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年前,朝鲜战争还没有爆发;两年前,中国大陆还没有解放,中华人民共和
国还没有成立;两年前,冷战虽然已经开始,但热战还没有打起来。
    一切都变了,而时间仅仅过去了两年!
    关于朝鲜战争,无论其起源、扩大,还是结束,每一个环节都有说不尽的话题。
有关的著作已经是汗牛充栋,但是,在世人对朝鲜战争所作的无数评论中,最有趣
的莫过于这场战争的决策者所作的评论。
    杜鲁门总统说这是一场维持半岛治安的“警察行动”。
    布雷德利将军说:“这是一场军事上的奇灾大祸,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
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克拉克将军说:“在执行我
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
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
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事和外交战略的转折点,美国在用武力遏
制“共产主义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此后,美国在东南亚,在中东,在世
界其他地区不断地进行类似于朝鲜战争这样的“警察行动”,大量的美国资金、人
力被消耗在那些地方,而到头来,除了付出无数美国人的生命外,美国一无所得。
回过头来看看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其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但是,人们不明白,一
场朝鲜半岛发生的内战,怎么会对美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场维持治安的“警察
行动”又何以扩大成一场局部战争,并且差一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乃至热核战争?
对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美国政府指责前线指挥官麦克阿瑟一意孤行,
蓄意扩大战争,而麦克阿瑟又指责华盛顿对“共产主义”姑息养奸。究竟谁是谁非?
    朝鲜战争之所以从一场“警察行动”发展成一场局部战争,有三个人“功不可
没” 。 他们是: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美国任命的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没有杜鲁门和艾奇逊的过分自信,美国恐怕不会卷入朝鲜战争,更不会与中国
发生冲突,从而也杜绝了长津彻军事灾难的发生;没有麦克阿瑟的一意孤行,美国
在长津湖的军事灾难绝对没有那么惨,战争也许不用拖上三年时间。
    杜鲁门并非出身名门。非但如此,可以说杜鲁门在美国政坛没有任何背景。他
之所以成为美国总统,是因为他是罗斯福总统的副总统,因为罗斯福总统“中道崩
俎”,杜鲁门才如愿以偿。而罗斯福之所以挑选杜鲁门作为他的政治搭档,则是因
为他认准杜鲁门不可能取代他的位置。杜鲁门成为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可以说完
全是一种机缘凑合,以至于美国朝野无人对他看好。当他第一届任期结束之时,许
多人都认为他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等待他的将是退休和著书立说,以至于在大
选揭晓前一分钟,大家还以为当选总统是纽约州州长杜威而不是杜鲁门。杜鲁门有
的是自卑,但这种自卑被他用强烈的自傲掩盖起来了,人们看不到一个唯唯诺诺的
杜鲁门,倒是发现了一个说一不二。行动利索、喜欢独断专行的美国总统。杜鲁门
把他的座右铭“责任最后总是在我这里”摆在办公桌上。事后看来,杜鲁门确实做
到了这一点,最后决心都是他下的。只是这个决心,究竟是弹精竭虑的产物,还是
一时冲动的结果,那就无人知道了。不过,杜鲁门确实身手不凡。他之所以能在美
国政坛呼风唤雨近10年,靠的并不完全是机遇。他的直觉能力极好,而且性格倔
强,颇有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味,这一点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绝对必要的。
此外,杜鲁门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对历史的娴熟令一般的史学家相形见细。在美
国总统这一行中,如果要论学识渊博,那么,除了大学教授出身的伍德罗·威尔逊
外,恐怕无人能与杜鲁门相比。当他大权在握后,他的自信心就显得更突出了。他
是出类拔草的,这一点已经勿庸置疑。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判断事物
的能力。这种性格比起那种拖泥带水的决策方式而言确实具有优越性,但是决策的
随意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先干起来再说,这是杜鲁门决策的典型风格。但是,这也
是一种赌徒的风格。
    当朝鲜战争爆发时,杜鲁门正在密苏里的老家休假,接到艾奇逊的电话时,他
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他在回忆录中说:“共产党人在
朝鲜的所作所为,就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人在10年、历年和20年前的所
作所为一样。我深切地感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
疯狂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
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来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
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对这种侵略行动不加以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
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一位接近美国决策
人物的新闻记者总结说,“他们肯定把北朝鲜的入侵看作是对奋起反抗共产党扩张
的国家的考验,包括美国在内。从这样的角度看,越过南北朝鲜的边界,就很像当
时希特勒惯用的手法:以进攻来试探对方的反应。”而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杜
鲁门也回忆说:“从获得消息时起,我的父亲就明确表示,他担心这是第三次世界
大战的序幕。”正是这种极度冲动的考虑,使杜鲁门决定,美国必须介入朝鲜战争,
管它是一场世界大战,还是一场警察行动。
    与杜鲁门搭档的艾奇逊则正好是另一种类型。他出身名门,举止优雅,一副绅
士派头,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最高法院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的高足。他与杜
鲁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说来也怪,这位才高八斗的艾奇逊在华盛顿官场上几乎没
有知音,却偏偏和杜鲁门搅在了一起。杜鲁门也知道,自己的才识不足以应付复杂
的国际事务,因此,1949年三月他让艾奇逊出掌国务院。说实在的,这个差使
难不倒艾奇逊,在这个岗位上,他的聪明才智充其量只应用了一半。有人曾评论说:
“教长(指艾奇逊)本来是可以一身二任,同时出任国务卿和财政部长的。”不过,
艾奇逊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十足的自信心常常把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傲慢,他
从不知谦虚为何物,也不懂什么时候应该缄口不言,相反,他倒有一种敢为天下先
的勇气,常常自作主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的第一项决策就是由他主持作
出的。我们已经知道,当时杜鲁门正在密苏里老家度周末,艾奇逊主持了国务院和
国防部的一班人马,作出了干涉朝鲜的至关重要的决定。艾奇逊还建议第七舰队进
驻台湾海峡,阻止两岸发生武装冲突,从而把朝鲜内战和中国统一祖国的大业联系
在一起,最终使朝鲜战争扩大化成为不可避免。不仅如此,当英国、印度等国出面
调解,指望和平解决朝鲜危机时,艾奇逊一口回绝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从莫斯科带
回的建议,坚持要在“军事上迅速消除对朝鲜的侵略,不作任何足以促进共产党贪
欲的让步,以免他们在别的地方进行侵略”。至于说一个国家发生的内战何以被称
为“侵略”,美国大法官的高足、学识渊博的法学博士就不去考虑了。他还强调,
应该通过对日和约或者联合国来解决中国的台湾问题。当印度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
国安理会的合法席位、和平解决朝鲜冲突时,他则大大地把印度人嘲笑一通。他说
他从小就有一个幻觉,即如果地球是圆的,印度人一定是头朝下倒立的,或者是完
全颠倒过来的。当然,事实已经证明,艾奇逊所设想的确实是一个幻觉,而真正颠
倒着思考问题的,不是印度人,而是他艾奇逊博士。
    美国就这样由杜鲁门和艾奇逊引导着介入了朝鲜战争,至于说这场战争的性质
到底是什么,将会持续多长时间,美国会付出什么代价,将会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这两个人一概不管。尽管这两个人的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迥异,但他们却得出了
一个完全相同的结论,这就是“干着看”,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艾奇逊说:“现
在要干的事是立即行动,并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之。如果停下手来分析自己
的行动,那么就是作茧自缚。”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一旦美国跨出了第一步,那就
可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战车启动了,再倒回来就困难了。中央情报局曾估计说,
由于美国已经介入朝鲜战争,以后无论它是主动撤离,还是被迫撤退,对美国而言
那都是一场灾难。事实证明,这是中央情报局在整个战争期间所作的少有的几个具
有先见之明的判断之一。当美国政府决定在朝鲜投入美国的地面部队时,他们首先
投入了一个团,当发现一个团不足以扭转朝鲜的军事局势时,他们就投入两个师,
后来又把美国第8集团军和第10军悉数投入朝鲜。战争就这样一步步扩大了。
    美国在朝鲜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美国干预朝鲜内战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对此,
美国决策者心中实在没有定数。最初,杜鲁门政府设想的仅仅是恢复朝鲜半岛原有
的态势,也就是以三八线为界划分朝鲜。杜鲁门说美国出兵朝鲜不过是一场“警察
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6月28日,联合战略研究委员会提出了把战火烧到三
八线以北的问题,不过它认为,如果能把朝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