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溜好长一段路程。连他究竟到了哪里,也无人知道。
    将军总算打电话回来了,他在迈尔堡听说办公室有事,于是与办公室取得了联
系。布拉顿还是不能在电话上谈“魔术”的事,他只得恳求马歇尔马上回来。可是
将军却说不急,他要淋浴,还要更衣。一直到10点半,他才出现在办公室,见到
了正处于歇斯底里中的布拉顿,后者用颤抖的手,拿出日本的备忘录。
    马歇尔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他的老花眼镜。他不愿配眼镜,只戴这种老花
眼镜,勤务兵往往一次给买上一打。这种老花眼镜无疑会影响阅读效果,布拉顿看
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没有办法,毕竟要让参谋长读完电报。
    备忘录太长了。前13部分马歇尔没有看过,他现在得从头看起,而布拉顿也
没有想到把备忘录的最后一部分让他读。事件发生后,马歇尔说:“他们没有让我
先看最重要的最后部分,而是让我从头看到底。”这样就费时间了。眼看已经是1
1点钟了,离最后时限只有两个小时了。马歇尔终于看完了。布拉顿又对马歇尔说:
“你看那一点是否值得注意?”他说的是在下午1点递交备忘录的事。
    马歇尔当然知道了,他显得心烦意乱,而此时迈尔斯和杰罗也走进了马歇尔的
办公室。迈尔斯这才知道自己昨天晚上犯了多大的错误,作为一个情报部长,他知
道这是不允许的。
    不过,现在离日本规定的最后期限还有1小时40分钟,这个时候通知珍珠港,
太平洋舰队完全能作好作战准备,至少不会等在港口挨炸。马歇尔决定通知他麾下
的美国陆军。他身边有一部高频保密电话机,可以直接同各部队司令官通话。但他
想,传递“魔术”破译的情报,用电话是太冒险了,这种电话以前曾被窃听过。于
是决定发电报。电报全文如下:“日本人将于今日东部标准时间1点递交可视为最
后通谋的照会,他们并已奉命立即销毁密码机。我们尚不明白定此时间是何含义,
但务望随时进入戒备状态。”此时马歇尔的思维似乎还未像总统那样来得敏捷,恐
怕他还未想到在这时就进入战争状态。他当然也未意识到,让太平洋舰队进入戒备
状态的命令早已发出,如果不是阴差阳错,太平洋舰队收到这份“戒备”电报,后
果与没有收到这份电报可能没有什么差别。
    相比较而言,斯塔克的思维最为迟钝。马歇尔尚想到日本人可能会断绝外交关
系,因此提醒部队有所戒备,而斯塔克根本就未从这份类似于最后通牒的文件中看
出任何弦外之音,以至于当马歇尔与他通电话,通知他陆军采取的措施时,斯塔克
竟然无动于衷,马歇尔不得不又花费了好几分钟来说服自己的同僚。他问斯塔克,
是否愿意把这份电报同样转发海军部队,斯塔克又犹豫了。在他的记忆中,类似的
戒备命令已经发得太多了,11月27日已经发过,后来他又亲自向金梅尔写过信,
再发警报,会不会像那喊“狼来了”的小孩?不过,他最后同意马歇尔在电报的末
尾加上“通报海军”几个字。斯塔克还主动提出,是否用海军的电报系统发报,马
歇尔谢绝了,说陆军的通讯系统也不错,完全可以胜任。
    布拉顿把电文送到陆军部文电中心,交给了爱德华·弗伦奇上校。但是,可能
是由于时间紧迫,马歇尔的笔迹十分潦草,弗伦奇根本看不清,于是又赶快与布拉
顿一起研究参谋长到底写了些什么。几分钟之后,这项工作也完成了。布拉顿回到
陆军部,告诉马歇尔,电报将在半小时内全部发出。马歇尔还是心神不定,隔了一
段时间又让布拉顿去看看,发报是否顺利,布拉顿回来说,一切顺利。马歇尔这才
放下心来。好了,戒备命令已经发出,即使日本采取什么行动,他也不怕了。
    可是布拉顿没有向他的上司说出实际情况。真实情况是,一切进展顺利,但夏
威夷除外。由于天气不佳,至夏威夷的线路不通,弗伦奇无法要通夏威夷的陆军电
台,他只得采用迂回的办法,通过商业通讯渠道把电文发了出去。夏威夷时间7点
33分,美国西联电报公司檀香山分局收到了这份电报,但没有按急电立即送至夏
威夷陆军司令官手中。等肖特中将收到这份电报时,已经是下午二时了,此时的珍
珠港,已经是一片废墟。
    华盛顿的最后一天就这样度过了,夏威夷的情况如何?
    6日傍晚6点30分(均为夏威夷时间,下同),肖特将军准备携夫人与他的
情报参谋肯得尔·菲尔德夫妇共进晚餐,正要出发时,另一位情报参谋乔治·比克
内尔来找将军,说他刚刚从电话里听到一段奇怪的谈话。东京的一位新闻官员打电
话与火奴鲁鲁一位日本牙医的妻子聊天,电话里谈到了珍珠港内的飞机、舰队的数
量如何,飞机晚上是否使用探照灯。此外,他们还谈到夏威夷的花卉情况。那个日
本女人回答称:“现在是全年中开花最少的季节,然而,木模红和圣诞红现正盛开。”
私人电话中涉及军事机密,且谈论花卉竟然要打越洋电话,这不能不引起比克内尔
的怀疑。他觉得情况紧急,某种事情正在策划之中,以至于不能等到明天再向肖特
将军报告。肖特和比克内尔讨论了一个小时,但一无所获。此时,夫人的汽车已经
在门外等了他一个小时,早就不耐烦了,他决定将此问题暂时搁置,明天再议。本
该引起肖特重视的第一次机会与他失之交臂。
    7日凌晨3点42分,此时日本舰队距珍珠港275英里。扫雷艇“秃鹰”号
发现在珍珠港港口外边有一架潜望镜,立即和驱逐舰“华德”号冲上去搜索,但一
无所获。无论是“秃鹰”号还是“华德”号事后都没有报告此事,它们都认为可能
是弄错了。但是,“秃鹰”号并没有弄错,它看到的正是一艘日本小型潜艇。第二
次机会就这样悄悄地溜过去了。
    清晨6点45分,日本特遣舰队此时距珍珠港180英里。正在执行巡逻任务
的“华德”号在港口外击沉了一艘奇怪的潜艇,一架海上巡逻机也参与了战斗。6
点别分,“华德”号舰长奥特布里奇用无线电向第14海军军区报告:“我们已向
在防御区活动的潜艇投放了深水炸弹。”也许他觉得自己的措辞不够强烈,两分钟
后,他再次报告:“我们已向在防御区内活动的潜艇发动攻击,炮击并投放深水炸
弹。”金梅尔的参谋长约翰·厄尔在7点12分收到了这份电报,但他本采取任何
措施。理由是,在过去的一周内发生过3次类似的事情,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不
值得大惊小怪。
    7点钟,日本飞机距珍珠港137英里。两个正在摆弄雷达的士兵突然发现:
一支有很多飞机配合的舰队正向岛上席卷而来。他们打电话给情报中心,值班的是
一位对雷达一窍不通的年轻尉官。他记起今天早上曾从收音机里听到过KGMB广
播电台播放过夏威夷音乐。每当有飞机从加利福尼亚飞来,电台里总要播放这类音
乐。因此,他作出了一个合乎常情的判断:雷达上出现的一定是自己的飞机,因而
命令那两个士兵:不要操心。那两个土兵继续玩着雷达。他们发现,飞机越来越近
了。到7点39分,它们从雷达上完全消失了。因为距离太近了,雷达不再能发现
它们。第四次机会失去了。7点55分,第一批日军的炸弹落了下来。
    偷袭珍珠港一剧谢幕了,美国人关于灾难起
    因的争论也开始了。是出于人性的弱点,还是一
    群笨蛋干的蠢事,抑或是罗斯福的阴谋?美国人、
    日本人、中国人,对这件事各有说法。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美国情报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之前,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由于大西洋天险的存在,美国是一个世外桃
源,战火不会烧到美国人身上,只要美国洁身自好,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是,珍
珠港事件把美国人的梦想击得粉碎。珍珠港事件后一天,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
过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议。这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是难以想像的。山本五十六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了罗斯福政府一票,解决了令总统头疼的一个难题。
    珍珠港的基地毁了,太平洋舰队大部分沉入了海底,美国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胜利虽然还很遥远,却不是不可指望的。照理说,珍珠港事件已经成了历史。
但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自12月7日那个耻辱性的事件发生后,珍珠港就一而
再、再而三地进入人们的话题。美国国会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事件的
起因。日本人的偷袭是如何得手的?美国人为什么会遭到突然袭击?人们对这些话
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令所有的局外人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怎么了?难道他们真
的如此好奇吗?
    珍珠港事件的一个当事人,当时的陆军情报部长迈尔斯将军在事后曾说起这个
现象。他说:“英国人事先多少料到他们的将军们会干蠢事,因此,在大难临头时,
他们并不真正感到突然。他们并没有热衷于寻找替罪羊,而是盼望出现奇迹,祈求
上帝搭救他们平安渡过难关。那就是他们如此感激敦刻尔克撤退的缘故。与此相反,
美国人则指望他们的将军出类拔苹,永远不出差错。因此,一旦大难临头,他们就
追查谁在搞阴谋诡计。这不可能是我们的将军或者广大指战员搞的名堂,一定是有
人在什么地方干了卑鄙勾当。谁是阴谋分子?那就是为什么大家对珍珠港事件发了
疯似地猜疑不休的缘故。”
    迈尔斯此言揭示出美国人的一种典型心态,那就是凡事都喜欢追根究底。从科
学发现来说,喜欢寻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