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失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参战,但是,只要能打赢,中国军队参战又怎么样!麦克阿瑟要“统一”朝鲜,
则正好为华盛顿解决了一个棘手的政治难题。如果麦克阿瑟的行动顺利,木已成舟,
苏联和中国再抗议又有什么用?如果麦克阿瑟的行动失败了,甚至引起严重的政治
后果,那么华盛顿可以把责任推给麦克阿瑟:谁让你自行其事的?你应该对此事负
完全责任!骄横的麦克阿瑟在三八线问题上被华盛顿当枪使了。由此可见,在朝鲜
战争扩大化方面,无论是作为战场指挥官的麦克阿瑟还是作为决策者的杜鲁门政府,
都难辞其咎。公正地说,在这场“统一朝鲜”的行动中,杜鲁门和他的谋土们都是
策划者,而麦克阿瑟不过是执行者而已,当然,麦克阿瑟也用自己的行动时不时地
帮助华盛顿的决策者作出了决策。
    “君命有所不受”,麦克阿瑟自称对东方文化很
    有研究,因此,巧妙地运用了华盛顿授予他的权力。
    只不过,他走得太远了,成为替罪羊也就在所难免。
    “圣诞节攻势”失败后,作为朝鲜战场“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的麦克阿瑟首
先为失败寻找了不少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情报机构尤其是中央情报局的无能。
他在东京发表了一项声明,说“提前通报中国做出进攻决定是政治情报的事,但没
有做到”。他还声称:“……有关一个国家准备发动进攻的情报,不会像一个指挥
官所接触到的那样只限于一个狭小的作战区域。应该向我提供那种情报。”言下之
意是,华盛顿应该为此次失败负责。但是更多的人,包括后来出任“联合国军”总
司令的马修·李奇微,却认为麦克阿瑟应对此次失败负责。李奇徽在其回忆录中,
却一再把麦克阿瑟比作19世纪中叶在小大霍恩河同印第安人作战因忽视情报而兵
败身亡的卡斯特将军,对有可能影响其作战计划的情报机而不见,听而不闻。
    应该承认,“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失败确实不应完全归咎于麦克阿瑟个人。从
美国政府确立干涉朝鲜内战,准备以武力重新“统一朝鲜”、派美国第七舰队游大
于中国领土台湾附近、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政策时,中国参战事实上已经不可避
免。尽管美国政府一再向中国政府致意,它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联合国军”也
不会威胁中国的安全,并且禁止麦克阿瑟的空军轰炸距中国东北边境五英里范围内
的目标,不派美军去鸭绿江,但这又有什么用?因此,华盛顿错误的决策应该为这
场失败负首要责任。麦克阿瑟对政府的这种决策是完全赞同的,虽然他不是这项政
策的始作源者,也不是这项政策的最后拍板人,无须对此次失败负完全责任,但是,
他的骄横、狂妄,却使得本来有可能避免的军事灾难成为不可避免。
    作为战场上的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应对其作战计划负完全责任。10月25
日,南朝鲜军队已经在温井和两水洞遭遇中国军队,并且遭到沉重打击,第8集团
军军长沃克立即命令所部先头部队后撤。两天后,《纽约时报》记者从东京报道:
“这两天里,敌军的抵抗中第一次出现了大批有组织的部队、大炮和迫击炮火……”
“美国和中共的军队现在已经接触,这一点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可是,这一切在
麦克阿瑟那里没有引起任何反响。“联合国军”总部的评论是“没有什么可以大惊
小怪”。到11月1日,远东司令部还不承认中国军队已经参战的事实,坚持说:
“我们不知道是否真有真正的中国共产党部队——姑且用这个名称——已经参与了
朝鲜战争……(迄今为止的一些材料)仍不足以证实中国共产党的部队以中国军队
的组织形式,在中国或北朝鲜统帅部的领导下参与了这场战争。”对于近期出现的
激烈战斗,“联合国军”司令部认为,这可能是北朝鲜集中了全部的抵抗力量,作
最后一次垂死挣扎。当美国第10军证实,中国确实有大部队参战后,麦克阿瑟还
是坚持说:“这些报告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否定。”又说:‘俄们不知道他们是否
代表了中国政府。”甚至于在11月2日中国已经公开宣布派志愿军火朝作战后,
他仍然拒不承认中国军队已经大规模参战的事实,认为参战的只是小胜中国志愿人
员,并说如果中国大部队过江的话,不可能瞒过美国的空中侦察。在回答参谋长联
席会议的提问时,麦克阿瑟摆出一副老资格军人的架子,教训那帮参谋长:尽管中
国人的全面干预有一种明显的可能性,但这只不过是代表一种“具有严重的国际意
义的重大决定”,“在条件可能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作出结论,最后的估
计还有待于全面地积累军事情报”。参谋长联席会议从这份电报里根本看不出朝鲜
的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华盛顿疑虑重重,麦克阿瑟却在朝鲜放手大干。他命令美国空军摧毁连接朝鲜
的所有桥梁的“朝鲜部分”,并要求所有飞行员飞到精疲力尽为止。这个命令很明
显违背了华盛顿的指令,空军司令斯特拉迈耶一方面下令部队准备执行,一方面又
报告了华盛顿。这下子,五角大楼给惊动了。五角大楼认为,麦克阿瑟摧毁鸭绿江
上的桥梁,对朝鲜的影响不大,而飞机扔的炸弹倒极有可能飘到中国境内。根据美
国与英国达成的协议,在没有与英国人协商之前,麦克阿瑟不得攻击中国境内的目
标。于是,华盛顿下令取消麦克阿瑟的方案。麦克阿瑟恼羞成怒,他复电华盛顿:
“大量人员和物资正在从满洲地区通过鸭绿江上的所有大桥蜂拥过江,……这种行
动不仅使我指挥下的部队处于危险境地,而且几乎是很快会使我军面临着全军覆没
的危险。”在麦克阿瑟的抗议下,华盛顿同意轰炸朝鲜的边境地区,包括大桥的朝
鲜部分。麦克阿瑟接到命令后破口大骂:“他妈的,半座大桥怎么轰炸?!”
    在对“联合国军”进行第一次打击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然从敌人的眼皮底下
消失了。原先很活跃的中方电台也消失了,美国第8集团军除了发现一些中国军队
遗弃的军用物资外,什么都没有发现。这让麦克阿瑟大为宽心。海军陆战队报告,
中国军队是因为“自我消耗而退出战斗的”,据他们对中国军队的了解,中国的步
兵只能携带3~5天的口粮和弹药,一旦供给消耗完毕,它就不得不退出战斗。沃
克分析,中国军队之所以撤退,是因为它畏战,等候支援,而且,目前过江的部队
只有5万人左右,不足以再次发动进攻。麦克阿瑟同意他的分析。在战场沉默十几
天后,麦克阿瑟再次野心勃发,准备向鸭绿江进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可是,华盛顿这次不像上次那么自信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提醒他注意,中国军
队已经参战,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再执行原来的指令是否合适?当时,参谋
长们的指示是,如果中国军队不参战,麦克阿瑟可以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现在
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麦克阿瑟的方案是不是应该有所修正?言下之意是,麦克阿
瑟应该放弃攻势,守住已经夺取的地盘算了。
    参谋长联席会议尽管是美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但是,这帮参谋长在麦克阿
瑟面前,个个都像犯了错误的毛头小伙子,麦克阿瑟根本看不起他们,对他们的质
询,麦克阿瑟不屑一顾。这种抗命的情形一再出现,以至于连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
都看不下去了。虽然他是西点军校的学生,而麦克阿瑟当时是他的校长,但他还是
忍不住责问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为什么参谋长们不向麦克阿瑟下道命令,
告诉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范登堡反问道:“那有什么用?他不会听从命令的。
我们能怎么办户李奇微气坏了,他大声嚷道:“你们可以撤掉任何不服从命令的指
挥官,不是吗?”范登堡的脸上出现了奇怪的表情,以至于几十年之后李奇微都难
以忘怀。范登堡的嘴张得大大的,以一副困惑而又惊奇的表情看着李奇微。尽管参
谋长联席会议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麦克阿瑟仍然坚持原定作战计划,坚持要在11月25日发动攻势,把麦克阿
瑟的将旗插到鸭绿江边。参谋长联席会议除了同意麦克阿瑟的方案外,别无他法。
布雷德利看了麦克阿瑟的方案,认为他.太乐观了,但是,“麦克阿瑟是战地指挥
官。在改变给他下达的训令之前,他可以随意推进。”于是,麦克阿瑟就制定了他
的方案,让美第10军和第8集团军孤军深入,互不策应,遭到失败完全在意料之
中。李奇微后来指责麦克阿瑟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也是有其道理的。
    麦克阿瑟之所以如此狂妄,实际上是因为他过高地估计了“联合国军”的实力,
过低估计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过高估计了中国参战所面临的困难和“联合国军”在
火力上的优势。威洛比在描述中国军队的数量时,总是使用“零星”、“小股”之
类的字眼。实际上,中国是否参战对麦克阿瑟来说并不重要。他自诩为一个反共斗
士,以消灭共产主义为己任。他认为如果中国参战,他将有非常直接的理由将战争
扩大到中国本土。他最关心的还是中国能有多少兵力进入朝鲜作战。如果中国没有
足够的兵力入朝作战,那么,对于“联合国军”来说,所谓中国威胁也就不值一提。
但是,麦克阿瑟和他的远东军事情报处在估计中国兵力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威克岛
会谈时,麦克阿瑟告诉杜鲁门,中国有30万军队在东北,10万人在鸭绿江沿岸,
估计能有5万~6万人运过鸭绿江。11月2日,威洛比向华盛顿报告,已有1.
65万名中国人进入朝鲜。3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