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是qq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品和服务上的确比其他家强,另一个就是因为它做的足够早,用户的关系链已经在这儿培养出来了,再换软件,那成本也就太大了,只要其他软件没有足够吸引用户的地方,那用户就不太可能迁移了。
就像后来,微信在国内称霸,在海外拓展业务却艰难无比,它的用户体验使用习惯这些都还算次要原因,主要的还是因为海外几大主流市场,已经被其他软件占据了,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用户没有理由无聊的去换软件。
而现在,就是一个机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智能手机上的移动i领域都是一片蓝海。
方哲写在创业计划书上的市场背景分析,更像是对自己了解的未来的一场思考。机遇的背后,也同样有着足够多的困难和危险。。。
第一点,就是绊倒无数想往海外拓展业务的中国企业的政策问题。
当今世界,全球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策,涉及到即时通讯这种可能触及国家安全的领域,一家中国企业想要在当地展开业务,可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政策难题。
说实话,想到这儿的时候,方哲的确是有些灰心的,到方哲重生的时候,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包括日欧美几个主流的发达国家市场,到处都能遇到ade in hina,但大都集中在廉价低端产业,高端科技领域和高端制造业以及通信互联网等产业,中国品牌少之又少。
还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书上写着海尔在美国某个很著名的地方开了分公司,当时方哲还郁闷一家企业开个分公司都能写到教科书上,那自己将来也开家大公司说不定也能在教科书上露个脸。
慢慢长大后,方哲才明白其中的原因,从近代中国衰落以后,我们从军事,经济,文化,乃至于思想等领域,都跟西方有了很大的差距,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用上百年数代人的鲜血写出来的。
到今天,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渴望民族能够复兴,渴望中国重新伟大,渴望中国人能够雄赳赳气昂昂,充满自信的站在这个世界上。
方哲重生的时候,阿里巴巴已经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从东南亚到印度,从美国到欧洲,虽然有很多阻力,但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通讯领域的华为,虽然花费十多年都没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在欧洲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方哲想要一开始就瞄准全球市场,难吗?难。可能吗?可能。
很多人都在说,国内的互联网三巨头bat,都算不上纯粹的中国企业,因为他们最大的股东,都是外资。
追究历史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国内的v风险投资产业不发达,创业公司想要发展,诸经磨难之后,只能找国外的风险投资融资,在政策上,国内相比海外,不敢说最严,但的确算严格的一个,如此情况下,海外资本都能投资这三大企业,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他们投资的未来。
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市场都像是一片果园,只不过有的园子大,有的园子小,外面的人想进来摘熟了的果子,你不带钱那叫偷,你带钱了我这个园丁可以不卖你留着自己吃,相反,如果你是带着钱和水壶化肥甚至于种子之类,那就很容易商量了,你可以找树苗浇树等结果了分你几个,也可以找块地种种子,只要钱给够了一切都好商量。
在方哲佩服的人中,rb的孙正义算是一个,前世的方哲也经常关注他的新闻,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几的矮个子巨人,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十八九岁还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就靠卖游戏卖专利赚了数百万美元,后来回国创业,在多次失败后创办了软银帝国,在中国媒体的评价里,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在他身上,让方哲最为佩服的,便是眼光,他知道rb因为资源和人口的问题,市场潜力有限,所以他把部分赚到的钱用来投资,从欧美到中国,哪儿的市场大,哪儿有他的投资。
95年末200万美元投资雅虎占股2%,9年再增投亿美元购入30%股份,98年的时候又以四亿一千万美元的价格卖掉2%的股份,对照95年的投资,三年时间净赚三亿九千万美元,再后来2000年的时候投资中国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占股30%,后来又多次增投。
到方哲重生的时候,阿里巴巴已经成长为市值过4000亿美元的巨头,而软银依然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
闲不下来的孙正义,又从投资的各个领域卖点儿股票,调集点儿小钱钱,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的芯片设计公司ar,一个设计了市面上95%手机芯片的公司,一个被孙正义看好的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关键所在的公司。
方哲想到孙正义,是因为眼下的方哲乃至于无数的中国企业,都可以从孙正义过去的所作所为和处事方式中学到一些东西,就像阿里巴巴和其他大多数跨国公司国际化的过程一样,到处投资海外的本土创业公司,投的就是企业的未来,方哲也可以这样做。
当然,这只是方哲想到的,拓展国际市场的保底手段之一,如果可以的话,方哲还是希望,像hatsapp,ggle,faebk那样,在还没被巨头注意到的蛮荒蓝海中,横驱直入。
第四十五章 钱从哪里来()
政策问题是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问题,当然,在这之前还有最重要的市场问题,没有市场的话,什么拓展都是空话。
抛开上面两点,大多数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都不得不重视的另外两个问题,就是本地化和专利问题。
本地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翻译到当地语言到适应当地使用习惯,再到顺应当地市场行为等等,很多巨头都在这儿折戟沉沙。
在方哲所处的游戏行业,更是一个重视本地化的行业。
国内游戏想要发往海外,或者国外的游戏要进入国内,从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当地政策,游戏内容语言翻译,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当地民俗等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考量,就像国内盛行的修仙,玄幻题材的游戏,发往海外几乎很少成功,很大的原因便是因为大多数海外用户没有这种喜好。
在国内,海外巨头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一如微软今天依然占据着国内90%以上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汽车领域,尤其是高端汽车领域,大多数也都被海外品牌占领。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互联网行业,海外巨头大部分都溃败了。很多人把它们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政策,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企业不管在哪个市场,都应该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政策,而不是当地的法律因为你的企业去修改,前者要比后者来的容易的多。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崛起的时候,最大的对手就是海外进入的ebay,后来淘宝通过免费政策等一系列符合国内市场环境的运营手段,打败了ebay。
而同样作为外资进入的亚马逊,更是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在普通民众中知名度不高,不像国内京东唯品会之类的做大量品牌宣传不说,从网站设计到运营服务,都满是西方人的高冷范儿,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到方哲重生的时候,也只能抱着一点儿海淘市场的优势。
当然,方哲也知道亚马逊不重视中国市场是因为它的运营模式有点儿类似于国内的京东,有自营产品和物流体系,都属于重资产运营,有京东这个已经长成小巨头的对手在,它花费大力气挖掘中国市场的确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05年进入国内的微软sn,最开始瞄准腾讯qq在企业商务通讯领域的不足,着实出了不少风头,而当时的腾讯也对这个对手足够重视,从优化qq邮箱到大文件离线传送等一系列手段,三拳两脚下来,就将sn打趴下了。
后来方哲在《腾讯传》中看到关于腾讯与sn之间竞争的故事,其中最让方哲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腾讯研发一个功能,从需求到最终方案,可能一天之内就能搞定,而sn这边,受累于sn全球化运营的特质,中国分部的需求需要提审到美国总部去审核,从沟通到研发效率上都差距太多,而且也不愿意为中国市场专门调整部分功能,最后只能败走麦城。
而谷歌退出中国,主要还是因为对中国市场政策的不妥协,在国家安全等问题面前,谷歌的强硬无异于以卵击石,等后面眼馋中国市场想要再入华,那难度也不会是一点儿半点。它所谓坚持不作恶的背后,在美国欧盟等大本营市场,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这点上,在中国大捞特捞的苹果就比它有眼力劲儿多了。
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前几年,国内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被海外的三星lg苹果等把持,等方哲重生那会儿,国产的小米华为viv等已经重新夺回了中端市场,并且向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发起进攻。
华为在欧洲中东等海外地区销量不菲,小米在印度成为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印度手机市场上中国手机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当然,受限于专利等因素,各家手机品牌仍在通过购买专利等各种手段,努力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从政策到本地化再到专利,暂时方哲只想到这三个拓展全球市场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方哲想做的移动i软件上,三个问题里边,专利问题是影响因素最小的,政策问题是影响最大的,本地化则是处于中间的问题,它决定了既便政策允许,方哲能不能得到当地用户的认可,占领当地市场。
一番思考之后,方哲认为,做移动i软件这件事,有很高的可行性,只要能够积累几千万用户,就算到时候退出也能卖个好价钱,而如果能够积累数亿用户,那方哲的巨头梦,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了。
最不济的情况下,方哲既没积累到用户也浪费很多钱,那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