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偏向德国一边,战争进行到这种地步,把一个中立国拖入战争值得吗?最重要的
是,选择挪威登陆,盟军必须在海上作战,极易遭到德国潜艇的攻击;而且,空中
掩护的力量也显不足,再加上当地气候寒冷,需要大批经过特殊训练、具有特种装
备的部队,可盟军哪里有这么多特种部队?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丘吉尔的第二个方案是从巴尔干登陆。他认为巴尔于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如
果从这个地方出击,必定能给希特勒致命的一击。可是,这个方案也没有获得专家
们的同意。他们认为,从巴尔干登陆看起来颇具吸引力,但实际上不可取。首先是
这一带地形复杂,盟军登陆后要穿越群山进人匈牙利平原,最后才能直入德国。而
且,东南欧历来是俄罗斯的禁育,苏联在这里有着广泛的利益,如果盟军从这里登
陆,必将引起与苏联的矛盾,引起盟国之间的冲突。这个方案也不可取。
    第三条可能的登陆线路是从法国南部登陆。根据这一方案,登陆、固守都不成
问题,苏联人也会同意,但是代价太大,而也被否决。
    盟军满意的登陆点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其一是必须在以英国为基地的空军
作战半径范围内,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盟军才能得到空军的支援。其次,登陆场附
近必须有良好的港口,这样可以运卸大量的作战物资和作战部队。此外海滩必须平
坦开阔,便于先头部队最初的作战和桥头堡的建立。这样,3000英里的海岸最
后只剩下两处地点可以作为盟军的登陆点,其一是加来海峡,从敦刻尔克到索姆河
口一段;其二是诺曼底地区,从康尼到科唐坦半岛一带。由于加来作为登陆场的优
势十分明显,盟军预料德军在这里的防御也最为顽固,故予以舍弃,最后只剩下诺
曼底一处可以作为登陆场。这里有两个优良的港口,其一是瑟堡,另外一个是勒阿
弗尔。虽然说这个地区离英国比较远,离盟军的最终目标德国也比较远,但是正因
为这一点,德军在那里的防御比较薄弱,因而盟军袭击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仅
这一点,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优良的登陆场。
    这么多登陆场都被舍弃,并不是说这些登陆场都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每个
地点都有它作为盟军登陆场的合情合理的理由。如挪威、德国用来制造飞机和潜艇
发动机的优质钢,就是从一种芬兰出产的镍矿石中提取的,如果没有这些镍矿石,
那么德国的战争机器就会停止运转。而这些镍矿石必须经过挪威沿海,才能运到德
国。挪威在希特勒的心目中具有一种特殊的位置,他曾说,挪威是关系到这场战争
成败的地带。而且,挪威在德国北边,靠近德国唯一的军港基尔,德国开往大西洋
的潜艇都从那里出发,如果挪威失守,德国的潜艇将被封死在港口,重演第一次世
界大战时德国海军的历史。希特勒曾经读过一篇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战
略的文章,文章说,德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的海军被封锁在军港之内,如果这
支舰队能冲破封锁,在大西洋巡逻,那么,它就可能切断英国的商船活动,使英国
丧失战争能力。文章最后说,如果再次发生战争,德国应首先占领挪威的不冻港。
因此,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占领了挪威。他反复告诫他的守军,
要警惕盟军从挪威人侵的危险。诺曼底登陆开始时,德军在挪威一共驻扎了13个
陆军师,9万名海军人员,6万名空军人员,6000名党卫军,另外还有1.2
万名准军事人员。这些部队包括一个装甲师,一个潜艇中队,一支小型空军。在整
个登陆期间,希特勒都没有调动这支部队,他们一直在那里等待盟军的入侵。
    还有巴尔干。希特勒对巴尔干的关注决不在挪威之下。丘吉尔喜欢用“欧洲柔
软的下腹部”来形容巴尔干,希特勒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认为巴尔干半岛对第三帝
国是重要的。他甚至宣称,罗马尼亚的铁门才是帝国真正的东部边界,德国永远不
会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这个地区为第三帝国提供了维系德国战争机器所不可缺少
的原料,如石油,德国需要的石油,有1/3产自罗马尼亚。当盟国的空袭粉碎了
德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后,罗马尼亚的油田对德国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一旦失
去,后果不堪设想。而巴尔干国家都是德国的盟国,有几十万军队听它使唤。当年
进攻苏联时,尽管由于苏联的气候特殊,能够用来作战的时间很短,但当南斯拉夫
发生政变,亲德政权被推翻后,希特勒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两个星期,镇压了南斯
拉夫的军事政变。后来有人评论说,如果不是拖延了这两个星期,德国也许在寒冬
到来之前就拿下了莫斯科,那么,苏德战争的前景就很难说了。
    盟军情报部门充分认识到希特勒对这些地方的关注,当它们作为登陆场的价值
被放弃后,盟军情报部门敏锐地想到,可以利用希特勒对这些地方的关注,分散他
对诺曼底地区的注意力,牵制德军部分兵力,不让他们去支援诺曼底。一场围绕诺
曼底的欺骗战就这样展开了。
    诺曼底登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登
陆行动就可能遭到挫败。盟军最高统帅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即使盟军能在
登陆之前做到万无一失,但登陆成功的把握只有50%。丘吉尔听到这个结论时,
几乎要摔倒在地。他的参谋长布鲁克说,由于运输工具的限制,盟军在登陆日那天,
只能投入8个师,第二天可达到10个师,到第5天可达到匕个师,到第21天可
以达到24个师,第36天可以达到30个师。在登陆后一个月内,在兵力对比上,
盟军将占绝对的劣势。要使登陆军不被消灭,德军在登陆目那天,驻扎在诺曼底附
近的军队不得多于3个师,第三天不得多于5个师,第9天不得多于9个师。而龙
德施泰特的西线统帅部实际掌握的军队数量是150万人。要分散德军的兵力,唯
一的办法就是突然袭击,不让德军摸清盟军的真正意图,迟滞德军对诺曼底地区的
增援。如果盟军不能隐蔽自己的进攻时间和主攻方向,希特勒将有足够的时间和兵
力来击退盟军的进攻。此外,登陆行动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海岸的风速
不能超过每小时24公里,海面风速则在每小时32公里内,能见度要达到4.8
~6.4公里之间,云的高度应在900米以上,要有明朗的月亮。但由于海峡地
区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一年中适合登陆的时间只有那么几段,这几段时间盟军知
道,德军也知道。早在1941年,希特勒就下令组建气象情报中心,‘油那些能
够使用第六感官。确有才能并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人充
任情报员,不管他是驼背。罗圈腿,还是全身瘫痪,只要他“熟悉蚊子、燕子的飞
行规律,了解天气征候,能根据感觉辨别风云,能根据眼睛识别天气的变化”就行。
此外,海峡地区在气候、潮汐和地形方面适于实施大规模登陆的地域也是有限的。
只要希特勒了解盟军的主攻方向,登陆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
    这个结论让丘吉尔痛苦不堪。一旦登陆失败,德军很可能顺势人侵。初败之后
的英国是绝对没有力量挡住德军的入侵的。把成功的机会寄托在突然袭击上面,到
底有几成把握?要知道,德国是近代军事学术的发源地。对别的国家搞突然袭击,
或许还有成功的把握,可是要对德国搞突然袭击,难哪!胖特烈大帝就告诫过他的
军队:“允许被打败,但绝对不能被打个措手不及。”时至今日,德国人并没有忘
记先祖的教诲。希特勒可是一个搞突然袭击的老手。现在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可不容易做到。
    但是,盟军也有有利条件,这就是盟军拥有当时一流的、在大战中成长起来的
情报机构。跨海登陆确实难度很大,但是,只要能做到出其不意,盟军还是有可能
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几个桥头堡的。只要桥头堡一建立,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将会
陆续到达,这样,盟国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和后备兵员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击败
德意志帝国也就不是一种奢望了。这一点,艾森豪威尔清楚,希特勒也清楚。
    关键是隐蔽盟军的主攻方向。如果希特勒不能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那么,他
就木会全力对付已经发生的登陆行动。只有这样,登上海滩的先头部队才不会被消
灭,等他清醒过来时,盟军已经在滩头阵地上站稳了脚跟。这样,登陆就有希望了。
    为了确保登陆成功,盟军不得不借助于战略欺骗手段,通过战略欺骗分散希特
勒的注意力,迫使他把兵力分散在从挪威到地中海的广阔地区,以达到出其不意的
效果。为此,盟军最高统帅部在制定“霸王”计划的同时,又制定了一项“卫士”
欺骗计划。“卫士”计划有双重目的:其一,旨在通过多种欺骗手段,迫使希特勒
将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地,使他在诺曼底地区缺少足够的兵力来挫败盟军的登陆;其
二,通过干扰和破坏德军的通讯、情报、后勤和行政系统,迟滞德军对登陆作出反
应。它包括至少36项附属计划和几十项有关对策,其目的是使希特勒相信,由于
无法解决登陆艇问题,盟军在1944年7月前不可能在欧洲登陆。此外,在登陆
地点方面,盟军有多种战略考虑,挪威力D来和巴尔干都是盟军可能的登陆地点,
而主攻将在加来方向。
    “卫士’ 外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坚韧” 计划,它又分‘北方坚韧”和
“南方坚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针对挪威和瑞典两国,目的是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