间也没有。”这一回答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世界科学报告〉摘要:科学的未来是什么?》。大爆炸理论可谓二十世纪人类关于宇宙起源的最新科学解释。可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人的先哲老子就曾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什么?“无”也许就是所谓“什么也没有”,就是所谓正反物质遇合释放能量之后的湮灭状态,就是大爆炸之前的本真状态。在《老子》那里,“无”就是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成之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古人的诗思与今人的科学之思的神奇的吻合,不能不让人惊讶!〔4〕   
    复制生命的所谓克隆技术在二十世纪末才问世,而克隆思想在中国却是古已有之。孙悟空就擅长此道,他抓一把猴毛,吹一口气,就能复制出许多个小孙悟空。作为艺术形象的孙悟空的创造者已经意识到,一根猴毛即已包含了复制一只猴子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神话的诗。从诗人克隆猴,到科学家克隆羊,诗思得到了科学的验证。传统中医关于气火虚实的理论,关于人体五脏与金木水火土五行一一对应的理论,就是一种诗的表述。“肝主木而应春,其位东,于身为筋而力生焉;心主火而应夏,其位南,于身为舌而言良焉;肺主金而应秋,其位西,于身属鼻而气通焉;肾主水而应冬,其位北,于身属耳而听闻焉;脾主土而应于四季,其位中,于身为形而色润焉。”〔5〕你可以说这种表述是不科学的,却不能说它是无价值的,其疗效就是其价值的证明。云南西双版纳等一些地方的人们认为,树木有灵,不能随意砍伐;山水有神,不能随意冒犯,否则是要遭报应的。这样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观念,这样一种与天人合一哲学观相通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诗化的理解和表述,其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诗质的“迷信”造就人与自然相处的行为规范,等到现代科学的环保观念形成和普及,人类家园早就更加面目全非了。   
    作为人类观照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诗与科学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从来就是属于诗的。待到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诗就把这一领地让给了科学,自己则深入到更为遥远更为广袤的星空。据说,现代科学已经观测到了一两百亿光年之外的天体,那些天体所发出的光是经过一两百亿年的传播才到达地球的。也就是说,今人所看到的,还是那些天体一两百亿年前的样子。至于它们现在的样子,我们得再过一两百亿年才可能见到。换句话说,那些今天想必早已面目全非的天体,是我们人类以科学方式所永远也无法抵达,甚至永远也无法观测到的。那个世界永远都只能属于诗了。人类以科学方法所能观测到的全部宇宙,大概只能是包括银河系和若干河外星系在内的这个直径约五六百亿光年的物理宇宙。这个宇宙之外还有什么存在?是否还有许多个与之类似的或不类似的宇宙存在?如何存在?这就不是科学所能回答的了。这个宇宙之外的宇宙也将永远属于诗。
    而以现在这样每十八个月翻一番的发展速度,据说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内,电脑的智力将远远超过人脑的智力,届时,电脑软件还将自动升级,迅速“进化”。超智慧的电脑将摆脱人类的控制,通过互联网做它自己想做的一切,包括操纵地球上的事物,包括飞离地球,开发宇宙。其结局是今天的人类难以想像的。如果电脑对人类不怀好意,将是人类的灾难或末日,一些电脑科学家正对此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人类也可能让自己的意识“数字化”进入电脑网络世界,从而获得灵魂的永生。那时,世界上将不只有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了,“人”与电脑智慧将共生于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分彼此。果真到了那一天,科学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而变得诗意盎然了,或者就是诗了。   
    面对星空的浩淼和人生的虚幻,念及生命没有目的,灵魂没有归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唤起一份本真的诗情,勾起一份本原的诗思,抒发一通屈子《天问》式的迷茫和感动。面对尘世的悲欢炎凉,忘却世俗的欲望和功利,浮躁之余,我们又不免会有一份诗意的缠绵和感伤。   
    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诗与宗教相通。而宗教作为灵魂的慰藉,是如此地不可靠,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上帝存在与否早已成为疑问。蔡元培曾经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想必也是希望在宗教幻灭、“上帝死了”之后,还有一种方式诗化人生,让无根的漂萍般的人生还有一个皈依,让茫然无助的人生还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往和追求,而不至于像当今世界的“后现代”们,在解构、颠覆、虚无了一切价值之后,六神无主地疯癫下去;像当今中国某些不知诗为何物的暴发户们,除了吃喝嫖赌吸毒,就是给自己修坟墓。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上帝或许会死,诗神却永远不会死。上帝死了之后,诗神更加任重道远。
狭义的诗
    狭义的诗,就是从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6〕以来,尤其是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以来,几千年一直被创作、传播和鉴赏着的,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被奉为文学正宗的那种文体。  
    关于狭义的诗,它的定义,古今中外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的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曾列举了中国古今关于诗的定义达四十种之多。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的《诗的定义(初形)试拟》则列举了三十八种〔7〕。实际上,古往今来的诗人和学者关于诗的定义肯定还不止这些。《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以为“守法度曰诗”。章太炎《答曹聚仁论白话诗》更以为:“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百家姓》然,《医方歌诀》亦然。以工拙计,诗人或不为,亦不得谓非诗之流也”。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但丁《论俗语》说:“诗不是别的,而是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薄伽丘《异教诸神谱系》说:“‘诗’源于一个很古的希腊语词Poetes,它的意义是拉丁语中所谓的精致的讲话。”“诗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它发源于上帝的胸怀。”雪莱《诗辩》说:“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的记录。”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说:“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的强烈表情。”柯勒律治说:“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别林斯基《诗歌的分类和分科》说:“诗歌是最高的艺术体裁。……诗歌用流畅的人类语言来表达,这语言既是音响,又是图画,又是明确的、清楚说出的概念。因此,诗歌包含着其他艺术的一切因素,仿佛把其他艺术分别拥有的各种手段都毕备于一身了。诗歌是艺术的整体,是艺术的全部机构,它网络艺术的一切方向,把艺术的一切差别清楚而且明确地包含在自身之内。”艾略特《诗歌的作用》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   
    关于“诗是什么”,各家所言,各有独到和精辟之处:强调诗乃“志之所之”、“吟咏性情”或“生命意识”,着眼于诗的内容;强调诗乃“无形画”、“有声画”或“既是音响,又是图画”,着眼于诗的意象特征;强调诗乃“法度”,乃“精致的讲话”,乃“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或索性以押韵为诗,着眼于诗的形式;强调诗“发源于上帝的胸怀”,“一切知识的精华”,“科学面部的表情”,“最高的艺术体裁”,则着眼于诗的本质。就算是盲人摸象吧,许多“盲人”各执一辞的“摸象”结论之和,也与“全象”相去不远了〔8〕。   
    当今流行的各种“主义”的诗学理论,也都有自己关于诗的定义:   
    现实主义诗学认为:诗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现实生活,才是诗及一切艺术的源泉。诗人是生活的歌手,诗是对生活的歌唱。   
    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诗人对美的追求,趋向于形式的自主创造。形式的自主品质,意味着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