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能有5万~6万人运过鸭绿江。11月2日,威洛比向华盛顿报告,已有1.
65万名中国人进入朝鲜。3日,麦克阿瑟承认,可能已经有3.4万名中国人进
入朝鲜。实际上,当时入前作战的首批志愿军达4个军另加3个炮兵师。到11月
24日,即麦克阿瑟发动圣诞节攻势的前一无,威洛比还认为,只有4万~7万人
的中国军队在朝鲜,这点力量是不足以挡住“联合国军”的前进的。而且,麦克阿
瑟等人还迷信“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11月17日,在与美国驻韩国大使穆乔
的谈话中,麦克阿瑟肯定地说,中国进入朝鲜的部队不可能多于3万人,如果超过
这个数目,他的侦察机不可能不发现。他认为,一场全面进攻将在10天之内扫荡
北朝鲜和中国控制下的朝鲜国土。远东军事情报处将中国普通师的装备编制与北朝
鲜军队进行了对比,认为中国军队的装备比北朝鲜军队要差得多。既然北朝鲜军队
都在“联合国军”空中力量的打击下崩溃,那么中国军队就更不在话下了。远东军
事情报处因而认为,“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将迫使中国军队在与“北朝鲜军队同
样的身心障碍条件下作战”。麦克阿瑟也将“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当作遏制中国
参战的一个重要因素。10月3日,麦克阿瑟告诉英国驻日政治代表阿尔弗里·加
斯科因,如果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他将立即使用他的空军力量,打击华北和满
洲的城市,包括北京。他还说,周恩来应该意识到他麦克阿瑟是会这么干的。他告
诉杜鲁门,由于“联合国军”空中力量的存在,“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
将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当他决定向鸭绿江挺进时,他是有恃无恐的。他
根本不在乎中国军队是否干涉,对那迫在眉睫的危险也就懒得去管了。但实际上,
中国军队通过轻装、夜战和隐蔽,已经有效地抵消了“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而
且,只要中国政府决定干预,那是不会考虑代价的。麦克阿瑟口口声声说他了解东
方人的心理,说东方人的心理是“尊重和服从富有进取。动的、坚定而有活力的领
导,而最反对那些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领导人”,但他根本不了解,中国人真正
佩服的人格是“威武不能屈”,中国人是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如果麦克阿瑟
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在出现新情况后能冷静一点,不一意孤行,这场军事灾难也不
至于发生。这一点,连他手下的情报参谋都看得清清楚楚。在这场军事灾难之后,
詹姆斯·波尔克在他的家书中对妻子说:“正如你在这儿时我多次对你说过,老头
子(麦克阿瑟)的确是个赌徒。不过,这次他赌得比较吃力。他的运气比以前差多
了,输得很惨。他完全清楚会发生什么,但仍然孤注一掷,结果一败涂地。他就是
不相信中共的军队会全力介入战争与我们为敌。我真希望他失败,因为它意味着一
个时代的结束。”事实上,波尔克没有说错,长津湖战役(第二次战役)确实是一
个时代的结束。中国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从而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中
国被列强凌辱、瓜分的耻辱痛史。而对麦克阿瑟而言,情况也是如此。他天生就是
一个赌徒,用波尔克的话说,当一个赌徒走红运的时候,他就会被誉为一个天才,
假如他失败了,他便连叫化子都不如。圣诞节攻势,麦克阿瑟赌输了,虽然他还没
有沦为叫化子,但他的威信已经一落千丈,连他自己,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麦克
阿瑟创造的军事神话结束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也随之结束了。   
   大失误——20世纪重大情报战之谜        
      第五章  核大战一触即发
                  ——古巴导弹危机(196年10月)
    中央情报局局长麦科恩认定苏联在古巴部署
    了进攻性武器,因而发回了一连串的“蜜月电报”,
    督促中央情报局加强对古巴的监视。U-2侦察
    机证实:麦科恩的第六感觉竟然是事实!
    1962年9月8日,美国海军一架侦察机在执行例行侦察任务时,拍下了苏
联货船“鄂木斯克”号驶向哈瓦那港口的照片。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照例对照片进
行分析。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鄂木斯克”号甲板上载有两吨半和五吨的运输卡车,
货舱上面盖着帆布,看不到甲板下面载有何物。“鄂木斯克”号高高地浮在水面上,
这说明不是帆布下面的货舱有一半空着,就是运输的货物体积大,占用了空间。但
是,考虑到苏联的货船十分紧张,可以说前一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那么这艘船到
底还运了些什么呢?美国情报分析人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一个年轻的情报分析员开
了个玩笑:“俄国佬总不会把中程导弹运到古巴来吧?”他的玩笑没有引起任何反
响,因为U-2侦察机已经发现,古巴人正在加紧修建地对空导弹基地,安置苏联
提供的萨姆11导弹。但萨姆11是一种防御性导弹,同中程导弹还差得远呢!俄
国佬再嚣张,大概不至于把进攻型导弹运到美国的家门口吧!
    夜幕降临后,“鄂木斯克”号卸下了神秘的货物。三天后,在哈瓦那西南的一
个小镇上,一枚庞大的导弹横躺在平板车上正拖曳而行。此时,一个古巴会计正坐
在他的办公桌旁,目睹了这一切。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在板车走过之后,急
忙将这个庞然大物的尺寸量了下来,然后他就从办公室里消失了。
    关于苏联的导弹问题,中央情报局已经关注多时了。古巴的流亡者不断警告,
说有进攻性武器运进了古巴,但是对这些报告,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家们并不相信。
这些流亡者的政治倾向太强了。古巴革命成功后,他们的天堂失去了,他们自己无
力恢复失去的一切,只能求助于美国的力量。他们把古巴的问题说得越是严重,美
国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过去,美国已经吃过他们的亏。要不是他们夸大其辞,
美国哪会在猪湾入侵时一败涂地。这一仗让中央情报局丢了脸,中央情报局局长艾
伦·杜勒斯和隐蔽行动机构负责人理查德·比斯尔丢了官。肯尼迪发誓说要把中央
情报局撕碎了。中央情报局压根儿就不相信流亡者的所谓情报。
    除了流亡者这个情报来源外,中央情报局要搜集古巴的情报还有几种方法。其
一是通过中央情报局的间谍。这些安插在古巴的间谍,就像一颗颗钉子一样,盯着
古巴内部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情报应该比较可信,但是,由于古巴封锁严密,这些
间谍要把情报送出古巴可不容易。从他们获取情报到中央情报局收到情报,这中间
起码要10天时间。因此,间谍也不是中央情报局的主要情报来源。真正能向中央
情报局提供准确情报的是理查德·比斯尔想出来的U-2飞机。这种飞机,在天气
晴好的时候,飞一次就可以把古巴全岛的照片拍回,照片第二天就可冲印出来,真
正可以说是千里眼。如果古巴真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可能逃过U-2的眼睛。现在,
U-2一般每月对古巴进行两次侦察飞行。不过,这种飞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
就是,天气必须晴朗,古巴上空最好万里无云,否则,U-2只是一个睁眼瞎。9
月份,由于古巴上空云厚,U-2没有按计划飞行。
    9月18日,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估计委员会发出了一份绝密备忘录,断言苏
联不可能在古巴部署进攻型导弹。理由很简单,苏联人没有在东欧部署这种导弹,
又怎么可能在古巴部署这种导弹呢?而且,即使苏联人想在古巴部署这种先进的玩
意儿,愚蠢的古巴人肯定无法操纵它,操纵人员仍然必须由苏联派出。一下子在古
巴出现这么多俄国佬,根本无法保守机密。国家情报估计委员会断言,苏联人尚不
至于蠢到这种地步。
    9月20日,经过8天的长途跋涉,那个神秘的古巴会计终于出现在中央情报
局设在佛罗里达州奥帕洛卡的难民接待中心。他告诉审讯员,古巴出现了一个“大
家伙”。他把尺寸告诉了审讯员,后者大吃一惊。天哪!那不正是苏制中程导弹的
准确尺寸吗!该死的俄国佬,难道真把中程导弹运进了古巴?审计员还不相信,他
把世界各国所有型号的导弹的照片都缩小成一般大,让这个古巴会计看。这个古巴
人只能根据导弹的特征来判断他所看到的是哪一种导弹。没有犹豫,他一下子就指
出了苏联中程导弹的照片。这个发现立即被报告华盛顿。华盛顿的情报分析员也不
相信那个古巴会计所言是实。一位分析员在报告下面注了一笔,说那个古巴人可能
把导弹的长度单位搞错了,不是米制,而是英尺。这样一来,他所发现的就不是中
程导弹,而是一种防御性的萨姆11型导弹,其危险性被大大降低了。但接踱而来
的一份密写情报报告,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50英里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已经成
为军事禁区,所有居民均已被强制迁出。这份情报让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面面相觑。
    苏联不会在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这是美国情报界的共同结论。这个结论在他
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几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而美国政府也接受了这个结论,
政府官员中,只有中央情报局局长麦科恩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嗅出了部分事实真相。
他认为,苏联人不会闲得无事,把萨姆导弹运到古巴。要加强古巴的空防,有高射
炮就够了,根本用不着萨姆导弹,古巴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用萨姆导弹来保卫。要
知道,萨姆导弹一般都是用来保卫进攻性武器的。如果美国想入侵古巴,即使萨姆
导弹也是无济于事的,这一点,苏联人也是知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